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创新的基础是教育,教育要创新,就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其着力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主要有三项内容:一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就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实施创新教育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 利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瓦特成功发明蒸汽机得益于儿时对开水掀开壶盖的好奇。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与新技术的发现往往从好奇开始。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乐于深入思索事物的奥妙,善于观察特殊事物的征象,发现其中的奇异。因此,爱护和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奇的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运用直观形象的具体材料,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从而诱发好思。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引入新课,指着讲台上一叠本子问:“这里有40本数学本,平均分给10个学生,每人几本?平均分给5个学生呢?”
出示投影,再问:“4个桃子分给2个人,每个人几个?2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呢?1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呢?”
不少学生回答:“一半。”
步步紧逼,再问:“1个桃子平均分给3个人,4个人呢?”
由远及近,我又指着教室四周问:“这40平方米的教室我们41个人平均分,每人占多少平方米呢?”
在步步追问中,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数学,引出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期盼获得新知识的感觉,然后趁热打铁,组织他们讨论,动手剪剪拼拼,探究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二、 启迪再创造,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倡导了“再创造”的数学教学方法。他说:“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进行解释和分析,建立在这一步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我称之为‘再创造’的方法。”他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再创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可操作的活动,进而引发学生创新。
如我在教“三角形面积”时,引导学生参与操作活动,让学生取出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按“取、比拼”的步骤操作,学生运用拼合、旋转、平移的方法拼出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图形,学生在操作中发现了三角形与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操作活动中,学生增强了创新意识,训练了创新思维。
三、 激励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想象是利用表象,在头脑中加工成未见过的情景,创造出新的事物形象,或者根据口头语言、文字描述形成相应事物形象的认识活动。比如,对于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对于“0.828282……”周而复始的无限循环过程;对于圆面积公式推导中,当圆的等分份数越来越多时,每份中圆弧的曲率则愈来愈小,以致最终由曲转化为直等等,无一不需要丰富的想象,所以努力培养激励儿童想象,是开始学生创新能力的法宝。
在学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中,把圆等分成(1)8份,(2)16份,(3)32份,分别拼成长方形的样子,并请学生注意观察,拼成的图形由(1)~(3)有什么变化?当学生看到原来的圆弧的弯曲程度愈来愈小之后,这时教师不急于下结论,而是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闭着眼睛,在脑子里想:将圆等分成64份,128份,256份……的情景。学生想了两分钟后,一位学生说:“这样分下去,原来的圆弧就变成了一个很小的点了,无所谓弧了。”……这样有限切拼,无限想象,达到了化曲为直,化未知为已知的目的,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训练使学生的想象张开了翅膀,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大城县臧屯乡务农屯小学)
一、 利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瓦特成功发明蒸汽机得益于儿时对开水掀开壶盖的好奇。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与新技术的发现往往从好奇开始。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乐于深入思索事物的奥妙,善于观察特殊事物的征象,发现其中的奇异。因此,爱护和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奇的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运用直观形象的具体材料,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从而诱发好思。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引入新课,指着讲台上一叠本子问:“这里有40本数学本,平均分给10个学生,每人几本?平均分给5个学生呢?”
出示投影,再问:“4个桃子分给2个人,每个人几个?2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呢?1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呢?”
不少学生回答:“一半。”
步步紧逼,再问:“1个桃子平均分给3个人,4个人呢?”
由远及近,我又指着教室四周问:“这40平方米的教室我们41个人平均分,每人占多少平方米呢?”
在步步追问中,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数学,引出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期盼获得新知识的感觉,然后趁热打铁,组织他们讨论,动手剪剪拼拼,探究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二、 启迪再创造,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倡导了“再创造”的数学教学方法。他说:“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进行解释和分析,建立在这一步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我称之为‘再创造’的方法。”他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再创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可操作的活动,进而引发学生创新。
如我在教“三角形面积”时,引导学生参与操作活动,让学生取出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按“取、比拼”的步骤操作,学生运用拼合、旋转、平移的方法拼出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图形,学生在操作中发现了三角形与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操作活动中,学生增强了创新意识,训练了创新思维。
三、 激励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想象是利用表象,在头脑中加工成未见过的情景,创造出新的事物形象,或者根据口头语言、文字描述形成相应事物形象的认识活动。比如,对于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对于“0.828282……”周而复始的无限循环过程;对于圆面积公式推导中,当圆的等分份数越来越多时,每份中圆弧的曲率则愈来愈小,以致最终由曲转化为直等等,无一不需要丰富的想象,所以努力培养激励儿童想象,是开始学生创新能力的法宝。
在学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中,把圆等分成(1)8份,(2)16份,(3)32份,分别拼成长方形的样子,并请学生注意观察,拼成的图形由(1)~(3)有什么变化?当学生看到原来的圆弧的弯曲程度愈来愈小之后,这时教师不急于下结论,而是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闭着眼睛,在脑子里想:将圆等分成64份,128份,256份……的情景。学生想了两分钟后,一位学生说:“这样分下去,原来的圆弧就变成了一个很小的点了,无所谓弧了。”……这样有限切拼,无限想象,达到了化曲为直,化未知为已知的目的,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训练使学生的想象张开了翅膀,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大城县臧屯乡务农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