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术前染料排泄试验ICGR15检测与肝功能指标的比较研究

来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tim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术前ICGR15检测与肝功能指标相关性的研究。

方法

横断面调查。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在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92例,其中男160例,女32例,男女比例5∶1,年龄26~72岁,平均50.5岁。对19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脉搏光度法色素密度(PDD)法行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测定ICG 15 min滞留率(ICGR15),依据ICGR15检测值进行分段:ICGR15<10%、ICGR1510%~20%、ICGR15>20%,分析ICGR15分段值在Child–Pugh分级中的比例;在检测ICGR15当日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测定患者的肝功能指标:TBIL、TBA、TP、ALB、PA、ALT、AST、PT–INR、HA、LN、III、IV、APRI、PLT等,采用Spearman非参数相关分析对ICGR15与肝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1)192例患者ICGR15与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r=0.477, P<0.01),分段值分层分析表明:不同ICGR15各分段值在Child–Pugh分级中所占比例有显著差异(P<0.05)。(2)Child–Pugh分级与肝储备功能指标比较:随着Child–Pugh分级的递增,ICGR15值升高、ICG血浆清除率(ICGK值)和有效肝脏血流量(EHBF)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ICGR15值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ICGR15值与TBIL、TBA、ALT、AST、AFU、GGT、PT–INR、HA、LN、III、IV、APRI指数:[(AST/ULN)×100/PLT(×109/L)]呈正相关性(r=0.422、0.389、0.219、0.301、0.219、0.244、0.325、0.652、0.403、0.523、0.519、0.434,P值均<0.05);与TP、ALB、PA、SOD、WBC、PLT指标呈负相关(r=–0.290、–0.532、–0.546、–0.531、–0.256、–0.327,P值均<0.05)。

结论

ICGR15作为肝脏储备功能动态定量指标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肝脏储备功能,与现有的临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肝功能生化指标相关,是反映术前肝脏储备功能的敏感指标。(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 38:733–736)

其他文献
目的应用列线图模型构建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风险预测的评估模型。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浙江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定点治疗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0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为研究对象,使用调查表对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寻找与H7N9禽流感死亡风险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使用列线图建立人感染H7N
目的研究新生儿感染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机制及耐药基因的传播方式。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山东省立医院2011年4月至2013年10月儿科患者分离的非重复CR–KP;PCR扩增耐药基因并测序;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耐药菌携带质粒;接合转化试验证明携带耐药基因质粒的可移动性,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对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采用PCR和SDS–PAGE方法对菌
目的探讨SLC10A1基因在p.S267F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HBV感染临床转归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就诊的HBV感染者1 268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所有HBV感染者的SLC10A1基因p.S267F位点进行测序分型,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分析来探讨SLC10A1基因p.S267F位点突变与H
钙网蛋白基因(CALR)突变的发现有助于诊断JAK2/MPL突变阴性的骨髓增生性肿瘤(MPN),并与疾病进展、患者预后等关系密切。利用Sanger测序、PCR-片段分析、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实时荧光定量PCR以及新一代测序等技术可进行CALR基因突变的检测。选择合适的突变检测技术并遵循相关分子标志物的实验室诊断思路有利于MPN快速有效的诊治。(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 38:782-785)
期刊
期刊
国际医学实验室认可准则明确要求要监测检验全程(TTP)的质量。目前分析阶段的误差得到了有效控制;而分析前、后阶段的误差成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因而,监测与改善分析阶段外的质量将是我们面临的任务。监测TTP的质量,将促使临床实验室从过去局限于实验室中各阶段的管理而扩展到实验室外各环节的管理。同时,也促使我国室间质评组织机构开展分析阶段外的质量保证计划。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已制定了临床实验室质
期刊
目的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与宫颈癌相关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并进一步使用分类树卡方自动交互检测法(CHAID)建立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SCC)在宫颈癌中的辅助诊断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至2013年浙江省台州医院检测肿瘤标志物的宫颈癌初诊患者581例,宫颈良性疾病者342例,健康体检者341名,检测其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CEA、SCC、AFP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