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美术课堂艺术氛围的营造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qing200907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的美术课堂教学往往存在许多无效现象,如一些示范课、展示课、研讨课等都是教师精心准备。从教学道具到多媒体课件和教室布置都是花很多时间准备,甚至动员大批人力前来助阵。尽管课堂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布置得井井有条,课堂给人的印象十分“精彩”,但是因为学科的特殊性,使得美术教学仍然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学生探讨美术的热情不高,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营造浓厚的初中美术课堂艺术氛围。
  关键词: 初中美术 创新教学 自主练习
  新课改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修养当做教育的重心,美术是一项极具有美感而又异常抽象的艺术,对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艺术修养的形成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积极影响。虽然当前的科技与教育思想都在不断改善,中学美术教学仍然受设备条件、教学环境及学生的美术基础等条件局限,无法从深层次上唤醒学生的艺术细胞,让他们能够从善如流地学习美术,更无法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当前的美术教学仍然以入门知识的相关理论为教学主要内容,缺乏相应的引导与动手魅力。面对这一困境,教师应该追根究底,从课堂入手,提高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分析,带领学生练习,帮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里感受美术,让美术课的真正价值体现出来。
  一、教学情境注重多样新颖
  在美术课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原动力。正如教育家程颐所说:“教人未见意趣,心不乐学。”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呢?当前初中生对美术的认知存在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认为美术就是简单画画,就是练习一些笔触,直线要练习得很直,曲线要练习得圆润柔和,另一个极端是认为美术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有着凡人不可读懂的高深艺术韵味,不是普通人能够理解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看待每位学生,充分肯定每位学生的进步。只有教师采取恰当的方式,准确把握、合理评价每位学生;坚信“只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才能营造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能否积极地学习,与教师对他们信任程度的高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教学“比的认识”时,一位学生站起来不能流利地回答“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时,我对这位学生投去了一个期待的目光,并说:“没关系,大声地把你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就这样简单的一句信任的话语,他成功了。从此,他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的概率提高了。
  二、培养主体意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量的增加,学生智力、人格等的发育时间越来越早。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智力水平得到了初步的开发,人格也在逐步完善和健全,已经开始逐渐有了自己独特的想法、思想、创意,每个初中生都希望自己被认可和关注,希望自己的想法、思想、创意被大家接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视学生为主体,给予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让他们乐于尝试,勇于动目、动手、动口、动脑,积累成功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成为课堂的主角,将自身与学习融合在一起,势必学习积极性高涨,从而达到愉快学习的目的。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过程,适时进行点拨,热情地对他们进行鼓励。
  三、多媒体教学
  美术是一门视觉的学科,每个人的认知都是不一样的,美术课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文字,很多信息都是通过视觉传达和获取的。很多学校和老师把多媒体仅仅作为辅助性教学仪器,其实多媒体作为传递学习信息的载体,融入了色、形、声、光,声情并茂、色彩绚丽,在美术课教学中起到的是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它能将很多晦涩难懂的内容、带有深刻寓意的东西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改变过去枯燥、乏味的“一言堂”灌输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参与感知,吸引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十分愿意且不自觉地投入到主体性学习中。还能让学生充分了解美术的魅力,很好地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有助于实施愉快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对于美术这个艺术感极强的学科,我们要学会营造课堂艺术氛围,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帮助学生一步步完成美术的学习与练习,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形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的鼓励、爱护,对他们作业的肯定和理解,无疑会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从而使学生放松思想,消除紧张情绪,进而敢说、敢想、敢做、敢画,使课堂气氛更轻松愉快,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及新课改对美术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品质。
  参考文献:
  [1]雷鸿.如何让美术课变得更精彩[J].中国民族教育,2008(12).
  [2]刘源波.新课程改革为美术教学带来的几个“转变”[J].科技信息,2009(13).
  [3]韩淑君.新课程改革中的美术教学初探[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9).
  [4]唐晶莹.潜移默化的美术课堂[J].新课程(教研),2011(6).
  [5]李永英.构建情趣、自主、有效的美术课堂[J].教育科研论坛,2009(7).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在于“言语”,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工具进行丰富多彩的言语实践,从中提高言语技能,形成语文素养。文章选取部分小学教学案例,从言语实践角度出发,呼唤教师的语文意识。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言语实践 语文意识教学  重视语言形式的学习和训练已成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我们遗憾地看到,不少言语实践充其量只是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比如,学生交流个体感悟体验,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所说的
摘 要: 在地理教学中只有结合生活才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中的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结合实际生活选择教学内容、寻找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实现生活与地理教学的结合。  关键词: 高中地理 生活化教学 “地球运动的意义”  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是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这一理念要求传统课堂模式在结合现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相应改善,使学生在体验中得到学习,引
摘 要:写作历来是语文教育的软肋,“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是学生作文三大难题。在校本作业的布置与落实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留心生活中的真善美,累积作文素材,归类摘抄、概括名家作品及优秀例文中的美词佳句,并通过仿写、延伸、想象等方法,学以致用,继承与发扬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为我所用。唯有积累与运用结合,才能解决学生无事可写、无话可说的作文难题。  关键词: 初中作文教学 素材积
摘 要:概念隐喻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鉴于以往的概念隐喻研究主要局限在词汇和句子层面,本文从隐喻认知与语篇界面着眼,对概念隐喻的语篇连贯功能进行初步探索。从语篇的层面研究概念隐喻,不但可以揭示概念隐喻的功能,而且可以阐释语篇信息的发展、语篇组织机制和语篇的衔接、连贯性,从而能进一步丰富语篇研究的内容,扩大语篇研究的范围。  关键词:概念隐喻 语篇功能 连贯  一、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并提出无为才能无不为,即按事物发展规律因势利导,就会取得成功。这里的“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管理者不过多地干预,顺其自然,充分发挥被管理者的创造力,以自我实现。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为学生接受学习知识的一种重要手
摘 要: 应用型本科物理规律教学须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要注重物理规律的内涵和本质理解,并重视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本文以库仑定律为例,阐述物理规律教学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 大学物理 库仑定律 物理规律  江西科技学院近年来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转变,着力提高应用技术型与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文化素质,让学生最终具备较厚基础、较宽口径,
摘 要: 初中生良好数学学习情感的树立、优秀学习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逐步推进、不断提升、反复改进的前进发展过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将学习情感培养渗透于教学活动的每一阶段、每一时刻之中,采用有效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情感、能动探究情感、创新思维情感。作者根据新课改要求及教育心理学等相关内容,对初中生数学学习情感培养的方法手段运用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情感培养 有效教学 
摘 要: 随着电子资源的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资料的馆藏与传播价值迎来发展及延续契机。本文以图书馆的使用价值为研究基础,重点分析其在辅助高校教师科研写作方面发挥哪些重要作用及应用中存在哪些应用缺陷,并最终为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科学研究 辅助价值  一、图书馆价值定位  作为收集、延续、传播图书资源及人类文化知识的图书馆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已出现,根据《
摘 要: 本文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出发,阐述大学英语口语课堂应进行文化教学。同时指出在文化教学中,应适时引入中国文化,把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进行对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关键词: 口语课堂 文化对比 教学研究  一、语言与文化  语言是人们用来交际的工具,同时是一种文化。从语言的自身特点来看,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流传下来。文化造就了丰富的语言,并因此产生
摘 要: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的核心,他给“生活教育”下的定义是这样的:“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决定教育”,并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核心教育理论。  关键词: 生活教育 生活现象 生活情境 生活问题 生活世界  学习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质朴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对我们的数学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