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通信中常用短波天线的设计与架设

来源 :东北地震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t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无线电通信设备都是通过天线发射电波来传送信息的,因而,它在无线电通信 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笔者在本文中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体会讨论了短波天线的类型和基本 特性,并提出了地震通信中常用短波天线的设计方法和架设要求.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桃花吐及北票场地1990年-1996年跨断层短水准测量资料,并结合同期的重力测量资料,研讨了朝阳-北票断现今活动性,得出了几条有益的结论。
利用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论述了渤海裂谷系存在的科学依据,总结和归纳了渤海裂谷系形成和演化的过程,为在本区开展地震地质工作提供了一个构造背景的总体轮廓。
在桃花吐短水准流动资料干扰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点台站水准观测资料作了排除干扰,提取异常信息研究。认为地下水位和冻土深度变化是该点跨断层测线高差变化的主要干扰源;该点
本文主要分析了1980年2月10日博克图5.6级中强地震及1986年德都5.5级中强震群前后的背景空区、孕震空区等。发现在两次地震前存在明显的空区现象。
本文采用传统的分析方法,总结了吉要省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在地震空间分布的可公度性,中等地震序列的前兆意义和区域地震活动对我省的影响程度等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吉林省
本文主要分析了1999年11月29日岫岩偏岭5.6级地震前,辽河盆地内7口观测井的前兆异常特征。观测项目有水位、采液量、采气量及套管压力等。这次地震前兆7口井的观测资料均出现明
本文利用多种数学方法对“九五”期间辽宁省地震前兆台网数字化改造后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处理 ,并对各测项数据进行了质量评价。分析认为 ,数字观测资料在精度、数据稳定性和可靠性等各方面均达到预报指标要求
1985年8月23日,新疆乌恰发生了Ms7.4级地震.临震前,吉林省蛟河井水位 出现十种异常.对其形态、幅度、持续时间等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水位固体潮系 数、降雨与水位之间的比值可做为判别地震前异常的指标.扼要地阐述了诸异常的关系, 对远震效应机制进行了讨论.
本文利用速率面拟合法,选择辽宁地区三期二组精密水准测量成果进行速率面拟合计算,绘制了垂直形变变化速率图,继而分别分析辽西及辽南现今垂直运动
本文论述了大安屯4.7级地震前后地下水位异常特征,同时对其出现的机制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