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教育下学习共同体在小学体育教学创新中的应用探究

来源 :当代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自觉教育为基础,立足学习共同体,是当前破解小学体育教学困境的重要出路,也是基于学生主体视角的创新尝试。通过塑造“学生为本,自觉参与”的全新育人理念,引导学生发现体育学习价值,以互学互助、共学共长的理念促进“学习共同体”建设,为小学生熟练掌握体育技能、感知体育兴趣奠定良好基础。研究以自觉教育为基础,重点探究小学生体育教学中学习共同体的应用策略。
  学习共同体是在共同目标导向下,尊重学生“和而不同”的学习兴趣,强调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与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协作性与互补性,通过搭建学生共同成长、自觉成长的综合育人平台,构建自觉锻炼、主动锻炼的全面育人格局,帮助学生在对话交流、一体协作中走向全面成长。
  1 自觉教育下学习共同体在小学体育教学创新中的应用策略
  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态,通过淡化教师的权威,尊重学生的选择权,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及体育学习的互助性,形成师生、学生新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在自觉教育理念下,通过用好学习共同体模式的多元优势,为学生创造开放、包容的全新教学场景,使学生从被动参与走向自觉锻炼,实现学生体育素养的最佳培育。
  1.1 以“大课程”观助力体育“学习共同体”建设
  面向体育教学的新思维与新价值,要坚持以“互学共学”为基础,以“终身学习”为目标,营造体育教学的全新形态,通过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分类,增加学生自主管理时间,建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课程体系,以“大课程”助力体育教学全面突破与根本创新。第一,要对现有体育课程结构进行合理优化,通过设置常规体育、选修体育等不同课堂形态,为“学习共同体”运行提供良好空间。比如,组织班内学生按照个人兴趣,分别成立球类强对抗、啦啦操弱对抗等不同类型的共同体,再按照学生体育兴趣进行合理分层教学,为共同体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第二,要以自觉教育为基础,通过将“共同体”建设与体育社团建设相融合,使体育课堂教学、课外训练融入小学生的课外生活,帮助小学生更好发现体育学习趣味,增强学生的自觉锻炼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健康行为,实现从体育知识学习向学生体育行为的有效转化。
  1.2 以“大育人”观引领体育“学习共同体”发展
  要坚持以“整体育人观”为导向,通过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应用优势,促进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实现学生体育技能与体育兴趣的全面升级。首先,在互助互学中,引发学生思考,深化体育教学的价值理解。以自觉教育为基础,构建小学生体育学习共同体,需要为学生营造积极学习、主动参与的良好氛围,通过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互助性,完善学生的自觉反思、互助讨论等过程,真正、有效彰显“学习共同体”的协同育人价值。其次,要调整教学评价标准,关注学生育德、启智与审美等内容的培养。为促进学生自觉参与体育学习,需要完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通过将体育兴趣、体育精神等内容纳入评价标准,完善小学生互评机制,形成紧密融合的“学习共同体”,助力学生形成深度、持续的体育学习习惯。最后,深化“家校社”多方协同,完善共同体参与力量。为使小学生自觉、自发参与体育学习,需要做好健康育人资源的全面整合,通过引导家长、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构建“大育人”体系,使体育健康融入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1.3 以“创新协同”观推动体育“学习共同体”发展
  在智慧教育场景下,体育教学形态、“学习共同体”等模式呈现全新变化,借助微课、在线教学平台等优势资源,为体育教学创新协同提供多元可能。因此,通过借鉴其他领域“共同体”建设经验,将其纳入体育学习资源、教学体系及育人平台建设,全面增强体育“学习共同体”的发展动能。一是要不断创新共同体的学习模式,通过将小组探究式、主题启发和任务主导等多种方法引入共同体建设,确保学生通过对话交流,助力自觉学习。二是要积极引入互联网、虚拟技术等智慧媒介,发展“虚拟”学习共同体,通过引入网络媒介,凝聚共同体发展的优质资源,实现“无处不在”的协同学习效果。三是要突出学生的自觉主动优势,推动学习共同体常态化运行。通过引入“竞争—协作”的全新学习机制,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强化学生的自觉学习动能,使学生在高效合作、积极互助中,共同化解体育学习难题,使学生在合作学习、创造学习中,增添个人成就感,实现体育学习的全面超越。
  2 结语
  将自觉教育理念、共同体模式融入小学体育教学,强调发挥学生在体育教育中的主体性,凸显了体育教学的全程覆盖要求,为學生创造了以协作为基础,具有创新理念、多元形态的全新体育教学空间。面对小学体育教学的新诉求,要以自觉教育为基础,以学习共同体为载体,通过强调学生自觉行动,协同参与,构建师生对话、学生一体的全新教学关系,实现体育教学的过程、价值及情景的全面融合,为当前拓宽、深化小学体育教学的价值空间发挥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厦门市寨上小学)
其他文献
北京时间7月25日,2020东京奥运会男子举重项目61公斤级决赛在东京国际论坛大楼进行,中国运动员李发彬以抓举141公斤,挺举172公斤,总成绩313公斤,战胜印尼老将伊拉万,拿到了中国代表团在本届东京奥运会的第五枚金牌,同时也是中国举重队本届奥运会的第2枚举重金牌。其中挺举和总成绩分别创造了奥运会纪录。  男子举重61公斤级A组名单:伊拉万(印尼)、阿尔萨利姆(沙特阿拉伯)、索恩(哈萨克斯坦)、
期刊
体育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一样,离不开语言的多种多样的运用技巧。语言的表达技巧对于体育教师来说,不但是一种教学手段,同时也有助于体育教师向学生表达自己的个性情感和教学特色。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必须懂得恰当、灵活的利用语言技巧的方法。总体上来说,体育课堂语言艺术就是恰当、巧妙而有效地选择和运用表达技巧的艺术。本文先介绍了体育课堂语言的主要形式与课堂教学语言运用在体育教学的主要作用,最后提出了修炼
期刊
项目化学习作为新课改理念下对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贯彻,是一种以教师为引导者,促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偏向于动态的学习过程。随着近年来体育教学在中学阶段逐渐引起了更多的重视,针对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改革也在稳步推进中,由此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论述项目化学习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中的运用策略。  过去由于应试教育风气的影响,中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更多被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成为了教学的目标,对于高中体育教学而言,不仅仅要在体育课上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要通过专项化教学来进行系统性、专业化的教学,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各体育项目的技巧,提高学生自身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而在体育专项化教学中引入游戏能够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增强自身
期刊
我国历史悠久,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丰富,传承与发展传统体育一直是我们的一种有意识的自觉社会行动。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少数民族一直处于被压迫的地位,其文化不断被主流社会的文化否定,再加上少数民族内部缺乏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断层危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施一律平等的民族政策,各族人民的地位得到提升,民族文化得到了尊重,传承与发展也成为了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广西是少数民族居住较多的地区,民
期刊
一些篮球爱好者充分认识到篮球运动规则的不断变化,尤其是近年来,篮球事业的普及应用,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篮球规则的修改也越发频繁,篮球的运动机制不断完善,在业余体校的教学或训练中,要以篮球规则为基础,让人们逐渐领悟到篮球教学的魅力。从而在训练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充分掌握篮球实战技巧,明确篮球运动的规则限制,本文主要探究了篮球规则在篮球教学和训练中的作用,希望能够全面提高篮球训练质量,制定出合理的篮球训
期刊
近年来,随着小学生的教育深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体魄也深受社会广大人员的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当今教育的主要目标。学校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加强学生的体魄,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加多体育课、举办春季与秋季运动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更新学校的体育器具,购买多样的体育设备供学生使用。然而随着体育课程的不断加多,随着体育器具的加多,学生的安全问题收到了一定的威胁。本文研究目的在与分析
期刊
体育是我国的基础学科之一,有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团队观念,塑造学生人格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将分层教学法与高校的体育教学的相融合,具有多维度的意义。分层教学法可以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分层次的体育教学,可以更好的针对相关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可以有效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体育学习要求,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对体育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和应用,有效的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发展,
期刊
在高中阶段,正是人生转折的一个关键时期,由于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日常的体育教学有时都不能及时完成,更是缺乏相应的体育锻炼。为了能够有效的培养高中生,其体育学科相关的核心素质,高中体育教学,应制定出一个科学的方法,来努力提高体育课堂,其教学绩效,探索体育能力培养,以及体育相关项目的技术教学,利用有限的课堂,实现更高效的增强学生体质的效果,为他们的日常学习、高考和实现个人的理想追求,奠定坚实的身体素质
期刊
校园体育文化对培养大学生沟通合作、竞争意识、意志品质、健全人格等社会适应能力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校园文化运行机制及影响因素,提出发挥学生主体主观能动性、强化体育竞技精神培养和增强体育参与意识等措施,发挥校园体育文化的育人作用,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众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发生了重大改变,社会对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学阶段处于走向工作岗位的准备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