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与《赎罪》的救赎之路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fh87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洛丽塔》和《赎罪》都是当代不朽的作品之一,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探讨,但是二者体现出的救赎主题少有人对比分析。本文从两部作品的主人公角度出发,从踏上救赎之路的原因、实现自我救赎和救赎他人的过程、及救赎的结局,三方面剖析这两部经典小说,为这两部经典小说提供一个全新的解读途径。
  关键词:洛丽塔;赎罪;救赎主题
  作者简介:朱文凤(1990-),女,汉族,江西宁都人,硕士,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商务英语与商务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4-0-01
  1、绪论
  《洛丽塔》是美国俄裔作家纳博科夫多年创作的不朽之作。学界对这部作品的解读多集中于现代及后现代主义特色、文章的叙事技巧及社会道德层面。
  《赎罪》是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创作的经典作品。学者们多从叙述学批评、心理分析、新历史批评主义及后现代主义角度解读该作品。
  二者具有许多相似性和共通性,两本著作的显性作者,不仅仅是作品的叙述者和参与者,也是他们忏悔和救赎之路的主导者。主人公因为他们的罪过,陷入深深的自责、无奈和绝望中,同时又在努力弥补,使自己获得救赎。这些共同点,使得我们能够从作品的回顾中,探讨一下贯穿了两部作品始终的核心主题—救赎。
  2、救赎——核心主题
  2.1相似的踏上救赎之路的原因
  2.1.1 内因
  《洛丽塔》和《赎罪》这两部作品的主人公,之所以会踏上他们的救赎之路,都是由自己一手造成的。
  亨伯特的悲剧命运源于他本身扭曲的内心。畸形的内心使他疯狂的迷恋少女。同样,布里尼奥的悲剧,归因于她歪曲的想象力。她把无辜的罗比设想成为有罪的人。扭曲的内心和歪曲的想象力,成了主人公犯罪的内因。
  2.1.2 外因
  亨伯特和布里奥尼的犯罪,除了内因之外,外因也影响巨大。充斥在社会中的冷漠、阶级矛盾等外因,加速了主人公悲剧命运的进程。
  亨伯特之所以能够长期占有和控制洛丽塔,外因提供了多种便利条件。首先,极端不和的家庭关系,导致处于叛逆期的洛丽塔投向了亨伯特。其次,社会监督作用的缺失和人性的冷漠,致使亨伯特能长期维持这段畸形的关系。他们周游美国,长达两年时间,却没有警察或路人对这对父女的出游质疑与询问。
  而布里奥尼,作为儿童的证词竟能被法律采纳,导致罗比坐牢,逃不开外在的社会因素。英国的阶级分层和矛盾加速了罗比被无辜冤枉的进程。罗比被判入狱,与其说是布里奥尼的错误,不如说是布里奥尼所生活的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等级观念所致(王凌楠,2013)。
  2.2 相似的救赎历程
  2.2.1自我救赎
  主人公一直在自我救赎中挣扎、彷徨。
  亨伯特因为触犯社会伦理,一生都摇摆在伦理堕落、挣扎和救赎之中。亨伯特自陷入性伦理的堕落之初就挣扎在伦理规范之中,并企图自我救赎(刀喊英,2012)。亨伯特自见了洛丽塔第一眼之后,就陷入自我救赎中无法自拔。极力的放纵对于洛丽塔的情欲,却又一直反思自己的行为。他永远逃脱不了道德的煎熬和挣扎,最后只有在狱中以死亡的方式获得完全的救赎。
  在自我救赎的道路上挣扎前行的还有布里奥尼,她一生都在为少时犯的错误而忏悔,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个错误,以达到精神上的自我救赎。布里奥尼在作品的最后告诉读者塞西莉亚与罗比重聚的可能性,从而获得内心的救赎和宽慰。
  2.2.2 救赎他人
  主人公不仅在努力救赎自己,也在竭尽全力的救赎他人。
  亨伯特除了忏悔自己的罪过,也尝试着救赎洛丽塔。亨伯特希望通过奎尔蒂,完成对洛丽塔的救赎。作为亨伯特黑暗面的化身,奎尔蒂的堕落象征着亨伯特饱受折磨的灵魂——他是亨伯特自身的局限以及最终自我救赎失败的象征(韩玉兰,2012)。
  布里奥尼在内疚自责中,尝试救赎罗比,还给塞西莉亚和罗比一段美好的爱情结局。她一直在为揭露马歇尔的罪行而努力,但是她不敢迈出她赎罪罗比的最重要一步,在生前说出真相。因此,她的内心永远都得不到救赎,也永远无法在现实中,真正的救赎罗比,救赎他人。
  2.3相似的救赎结局
  主人公都经历了痛苦、自责、救赎,最后又都救赎无果,却获得了读者同情和理解的结局。
  《洛丽塔》是以杀人犯亨伯特面对陪审团而做的回忆展开的。很大程度上是属于亨伯特的个人辩护,并非完全真实(熊小燕,2012)。他违反法律和违背道德的行为,受到人们谴责,但他真诚的歉疚也打动了不少读者。读者的道德判断开始至于两难境地,多数读者会对他给予一定的同情和理解,甚至被他所谓的 “爱”而感动。
  《赎罪》中的作家布里奥尼,毕生都在为她年少时的错误赎罪。她在小说中记录真相,还无辜者一个公道。并通过小说创作完成人生中的遗憾。布里奥尼渴望得到救赎,但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的救赎,让读者对布里奥尼在谴责和同情之间摇摆不定。
  3、结论
  这两部作品都贯穿了“救赎”这一条主线,同样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导致了主人公踏上救赎之路。他们在竭力自我救赎的同时也在尽力救赎他人。作为文章的叙述者与参与者,主人公呈现出内心的纠结、彷徨与无法获得救赎的痛苦、挣扎,在一定程度上,都获得了读者的理解与同情。亨伯特和布里奥尼,他们最终希望用他们的作品,用作品中的“爱”来点亮他们坎坷的救赎道路。
  参考文献:
  [1]王凌楠《赎罪》的叙事伦理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刀喊英.堕落、挣扎、救赎:《洛丽塔》的伦理学解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
  [3]韩玉兰.《洛丽塔》中主人公的流亡与自我救赎[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2).
  [4]熊小燕.《洛丽塔》——他者[D].武汉理工大学,2012.
其他文献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其中鲁滨逊在孤岛中的艰苦奋斗激励了无数人,这种孤岛模式也为人深深喜爱,新作品《火星救援》在世界引起很大反响,和孤岛神似的火
中国管理学网(www.cnglx.cn)1月3日~4日“第三届苏商领袖年会暨新年管理论坛”在南京国际会议中心大酒店盛大举行。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国友,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
目前阶段国内饭店业越来越重视对饭店服务质量的管理,并且开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TQM)。但是他们都将重心放在顾客满意度上,而忽视了饭店内部员工的满意度,及其对TQM实施的作
【目的】  应用一种化疗药物的单药方案和三种化疗药物的多药方案诱导人肝癌细胞,产生两种耐药株模型,并检测细胞生物学特性。从而为深入研究多药耐药肝癌细胞实验做准备。 
摘 要:日本文学史上女性作家活跃的共有三个时期。平安时代、明治时代、昭和末期到现在。自古以来,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相对低下,很难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因此日本女性作家写作的素材更多的来源于生活,尤其是家庭的影响。那么“家庭”对于日本女性作家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给他们的创作生涯到底带来怎样的影响。在本文中将一一解读。  关键词:女性作家;家庭观;传统;新型;转变  作者简介:吴迪(1987-)女,吉林长
An obstacle avoidance scheme of a two-wheeled mobile robot is shown by selecting an appropriate Lya-punov function. When considering the obstacle, the Lyapunov
摘 要:《慧骃国游记》是斯威夫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最遭人争议的部分。作者对慧骃国这样一个非西方文明推崇备至,对欧洲战争和革命的非正义性、律师制度和法律体系的虚伪性和残酷性、以及金钱至上的贪婪人性进行了无情地批判。作者反对西方殖民者打着“文明”的旗号对东方行野蛮的征服、肆意地破坏大自然,并且质疑西方文明的走向。这些都体现了他反人类中心的生态主义思想。  关键词:斯威夫特;慧骃国;生态主义  作者简
第一次见到谢天成先生的国画作品,不觉眼前一亮,怦然心动。他的画博采众法又不立于一法,源于传统而又富于创造,在具象与抽象之间沟通,在写实与浪漫之间开拓,使作品具备逸、妙、灵、趣、空、清、远、奇、真的深邃意境,已有大家神韵。  本人在近四十年收藏生涯中,已形成三个戒律、四条标准。只因荣幸地先后收藏到古代钱选、董邦达、王、王鉴、钱维城、郎世宁、蒋廷锡,近现代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潘天寿
生活总是要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人们企盼着实践着去破解着困惑,达到理想的境地。然而原来的困惑破解了,新的困惑又来了。社会就是在人们不断地破解困惑中进步着发展着。新
历经磨难,痴心不改。从1990年开始提起秃笔爬格子以来,我先后已有1000多篇文章散见全国七十多家报刊。自从四年前以记者身份穿梭于家庭、单位、社会的采访之时,我就归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