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保险公司总经理的反省:我们关于保险的认知90%都是错的

来源 :投资与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i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保险行业一个残酷现实是,从90年代初到现在,客户平均保额变动不大,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需求
  目前保险业存在多重问题,想要厘清问题的根源,首先就要回归事实的本源。一个基本事实是,从90年代初到现在,老百姓的平均保额变动不大,重疾险平均理赔额仍在8万元左右,寿险平均理赔额也不到10万元。
  面对这一基本事实,行业已经习以为常,一直漠然处之。这种情况显然是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90年代初期,那时的房价还很低,假设20万元就能买套房,10万元的理赔额,替代率就能达到50%。而现在房价高涨,一套房动辄200万元,10万元的理赔额如杯水车薪,其替代率仅有5%。”
  “20年时间,在几代保险人的努力之下,保险替代率从50%降到了5%,而且与此同时,大家都感觉过得很艰难,即便大公司也是如此。”

2


  产品是保险市场乱象的重要根源之一,产品捆绑则是终极问题
  产品捆绑销售是市场营销中常见的情况,不少行业确实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但处于目前阶段的中国保险业,恰恰是产品捆绑带来了大麻烦。产品捆绑,导致没人能把保险产品说清楚。保险产品追本溯源,其实只有两项功能,保障和储蓄。
  老百姓不懂保险,不是风险保障意识的问题,而是保险产品条款晦涩难懂,产品设计越来越复杂,保险公司将保障功能与储蓄功能捆绑在一起,最终的结果是把消费者搞晕。“我们脑子里关于保险的认知90%都是错的。”
  产品捆绑,导致老百姓买不起足够的保障。由于保险公司习惯将保障险和储蓄险进行捆绑销售,才导致保费高企,导致消费者无法获得充足保障,同时也导致交易成本过高,客户利益受损。
  一份10万元保额的重疾险,如果单纯按照保障险计算费率,年均缴费可能只有数十元或一两百元,然而如果与储蓄险捆绑在一起,则保费高达数千元。“好比消费者买一双袜子(保险保障),但销售人员却要求他必须同时买一双鞋子(储蓄功能)。这样捆绑销售导致的第一个问题是客户买不起足够的袜子;第二个问题是导致交易成本太高,损害了客户利益。”

3


  产品捆绑严重侵害客户利益:全世界都不应该以两位数的佣金来销售储蓄产品
  在销售领域,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即销售标的越小,佣金率越高;销售标的越大,佣金率越低。例如进价1元的打火机,售价5元是合理的,因为交易标的太小;但是对于房产销售,如果50%的佣金率,卖1000万房子,业务员得500万佣金,显然不合理,因为房产的销售标的太大。
  保障险交易标的较小,但储蓄险交易标的往往很大,将两种功能糅合在一起产生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提高了佣金的提取标准,损害了客户利益。
  “很少有人思考对于捆绑的保险产品提取两位数以上的佣金是否合理,在这个问题上我最怕业内人士堂而皇之地说两句话:一是因为都是保险嘛;二是国外也很高,比如美国也是100%多。”
  美国的保险公司对年金险支付的佣金比例很低,因为年金险几乎不扣初始费用。“全世界都不應该以两位数佣金比例去销售储蓄产品,因为这样一来,就无法保证给客户创收。给大家介绍一个法院判的案例:客户年交保费30万元,投保一款保险产品,交费4年。因家庭经济变故,无法继续交费,无奈选择退保,结果只退回59.8万元,前几年的保费都被佣金收入占用了。老百姓怎么会说保险好?”
  捆绑产品有成套路的销售技巧:你和业务员谈保障,他和你谈收益(储蓄);你和他谈收益(储蓄),他就和你谈保障。捆绑销售保障险以及储蓄险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销售误导,模糊了消费者的保险认知,也最终抹黑了行业的声誉。

4


  认为消费者喜欢储蓄返还型产品的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储蓄型产品“量力而为”,保障型产品“量需而为”,老百姓还是保障的刚性需求更迫切
  行业主流观点认为,之所以返还型产品更加主流,主要是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决定的,既想获得保障,又想获得返还,保险公司是为了适应消费者的心理,才主推返还型产品的。
  这就是一种极其错误的判断。事实恰恰相反,正是由于保险公司将保险的保障功能与储蓄功能相捆绑,导致保费高企,才促使消费者寻求返还的。
  “业务员给客户推销一款保险产品,每年保费动辄数万元,付出这么多,消费者当然要问什么时候返本。事实已经证明,中国消费者是完全能够接受消费型产品的,网销百万医疗产品,每年保费只有几百元,消费者是不会要求返还的。”
  储蓄险是通用产品,买储蓄就像买衣服、买普通商品一样,其特点之一就是“量力而为”,家底越厚才能买得越多。而保障险需要“量需而为”,需要精准匹配风险需求,30来岁,上有老、下有小,收入却不见得很高,但他却需要较高额度的保险,是“量需而为”。

5


  保障险和储蓄险是两股道上的车,各有自己的基本属性,但有人在刻意混淆
  任何产品都有其基本属性,产品贵有贵的道理,便宜有便宜的原因,汽车售价有贵贱之分,保险产品保费也有高低之别,听上去似乎很合理,但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保险产品的基本属性是什么?即消费者花钱究竟买的是什么?
  客户投保后,期望在出险时能顺利理赔,覆盖家庭和人身风险,因此,保障险第一属性是杠杆率,第二属性是赔付的安全性。只要具备杠杆率高、赔付安全这两个属性的都是好产品。其中赔付的安全性是靠监管环境和合同来决定的,在国内强监管的环境下,保险公司赔付的安全性几乎一致。
  而储蓄险则大为不同,储蓄险应该归属于客户金融资产配置的一部分,是杠杆率较小的金融产品,其基本属性应该是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且三者缺一不可。   其中“收益性”就要求保险公司不能在经营储蓄险的过程中“乱花钱”,因为在公开市场中,资产的投资收益率是一样的,如果保险公司在前期支付过高佣金,就会直接导致“本金”减少,就会直接拉低整体的投资收益。

6


  保险产品捆绑的认知局限也会反噬保险经营,让大量的保险经营管理层和普通消费者一样陷入“无知”状态
  为什么会出现产品捆绑的问题,根源在于国内的保险产品分类没有做好。由于保险产品分类没有做好,导致不同人对于保险的理解相差巨大,也容易导致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者陷入混乱,将储蓄险和保障险混为一谈。
  据悉,在美国,人身保险产品的分类非常简单,分为寿险、意外险和健康险、年金险。其中,寿险、意外险和健康险是保障险,年金险是储蓄险,其中寿险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定期寿险、终身寿险等等。
  而在国内,人身险产品分类存在多种维度,导致业内人士对于保险产品如何分类缺乏明确共识,最常见的产品类型成了传统险、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等,但这种分类的方法是“生产工艺法”来分的,客户并不懂,导致人们对保险产品的理解相差巨大。
  人们常说“保险是卖出去的”,指的应该是保障险,是寿险、意外险和健康险,这类产品应该支付较高佣金;而储蓄险,即年金险不应该支付太高佣金,因为其属性是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
  分类就是管理,管理必须分类,将保障险和储蓄险揉在一起,就会将事情搞得很乱,因为保险产品的分类没有做好,不同的险种也缺乏相关数据统计,导致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也容易陷入混乱,导致了错误理念的产生,根深蒂固地影响了行业的发展。

7


  解决产品捆绑的一个突破口在于产品的条款标准化,同质化才能提高消费者鉴别能力
  往往在谈到保险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时,最常见的表述之一就是“保险产品同质化”,以此为由,希望继续放开竞争,开发特色化产品。
  人身保险,其实一共就7个:4个基础保障,定寿、意外、重疾、医疗;2个储蓄替代,养老险/教育金、中期储蓄;1个资产传承,终身寿险。只有这7类产品,为什么要创新?对于中国保险市场而言,保险产品同质化不是问题,不同质化才是问题。
  由于每家公司的重疾险都不相同,而疾病定义又非常专业,不读5年医学本科,根本看不懂,导致保险消费者在投保之前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权衡,而不同公司的营销员之间也容易互相攻讦,误导消费者。“解决重疾险问题,最重要就是进行条款通俗化,而最高级别的条款通俗化就是标准化。”

8


  运营效率低下:老百姓的钱是用来购买保障和获取收益的,不是用来维护保险公司庞大的运行体系的
  招人难是个险渠道面临的普遍问题,营销管理成本十几年来一直居高不下。为什么招人难?因为收入低、产能低;为什么产能低、收入低?因为“产品得不到老百姓认可,很难卖”,而之所以“得不到老百姓认可”,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保险公司“产品捆綁、运营效率低以及投资收益率低”,进而导致产品客户价值低。

9


  投资效率影响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除了运营的效率,投资的效率也是影响保险公司盈利的重要因素。一家拥有千亿资产规模的保险公司,只要投资收益率提升一个百分点,利润相应就能增加10亿元。
  “保险公司必须重视投资能力建设,这是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将产品进行拆分后,产品变得简单易懂,不用主动推销,消费者主动就会购买;相反,即便利用产品捆绑赚取了超额利润,但投资做不好,企业依然会亏损。”

10


  保障险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风险选择和管理能力,而不是销售,因为真正保障险杠杆比都很高
  有观点认为,“性价比策略”取决于保险公司的战略和定位,但低价策略恶性发展就是价格战,价格战对行业发展不利。真是“价格战”吗?仔细分析逻辑,其实是保险经营层需要将保险保障和储蓄功能区分清楚,储蓄险考验险企投资的核心能力,保障险考验的则是险企风险选择和管控的核心能力。
  产品价格低不一定不赚钱,价格高不一定就赚钱,赚钱与否,还取决于多重因素。保险公司的风控水平也直接影响保险公司产品价格,风控能力强,就可以提供更低价格的产品,保险公司还赚钱;反之,即使费率高,也亏钱,因为保险(保障)这种商品的杠杆比太高了。所以说,没有低价的保险,只有风控水平与价格相匹配的保险。
  “有些产品定价高,是因为险企的风控能力不足。风控能力足够的情况下,保险产品即便很便宜,也可以赚到钱,甚至有的产品因为定价高,反而会加大风险。例如同样的一款老年人防癌医疗险产品,有的公司卖1万多元,有的公司卖1000多元,投保前者的消费者逆选择风险一定更高,而后者因为价格低,往往可以吸引到更多身体健康的人,从而分散风险。”
  “在赢得老百姓喜欢的同时赚钱,才能体现保险公司真正的本事。把骗保的人排除出去,降低产品价格,是对社会负责,对客户负责。”
  有的公司依靠信息不透明销售保险产品,结果投资巨额亏损,导致公司经营亏损严重,但高管照拿高薪,股东照旧分红,唯一损害的就是客户利益。这种情况下,就不仅仅是商业的问题、经营的问题,而是道义的问题。“保险的起源就是帮助穷人,而非有钱人欺骗穷人,欺骗是不道德的。”
其他文献
不久前,“大城市单身女性买房猛增”的话题上了热搜,女性的经济实力不容小觑。而热播剧《都挺好》中的霸道女总苏明玉数次依靠自身强大实力“力挽狂澜”,更是让人提气。  有网友称“手中有房,心中不慌”,也有人评论“经济实力较强的女性投资房产的眼光和决断力不亚于男性”。女性到底多有钱?她们为何“拼命”买房?“她财富”时代来临,女性需要如何修炼,才能让财富保值增值?女性买房硬钢之外还需要点啥?  女性所拥有的
期刊
从2600点附近一路冲上3200点,A股重回了公众的视野,并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究竟是牛市的起点,还是超跌反弹且已经临近结束?未来的投资机会在哪里?曾经做过多年实业的知名投资经理张洪波认为,中国将开启5年甚至长达10年的新经济上行周期,资本市场有巨大的投资机会,战略新兴产业的股权投资会带来丰厚的回报。  张洪波目前是德图资本高级副总裁、合伙人,掌管着多只基金的投资。他认为,供给侧
期刊
2015年,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推出石渠宝笈特展,国宝级文物《清明上河图》《五牛图》《游春图》《洛神图卷》等集中亮相,观众日夜排队的盛况上了新闻联播。整个展期之中,“此处距您进殿参观还需六个小时”的牌子下,人流如织,每天院门一开,观众赛跑狂奔到武英殿,成为故宫的新景观。  从各地赶来的人们无一不是为了看看国宝,然而,也有几个人夹杂其中,就是为了看一看这些看国宝的人——你在看国宝,而我在看你。他们
期刊
伴随着最晚成立的汇添富保鑫保本基金在今年9月正式到期,保本基金将全部完成转型或清盘,基金市场的“保本时代”正式落下帷幕。  从红极一时到加速退市,保本基金经历了“过山车”一般的转变,终于在资管新规浪潮的裹挟下退出江湖。对投资者来说,无论保本基金转型还是清盘,最为关心的还是自己会有损失吗?保本基金落幕  可以说,资管新规的出台成为保本基金退出舞台的主要“推手”,而保本基金的落幕早在2年前就已注定。2
期刊
中金公司于5月14-17日在香港和深圳两地举办科技论坛及A股公司交流会,并邀请消费电子、半导体/面板、通信、安防、AI等领域A/H代表性企业与投资人交流。  其中半导体/面板板块中,华卓精科、星宸科技、慧智微电子及汇顶科技等公司高管就“集成电路的发展机遇”话题与投资人进行了专题讨论;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汇顶科技、韦尔股份、京东方A、TCL集团、深天马A等公司就国产替代进程、中美贸易影响、半导体/
期刊
5月8日,新西兰联储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1.5%。这是新西兰联储自2016年11月以来首次降息,并创下其有史以来最低基准利率。  而在前一天,马来西亚央行也宣布将隔夜政策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3%。  受美联储、欧洲央行“鸽派”转向的影响,今年以来,已经有多家央行宣布降息,本轮降息周期是否已经开启?  此前,市场普遍预计澳大利亚会成为全球第一个降息的发达国家,因为该国通脹,严重疲软,房价不
期刊
美国时间4月9日,以张少泽为代表的9名美国投资移民人,向美国加州州法院提出诉讼,控告美国永恒区域中心、普洛米国际投资公司等数名被告进行诈骗、项目欺诈等9项罪名。据悉,美国加州州法院已受理该案。  来自中国的9名投资人,最早从2015年开始,加入美国永恒区域中心大学酒店公寓(已下简称大学公寓)投资移民项目。但在付出了50万美元的投资款后,他们发现项目到今年初仍没有大的进展,退款的要求不但被拒绝,还受
期刊
年轻的时候,我脑袋活络、思路敏捷,每天起码能想到成百上千个能赚钱的点子。我毫不怀疑,只要实现一小半,打败马云只是时间的问题。  毕业小有积蓄后,我雄心勃勃,辞职后全职创业。鉴于现在我仍然没有打败马云,啥福布斯排行榜也不见名字,所以结果你也知道了:事实上我很快就将可怜的积蓄消耗一空,最穷的时候连十块钱一个的盒饭都吃不起。  越到后面,越发现赚钱的容易,也越发现赚钱的不简单。我当初所构建的那些赚钱模型
期刊
“每家保險公司都要发票原件,只有一张发票怎幺办?”“买了百万医疗险,医疗费用还不到免赔额,需要保留发票吗?”  近期,上海银保监局发现有消费者在申请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理赔时,由于发票遗失,或者还需要通过其他渠道申请赔付等原因,未将发票提供给保险公司,导致资料不全,无法正常获得保险赔偿。  针对上述情况,上海银保监局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称,不同健康保险理赔时对医疗费用发票要求不相同,保险消费者务必妥善保
期刊
基金定投是一种门槛比较低的理财方式,特别适用于像我们这样的工薪阶层,但我们知道定投不能将钱全部投入进去,毕竟投资是投资,我们还是要生活的。每月投入多少钱合适呢?  其实比较适用的公式就是:定投金额=(月收入—月支出)/2。比如说家庭月收入1万元,月支出3000元,那么每月的定投金额为3500元比较合适。但我们其实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适当地做一些调整,年轻一些的话,每个月定投比例就可以适当增加,年长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