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路建设项目若干会计科目设置的建议

来源 :交通财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i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公路建设企业,在公路建设项目中涉及建设成本的会计科目该如何设置进行了分析,并结合2016年5月1日“营改增”后实行的价税分离,《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 3830-2018)实行新的编制办法,对公路建设单位建设项目的建设成本数据的归集和统计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会计科目设置的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从会计核算及财务报表列报、财务指标、会计税法差异、合同管理几方面就新准则对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企业的影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技术多元化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不同行业背景下,技术多元化战略对于企业绩效的稳定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运用2009—2018年710家创业板公司IPC发明专利信息数据,采用固定面板模型,基于行业特征与行业集中度视角研究了技术多元化对于企业绩效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多元化对于企业绩效波动有明显平滑效果;在高科技行业中,技术多元化对企业绩效波动的平滑效应相对较强;行业集中度低的情况下,技术多元化对企业绩效波动的平滑效应相对较强,而在高行业集中度的情况下,平滑效应近乎无效.为企业的技术知识基础建设
本文以全国28家省级高速公路企业集团为样本,总结分析了这些地方高速公路企业的发展现状,以期为这些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日前,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发布公告,就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含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下同)延缓缴纳2021年第四季度部分税费有关事项予以明确.rn公告明确所称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行业门类为制造业,且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含2000万元)4亿元以下(不含4亿元)的企业(以下称制造业中型企业)和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下(不含2000万元)的企业(以下称制造业小微企业).
期刊
本文从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定义出发,基于监管合规的角度分析项目开展的合规性问题,多维度分析各相关方的利益诉求与要求,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项目开展的三原则、三环节及实现方法,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与建议,力求本项目研究成果能够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构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是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需要深入把握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特征与规律.本文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流量分为经济流、技术流和关系流,使用质性文本分析和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对人工智能行业12家上市公司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识别了枢纽型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经济流主导演化模式和平台型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态流转换演化模式.本文为研究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分析框架,也为企业生态化战略实践提供了启示.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有关规定,经汇总各省(区、市)已公布的收费公路统计数据,现将2020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汇总结果公报如下:rn一、收费公路总体情况rn(一)里程构成.rn2020年末,全国收费公路里程17.92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519.81万公里的3.45%.其中,高速公路15.29万公里,一级公路1.74万公里,二级公路0.79万公里,独立桥梁及隧道1068公里,占比分别为85.3%、9.7%、4.4%和0.6%.
期刊
2017年,财政部和交通运输部发布《地方政府收费公路专项债券管理办法》,在政府收费公路领域试点发行专项债券,而实务中却出现PPP项目引入收费公路专项债的情形.笔者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收费公路PPP项目引入专项债的政策障碍进行分析,其次区分三种情形对收费公路PPP项目引入专项债的财税处理进行分析,最后就收费公路专项债能否作为项目资本金、地方政府承担专项债还本付息是否涉及隐性债务进行分析并给出政策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公司和国际避税地的来往日益密切,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近年来我国众多的大企业纷纷选择在国际避税地注册,比如熟知的阿里巴巴和腾讯等大集团,通过深入探究发现,这些企业主要是借助国际避税地提供的各种便利条件来降低企业的税负,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因此本文通过收集中国海外上市公司2011~2016的数据,对企业的税负和盈利能力展开研究,得出了与假设相一致的结论,并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提出如何利用国际避税地进行税务筹划的政策建议,为我国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提供参考和决策
本文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区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并对不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收敛趋势检验.为进一步明确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使用耦合模型分析了地区创新能力与高质量发展水平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使用条件收敛模型检验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机制.研究发现,2000—2017年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得到平稳提升,但存在“东高西低”阶梯状的地区差异,除东北地区外,高质量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向高水平地区收敛的趋势明显,收敛存在约束性条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