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的“加”与“减”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c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习是小学英语日常教学的一种基本手段,也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必要途径。如何上好小学英语复习课?这一直是一些教师的盲点和疑惑点。部分教师缺乏对教学内容的全面梳理、灵活归纳,或偏向于简单机械的重复话题练习,或话题设计缺乏真实性;还有的教师把复习课当作了练习课,以考试训练或专项习题为主要任务,试图通过刷题来提高成绩。这样的复习课毫无新意,教学效果甚微。复习课的学习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如若采用平淡无趣的教学方法来复习,学生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因而更应关注复习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使其在快乐的复习课中得到最大的收获。
  一、根据现实情况,调整单元复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应达到的结果或标准的一种预设,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什么和学到怎样的程度。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基础、情感体验等实际情况来确定适切的教学目标。以闽教版六年级下册Unit 4 Mother’s Day为例,Part A讲述的是母亲节即将来临,Sally,Ben和Kate讨论将在母亲节为他们的妈妈做什么,主要句型是“I will...”;Part B则描述母亲节当天孩子们给母亲礼物和惊喜的场面,其中What引导的感叹句是本课的重难点。在备这个单元复习课的过程中,有两点困扰着笔者:第一,新授课时今年的母亲节还没来临,而复习课的时间恰好在今年的母亲节之后,如果让学生用一般将来时来表达为母亲做的事情,不符合实际情况;其二,一般将来时学生在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下册均已学习并掌握良好,而时态中的一般过去时一直是学生的薄弱点。
  鉴于以上考量,笔者确定了如下复习目标:1. 能借助文本图片和教师给出的提示词复述课文内容;2. 能看图模仿范例写出What引导的感叹句;3. 能用“I gave/made...”句型描述母亲节为母亲做的事情;4. 用“I will...”句型表达在父亲节将要为父亲做什么。
  二、借助文本语境,在表达中加深文本理解
  文本语境笼统地说就是文本的上下文,在教学中应考虑文本语境中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情境知识等因素。如何把静止的文本语境引向动态的生活,把虚拟的情境引向真实的交际,需要教师充分整合教学素材,挖掘教学资源,深入探究。
  笔者在复习课的第一个环节让学生就本单元Part A和Part B这两部分的内容进行复述。首先,笔者利用主课文插图,让学生对本单元的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回顾。如,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图片提示和关键词进行表达。如,Mother’s Day is coming. Ben will give mom a card and say:“Happy Mother’s Day.”Kate will give her a big kiss and say:“I love you.”Sally will give her a surprise and do some cleaning.。
  在這个环节中笔者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回忆文本语境,配上关键词,程度好的学生可以完整复述下来,程度较差的学生也可以挑选其中的一个人物进行复述。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参与其中,在基于文本语境的表达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三、紧扣单元目标,加强语法教学逻辑关系
  小学英语单元复习课因其语言点的繁杂,词汇量的琐碎,需要用一个完整的结构将散落于单元各个板块的语言知识进行优化组合,厘清知识体系,梳理单元主干,减轻记忆负担。笔者在备课时罗列出这个单元的单词、词组、句型和要掌握的语法,仔细推敲后有两点发现:第一,这些词和句子并非毫无关联,但需要一个情境去串联;第二,可以将这些词重新整合,归类融入时态教学中。正是这两点发现让笔者有了以下的语法复习思路:课件先呈现本单元的动词give,do,make,cook,wash,clean等,调查并询问学生在今年母亲节为母亲做过什么,自然地复习并引出这些动词的过去式,并对动词过去式规则与不规则变化进行归类与总结;接着课件出示父亲图像,让学生用“I will...”这一句型描述父亲节打算为父亲做什么;当学生发言后,再结合本单元的重点句型——感叹句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相应评价。
  纵观设计框架,所有复习的语法内容紧扣“节日”这个话题,从谈论母亲节过渡到谈论父亲节,找到联系一般过去时与一般将来时的内容纽带,紧扣单元目标把语法串联在一块进行复习。
  四、拓展主题阅读,添加思维训练与表达
  复习课不能只停留在知识层面的简单整合上,还应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为了帮助学生突破原有语言知识,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的知识点建立联系,从而拓展语言知识,给予学生新的“刺激点”。笔者在复习课的最后让学生阅读笔者自编的阅读素材Jim’s Plan for Father’s Day。笔者采用“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的三部曲阅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并提出开放性问题:Does Jim love his father?How do you know?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underlined word?等。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深层次思考。尽管答案五花八门,但学生的思维却得到锻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提升了语言运用能力。
  五、设计趣味活动,减少语言知识机械操练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复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习效果也必定事半功倍。语法学习对学生来说相对枯燥,可以设计有趣的活动来减少机械操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本节课,笔者设计了Guessing Game 和I Say,You Say这两个游戏。尤其是在I Say,You Say 这个游戏里,笔者将枯燥的时态融入朗朗上口的英语歌谣,带领学生有节奏地说唱,在唱、诵的过程中滚动复习不规则动词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激情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也因此进入了高潮。
  总之,复习课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教学内容课时目标的叠加上,或是对重点词句的强化训练和记忆背诵上;也不能是没有一条主线,单纯碎片化地零散复习,而应对新授课的教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趣味化。教师应通过巧妙设计,依托单元主题贯穿教学,同时创造并丰富语言材料,为学生提供新的复习素材,将零散的内容优化组合,努力做到“三加一减”,最终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侯县教师进修学校    本专辑责任编辑:黄晓夏)
其他文献
一、缘起:基于教材习题,深入解读素材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在学习完圆柱体积以后,教材上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图1)。这是一道难度较大的练习,具有很强的思维性与探索性。一题变一课,笔者尝试通过这一学习材料,设计一节拓展课,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分析长方形与卷成的圆柱体积大小之间的联系,发现规律并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如此,既拓展数学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又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发展学生的思维。  15. 下
期刊
为促使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深度思维,课堂教学应以问题为核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其数学素养。  一、串联问题,促进深度探究  数学学科的逻辑性、抽象性、系统性很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也非常紧密。为促进学生深度探究,教师要充分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层次递进的问题链,启发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猜想、分析。这不仅营造了学习氛围,也充分激发了学生
期刊
笔者以前一直有一个固定思维:低年级学生直观思维较强,抽象思维较弱。所以,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尽量多关注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少做甚至不做抽象逻辑思维训练。不少教师的基本观点也与笔者大同小异。  可在采访陆虹老师并听其课之后,笔者才发现,低年级小学生尽管抽象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之中,可如果有意进行训练,也有可能出现超越一般人想象的教育奇观。  关注教学目标,剪裁文本内容  陆虹说,有些教师,尤其是低年级
期刊
就这样,周老师用“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作为核心问题统领全课,在“变”中逐层分化外在的形式表象,在“不变”中聚类本质属性、启迪思考,学生不断地行走在“变与不变”中,思维参与、交互碰撞,從不同的视角感受并抵达分数意义的核心,实现内涵的不断深入与外延的有效放大,又促进数学理性思维的持续生长,培育数学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
期刊
过去,我曾读过叙述潘文新教育轨迹的文章——《另一种飞翔》。也是从那个时期开始,我与潘文新有了实实在在的接触,也因此不断地关注着他的发展。  前不久,又读到潘文新的教育管理哲学自述,我深为感动。一个年轻的校长,把生命交付给教育。在这过程中,他经历并创造了四所学校的华丽转身;在这过程中,他不断挑战自己,完善自己。  这是潘文新的美丽教育人生,也是中国当下美丽的教育诗篇。  时至今日,我欣喜地发现,当初
期刊
随着全民健身的普及与发展,社会对于体育锻炼越来越重视,单单靠外界体育场馆已经无法满足大众锻炼的需求了。厦门市集美区康城小学在保证学校日常教学活动、满足师生教学需要的前提下,积极对社会开放学校体育场所,为社会大众提供便利的锻炼休闲活动场所。本文主要以康城小学为例,对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中出现的问题、影响因素及策略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康城小学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的影响因素  
期刊
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名校,学校坚持以“启蒙养正,快乐成长”为学校德育工作目标。我们认为,儿童阶段养成的品德,将影响人的一生,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的文明与有序。近年来,我们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注重多途径渗透,通过加强养成教育的自主管理,立足生动的实践探索,丰富学生的体验,提升立德树人的实效。  一、完善制度建设,形成行为规范教育的保障机制  1. 制度先行,有章可循。学校德育
期刊
校本实践是实现学校办学宗旨、凸显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鲁洁教授《德育论著精要》中提到:生活论的道德观认为,道德、道德的意义不能到远离生活实践的、超感性的第一世界中去寻找,只能在生活实践中去领会。安溪县第二十小学立足学校及区域实际,构思设计了符合教育发展规律、时代发展趋势并融入区域文化传承的特色办学思路,从文化熏陶、课程实践、活动拓展等校本实践,全方位锻炼学生的情感意志,促进学生道德品行得到更好的发展
期刊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思想、内容、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学史,就是数学文化的发展史,它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承、能力培养和情感熏陶的理想切入口。中科院李文林教授曾说:“数学史研究有三重目的,一是为历史而历史,二是为数学而历史,三是为教育而历史。”其中,为教育而历史,说的就是采用直接(附加式、复制式)或间接(顺应式、重构式)的方法将各类相关数学史料恰当地嵌入学生的学习之中。  
期刊
与许新海的第一次见面,也是在2002年那次与卢志文相会的会议上。  那一年,江苏省教育厅举办了一次骨干校长和教师的培训班,邀我去讲理想的教师。在讲演结束后的提问阶段,他和卢志文先后“发难”,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我从此记住了这个名字:许新海。  出生于1967年的许新海当时是江苏省教育界的一颗新星。1992年,25岁的他,受命创办海门市东洲小学。办学四年,他使学校成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