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的叙事学分析及启示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710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2011年8月开始,中宣部、国家广电局、新闻出版总署等五部门,联合提出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给整个新闻界带来一股清新之风,贴心百姓心声的新闻作品不断涌现,受到观众的好评。本文从叙事学角度探讨陕西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的《记者走基层》板块的叙事视角、叙事主体和叙事结构,为今后更好地做好此类栏目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走基层 叙事视角 叙事主体 叙事结构
  央视《记者走基层》栏目自2011年开播以来,许多记者深入百姓,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蹲点”,脚“走下去”,心“沉下来”,用心灵的镜头,捕捉时代变迁,勾勒人间最为细腻的情感,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央视曾经播出过的报道《邵全杰的回家路》,轰动全国。曾有一位网友在微博中评论说:“超爱央视新闻的记者‘走基层’(的报道),平实又充满温情。《邵全杰的回家路》,像追连续剧一样期待看到后续的报道,开始觉得纪实新闻远远比任何电影要好,中国在变,一直在变。”
  在中央关于新闻记者走基层的号召下,全国各地媒体人,深入基层采访,做出了许多有特色、饱含情感的新闻报道,例如,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的《秦巴大山深处的铁路公交大巴》以及《数九寒天的坚守“黄河防凌人”》等。而通过分析这些新闻,不难发现,这些稿件的叙事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在新闻业务中,文本叙事是核心,是“从业者利用信息采集和处理技术,通过符号组构形成文本的一种社会活动。”①本文通过对《记者走基层》新闻叙事的考察,梳理新闻生产过程中,事件是如何在特殊的叙事视角、主体和结构的框架内进行,又如何呈现在观众面前,从而对记者怎样进行走基层的报道,提供一些思考。
  在以往的新闻报道中,媒体一向注重如何做到公正、客观,以此反映社会最真实的一面。新闻事件的真相和事实,是新闻报道被受众接受的基础。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新闻忌讳去和叙事或者诉说故事扯上关系。但是,新闻毕竟是记者创作出来的,记者不可能做到毫无主观意志地去描述新闻的真相。所以叙事,其实也包含了记者的意图,如他想让观众们知道什么,他选择了什么样的事实真相来告诉观众等。
  黎明洁在其《叙事学视角下的新闻写作研究》中,将新闻叙事从三个维度来考察:叙事视角、叙事主体和叙事结构。笔者也尝试从这三个角度,来分析该栏目的叙事特点。
  一、新闻叙事视角
  新闻叙事视角,是指一部新闻作品,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②在新闻叙事学中,叙事视角分为全知全能视角、人物有限视角、纯客观视角、复合视角。全知全能视角,是指叙述者处于一种知道一切、不受任何限制的视角。人物有限视角,是指叙述人限定信息范围,始终从人物的视角出发来进行叙述,也称之为内聚焦。而纯客观视角是指叙述人的叙述是受到限制的,但是它的角度是从人意外的、机械的进行观察得到的,反映外在人物的语言、行为等等。当叙述者在叙述过程中安排合理的视角转换,使叙述视角超越某一单一视角的限定时,就形成了复合视角。
  《记者走基层》的文本叙述,大多采取的是复合视角,纯客观视角与人物有限视角交叉灵活运用,在必要的时候,展现更为贴近人心灵的真实。在2013年1月14日的《秦巴大山深处的铁路公交大巴》报道中,记者采用了复合视角的叙述角度,从候车大厅里提醒旅客检票进站的广播音开始,以客观视角展开整个新闻,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候车大厅里,接下来会出现什么样的故事,这不禁引起观众内心的疑问。接下来,片子分别从打工者、列车员、沿途百姓几个方面,用他们自己的声音,来表现这列只有几节车厢的铁路公交在当地人们生活中起到的作用。
  走基层报道《寒冬采莲人》中,讲述的是在春节临近,采莲人冒着寒冬冰水,采摘莲藕的故事。在这篇报道中,记者叙事的复合视角体现得淋漓尽致。记者跟着采莲人下池塘,寒冬的池水冻得记者直打哆嗦。从自己体验的视角出发,切实让人感受到采莲人的不易。然后,又观察采莲人如何采莲,如何防止自己滑倒,通过采莲人的讲述,学会怎样在淤泥中站稳并采摘。记者并不是简单通过采莲人告诉大家这项工作有多辛苦,视角的选取是通过亲历、体验、参与来表现,让人感到真实可信。
  二、新闻叙事主体
  新闻的叙事主体,其实是指新闻文本中记者的形象。在新闻文本中所体现出来的观察、感知、判断、看法态度等等,都是由叙事主体也就是记者传递出来的。经过对《记者走基层》栏目的分析,可以发现,记者的角色,从一个客观的见证者,变成了一个事件的亲历者,对新闻事件的介入,也呈现出了由浅入深的过程,表现了新闻报道的贴近地气,贴近生活的特点。
  例如《黄河防凌人》,讲述的是三九寒天,黄河岸上的一群防凌人的故事。故事是从一个普通的防凌人一天的工作开始的:
  (同期声)“航栋,走,去坝上巡查去,救生衣穿上……”
  上午十点多,大荔黄河河务局牛毛湾河务段的4名工作人员走上河堤,开始当天的第二轮巡查。4个人中年龄最大的叫王振朝,今年59岁……
  随后,我们的记者变身成为防凌人中的一员,跟随这群人的脚步,体验防凌工作的各个环节,走26里路巡查一次河堤,甚至是到常容易发生险情的河段,队员们一路上需要非常团结,彼此照应,因为之前发生过队员掉入冰冷的河中的情况。而这时,画面出现的是滔滔的黄河水的特写,翻滚的浪花,让人联想到这项工作的危险性。
  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记者只是通过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脚步,在亲历,在观察,给广大观众展示了一群令人尊敬的防凌工作者。而正是这种日记式的写法,摆脱了以往新闻报道正面宣传的那种宏大叙事的风格,关注细节,深入心理,却给人以非常真切的现场感和心灵上的触动。
  三、新闻叙事结构
  自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改文风”体现在新闻报道叙事上较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叙事结构越来越多元,散文式、华尔街日报体式等诸多的新形式开始被灵活运用在新闻报道之中,这也使《新闻联播》节目开始出现灵活、独特的格调,受到观众的欢迎。   在记者走基层的众多新闻报道中,有一个共性,就是报道都是以人带动整个事件进展,人成了贯穿整个新闻事件最重要的因素。以小切口进入,然后全文又呈现出类似散文式的结构,有亮点细节,但是这些亮点细节并不是随意堆砌在行文中的,而是跟随着记者的观察,记者在其中扮演了穿针引线的作用。还以《黄河防凌人》报道为例,这篇报道中几段同期声,都是几个非常细腻闪光的点。例如,防凌人每天要巡查三四次,吃饭不能按时、一天随时都处于待命状态等等。这些细节前后的逻辑衔接,都是依赖于记者的脚步行迹贯穿起来的。
  走基层报道《上学的“路”》,讲述的是安康旬阳县构元初级中学九年级的两个女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对初中毕业后的求学之路做出艰难选择的故事。这篇报道的结构是由两条线索贯穿,16岁女孩赵元霞和同学任登密,故事从赵元霞上课走神开始,引出两位女孩子面对今后的求学之路的困惑与担忧,进而展开两个贫寒家庭的故事。两条线索各自独立,却又相互映衬,形成一个完整的叙事结构,给人感觉整个报道与众不同。
  四、《记者走基层》报道的启示
  在走基层系列报道中,我们发现,记者一改以往的“高高在上”报道风格,静下心,俯下身,沉下气,做出来的报道让人感觉更真实,更容易接受。通过走基层,记者亲身经历农村生活,体会劳动艰辛,对社会的认识也加深,能发现许多以往发现不了的问题,这些都值得记者去研究,去思考,也更需要记者把它们都报道出来,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促进问题的解决。
  我们说,在媒体竞争白热化的时代,做好新闻宣传,弘扬正能量,是时代的需要,但是以往那种宏大叙事式的宣传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广大观众的信息需求和接受喜好,以故事化的、平易近人式的叙事方式做新闻,更能为人所接受。改变叙事方式,改变宣传策略,其实说到最基本的一点,就是需要记者改变在新闻报道中的角色,改变自己观察事件、观察社会的态度,只有这样,做出的报道,才能在平凡中蕴含不平凡。因为事实的力量,才是真正能感动人心的。□
  参考文献
  ①蔡海龙,《传媒生态视域下的新闻叙事研究》[J].《现代传播》,2010(5)
  ②杨义:《中国叙事学》[M].人民出版社,1997:191
  ③王春泉:《新闻采访技巧:理论与实践》[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④丁柏铨:《中国当代理论新闻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⑤刘倩、周晶,《从〈新闻调查〉看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画面的叙事功能》[J].《新闻知识》,2011(11)
  (作者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湄洲日报社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通过设置基层议程,呈现群众主角;俯下身沉下心,倾听群众声音;改变报道语态,强化群众视角,全面提升了地方党报的传播力、公信
【摘 要】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在对其的颁奖词中写到:“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hallucinatory realism)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在对魔幻现实主义和谵妄现实主义做出比较后,笔者认为应将“hallucinatory realism”理解为“谵妄现实主义
“以港立市”战略的提出,使得珠海的港口物流企业得到大力发展。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文章通过对珠海市港口物流企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并用DQP五大学习领域进行梳理和分析,
儿童多动综合征(hyperkinetic syndrome)是指小儿智能正常或接近正常,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分散,注意广度缩小、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养老作为一个社会化问题日益突显出来。政府提出“互联网+”的新战略,提倡人们利用信息技术为传统行业注入活力。文章以cc2530芯片为核心,设计在居家环
【摘 要】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言的英文颁奖词“hallucinatory realism”的中文翻译“魔幻现实主义”成为了各大媒体的头版关键词。各方对“魔幻现实主义”一词用法不准确的公开辩护虽然出现在各大主流媒体中,但是依旧没有大范围吸引到读者的注意。一个词语的翻译不准确造成了媒体的集体失语,这值得媒体深刻反思。  【关键词】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 Hallucinatory realism
新华社和央视,在2020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的新闻报道中,出现了乌龙事件,并引发了诸多连锁反应。近年来,传统媒体制造的乌龙事件频发,在各种媒介不断融合的趋势中,新媒体与频发
文章对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根据发现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自主学习“一心两环,双驱动”优化策略模式。
<正>~~
期刊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国内数据业务和移动网络服务在用户中越来越普及,室内定位技术显现出了极大的应用价值。文章从室内定位的当前技术背景出发,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