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语文教学预案的“弹性”设计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ewei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弹性”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种新的教学策略,笔者试图从设计弹性的板块式预案、设计富有弹性的教学问题、运用富有弹性的教学活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做实践研究。
  【关键词】 语文教学;设计弹性;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1
  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经过几年的发展,语文课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固定化“剧本”:新课导入——整体感知——精读、品读——拓展延伸——作业布置。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虽有感知,答案却是唯一;虽有品读,教师却代而品之;虽有拓展,却不着边际;虽有作业,很多学生却敬而远之,毫无趣味可言。教学预案的弹性设置,就是要避免这种新的僵化模式的产生,真正做到“教无定法”“学无定规”。这就强调教学预案的过程设计必须更加灵活,要在服从大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灵活开展各种富有“弹性”教学活动。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设计弹性的板块式预案
  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往往可设计成若干教学板块。这里的“教学板块”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地接触、探究文本,对某个问题情境进行学习研究、感悟体验的过程,是比较集中而相对独立的具体教学环节。这些板块在预设时要有相当的灵动性,要充分考虑到课堂生成时师生活动的多样性,教学环境的复杂性,能根据教学过程的实际进展及时反馈、调整教学设计,学生体验到哪儿就先学哪儿,学生最喜欢学哪儿就学哪儿,以保障主体地位的更好落实,促进教学过程的现场生成。所以在预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若干板块在课堂中有序生成的可能,更要考虑到它们无序生成的可能,要具有根据学情适时变化的灵动的预设弹性。
  如教学《孤独之旅》,文章的环境描写非常典型,可以说环境就是杜小康成长的催化剂。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做这样的设计:
  師:文中有哪些环境描写,分别起什么作用?
  A:鸭群是杜小康的伙伴,可以说是暗示了杜小康的成长。(板书:鸭群)
  学生交流(鸭子变化的过程:无家的飘游者——长成真正的鸭,对杜小康的孤独起烘托作用,鸭子的成长也寓意着杜小康的成长)。
  B:芦苇荡是杜小康的生活环境。(板书:芦苇荡)
  学生交流(芦苇荡:压抑——开阔,芦苇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C:暴风雨是杜小康成长的转折点。(板书:暴风雨)
  学生交流(暴风雨成了杜小康成长的催生力量。面对芦苇荡中极其可怕的暴风雨,杜小康在暴风雨中搏斗,表现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
  上述设计就是一种板块式预案。它以一个关键问题导入,分成“鸭群”“芦苇荡”“暴风雨”三个板块展开学习,而学生学习的先后顺序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生成情况进行调控。“板块”是可移动的,板块式教学方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进程中也是可以调整的。如果学生课前已经对课文比较熟悉,“整体感知”这个环节就可以去掉,如在新课展开之后,发现学生对课文还不够熟悉,可以再读。“感悟体验这一环节”可以在上新课之前安排,也可以在巩固练习之后完成,还可以在课中进行。
  二、设计富有弹性的教学问题
  (一)设计体现探究学习的问题
  由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转变为探究的学习方式,无疑是一场极为深刻的变革。所谓“探究”的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索研究方式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探究必须形成问题情境,所以教师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促进者和合作者,应当在尊重学生质疑、求疑的基础上,组织、帮助学生抓住主要问题,放手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自主感受语言文字,在文本中去探寻答案。
  (二)设计体现自主交流的问题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交流活动中,教师以只言片语,或点击要旨,或启发补充,或拨疑解难,能使师生之间的对话成为心灵交流。然而这也是教学设计难以企及的细节,教师只能以“假设”来猜度学生可能交流的要点,而如何对话、引导则全凭临场的灵活应变。
  例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里说道,罗布泊的悲剧还在全国的其他地方上演,为了有效制止一个个生态灾难,请你给总理提个建议。
  《谈生命》中冰心说: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像一棵小树。你觉得生命像什么呢?
  上述几个设计全凭学生各自的感受来进行交流。这样的预设从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出发,为学生的思维拓展了多元的发展空间,精彩是可想而知的。新课程中的语文课堂,应该完全摒弃那种“对不对”“美不美”的唯一答案的问题设计。“弹性”问题设计,应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文章语言和思想内容,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
  三、多运用富有弹性的教学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里所说的语文实践也就是语文活动,而语文活动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平台,是培养思维能力,获得终身发展能力的场所,是课堂师生情感互动的桥梁。
  朗读、复述、背诵、讨论等教学活动就是语文课堂最基本的活动,也是最富有弹性的活动。例如朗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阅读教学而言,无论什么文章,朗读都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活动。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朗读手段:范读、自由读、齐读、指名读、默读、诵读……指导学生在读中领会作品的思想内涵,在读中进行语感训练,在读中领会作家的感情,在读中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
  如《记承天寺夜游》,教师用“读”贯穿了整堂课的教学。开始学生自读,对着文章的注解初步理解课文,教师对关键词做出补充,帮助学生理解。第二步,教师范读,通过对每个句子的朗读把握,讨论作者的情感流动。第三步,自由朗读,教师对苏轼写作背景的补充介绍,讨论苏轼的人生观。第四步,读背课文,延伸到苏轼的三首诗:贬官杭州: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比好湖山;贬官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由此,学生对苏轼的人生态度理解得更为深刻:逆境的时候不要消沉,要笑对人生。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气氛活跃,既陶醉于承天寺庭院的淡淡的月色之中,也折服于苏轼的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可以说是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王荣生.从“三个维度”把握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J].上海教育科研,2003(11).
  [2]陈斌,何世英.试论当代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
  [3]李海峰.试以新课程理念研究魏书生语文教学思想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03.
其他文献
当今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学微生物学要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同时,应注意研究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位置及与免疫学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智能和教书育人的重要环节。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在改进教学方法方面作了以下尝试。
利用全量子理论,并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初始处于Fock态的单模光场与两等同双能级纠缠原子单光子共振相互作用过程中单模光场量子场熵的时间演化特性.结果发现:当两原子初始处于第
医学七年制教育是以培养高层次的医学人才为目的的教学方式,而高层次人才的一项基本技 能是具有良好的外语水平,特别是能够熟练地应用英语进行读、说、听、写,为今后的国际 交流
分析了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实验教学中的现状,提出其改革的设想.
期刊
轻薄外观在第一对间抓住笔者眼球,仅9.6mm的厚度比iPad还薄约10%,而630g整机重量远轻于当前主流97英寸平板电脑产品。金属银色背面经过磨砂工艺处理,有效掇升了产品触感及握持感,97
跨栏跑教学是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之一,根据本人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对跨栏跑教学提出自己的几点体会,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化技术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颠覆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生产效率得到空前提高。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科技对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