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季乔自述担任话剧《威尼斯商人》舞台美术设计的心得。
【关键词】 季乔;舞台美术;赏析;《威尼斯商人》
文章编号: 10.3969/j.issn.1674-8239.2015.03.016
【Abstract】The paper commented on the stage design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Key Words】JI Qiao; stage design; appreciation; The Merchant of Venice
编者按:
季乔,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设计系,国家一级舞美设计,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广东省舞台美术研究会会长,广东省艺术研究所——季乔舞美工作室主任。
代表作品:《绿色的阳台》、《西关女人》、《阳光地带》、《等郎妹》、《十三行商人》、《天籁》、《米脂婆姨绥德汉》、《春雪润之》、《望》、《苏武牧羊》、《我的麦哲伦海峡》、《威尼斯商人》、《麦克白》、《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等。
荣获奖项:曾获2004-2007年度中国话剧舞台美术金狮奖,文化部第十二届“文华舞美设计大奖”,2011年中国戏曲现代戏贡献奖。多次荣获文华舞美设计奖,文化部优秀舞美设计奖,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奖,中国戏剧节优秀舞美设计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广东省艺术节舞美设计一等奖等。
如今,在散澹纷繁的戏剧背景下,又有几人能常缅怀于世界名著经历几百年的递嬗呢?
又,在浮嚣的尘世中,在欲念横流的今日,还有几人去聆听名著给我们带来的思想洪流呢?
潜静下,导演王筱作为戏剧人,任其史观变幻仍以独引其间的端然之心,将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搬上舞台。名剧的排练,不仅提高了戏剧人的精神向度,更况,在缺失世界经典剧目几十年的广东,重新点燃起对世界名著的微光。
话剧《威尼斯商人》的表现形式不是简单的序列和随意的模仿。幻觉的视像在思维中已渐远,仅存的只是共同还原莎剧最朴质的戏剧本体追求。面对此剧,导演的阐述已明确:再现莎翁的精神品质,并将这一品质以“展示”的样式重新唤醒观众对古典美学的回归。
《威尼斯商人》舞台形式是“空”的空间,呈现的仅是一条横线、几组圆弧而已,然而这并非是有意抗拒物质空间,也非刻意间离了时间、地点、事件的戏剧发展的特殊规律。
对设计者而言,有节制地选择素材对于舞台的空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摈弃直接图解式的方法,而寻求一种作为不在场的设计师最终要设置的“表达语境”以及一个可感知的戏剧联结点。这“表达语境”将简约的感性和灵动的气韵以连贯重组的方式诠释此剧的当代审美观。它不仅间接地触发了观众的无限思考,更对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极强的理性感悟,甚至,框定出舞台与剧场之间的空间维度。
本剧的空间设计理念在戏剧中是一种静态暗示而非表演。
横线——以其理性的姿态构成空间的次序感。
圆弧——以其感性的勾勒唤起视觉的暗示性。
两者的并置与重叠,将三维空间转换成二维平面的可能,并对“空”的空间做出概念引证。此横贯于舞台后区的横线,通过一种直接甚至略带夸张的姿态形成幕与幕之间的更迭。忽上忽下,忽斜忽平,曲直结合,错落变幻,从视觉上,这是一种“空”的静默,它们的形态似乎没有色相,祛除欲念,甚至不具备戏剧意义上的紧张感和冲突性。它自然地随意恣纵,简略而过的颟顸一笔。
诚然,这一理性与感性相间的一笔既无法穷尽也无从清晰地归于系统。但在《威尼斯商人》的戏剧空间里,它具有棋横天下阔的意念,赋予了空间的持续性和扩展性,同样也承载着话剧《威尼斯商人》的整体舞美样式。
我愿探触设计思维的风险,不畏横贯舞台的“一笔”。
此剧的创作伊始在无意中为思维设置了一道障碍,“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如何层层揭开莎翁隐藏在抒情体诗句中那些人性的辉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些诗句为精神而不属物质,这些诗体似意象而非具象。为表演提供极致的灵动,为观众引证理性的秩序,万取一收的简约空间也为莎翁楮墨之间提供了一次目夺神移的赏析。
“静默空间”还原了莎翁对人性、对叙事的需要,再现了莎翁经典作品的整体戏剧样式。犹如中国戏曲中的一桌二椅,空间的尺度下意识地为刻画剧中人物作铺垫。同样,空间作为戏剧表演的一部分,共同完成该剧的特定走向,引导观众对“静默空间”的思考。反之,“静默空间”又赋予了莎剧内在涵义。
《威尼斯商人》——“我,不在现场,又在现场”。
【关键词】 季乔;舞台美术;赏析;《威尼斯商人》
文章编号: 10.3969/j.issn.1674-8239.2015.03.016
【Abstract】The paper commented on the stage design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Key Words】JI Qiao; stage design; appreciation; The Merchant of Venice
编者按:
季乔,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设计系,国家一级舞美设计,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广东省舞台美术研究会会长,广东省艺术研究所——季乔舞美工作室主任。
代表作品:《绿色的阳台》、《西关女人》、《阳光地带》、《等郎妹》、《十三行商人》、《天籁》、《米脂婆姨绥德汉》、《春雪润之》、《望》、《苏武牧羊》、《我的麦哲伦海峡》、《威尼斯商人》、《麦克白》、《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等。
荣获奖项:曾获2004-2007年度中国话剧舞台美术金狮奖,文化部第十二届“文华舞美设计大奖”,2011年中国戏曲现代戏贡献奖。多次荣获文华舞美设计奖,文化部优秀舞美设计奖,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奖,中国戏剧节优秀舞美设计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广东省艺术节舞美设计一等奖等。
如今,在散澹纷繁的戏剧背景下,又有几人能常缅怀于世界名著经历几百年的递嬗呢?
又,在浮嚣的尘世中,在欲念横流的今日,还有几人去聆听名著给我们带来的思想洪流呢?
潜静下,导演王筱作为戏剧人,任其史观变幻仍以独引其间的端然之心,将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搬上舞台。名剧的排练,不仅提高了戏剧人的精神向度,更况,在缺失世界经典剧目几十年的广东,重新点燃起对世界名著的微光。
话剧《威尼斯商人》的表现形式不是简单的序列和随意的模仿。幻觉的视像在思维中已渐远,仅存的只是共同还原莎剧最朴质的戏剧本体追求。面对此剧,导演的阐述已明确:再现莎翁的精神品质,并将这一品质以“展示”的样式重新唤醒观众对古典美学的回归。
《威尼斯商人》舞台形式是“空”的空间,呈现的仅是一条横线、几组圆弧而已,然而这并非是有意抗拒物质空间,也非刻意间离了时间、地点、事件的戏剧发展的特殊规律。
对设计者而言,有节制地选择素材对于舞台的空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摈弃直接图解式的方法,而寻求一种作为不在场的设计师最终要设置的“表达语境”以及一个可感知的戏剧联结点。这“表达语境”将简约的感性和灵动的气韵以连贯重组的方式诠释此剧的当代审美观。它不仅间接地触发了观众的无限思考,更对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极强的理性感悟,甚至,框定出舞台与剧场之间的空间维度。
本剧的空间设计理念在戏剧中是一种静态暗示而非表演。
横线——以其理性的姿态构成空间的次序感。
圆弧——以其感性的勾勒唤起视觉的暗示性。
两者的并置与重叠,将三维空间转换成二维平面的可能,并对“空”的空间做出概念引证。此横贯于舞台后区的横线,通过一种直接甚至略带夸张的姿态形成幕与幕之间的更迭。忽上忽下,忽斜忽平,曲直结合,错落变幻,从视觉上,这是一种“空”的静默,它们的形态似乎没有色相,祛除欲念,甚至不具备戏剧意义上的紧张感和冲突性。它自然地随意恣纵,简略而过的颟顸一笔。
诚然,这一理性与感性相间的一笔既无法穷尽也无从清晰地归于系统。但在《威尼斯商人》的戏剧空间里,它具有棋横天下阔的意念,赋予了空间的持续性和扩展性,同样也承载着话剧《威尼斯商人》的整体舞美样式。
我愿探触设计思维的风险,不畏横贯舞台的“一笔”。
此剧的创作伊始在无意中为思维设置了一道障碍,“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如何层层揭开莎翁隐藏在抒情体诗句中那些人性的辉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些诗句为精神而不属物质,这些诗体似意象而非具象。为表演提供极致的灵动,为观众引证理性的秩序,万取一收的简约空间也为莎翁楮墨之间提供了一次目夺神移的赏析。
“静默空间”还原了莎翁对人性、对叙事的需要,再现了莎翁经典作品的整体戏剧样式。犹如中国戏曲中的一桌二椅,空间的尺度下意识地为刻画剧中人物作铺垫。同样,空间作为戏剧表演的一部分,共同完成该剧的特定走向,引导观众对“静默空间”的思考。反之,“静默空间”又赋予了莎剧内在涵义。
《威尼斯商人》——“我,不在现场,又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