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石林:一家三代,承传守墓86载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8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座烈士墓,安静地伫立在广西全州县才湾镇才湾村米花山下,庄严肃穆。一位老人,默默地站在墓碑前,深鞠三躬,良久凝视。老人名叫蒋石林,今年77岁。这座墓,是老人的爷爷和父亲立的,长眠其中的是在脚山铺阻击战中牺牲的7位红军烈士。80多年来,蒋石林一家三代接力守护这座红军烈士墓。
  祖父、父亲曾参与红军烈士安葬
  谈起守护红军烈士墓的事,老人回忆了一段历史。这段历史,他从小就听爷爷蒋钟太和父亲蒋受宇讲了无数遍,已深深地印在心里。
  1934年11月下旬,红军来到才湾村驻扎,红军战士帮村民挑水、劈柴火、搞卫生,村民也帮红军磨米、蒸红薯,军民其乐融融。觉山阻击战打响后,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给红军送饭、送水和带路。激烈的战斗持续了3天2夜,红军伤亡惨重。
  “战斗期间,我爷爷带着家人,跟很多村民一起,躲进了附近的深山里。”蒋石林说,那时候,他父亲蒋受宇已经12岁。战斗结束后,爷爷带着家人返回家中查看。因为家里没有柴了,爷爷带着父亲去距离自家老宅有三四里路之远的米花山砍柴。没想到,在山上的乱树丛之间,父子俩发现了7具红军遗体。
  “我爷爷和父亲都曾告诉我,虽然当时他们很害怕,但想到红军是为了老百姓牺牲的,他们怀着悲痛的心情,把7位红军烈士的遗体一起就地掩埋。”蒋石林说,每次爷爷和父亲说到这里,情绪都非常激动,对于红军烈士的深深敬意,溢于言表。
  一家三代接力守护红军烈士墓
  蒋钟太和儿子蒋受宇把红军烈士的遗体掩埋后,山间多了一个小小的坟墓。此后80多年的时间里,蒋钟太及其后人,用心地守护着这座承载着一段有特别历史意义的红军烈士墓。
  蒋石林说,从他记事起,每年清明爷爷都会带着他还有家人一起给红军烈士扫墓,并跟他们讲当年红军的故事,“我们都知道,爷爷每一次的讲述,其实都是在叮嘱我们,一定要守护好这座红军烈士墓。”
  最让蒋石林刻骨铭心的是,爷爷临终前一段时间,一再向后人交代:一定要世世代代守护这座红军烈士墓,要将红军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蒋钟太辞世后,蒋受宇继承父亲的遗志,每年清明,以及春节前夕,都会带着家人去红军烈士墓前祭扫。
  蒋石林说,“父亲告诉我,红军替我们打江山、过上好日子,一定要记住他们。”
  蒋受宇去世后,蒋石林也默默地接过了这个重任。这些年,他像爷爷和父亲一样,除了祭扫,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去红军墓上清理杂草,或者重新培土。
  2019年清明节,蒋石林把两个儿子、孙子们,以及其他兄弟及侄儿们,召集在了一起,一起到红军烈士墓前祭拜。蒋石林再次把上一輩传下来的红军故事,讲述给后辈们听,并把爷爷的嘱托再次嘱托后人。历经80多年,守护红军烈士墓的重任,再次郑重地传到了后辈手中。
  义举换来关注
  烈士墓得到修缮
  这些年,当蒋石林一家三代守护红军墓的义举被众人传诵的同时,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近三年来,全州县的相关部门屡次来到红军烈士墓所在的米花山及附近的山村了解情况,并屡次举办了祭拜红军英灵的仪式。2019年年初,蒋石林听到了一个好消息:全州县政府将对这座红军烈士墓进行修缮,他为此激动了好久。
  2019年4月,当地政府对这座墓葬修缮立碑,并将其列入湘江战役红军烈士墓葬保护点。伫立墓前,宽阔的石头步道和两旁的翠柏使红军墓更加庄严肃穆。墓碑上的红星在青山的映衬下亮得耀眼。“墓前空地大约9米宽,取的就是‘长久’的意思!”蒋石林说。
  走到墓碑前,蒋石林老人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随后,他熟练地拔去坟堆上的杂草,并加入到了帮助工作人员一起在墓园里种树的工作中。
  在蒋石林一家的世代守护下,米花山上这座曾经小小的红军烈士墓,历经80多年风雨,顺利得以保存,实属不易。蒋石林一家的义举,让周边的村民都深受感动。几十年来,不断有附近的村民自发加入到守护红军烈士墓的队伍中来。
  蒋石林的大儿子蒋承文说,他们这些后辈,将铭记祖辈的遗志,世世代代继续守护米花山的红军烈士墓。父子俩还说:他们一家数代坚持守护红军烈士墓,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当年的红军用鲜血换来的,让更多的人铭记红军精神,铭记这段不平凡的历史。
  “在血雨腥风、内忧外患的革命战争年代,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取义,用生命捍卫民族尊严,换取国家新生。”蒋石林14岁的孙子蒋明峰说,会永远记住先烈们的光辉事迹,也会继续做好“守墓人”,即使以后外出学习、工作,也会抽空回乡祭扫红军烈士墓。(来源:《桂林晚报》)
其他文献
今年75岁的陆玉全,是从江县都柳江支流四寨河上的第二代“渔船崽”。1969年,陸玉全和邻船的“渔船妹”黄梅冬成亲,俩人一直在都柳江上靠捕鱼维持生计。2000年,陆玉全夫妇建起了新房,但长期生活在船上的他们,无法舍弃对都柳江的爱,依然每天摇着那条熟悉的小船穿梭在江上,打捞垃圾,宣传护鱼护河和生态环保政策,成了都柳江上支流四寨河的两个义务护河员。陆玉全说:“没有都柳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过去我们
期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其中关于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等内容,给各地办好老年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依托“十四五”规划,努力办好老年教育。《建议》指出,要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编制“十四五”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在优化调整大学教育、终身教育等方面建立相对完善
期刊
“晚风你轻轻吹吧,快吹到田野上,当晚霞染红了天边,我们快乐歌唱……”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朱湾小学教室里,92岁的音乐教师严明友,教孩子們练习歌曲《晚风》。教了近70年音乐的严明友,用流淌的音符,点亮了乡村儿童的音乐梦。几十年来,严明友独自住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宿舍,房间里除了各类书籍和报纸,最值钱的就是一架钢琴。为乡村学校购置音乐器具,为贫困学生提供资助,严明友把积蓄给了孩子们。(新华社记者 刘军
期刊
中国大城市中的养老问题,在进入到21世纪以后开始愈发引人注目。满大街的骑自行车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大部分消失,街头充满了各色各样的汽车。走进街道,能看到嬉笑欢跑的小孩,远没有看到数人扎堆聊天晒太阳的老人多。中国在逐步向老年人社会转变,简单回首这些年的变化,人们会觉得中国的老龄化的变化比预想的要快很多。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态势。民政部在2020年10月召开的一次发布会上预计,“十四五
期刊
银行不得强迫老年人使用银行卡  银保监会近日在银行保险业内部下发《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要保留仍在使用中的纸质存折、存单等老年人熟悉的服务方式,不得强迫老年人使用银行卡,不得强制老年人通过自助式智能设备办理业务,不得违规代替老年人操作,不得对老年人使用柜面人工服务设置分流率等考核指标。(来源:银保监会)  预计“十四五”中国老年人口将超3亿 进入中度老
期刊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为亿万老年人老有所养绘制了新蓝图。  每天早上9時,天津市河西区的智慧养老平台就会自动给近5000名独居老人拨打问候电话,一旦电话无人接听,人工智能系统会立即通知家属和社区网格员上门,解决了独居老人突发疾病无人照顾的痛点问题。  这个智慧养老平台还整合了公安、医疗、社保
期刊
在烈士背后,在众多烈士墓背后,你可曾想过,谁在清晨摆下鲜花,守护这些维护和平的英灵?  在清明节之际,我们缅怀先烈,歌颂他们为祖国和平、人民幸福做出的牺牲。但也要记住在英灵背后默默守护的“守墓人”,他們是默默无闻的奉献者,也是崇高的人。  一位老人,一座墓园。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陈集镇,有位农民叫胡兆伦,早在2012年5月,他就入选“中国好人榜”。如今,88岁的他已经默默守护这座神圣的烈士陵园72个
期刊
近日,经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省养老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印发《贵州省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若干措施》,明确: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深化养老服务改革,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确保到2022年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基础上,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支持各类主体进入养老服务市场。2021年底前,集中清理废除在养老服务机构
期刊
“80后”的难忘岁月  走过崎岖的乡间小路,来到安徽蚌埠怀远县陈集镇。这里依然保留着乡村最原始的风格,几处平房,几棵小树,一片安然宁静的景象。也就是在这片土地下,埋葬着86位伟大的革命烈士。来到这里,就能见到这片烈士陵园的守陵人——胡兆伦。  说起胡兆伦,他可是个不折不扣的“80后”,与传统80后的意思不同,他的“80”指的是年龄。“我今年,88了!”胡兆伦说出这句话时,中气十足,听起来全然不像一
期刊
先祭英烈,再祭祖宗。  这条“家规”,六盘水市盘州市胜境街道胜境居委会十三组居民邹广阳祖孙五代一守就是84年。他们并非职业扫墓人,却因当年的一句承诺,冬去春来,代代相承,岁岁祭扫,用坚守诠释着对英烈的敬仰。  父亲的遗愿  “为红军烈士扫墓,这是我们的家事。”每逢清明或子女返乡,第二代扫墓人邹广阳总会扶老携幼,沿着前人用双脚与镰刀开辟出的山间泥泞小路前行,到红军坟前扫墓。坟茔前,邹广阳一字一字辨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