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师学习共同体与教师专业发展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fdbu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持续大力推进,教师成为课改的主力军。正如列宁所言:“学校的真正的性质和方向,并不是由地方组织的良好愿望决定,不由学生委员会的决议决定,也不由教学大纲等决定,而是由教学人员决定的。”教育方针再明确,课程标准再理想,教学材料再优良,如果教师的水平达不到,或者缺乏改革的意愿,教学质量仍然难以保证。如果缺乏一个关乎教师自身需要、利益和希望的提供话语权的变革,并且在决策和实践中忽视了这种独立性的话,那么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程度和水平将在极大程度上受到抑制。目前,主流的教师专业发展取向主要集中在以教师个体孤立发展的研究和实践中,极大程度上忽视了教师发展的条件和内在需求。由此,本文尝试探求一种更有效,更加契合教师个体内在需要的、开放的、合作沟通的教师专业发展文化,以此克服个人主义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局限,回应教师自身改进和变革的需求及其为之所做的努力。
  一 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以及局限
  现行的教师专业发展主要集中在以焦点或问题为导向的案例分析,以老带新的导师制模式,以及自我研修式的反思实践模式。任何一种选择或取向都反映着决策者和实践者自身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侧重点的理解和判断,受制于一定时期或者一定区域教师专业发展解读和认识,这些发展模式或途径容易支配研究者的注意力,导致一些不成熟或者主观意志强烈的判断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案例教学法最早起源于1870年哈佛法学院采用案例对学生进行职前培训。案例分析模式指的是借助文本、影像等手段,通过对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或故事的描述,继而通过教师对案例的解读和剖析诊断,解释课堂现实中的经验,促进教师专业认知、行为技能以及专业情意的发展。教育中的案例教学现实多样,比较多的是采用公开课或课堂录像,也有书面文本现实的教学形式。这些形式提供了一种教学情境,包含着专家教育教学的特殊的事实样式。案例教学传授的是在特定情境下识别和运用相关知识所需的技能,通过对特定的具体的问题典型的感知实现学习的,优秀教师或专家的教育教学示范为教师提供了某种外在刺激时他们重新发掘和重组自己的教学经验。但是,现实中优秀教师提供的教学场景很难刺激观课教师的深入审视、批判和自我反思,更多的停留在技术层面上仅仅将其作为模型去模仿,而缺乏对复杂教育教学背景的思考和批判性的分析。
  导师制指的是让新入职教师或者一些年轻教师跟随那些教学能手或者说专家型教师,通过对专家型教师的举手投足的日常言行的观察、揣测,形成通常所说的情境性认知。在这种“师徒制”模式中,新教师或青年教师沉浸在导师的工作文化氛围中,通过长期的体验确定情境意义从而建构起自我的认知。真实的情境意味着在专家型教师身上附着了教育教学情境资源,但是,在中国传统遗留的师道尊严的文化背景中,学习很容易滋生对权威的服从,进而失去自我判断和反思意识和意愿以及对复杂教育教学背景的思考和批判性的分析。另外,在教育资源极为贫乏的边远贫困地区,优秀师资缺乏,从业多年的教师很难真正成为先行组织者为新教师提供有效的或者成功的问题解决情境。
  从宏观视角来看,不管是校本培训模式的实践还是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立,提供的也仅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条件。任何一项实质性的变革和发展,如果不是发自于教师内心的需求都难以获得最佳的成效。基于这种认识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在杜威和皮亚杰的学习理论中,一致认同尽管经验是学习的基础,但是没有反思是不可能产生学习。反思性实践在极大程度上帮助教师特别是新手型教师识别自身实践与他人实践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反思性实践要求教师从旁观者的视角来识别自身实践中的思想和假设,从而检验或是澄清自我指导实践的假设或策略,进而进行批判性地分析找出自我认知与实践之间的矛盾。事实上,我们的行为极大程度上受到个人行为习惯的牵引,无意识的经验很难引起教师自我反思,另外,教师自身认识的局限性或者反思手段方法的影响,往往很难实现自我超越。
  这些发展模式肯定了教师学习的自我导向性,关照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但是,这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都存在着两方面的缺陷:其一,教师个体化孤立化发展难以整合有特色的优势的教育资源,教师自身褊狭的视野形式上抑制了对多元化差异性资源的利用;其二,以教师个体发展模式为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效率和水平,自我孤立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心智品质和教育教学技能水平的提升,教师自身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时间去消除实践中的困惑和障碍,限于自身智识能力的制约会形成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个人主义注重个性化,由此形成彼此对立的文化环境,这种教师专业发展观教师之间往往各自为政,缺乏合作和支持。下文尝试探讨区域教师学习共同体对孤立的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的改善作用及其意义。
  二 区域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过程,学习者通过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参与某个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rn-munity)的实践活动来内化有关的知识,掌握有关工具。”知识不仅仅是在学习者与实际情境的交互作用中建构意义的,社会文化的互动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知识的建构过程往往需要一定的社会文化参与和支持来实现。有研究者对“学习共同体(或称为学习的社会群体)”给出的界定是这样表述的——学习共同体是指“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建立了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人际关系,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和文化。”在这种学习共同体中教师或者专家作为促学者或者助学者,学习者与促学者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地经常性地交流分享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社会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社会互动性以及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由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TT)斯隆管理学院资深教授,国际组织学习协会(SoL)创始人、主席圣吉(Peter M.Senge)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对于学习型组织圣吉将其描述为“那里,人们为了创造自己真心渴望的成绩而持续拓展能力;那里,各种开阔的心思想得到培育;那里,集体的热望得到释放;那里的人们不断地学习如何共同学习”。1995年由美国教育家厄内斯特·博耶尔(Ernest L Boyer)正式提出“学习共同体”理论,博伊尔认为“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应该具备七种品质:“诚实、尊重、责任、热情、自律、毅力、奉献。”这种合作文化的建立基于促进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开放、互信和支持,这种生态取向的学习者发展处于一种相对于“个人建构主义”更为宏观的视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这种合作文化,为学习者及促学者提供了意义、支持和身份认同。直至美国学者弗兰(Michael Fullan)和哈德曼(Hammond)正式确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弗兰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应该与学校改进策略相结合;哈德曼否定了以往学校零碎的浅层次的改革,他认为教师发展应该是全面的、持续的、群体的发展历程。   区域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以教师自愿为前提,以分享资源、经验、技术等等以及合作为核心精神,共同构成的区域性教师团体。区域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基于三方面理论背景:教师的民主观念、合作文化的思想文化和协同以及社会互动理论的支持和实践。具有“相互支持和共享的领导关系、集体创造和实践、分享价值观和共同愿景、提供支持性的条件、分享知识和经验”五个特点。它鼓励的是一种源于教师内部的相互协作、相互学习、相互支持促进专业成长,而不是来自于外部的行政式的评价方式。建构“区域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内涵主要是,最大限度实现一定区域内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强调区域内教师之间的专业对话和合作,营造教师之间专业合作的氛围,在区域内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专业发展队伍,从而推动每一个教师在专业知识、技能和情意等方面的发展,以此提高区域内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三 区域教师学习共同体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
  1 身份的转变
  区域教师学习共同体是基于一种相对宏观的视角,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与知识的提升并不全然依靠自己,而是在与其他成员的合作与交流中逐渐形成和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策略和风格,很大程度上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依赖于教师群体文化的,也正是这种相互支持协助的文化为教师的工作提供了意义和身份认同。“教师需要进一步开放自己,即在学校中进一步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同伴互动和合作文化,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堂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对话、沟通、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通过互动彼此支持,以减少教师由于孤立而导致的自发行为。”真正的合作文化是基于教师之间的自愿、开放、互信和支持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区域教师学习共同体才是真正发自于教师自身变革和需求的努力。
  区域教师学习共同体内,学习者与促学者之间基于民主观念形成个相互支持和分享的领导关系。区域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必须保持适度的异质性,这种异质性组合保证了学习资源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学习共同体的成员一般由指导教师、专家教师以及学习者,甚至还包括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共同组成。在民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所有成员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彼此互相尊重互相信任。这种协同氛围给予了教师展示自我的空间,平等的沟通交流和分享在激发教师主体意识的同时,也丰富了教师的个体知识。
  现实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承袭了传统教师中心培训格调,教育教学专家往往以权威或施教者的身份出现,运用的策略是教授、示范和施予,而不是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寻求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事实上,要提高合作效能,必须使团体内成员获得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是建立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的。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由专家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通过群策群力把整个群体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专家教师不再是权威的文本阐释者,他们的工作在于“转化智慧”,作为“平等中的首席”,使学习共同体真正成为“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目的平台。
  2 开阔视野和反思空间
  区域教师学习共同体内成员具有不同背景,决定了团体内的成员的教育教学经验和资源的丰富性,或者说决定了学习资源的丰富性。这样一来会产生两种效果:一方面,不同背景、不同经验的教师一起专业对话、合作交流,彼此之间达成一致的的教育教学的认识,这种共识对原初的假设或判断形成支持和激励;另一方面,通过对话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彼此接受存有差异的观念,丰富原有的认知体系。这和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由异曲同工之处。贝克尔(Becker)通过研究发现——“以理论、演示、实践、反馈和实践指导的方式,90%的学习者会将新的技能迁移到实践中”,而缺乏实践指导只有25%的教师会将新的技能迁移到实践中。在这种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里,每一名成员在给予其他成员援手的同时,也获得了超越自身褊狭视野和单一思维方式的机会,在协同交互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更优途径。
  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合作文化,提供的正是一种集思广益的文化氛围或者说相互学习的平台。如果说区域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任务是拯救教师教育独立性的话,那么构建区域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价值就是为教师自身提供自我需求话语权以及拓展自我反思空间的平台。受制于自身心智条件、专业智识水平以及定势思维习惯的影响,教师往往有意无意地“回到老路上”。在这种情况下,要刺激和促进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就需要寻求他人的帮助或是借助特殊工具。教师在相互的观测、评价、切磋中,逐步审视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为其他人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通过开放的“头脑风暴”式的交流探讨,往往碰撞出新的火花和新的思路,从而实现集体创新。事实上,作为经验隐形基础的教学专业知识是很难通过言语等手段传递的,而是要通过同伴和社会组织的相互作用和对话产生分享和体认。区域教师学习共同体为教师个体和群体都提供了相对广阔的自我审视空间,为教师个体多元化丰富化地提供了重新发掘自己、重组和丰富自己教育教学经验的催化剂,通过这些外在刺激改进甚至消除自身不恰当的思维模式,或是强化某些教育教学策略,从而形成对于教师专业活动的知识的理解或信念。
  四 构建区域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意义及其实施条件
  尽管我国早在1957年1月21日,教育部就颁布了《关于中学教学研究组工作条例(草案)》,在全国施行并且一直延续至今。但是这种教学制度是建立在对教学研究系统进行统一管理的基础之上的,依据条例组建的学科教研组、教研室主要强调的是统一规格的教学规范。表面上看似乎也可归属于教师团队合作的一种形式,但是现实中受制于行政化的出发点和功能定位,各种教研组并非以教师专业发展的意旨。依据著名学者哈格瑞沃斯(Hargreaves)教师合作文化分类,这种来自于教师群体之外的意图和兴趣,形式上的教师合作,这种由外部力量规划、安排和实施的教师之间的合作,忽视了来自教师群体本身的呼声和诉求,实质上依然没有摆脱教师内在分化对立的个人主义文化。可以说,缺乏一个关乎教师自身需要、利益和希望的提供话语权的变革,并且在决策和实践中忽视了这种独立性的话,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程度和水平将在极大程度上受到抑制。   如果教师专业发展不能对发展目标、愿景和本质进行重构,那么它就难以找到自己的出路。正如美国学者古斯基所说的那样:“教师个体水平上的变化在组织水平上没有得到支持和鼓励的话,及时最有希望的创新也会失败。”从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和改进来看,实质上,教师专业的发展是作为一项集体的事业而开展和进行的,而这种集体共进的条件之一是教师同侪互助协作。“专业性的学习不会孤立地发生,而是在一所特定学校的环境中发生的。专业发展和学校发展息息相关。这意味着教师的发展不仅仅与个人有关,而且还与和他们的共事教师及管理者有关。”区域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的意旨就在于,希望通过区域内教师之间的合作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的提升,与此同时力图通过教师之间专业合作提升教师个体专业态度、能力、知识等等方面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名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简单的说,这种区域间协作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实质在于整合区域内教育资源、充分扩展教师的教育和学习资源,在实现教育品质提升的同时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对区域教师学习共同体内涵的阐释,本文归纳出若干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意义及积极有利的因素,这些有利因素同时揭示了规划和构建区域教师共同体需要考虑的一些重要因素和条件。第一,共同的愿景。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区域教育事业的发展,就需要将教师个体的发展与区域学校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的愿景渗透到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方面。第二,区域内高等院校的参与。通过高校专家的参与指导,搭建研究平台,提供丰富的信息、课程资源,使区域内高校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可资利用和拓展优势资源。第三,充足的经费投入。一方面可以为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足够的硬件条件,另一方面区域内希望保有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师同样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第四,明确具体的的目标和计划。以目标为导向,在实践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保证区域教师协作的教师发展落到实处。第五,建立完备的管理制度。要充分利用区域内资源,需要管理体制起到协调组织各方资源分工,设计学习共同体详细的工作计划、方案、实施步骤,以及发挥其监督和反馈机制的职能。另外,建立合理的考核激励制度对于区域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正常运行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95.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6.
  [3]陈晓端,任贵宝.当代西方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M].当代教师教育,2011(13).
  [4]商利民.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5]丁刚.全球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计划[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5.
  [6]《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47.
  [7]丁刚.全球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计划[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7.
  [8]杨超.促进教师有效合作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5.
  [9]罗博.麦克布莱德.教师教育政策:来自研究和实践的反思[M].洪成文,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42.
其他文献
光电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一部分,包含电子技术、光学技术、光子技术等在内的综合科学.它以光波为信息载体,对信息进行搜集、存储和传递,通过光波载体进行处理和显示,最终运
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水平是推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核心课程,课文大多选自英文的原文,文体多样,具有深厚的文学内涵和较强的文学性。根据这一特点,在高级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学理念,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学生对文学的敏感性,对于培养新的创新型人才,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会起到不可低估
期刊
师德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师素质,发展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历数我国教育方针的变化,从“三育”(德、智、体)、“四育”(德、智、体、美)到“五育”(德、智、体、美、劳),其中德育始终放在首位。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优先”,将德育从原来的并列表述中凸显出来,表达了党和国家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的高度重视,由此,师德则成为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百
期刊
目的: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长期大量酒精摄入所导致的肝脏病变,其病理生理过程十分复杂,目前有关AL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了。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提示酒精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相遇,教师在获得对学生的初步印象基础上,会形成对待学生的反应准备状态或心理倾向,即形成对待学生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自我成长、性格发展乃至今后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都会有潜在的广泛的长远的深刻的影响。教师的一席亲切的话语、一个充满热切期望的眼神,甚至一个无意识的关切举动,都可能在学生的心灵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决定着学生的整个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教师
期刊
为了提高ASP.NET网站开发课程的教学效果,突出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将CDIO理念应用到ASP.NET网站开发课程改革中,改革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提出依据构思、设计、实现、运行(即CDIO)4个环节,开展基于实际案例项目的教学活动,按照网站开发项目的生命周期设置教学内容,将开发过程分解成不同的模块,在各模块设计中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学生获得产业界所需的各种能力和素质
期刊
目的:   通过对我院2008-2009年住院川崎病患儿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发病、分布、流行特征及临床预后等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2009年12月的所有川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最难的。但是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却是阅读的天下,教师教学的课时大多分散在语文阅读板块,忽略了写作的训练,造成了阅读和写作发展的不平衡。笔者对这一系列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生活中许多深层次矛盾不断凸显出来,各种思潮涌动,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学生工作也同时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高等学校必须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学生工作队伍。  一 新形势下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充分认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是做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
期刊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要方针;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标准就是看人才培养水平。教学管理是人才培养中各个环节的纽带和桥梁,教学管理队伍是教学管理的主导因素。加强高校的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一 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现状和问题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学校管理也是一门学问,学校管理人员也是专业人员。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