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存在生源参差不齐、教育管理内容行政化、方式单一、功利化等现象。地方本科高校教育管理创新应遵循思政先行的原则,转变传统教育管理理念,学习国外先进管理方式,发展地方本科高校特色,打造精品校园课程,坚持国家政策导向,立足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工作理念,明确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职责,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 教育管理 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15-0034-02
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要求创新,对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也都呈现出空前提升态势,教育作为关乎国家根本、民族发展的大业,更需要以创新作为重要推动力。近年来,地方本科高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我国几乎一半的本科生源自地方本科高校。但是目前,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存在着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教育管理内容行政化、教育管理方式单一、教育管理功利化等现象。在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地方本科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依靠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如何保证地方本科高校教育管理水平和质量,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地方本科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是值得教育管理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本文在梳理地方本科高校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地方本科高校教育管理应遵循思政先行的原则,转变传统教育管理理念,学习国外先进管理方式方法,发展地方本科高校特色,打造精品校园课程,坚持国家政策导向,立足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工作理念,明确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职责,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更好的发展。
一、地方本科高校教育管理现状
1.生源质量参差不齐。高考作为我国高等学校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其相对公平、公正的做法是对莘莘学子的一种评判和肯定。然而,对于许多地方本科高校来说,高考也使其难以接收到优质的生源。地方本科高校大多数学生的学业成绩较低,综合素质也较国家重点高校的学生有一定差距。这就对地方本科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完全采用高度强压的教育方式,会不利于学生的多元化培养及个性化塑造,对学生的综合发展不利。反过来,若是采取放任的教育方式,又很可能导致一部分自制力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够的学生形成散漫的学习习惯,最终不能顺利毕业。
2.教育管理内容过于行政化。许多地方本科高校为了提高管理质量与水平,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学生手册、考试规范等,但是这些规章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收效甚微,有的甚至因为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学生的成才成长和全面发展非常不利。
3.教育管理者过于功利化。高校对于在职的教育管理者很重要的一项考核指标便是论文发表、科研立项等,通过科研成绩进行量化从而起到激励作用。然而这却在某些方面导致学术不端,如论文代写、抄袭剽窃;部分地方本科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为了提高自己在校内外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违反学术诚信的相关规定,参与与自身专业并不相关的评稿审稿工作;出于私利,在项目评审、机构评估以及各种奖项评定时,违背基本的准则,做出有失公允的评判;违反校规,私自进行商业行为运作,骗取国家项目建设基金等,严重影响了整个高校教育及科研水平。
4.教育管理方式单一。与国内许多著名高校及教育部直属高校相比,地方本科高校在教学设备、教学改革等方面都比较滞后。许多地方本科高校的教师是退休后返聘回来的,他们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教学理念比较传统,一些教师由于自身年龄和知识结构限制,很难做到与时俱进,授课方式多为单纯的说教,造成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影响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更新速度,使所学与所用严重脱节。
二、地方本科高校教育管理创新应遵循的原则
1.地方本科高校教育管理创新须思政先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所有教育工作中居于首要位置,贯穿于整个教育管理工作的始终。大多数高校学生都是第一次远离父母出来求学,适应陌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需要一个过程,学校如果不在合适的时间对新入校或在校的大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便很难保证学生顺利适应大学的节奏。
拥有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能够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指引他们不断奋斗。青年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的承继者和建设者,是家庭的顶梁柱。因此,要加强对地方本科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借助各种素质拓展活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今后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转变传统理念,学习先进管理方法。新形势下加强地方本科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转变传统教育管理理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多媒体网络技术,推动信息化教学方式改革,不断提升地方本科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建设数字化、网络化的教育管理工作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师生。同时,坚持“走出去”,善于学习国内著名院校,甚至世界一流院校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情况加以改造,推出适应当地特色的教育管理模式。
3.发展地方本科高校特色,打造精品。与教育部直属重点院校相比,地方本科高校在全国的影响力相对较低,排名靠后,对全国范围内考生的吸引力有所欠缺。不过,地方本科高校对于其学校所属省域以及与之相邻省市生源的影响力较高,应充分整合利用区域内的各种有效资源,打造地方特色高校,走以特色谋发展、以特色促提升的路线,增强竞争力。以青岛大学为例,青岛大学属于地方本科高校,虽然山东省辖区内还有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三所国家重点院校,但青岛大学对除青岛当地生源以外的其他地区学生仍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这不仅仅是由其优越的区位条件所决定的。 4.坚持国家政策导向,立足社会发展需要。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高校资源不断增多,地方本科高校乘着这股东风也获得了充分的发展。许多新建的地方本科高校虽然缺乏一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但其进行管理创新改革的阻力和压力要比老牌院校小得多,新政策实施难度小,效果的可见性更高。这也要求地方本科高校在创新教育管理工作时,坚持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同时更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立足于社会发展需要,提升毕业生质量。
三、地方本科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
新形势下,创新地方本科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部门牵头合作,不断改善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推动地方本科高校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打造地方特色精品高校工程。
1.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工作理念。地方本科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不仅注重学校基础设施等教学设备的改造与更新,更要注重师生群体在精神层次上的获得感;不仅注重学生文化课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扩展与提升;不仅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更要将工作着眼于学生步入社会后的发展与规划。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工作理念,要求我们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团队精神的塑造,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助其成才成人,为以后服务社会传递正能量。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到来自家庭众多长辈的呵护,自我意识强烈,希望得到外界的重视和尊重。同时,独生子女从小比较孤单,内心有强烈的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意愿,却又反感他人耳提面命和居高临下的说教。作为教育管理工作者,在日常的行为规范管理中,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真诚地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着想,将学生们视为朋友,视为与自己具有平等地位的教育消费者,以避免产生距离感或隔阂感,赢得支持与理解,进而打造融洽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2.明确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职责,简化管理流程。创新教育管理工作,首要前提是明确教育管理工作的职责和边界。按照教育的重要性划分,家长、教师、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均担负有教育的职责,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则为主要实施者,一方面要对学校教师队伍进行日常规范,保证完善的行政与后勤服务;另一方面则是面向学生队伍,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并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基于这样的职能,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明确自身岗位责任。首先,要做到引领地方本科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实践。教育创新是慢功夫,对创新的成效难以在短期内进行有效衡量,这就要求教育管理工作者耐下心来,不断摸索实践,统筹学校内各种资源力量,将长期的创新规划划分为阶段性的任务逐步实施,明确各部门各组织的职责。其次,要监督学校的教育改革实践。学校教育水平的高低不能仅仅通过学生的书面成绩来衡量,教育管理工作者还应协调学校各级组织,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把关,必要时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借此推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
3.整合高校资源,推动地方高校各部门深层合作。就生源质量而言,与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相比,地方本科高校的生源质量略显不足,而学生由于自身基础较弱,纪律性较差,对于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也不够大,这就需要教育管理工作者能够因材施教,各部门统筹兼顾,通力合作,共同努力,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引导和教育。另外,要引入学生评价机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学生网上评价平台。对于在职教师,可以把学生评价作为衡量其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途径,呈现当前教师工作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使之成为激励教师工作的有效方式,这对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水平也大有裨益。
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地方本科高校应逐步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作为辅助,对现有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实现资源共享,利用现代网络信息系统打破学校各部门之间以及学校与外界之间相对封闭的状态,建立高效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实现地方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地方高校与其他重点院校之间、地方高校与垂直领导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从而实现优势互补,提升整个区域内高校资源的整合能力和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久东.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研究——以A校为例[D/OL].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2014-04-01].http://epub.cnki.net/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
[2]贾宁兰.地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保山师专学报,2009(7).
[3]洪辉煌.浅谈地方高校教育创新的基本途径[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1).
[4]李艳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职业技术,2005(1).
[5]李士武.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以人为本[J].职教论坛,2005(17).
[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 教育管理 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15-0034-02
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要求创新,对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也都呈现出空前提升态势,教育作为关乎国家根本、民族发展的大业,更需要以创新作为重要推动力。近年来,地方本科高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我国几乎一半的本科生源自地方本科高校。但是目前,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存在着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教育管理内容行政化、教育管理方式单一、教育管理功利化等现象。在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地方本科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依靠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如何保证地方本科高校教育管理水平和质量,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地方本科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是值得教育管理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本文在梳理地方本科高校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地方本科高校教育管理应遵循思政先行的原则,转变传统教育管理理念,学习国外先进管理方式方法,发展地方本科高校特色,打造精品校园课程,坚持国家政策导向,立足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工作理念,明确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职责,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更好的发展。
一、地方本科高校教育管理现状
1.生源质量参差不齐。高考作为我国高等学校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其相对公平、公正的做法是对莘莘学子的一种评判和肯定。然而,对于许多地方本科高校来说,高考也使其难以接收到优质的生源。地方本科高校大多数学生的学业成绩较低,综合素质也较国家重点高校的学生有一定差距。这就对地方本科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完全采用高度强压的教育方式,会不利于学生的多元化培养及个性化塑造,对学生的综合发展不利。反过来,若是采取放任的教育方式,又很可能导致一部分自制力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够的学生形成散漫的学习习惯,最终不能顺利毕业。
2.教育管理内容过于行政化。许多地方本科高校为了提高管理质量与水平,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学生手册、考试规范等,但是这些规章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收效甚微,有的甚至因为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学生的成才成长和全面发展非常不利。
3.教育管理者过于功利化。高校对于在职的教育管理者很重要的一项考核指标便是论文发表、科研立项等,通过科研成绩进行量化从而起到激励作用。然而这却在某些方面导致学术不端,如论文代写、抄袭剽窃;部分地方本科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为了提高自己在校内外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违反学术诚信的相关规定,参与与自身专业并不相关的评稿审稿工作;出于私利,在项目评审、机构评估以及各种奖项评定时,违背基本的准则,做出有失公允的评判;违反校规,私自进行商业行为运作,骗取国家项目建设基金等,严重影响了整个高校教育及科研水平。
4.教育管理方式单一。与国内许多著名高校及教育部直属高校相比,地方本科高校在教学设备、教学改革等方面都比较滞后。许多地方本科高校的教师是退休后返聘回来的,他们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教学理念比较传统,一些教师由于自身年龄和知识结构限制,很难做到与时俱进,授课方式多为单纯的说教,造成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影响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更新速度,使所学与所用严重脱节。
二、地方本科高校教育管理创新应遵循的原则
1.地方本科高校教育管理创新须思政先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所有教育工作中居于首要位置,贯穿于整个教育管理工作的始终。大多数高校学生都是第一次远离父母出来求学,适应陌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需要一个过程,学校如果不在合适的时间对新入校或在校的大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便很难保证学生顺利适应大学的节奏。
拥有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能够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指引他们不断奋斗。青年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的承继者和建设者,是家庭的顶梁柱。因此,要加强对地方本科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借助各种素质拓展活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今后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转变传统理念,学习先进管理方法。新形势下加强地方本科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转变传统教育管理理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多媒体网络技术,推动信息化教学方式改革,不断提升地方本科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建设数字化、网络化的教育管理工作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师生。同时,坚持“走出去”,善于学习国内著名院校,甚至世界一流院校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情况加以改造,推出适应当地特色的教育管理模式。
3.发展地方本科高校特色,打造精品。与教育部直属重点院校相比,地方本科高校在全国的影响力相对较低,排名靠后,对全国范围内考生的吸引力有所欠缺。不过,地方本科高校对于其学校所属省域以及与之相邻省市生源的影响力较高,应充分整合利用区域内的各种有效资源,打造地方特色高校,走以特色谋发展、以特色促提升的路线,增强竞争力。以青岛大学为例,青岛大学属于地方本科高校,虽然山东省辖区内还有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三所国家重点院校,但青岛大学对除青岛当地生源以外的其他地区学生仍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这不仅仅是由其优越的区位条件所决定的。 4.坚持国家政策导向,立足社会发展需要。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高校资源不断增多,地方本科高校乘着这股东风也获得了充分的发展。许多新建的地方本科高校虽然缺乏一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但其进行管理创新改革的阻力和压力要比老牌院校小得多,新政策实施难度小,效果的可见性更高。这也要求地方本科高校在创新教育管理工作时,坚持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同时更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立足于社会发展需要,提升毕业生质量。
三、地方本科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
新形势下,创新地方本科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部门牵头合作,不断改善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推动地方本科高校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打造地方特色精品高校工程。
1.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工作理念。地方本科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不仅注重学校基础设施等教学设备的改造与更新,更要注重师生群体在精神层次上的获得感;不仅注重学生文化课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扩展与提升;不仅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更要将工作着眼于学生步入社会后的发展与规划。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工作理念,要求我们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团队精神的塑造,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助其成才成人,为以后服务社会传递正能量。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到来自家庭众多长辈的呵护,自我意识强烈,希望得到外界的重视和尊重。同时,独生子女从小比较孤单,内心有强烈的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意愿,却又反感他人耳提面命和居高临下的说教。作为教育管理工作者,在日常的行为规范管理中,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真诚地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着想,将学生们视为朋友,视为与自己具有平等地位的教育消费者,以避免产生距离感或隔阂感,赢得支持与理解,进而打造融洽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2.明确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职责,简化管理流程。创新教育管理工作,首要前提是明确教育管理工作的职责和边界。按照教育的重要性划分,家长、教师、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均担负有教育的职责,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则为主要实施者,一方面要对学校教师队伍进行日常规范,保证完善的行政与后勤服务;另一方面则是面向学生队伍,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并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基于这样的职能,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明确自身岗位责任。首先,要做到引领地方本科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实践。教育创新是慢功夫,对创新的成效难以在短期内进行有效衡量,这就要求教育管理工作者耐下心来,不断摸索实践,统筹学校内各种资源力量,将长期的创新规划划分为阶段性的任务逐步实施,明确各部门各组织的职责。其次,要监督学校的教育改革实践。学校教育水平的高低不能仅仅通过学生的书面成绩来衡量,教育管理工作者还应协调学校各级组织,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把关,必要时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借此推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
3.整合高校资源,推动地方高校各部门深层合作。就生源质量而言,与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相比,地方本科高校的生源质量略显不足,而学生由于自身基础较弱,纪律性较差,对于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也不够大,这就需要教育管理工作者能够因材施教,各部门统筹兼顾,通力合作,共同努力,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引导和教育。另外,要引入学生评价机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学生网上评价平台。对于在职教师,可以把学生评价作为衡量其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途径,呈现当前教师工作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使之成为激励教师工作的有效方式,这对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水平也大有裨益。
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地方本科高校应逐步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作为辅助,对现有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实现资源共享,利用现代网络信息系统打破学校各部门之间以及学校与外界之间相对封闭的状态,建立高效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实现地方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地方高校与其他重点院校之间、地方高校与垂直领导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从而实现优势互补,提升整个区域内高校资源的整合能力和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久东.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研究——以A校为例[D/OL].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2014-04-01].http://epub.cnki.net/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
[2]贾宁兰.地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保山师专学报,2009(7).
[3]洪辉煌.浅谈地方高校教育创新的基本途径[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1).
[4]李艳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职业技术,2005(1).
[5]李士武.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以人为本[J].职教论坛,20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