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发现”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m19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执教生涯中不懈努力的目标。新一轮课程改革及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及观念更新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我州2001年提出“引导——发现”语文教学法以来,我作为我州“引导——发现爱你语文教学法”的主研成员之一,通过近八年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浅析如下。
   “引导——发现”教学法是以教师的“引导”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积极性,以学生的“发现”为目的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也就是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并获得新知识的一个过程。它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认识、探索客观事物的引导者。在“引导——发现法”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教材为主线,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尝试、发现、体验、探究、讨论等形式发现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引导——发现”教学法整个教学过程可分为四个环节:创设情境→探究学习→总结提高→拓展巩固。
  一、创设情境
  教师要备好课,这是前提。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或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进而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语文课的特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它强调对知识的探究和思考。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学《唯一的听众》这课时,我是这样进行引导的。
  问: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根据课文首尾两段的内容,提出一些探究的问题呢?
  学生:为什么作者在之前是个音乐方面的白痴,但后来,就能当着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
  问:你的意思是说,为什么作者能有这么大的进步?这个问题提得好。
  学生:在作者拉小提琴的时候,为什么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而且那个“耳聋”打了引号。
  问:对呀,“耳聋”这个词打了引号。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你们说,这位老人是真正的耳聋吗?
  全体学生:不是。
  问:对啊,最后还是打了引号。那你们要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为什么那位老人她要说自己耳聋?
  问:非常好!接着说,你们还想探究什么?
  学生:那位老人都给了作者怎样的帮助,使他从一个“音乐白痴”变成了 “小提琴演奏家”?
  教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也就是说,这位唯一的听众,她不曾给过作者拉小提琴技巧的指导,也不曾给他讲解过拉琴的窍门。那么,她是怎么帮助作者的呢?是怎样做唯一的听众的呢?她为什么要称自己耳聋呢?好,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细读课文。
  二、探究学习
  这一环节是“引导——发现法”教学模式中的核心部分。我把发现问题、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有的问题较难,有讨论的必要,教师就应让学生讨论,需要探究的问题就要探究,探究可能是实验操作,也可能是资料分析,还可能就是知识的综合应用。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围绕目标探究,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促使学生能围绕目标进行探究,使问题解决。
  三、总结提高
  探究结束后,要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学过的内容、梳理思维过程、总结概括出所学的知识。比如《亡羊补牢》一课结束后,我在让学生总结归纳前,先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学了这课你懂得了什么?生活中、学习上有没有犯亡羊补牢的错误?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当学生思考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提高。
  四、拓展巩固
  通过相关练习,实现知识的迁移。例如:通过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之后,学生就能进一步了解环保的重大意义,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觉保护环境的行动。
  “引导——发现”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在近八年的实验过程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该教学法的优越作用,主要表现在:
  创设问题情境,能在较短的时间里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大大集中其学习注意力;学生在学习探究中,动脑动口,讨论总结,并把自己发现获取的知识,通过语言交流质疑问难,达成共识,不但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探索信心和合作精神;通过拓展巩固,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使其充分认识到知识的价值,这不但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得到及时反馈,以便教学中查漏补缺。
  “引导——发现”教学法需要教师熟知课文、认真备课,能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创造学生饶有兴致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愉悦、快乐中轻松学习、总结提高,同时,教师布置的拓展巩固也要富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这样,我们就能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其他文献
无论是在平时作业,还是在考试中,我经常发现:一些题目并非学生不懂,而是因为计算疏忽导致错误。如果老师不及时纠正,一部分学生会一错再错,最终对数学失去学习兴趣。笔者认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让他们敲开数学大门、走进科学殿堂的金钥匙。数学家高斯、华罗庚,物理学家钱学森等,在学生时代就有很强的计算能力。  那么,在计算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把握教学大纲,严格计算教学要求  
期刊
随着人们对教育方法的研究逐步深入,启发式教育等多种教育方式越来越多。相对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方式当然是启发式好。在教育界有一句话:我听,我忘记;我看,有印象;我做,我记住。填鸭式教育占了前两项,就是没有做这一环节。而启发式教育就充分考虑到了做的重要性。  新课程实施后一直强调,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传授学习技巧,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能主动去学习。尤其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期刊
人们常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数学教学中,也许老师一不小心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葬送在早已熟悉的数字之中。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故事激趣   导入新课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一开始就精神饱满,在急于释疑之中学习。 如在学习 “二元一次方程课”时,我先讲一个故事:唐朝有一个叫杨损的官员准备提升一名下属,但是两名候选人在名方面的条件都旗鼓相当,暂时无法定下来,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每个年段的阅读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大量的课外阅读已成为一种课堂的延伸和拓展。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新课标”对其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聚焦于“喜欢”和“能读”。教师在指导低年级阅读时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另一方面教师必须结合阅读教学,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阅读的方法,让学生
期刊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设计生动有趣、适合学生水平的现实情景,引导学生从数量和空间关系去观察、比较、分析、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实验、推理和判断等数学活动。现就学生主体性与自主学习的主要表现做如下阐述。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从教师方面.培养健全学生人格的发展和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究和具体动手操作的题材,让每
期刊
摘要:“转类”是指词类间的转换,它是指不改变词的形态,把一个词从一种词类直接转化为另一种词类,从而使该词具有新的意义和作用。本文认为,转类作为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它是在非范畴化这一动态过程中产生的。本文基于语料库的使用,以汉语“命令”为个案研究,探讨了动名词在非范畴理论下发生转类的过程。  关键词:词类转类;非范畴化理论;个案研究    一、词类与词类转类    (一)词类研究  词类转类是英汉等
期刊
数学作为初中的一门主要文化课,它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以外,对于培养人的素质究竟还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我认为,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数学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这是因为数学的基本特点是高度抽象,这给学习数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数学知识的系统性特别强,好比是环环相扣的一条锁链,如果有一环脱节,就将难以继续往下面学习。所以学习数学特别需要坚持不懈的刻苦努力才行,而且数学
期刊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都能积极主动地回答老师的提问,不管对与否,提的问题也多,可是到高年级,学生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少,主动回答问题的也越来越少。为此,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尝试引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是发现和研究问题的基础。在科学课中,
期刊
摘要:民族教育师资如何直接影响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本文较为全面地分析新中国民族教育师资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民族教育 师资 对策    一、新中国民族教育师资面临的问题  新中国行之有效的师资政策促进了教育的大发展,但由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导致了民族教育发展也相对比较落后,而教育欠发展,很大程度上在于师资问题。因此,研究民族教育师资问题,对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具有
期刊
在日常教学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他们其他课都学得不错,就是英语不行,或者平时说话伶牙利齿,一上英语课就吞吞吐吐。其实,孩子缺少的不是学习英语的能力,而是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与正确的方法。乔姆斯基提出的“先天论”认为:儿童的大脑里有一种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儿童天生就有适宜于学习人类独有的语言知识的能力。他还认为,认知不是认知书本上已写好的知识,而是要认知在人脑中很难说出的东西。但在英语教学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