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丽的天台山,是集儒、释、道于一体的钟灵毓秀之地,常年云雾缭绕。登高远望,大地如一个巨大的棋盘,隐现于白云间的一个个山头,仿佛有人执子在进行一场酷烈的撕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得此仙山灵气的天台人,那围棋下得如有仙人指点,神出鬼没。自古以来,天台涌现出一大批有传奇色彩的围棋高手。他们的故事广为流传,其中,东汉时期剡人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巧遇桃源二位仙女并得到指点的传说,更是家喻户晓。
在传承中制定“新标准”
天台围棋风盛行,围棋文化底蕴深厚。因此,天台能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围棋之乡,有其深厚的围棋文化根源。天台县赤城街道第三小学围棋氛围正是在天台山浓厚的围棋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学校创办于民国初年,是天台城区最早的4所小学之一。前身是“赤华女子学校”。民国十八年(1929年)定名为文华小学二部,1956年11月改名天台城关镇第三小学,2003年始称天台县赤城街道第三小学。
学校围棋活动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就十分活跃,文革期间,师生仍然悄悄学弈。1974年,学校培养出天台第一个浙江省围棋冠军金茜倩,她在浙江省少年儿童围棋赛中战胜马晓春、陈临新、程征宇、平晓虹等优秀棋童。1976年,9岁的俞斌再次获得全省儿童组冠军。从此,赤城三小的围棋教学开始走向辉煌。上世纪70年代,学校培养出的王慧、朱菊飞等优秀棋童相继成为国家队队员。上世纪90年代,袁卫红、许顿、孙丹、孙明杰也成为国内知名的围棋职业棋手。其中女棋手曾多次出访日本,战胜日本顶尖职业女棋手,受到围棋泰斗吴清源的赞扬,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赤城三小也因此享有围棋新秀“摇篮”的美誉。
1988年,学校在一年级开设了围棋课,2008年学校在一年级至三年级开设了围棋课,2011年全校六个年级均开设了围棋课。为此,学校结合学生实际,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为基本思路,制订了围棋课程标准。围棋课程标准充分强调开展围棋活动的作用和意义,确定围棋教学的基本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围棋教学的开展方法和注意事项。
品牌来源“得力举措”
赤城三小在围棋竞技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之后,学校坚持弘扬围棋文化,积极推进围棋普及教学,并推进少年儿童素质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教学为中心,特色为导向”为办学思路;以“开展围棋活动,办好特色学校,促进智力发展,全面提高素质”为办学宗旨;以“普及围棋知识,发展儿童个性”为办学目标,把开展围棋活动作为重头来抓。学校的目标是人人了解围棋文化,人人懂得下棋,人人学会下棋。为实现这个目标,打响学校特色品牌,学校采取了一系列得力举措。
把围棋文化融入到校园坏境布置中 学校利用宣传窗、走廊、围棋专用教室、礼堂等,布置各种围棋知识图片。这些图片有围棋三字经,有棋诗,有活动照片等。不少棋语寓含人生哲理,帮助学生增强对围棋的了解,提高学生学棋的兴趣和信心,也让学生了解围棋既有竞技性,又有娱乐性,它是集德、音、体、美于一身的活动和运动项目。走进学校,围棋氛围特别浓郁:屏风写着“开展围棋活动,提高全面素质”,校门正前方的“聪明的孩子爱下棋,下棋的孩子更聪明”标语分外醒目。
开展形式多样的围棋活动 学校组建业余围棋训练队,提高小棋手的竞技能力;组织围棋课外兴趣小组,让更多学生接受围棋文化熏陶;组织围棋知识宣传队,开展围棋知识宣传;同时,学校还组织开展围棋教学比赛和围棋段级位赛等。通过这些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棋艺,又让围棋文化在学生心里深深扎根。2011年度第一学期,学校为每个班级配置了围棋和棋具,学生参与围棋的热情空前高涨。2012学年,学校成功举办了首届围棋节。通过团体赛、个人赛、文化知识竞赛、围棋文化知识图片展等各种活动,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围棋活动中来。围棋节每年举行一次。
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围棋文化建设 要使围棋文化再上台阶,必要的宣传报道是经验的传播,大力发挥网络的舆论导向作用。学校相继建立了围棋网站,即天台围棋教育网,搭建了少儿围棋网络对弈平台,开通了学校围棋博客和师生围棋论坛,通过网络加深学生对围棋的了解,提高学生参加围棋活动的热情和兴趣,营造了浓郁的围棋氛围。
完善围棋教学评价 围棋教学评价力求发挥反馈、调节和促进课程发展的功能,既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作出评价,又要求教学注重实践、注重探索,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作出评价。以综合围棋能力为核心,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以此鼓励学生学习。教学评价制度又包括教师教学的评价制度,用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激励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编写围棋教学校本教材 全校开设围棋课,需要一本适应各个年级需求的围棋教学教材。为此,学校成立了围棋校本教材编写小组,并以2011年底前完成校本教材编写。教材从认识围棋、棋盘开始,逐步了解围棋的规则以及一些基本布局、战术。同时渗透德育,让学生在学棋中得到快乐,也懂得人生的道理。校本教材简单、易懂,强调实践性、开放性,淡化课程的学科性。
“以棋育人”是总目标
健全围棋教学管理制度。学校每隔3年都要制订特色发展规划和长期发展目标。围棋特色活动规章制度健全。这些制度包括特色领导小组职责、教练员职责、师生训练制度、围棋教学管理制度、围棋成绩评估制度、段位星级班级评比细则等,使学校开展的活动有章可循、有制可依,以保证围棋特色的优先发展。
加强品牌棋手的培养。学校长期以来一直有围棋新苗的摇篮美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曾经培养了包括世界冠军现国家围棋队总教练俞斌在内的一大批围棋高手,他们在各级各类比赛中以优异的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因此,品牌棋手的培养对推动学校围棋教学的开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培养更多的特长生,学校一方面坚持普及和提高相结合,另一方面采取教练员负责制,利用课余时间对一些有潜力的小棋手加以培养。
加强围棋课题研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学校围棋课题组在教学实践中,就着手对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进行探究,论文多次在国家、省、市级获奖。截止20013年12月,学校已经有多个国家、省、市、县级课题结题,论文在省级以上获奖8篇,市级以上课题结题13项。2010年,学校结题的国家级课题《围棋普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研究》获全国中小学棋类课题研究成果二等奖。2013年12月,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围棋提高班的实践研究》顺利结题。
近年来,赤城三小在“发展学校特色文化,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总目标的指引下,秉承“以棋启智,以棋育人”的核心文化传统,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天台县全民健身先进集体,台州市地方文化(围棋文化)教育特色学校,浙江省体育(围棋)传统项目学校,浙江省首批体育(围棋)特色学校,全国和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集体,全国十佳围棋育苗基地,全国围棋育苗工程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实验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棋类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课题实践研究示范单位。
在传承中制定“新标准”
天台围棋风盛行,围棋文化底蕴深厚。因此,天台能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围棋之乡,有其深厚的围棋文化根源。天台县赤城街道第三小学围棋氛围正是在天台山浓厚的围棋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学校创办于民国初年,是天台城区最早的4所小学之一。前身是“赤华女子学校”。民国十八年(1929年)定名为文华小学二部,1956年11月改名天台城关镇第三小学,2003年始称天台县赤城街道第三小学。
学校围棋活动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就十分活跃,文革期间,师生仍然悄悄学弈。1974年,学校培养出天台第一个浙江省围棋冠军金茜倩,她在浙江省少年儿童围棋赛中战胜马晓春、陈临新、程征宇、平晓虹等优秀棋童。1976年,9岁的俞斌再次获得全省儿童组冠军。从此,赤城三小的围棋教学开始走向辉煌。上世纪70年代,学校培养出的王慧、朱菊飞等优秀棋童相继成为国家队队员。上世纪90年代,袁卫红、许顿、孙丹、孙明杰也成为国内知名的围棋职业棋手。其中女棋手曾多次出访日本,战胜日本顶尖职业女棋手,受到围棋泰斗吴清源的赞扬,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赤城三小也因此享有围棋新秀“摇篮”的美誉。
1988年,学校在一年级开设了围棋课,2008年学校在一年级至三年级开设了围棋课,2011年全校六个年级均开设了围棋课。为此,学校结合学生实际,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为基本思路,制订了围棋课程标准。围棋课程标准充分强调开展围棋活动的作用和意义,确定围棋教学的基本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围棋教学的开展方法和注意事项。
品牌来源“得力举措”
赤城三小在围棋竞技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之后,学校坚持弘扬围棋文化,积极推进围棋普及教学,并推进少年儿童素质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教学为中心,特色为导向”为办学思路;以“开展围棋活动,办好特色学校,促进智力发展,全面提高素质”为办学宗旨;以“普及围棋知识,发展儿童个性”为办学目标,把开展围棋活动作为重头来抓。学校的目标是人人了解围棋文化,人人懂得下棋,人人学会下棋。为实现这个目标,打响学校特色品牌,学校采取了一系列得力举措。
把围棋文化融入到校园坏境布置中 学校利用宣传窗、走廊、围棋专用教室、礼堂等,布置各种围棋知识图片。这些图片有围棋三字经,有棋诗,有活动照片等。不少棋语寓含人生哲理,帮助学生增强对围棋的了解,提高学生学棋的兴趣和信心,也让学生了解围棋既有竞技性,又有娱乐性,它是集德、音、体、美于一身的活动和运动项目。走进学校,围棋氛围特别浓郁:屏风写着“开展围棋活动,提高全面素质”,校门正前方的“聪明的孩子爱下棋,下棋的孩子更聪明”标语分外醒目。
开展形式多样的围棋活动 学校组建业余围棋训练队,提高小棋手的竞技能力;组织围棋课外兴趣小组,让更多学生接受围棋文化熏陶;组织围棋知识宣传队,开展围棋知识宣传;同时,学校还组织开展围棋教学比赛和围棋段级位赛等。通过这些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棋艺,又让围棋文化在学生心里深深扎根。2011年度第一学期,学校为每个班级配置了围棋和棋具,学生参与围棋的热情空前高涨。2012学年,学校成功举办了首届围棋节。通过团体赛、个人赛、文化知识竞赛、围棋文化知识图片展等各种活动,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围棋活动中来。围棋节每年举行一次。
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围棋文化建设 要使围棋文化再上台阶,必要的宣传报道是经验的传播,大力发挥网络的舆论导向作用。学校相继建立了围棋网站,即天台围棋教育网,搭建了少儿围棋网络对弈平台,开通了学校围棋博客和师生围棋论坛,通过网络加深学生对围棋的了解,提高学生参加围棋活动的热情和兴趣,营造了浓郁的围棋氛围。
完善围棋教学评价 围棋教学评价力求发挥反馈、调节和促进课程发展的功能,既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作出评价,又要求教学注重实践、注重探索,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作出评价。以综合围棋能力为核心,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以此鼓励学生学习。教学评价制度又包括教师教学的评价制度,用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激励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编写围棋教学校本教材 全校开设围棋课,需要一本适应各个年级需求的围棋教学教材。为此,学校成立了围棋校本教材编写小组,并以2011年底前完成校本教材编写。教材从认识围棋、棋盘开始,逐步了解围棋的规则以及一些基本布局、战术。同时渗透德育,让学生在学棋中得到快乐,也懂得人生的道理。校本教材简单、易懂,强调实践性、开放性,淡化课程的学科性。
“以棋育人”是总目标
健全围棋教学管理制度。学校每隔3年都要制订特色发展规划和长期发展目标。围棋特色活动规章制度健全。这些制度包括特色领导小组职责、教练员职责、师生训练制度、围棋教学管理制度、围棋成绩评估制度、段位星级班级评比细则等,使学校开展的活动有章可循、有制可依,以保证围棋特色的优先发展。
加强品牌棋手的培养。学校长期以来一直有围棋新苗的摇篮美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曾经培养了包括世界冠军现国家围棋队总教练俞斌在内的一大批围棋高手,他们在各级各类比赛中以优异的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因此,品牌棋手的培养对推动学校围棋教学的开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培养更多的特长生,学校一方面坚持普及和提高相结合,另一方面采取教练员负责制,利用课余时间对一些有潜力的小棋手加以培养。
加强围棋课题研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学校围棋课题组在教学实践中,就着手对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进行探究,论文多次在国家、省、市级获奖。截止20013年12月,学校已经有多个国家、省、市、县级课题结题,论文在省级以上获奖8篇,市级以上课题结题13项。2010年,学校结题的国家级课题《围棋普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研究》获全国中小学棋类课题研究成果二等奖。2013年12月,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围棋提高班的实践研究》顺利结题。
近年来,赤城三小在“发展学校特色文化,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总目标的指引下,秉承“以棋启智,以棋育人”的核心文化传统,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天台县全民健身先进集体,台州市地方文化(围棋文化)教育特色学校,浙江省体育(围棋)传统项目学校,浙江省首批体育(围棋)特色学校,全国和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集体,全国十佳围棋育苗基地,全国围棋育苗工程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实验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棋类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课题实践研究示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