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朗读教学

来源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teng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有句名言:“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句话强调了“读”的功效。对语文课中的朗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学中须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把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落到实处。如何进行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朗读教学呢?下面谈淡个人的体会。
  
  一、范读与自读
  
  “范”是榜样的意思。范读,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提高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朗读教学中老师必须用普通话讲课,切忌方言土语,方言土语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讲课必须吐字清晰、读音标准,抑扬顿挫。范读时,或老师自己读、或放录音、或下载现成的课件等,总之,要采取多种方法,展示好范读。范读有如下几种方法:一是抠词重读法。朗读时,常把某些词语或者需要着重强调的部分读重些,这就是抠词重读法。如读《匆匆》的片断:“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这里,画线的字一般重读。重读的目的不在于单纯提高声音的亮度,而在于突出、强调某一种意思和情感。二是结构停顿法,这是为了表示文章的层次、段落等所作的停顿。它可以在语法停顿的基础上变动停顿的时间,也可以在没有语法停顿的地方作适当的停顿。如:“有一天,/老伯伯拿起一根木头,/说:/‘这回我来做个小木偶吧!’//他拿着刀子,/刻呀,//划呀,//刚刻好眼睛,/眼睛骨碌碌转了起来……”“刻呀,划呀”后面本来都是逗号,但为了说明老伯伯非常想得到一个孩子,因而在那里精心地雕刻,这两个逗号后可以多停一会儿,不受语法停顿的约束。三是角色模拟法。课文中出现的各种人物,朗读中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叫角色模拟法。如《荷花淀》中,a.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读出女人舍不得丈夫,既担心又自豪的感情。b.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和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读出男子汉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四是上下对比法,用两种不同的语气语调表达出一定的思想、内容,叫对比朗读。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读幻景时,可用较强的节奏、鲜明的语气来读,以表达小女孩喜悦的心情,但声音并不过高、过响。当幻景消失,小女孩回到冷酷的现实生活时,可用严肃、沉痛、不平、悲愤的语气,放慢节奏,句尾带些拖腔来读。这样对比的读法,形象鲜明突出,可以更深刻地揭示问题的实质,强烈地拨动人们的心弦。
  当老师用示范的办法,将自己对作品精华处的理解和感受“读”给学生听后,就要带领学生自读,直到读出一点真实的感觉来。这个过程是含英咀华的过程,也是把经典的语言消化吸收的过程。叶圣陶先生早在60多年前就批评当时“学生吟诵的工夫太少”,谆谆告诫国文老师:“吟诵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了解,而且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生受用不尽。”要达到这种境界须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任务分步读,读的方式应科学组织,让读充满课堂,充满活力。无论是教师范读,还是学生自读,都要体现感情,读者的感情可以体现山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教师要学生用心去感知课文,体会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中渗透作者情感因素,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深刻用意,这样就实现了学生、老师、作者三方面的心灵互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掌握得更加牢固。学生自读出现的问题,如错音、错字、别字、断错句、读破句、轻重音不分明等,老师要及时纠正。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较好地落实培养语文能力的任务。
  
  二、演读与感悟
  
  读书的过程是一个学有所得的过程,学生通过演读和感悟,从中获得语文素养。在小说、影剧、故事、寓言、诗歌(主要是叙事、寓言诗,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文学作品中都有人物的“对白”。这些人物的“对白”对刻画人物形象,烘托环境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作品主题,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怎样才能表演得准确而又生动呢?除要求表演时普通话准确、流利、响亮而富有感情外,还应掌握下述要领:一是把握人物的身份、年龄和性格特点。作品中的人物(或角色)多种多样,各人的身份、年龄、经历、思想、性格均不相同。作家在朔造典型人物时,无不赋予人物语言以个性色彩。因此,在演读时必须努力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通过“酷肖人物口吻”的演读,使人物形象读活;年老、稳重、迟钝的人物的言语、动作宜用慢读。前者如:
  “这有什么依不依。闹是谁也总要闹一闹的;只要用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抬到男家,捺上花冠,拜堂,关上房门,就完事了。可是祥林嫂真出格,听说那时实在闹得利害,大家还都说大约在念书人家做过事,所以与众不同呢。太太,我们见得人多了:回头人出嫁,哭喊的也有,说要寻死觅活的也有,抬到男家闹得拜不成天地的也有,连花烛都砸了的也有。祥林嫂可是异乎寻常,他们说她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奥,喉咙已经全哑了。拉出轿来,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的擒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阿呀,阿弥陀佛,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呢。直到七手八脚的将她和男人反关在新房里,还是骂,阿呀呀,这真是……”(鲁迅《祝福》)
  后者如:
  “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山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鲁迅《故乡》)
  二是符合人物当时所处的境遇和心情。人物的境遇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心情也往往随着境遇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演读时,还要求语调、语速符合人物当时所处的境遇和心情。一般的说,凡情绪高昂、欢快、激动、兴奋、骄狂、慌乱、愤怒、焦躁、紧张、恐惧时的“对白”,声调较高,语速较快,甚或断断续续,有时还表现出忽高忽低的“曲调”和颤音。反之,情绪沉痛、悲哀、失望、忧伤、悔恨、镇静、悠闲时,其话语声调较低,语速较缓,且句尾多呈降抑调。
  前者如:
  ……她猛然喊了一声。脖子上的钻石项链没有了。
  她丈夫已经脱了一半衣服,就问:“什么事情?”
  她吓昏了,转身向着他说:
  “我……我……我丢了佛来思节人人的项链了。”
  他惊惶失措地直起身子,说:
  “什么!……怎么啦?……哪儿会有这样的事!”
  他们在长衣裙褶里,大衣褶里寻找,在所有口袋里寻找,竟没有找到。
  他问:“你确实相信离开舞会的时候它还在吗?”
  “是的,在教育部走廊上我还摸过它呢。”
  “但是,如果是在街上丢的,我们总得听见声响。一定是丢在车里了。”
  “是的,很可能。你记得车的号码吗?”
  “不记得。你呢,你没注意吗?”
  “没有。”
  他们惊惶地面面相觑…… (莫泊桑《项链》)
  后者如:
  在一个深夜里,我站在客栈的院子中,周围是堆着破烂的什物;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沉重地感到我失去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凑成了这样的几句: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涛。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是老师无法代替的,也不是通过老师讲就能达到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主感悟使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学生只有在充分演读课文的基础上,才能悟出课文的精髓、真谛,以读见悟,以悟促读,两者相得益彰。一开始,学生有可能顾此失彼,这时,教师应让学生自主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而学生一旦达到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技能技巧,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的朗读时,自然会跃跃欲试。此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演读能促进学生对作品的感悟,感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见解,提高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
  
  三、读与写渗透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说明了写的基石是读,只有读得多,读得熟,读得透,读得精,才能写得快,写得好,写得美,写得神。叶圣陶在《兼论读和写的关系》中指出:“语文包括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读写结合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根本方法。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就如同盖房子一样,基础打得越深越坚实,房子才能盖得越高越大。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这就象骑脚踏车一样,道理很简单,但是你只懂得道理而没有实际的练习,骑上去还是要摔下来的。写就是练习的过程。读和写是学好语文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多读多写,并且把读写结合起来,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才会逐步得到提高。”从大师的论述中可以明确知道,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犹如语文教学这只鸟的双翼,彼此必须密切配合,同步启动,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才能使语文教学振翅高飞。著名作家巴金在谈及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现在有二百多篇文章储藏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的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可见,读是语文学习的精髓,是摄取语文素养之捷径。读是写的源泉,写是读的升华。课堂教学中,不能忽视写的任务。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可组织学生效仿写作,效仿以片断为主,或开头、或结尾、或叙事、或描写、或议论、或说明、或抒情等,好的效仿作品可推荐到课堂上交流,让学生体验读的成果,写的乐趣。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些,何愁不能以读促写,读写渗透呢?
  新课该改背景下的朗读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这里仅就上述的朗读教学谈了个人的见解。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就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使他们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和文化品位得到提升,达到较高的语文教学境界。
  
  (杜先宁,湖北省宜昌教育学院)
其他文献
我校接受的全国十五重点课题"创新作文实验与研究"历经三年的努力,已取得明显成效.一方面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另一方面,它给学生提供了一条崭新的写作思维模式
一、模式建构的背景    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下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一场大规模的课程改革运动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这次改革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即是: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的教学模式和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为目标的评价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重教法、轻学法,重书本、轻实践,重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角度来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生动活泼的中学语文教学课堂.互联网介入中学语文教
传统缓蚀剂,因其不可生物降解,从而导致环境问题。氨基酸类缓蚀剂是目前颇具前景的环境友好型绿色缓蚀剂。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构成物质,由于它具有小分子结构,从而稳定性非常好
《庄周买水》是一篇寓言式杂文,它立意深刻,构思精巧,语言幽默风趣,其情节尤其曲折精美。
摘要:基于中国情境,探讨了企业家长式领导风格对组织文化的影响机制。针对家长式领导三个子维度和组织文化两个导向提出相关假设,并提出后续研究方向。  关键词:领导风格;家长式领导;组织文化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4.039  1引言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生存发展中形成的,一套被组织大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行
针对舰船钛热交换器上的水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水垢的主要成分为碳酸盐。根据盐酸、磷酸、硝酸、氢氧化钠溶液的溶垢效果以及钛对硝酸的耐蚀性,选用1mol/LHNO3作为水垢的
新课程实施的根本理念是“以人为本”,真正地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地位。这种“生本位”理念是对传统的教学“师本位”观念的彻底扭转。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如何来体现“生本”理念呢?我觉得得重新审视课堂预设和关注课堂生成。以下是我对此问题具体思考的一己之得。  传统的阅读教学非常注重课堂的预设,缜密的预设产生了所谓的“精品课”,它们大多具有这样一个特点:课堂进程按照老
钦州燃煤电厂一期工程2&#215;600MW超临界机组采用复合酸清洗—柠檬酸漂洗—氨水调pH—过氧化氢钝化的化学清洗流程,清洗后的金属表面清洁,基本无残留氧化物和焊渣,无明显金
今年,张艺谋的新片《满城尽戴黄金甲》再度成功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影片中大量运用金色,尽显华美与贵气。与此同时,一股“黄金潮”也在语言世界中涌动。带“金”字的词和短语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