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列举独立学院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种种表现的基础上,剖析了造成大学生人文素质问题的原因,并从增设人文素质课程、优化校园人文环境、提升教师人文素养三方面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
【关键词】独立学院;人文素质;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分化越来越细,通过接受高等教育形成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但由于历史、社会等原因,教育观念等因素,应用型人才培养出现了许多问题。而在这些问题之中,其重要的一个就是独立学院大学生人文素质问题。人文素质自始至终贯穿于教育活动中,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基础,它的高低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研究独立学院大学生人文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大学生人文素质是人文知识在大学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是一种稳定的人格修养和个性品质,具体而言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四个方面,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大学生人文素质问题日渐凸显。一些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了诸多不和谐的音符,负面新闻频见网络报端,伴有愈演愈烈之势,以致发生惨案。诸如无知大学生猥亵抗战女英雄雕像;北京两名大学生乘坐火车逃票事件;一封心酸父亲的来信;大学生飙车事件;2013年4月16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发生命案,大三学生小蒋被室友小袁挥刀刺中胸口身亡,起因是袁某没有及时给未带钥匙的蒋某开门。大学校园本应是一块净土,可是在大学生群体中,一些不道德、不文明的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的信仰危机导致享乐主义的盛行,精神空虚的大学生随处可见;社会信任危机导致大学生急功近利,群体冷漠失语;道德行为危机引起学生的人格失范和传统道德失语。这些行为和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普遍性。
二、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原因剖析
(一)学生层面
随着高校的扩招,中国高等教育已走向大众化,这种趋势直接导致大学生整体素质相对下降,加之独立学院的招生方式,使其生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学生自律性较差。独立学院的学生比较活跃,思维敏捷,实践能力较强。但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能力较弱,自主意识单薄,容易受外界影响,自控性较差。其次,学生价值取向趋于现实。独立学院学生主体意识和维权意识比较强,组织观念、集体意识相对单薄,他们往往更自我,很少关注周围和社会,不太注重社会价值的实现,个人本位的思想比较严重,价值观念趋于现实化、实用化。
(二)学校层面
在1999年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充的背景下,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求,国有民办二级学院即独立学院应运而生,掐指算来建校也仅有10多年的历史,建校时间之短,造成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同时,使得独立学院缺少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在学校定位、人才培养、课程设置、质量监控等各方面独立学院还在探索的阶段,加之独立学院的办学性质,经费完全是自筹和学生学费,用于改善校园场地设施建设、第二课堂建设、教师数量上的经费有待提高。
(三)课程设置层面
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大多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在学生的专业技能方面比较重视,忽视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在课程设置中除了学校开设的“两课”外,没有设置其他类型的人文必修课,甚至连《大学语文》这样的基础课都没有。“两课”学生大多应付上课,真正认真学习的微乎其微。而一些相对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文体艺术类、文史哲学类必修课很少。学校把人文课程作为选修课,学生也是为了得到学分,只上课不听课,这种课程体系设置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的提升。
(四)师资队伍层面
首先,独立学院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教师队伍整体参差不齐,低龄化比较严重,流动性大,没有形成一股稳定的中坚力量。很大一部分教师是刚走向工作岗位的老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知识水平不够深厚、实践能力不强,所以他们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传道授业解惑上,很难在课程上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给予教育。还有一部分教师还没深刻意识到为人师表的重要性和人文素质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自身的人文素质也有待提高。其次,独立学院师资来源渠道较多,主要集中在本校教师、母体学校教师和外聘教师三部分。本校教师大约占三分之一,是承担教学任务的主体,这使得教师教学任务较重,教师的精力重点放在专业课教学方面,而忽视人文素质的渗透。加之教师流动性较大,对学校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不安心于本职工作。而母体学校教师和外聘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学校对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发展没有过多要求,独立学院整个教师队伍比较松散。最后,独立学院相关部门没有对教师建立有效的质量监督机制,使得教师为了课酬而上课。
三、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对策
(一)增设人文素质课程
独立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应坚持育人为本的思想,把培养人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的中心。首先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更好的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重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独立学院应增加《大学语文》这样的必修课程,同时适当增加人文课程必修课,以此增加学生的人文素质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发掘课程中的人文因素,对学生适时的教育。在此,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学校把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教师应树立人文素质教育观念,以人为本,充分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
(二)优化校园人文环境
作为物质层面的环境建设,主要体现在校园环境的布置,有计划有重点的加强校园文化景点的建设,做好规划和布局。如图书馆、食堂、教室中适当位置放一束花或者一个花盆,熏陶老师学生对大自然的美感。在教室两侧和后面的墙上贴一些名家挂画、名人名言、班风学风等字样,营造教室良好的学习环境。
作为文化层面的环境建设包括校风、学风、教风、规章制度等一系列文化。首先,通过制订规章制度,产生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思想教育功能。利用规章制度引导学生合理地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教育,最终将外在的班级制度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我意识。其次,塑造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群体人格。学生在高素质的群体人格的强大合力的影响下,自觉或不自觉的对群体的行为模仿效法,内化成具有高素质的个体。高素质个体的增加进一步增强了群体人格的力量,群体人格力量的增强又会在更广的范围内促进其它个体的内化,这样学生的人格特质就会在班级群体人格的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最后,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人文素质开发和建设的良好形式和途径,校园活动具有独立性、主动性和灵活性等特点,通过校园歌手大赛、知识竞赛、文艺作品、各种社团、人文讲座、暑期三下乡等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寓于其中。
(三)提升教师人文素养
由于教育劳动的对象,赋予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是教师的真实写照,因此教师人文素养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不仅教会学生做事,更要教会学生做人。一位优秀教师的思想观念、道德风尚、思维模式、人格魅力必然会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必须提升个人人文素养,为学生做表率,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身教重于言传”,“子师以正,熟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等等,这些都应该成为教师恪守的信条,砥砺教师注重对学生的言传身教。
参考文献:
[1] 张明志,何东,谢爱荣,全面发展语境下独立学院大学生骨干人文素质提升路径探究,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03期.
[2] 张小满,马巧梅,独立学院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教育探索,2012年05期.
注
本文系2012 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独立学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的系列成果之一,项目负责人:魏小川。
作者简介:
薛艳,女,1985年1月20日,蒙古族,辽宁沈阳,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魏小川,女,1982年12月4日,汉族,广西柳州,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外文化艺术。
【关键词】独立学院;人文素质;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分化越来越细,通过接受高等教育形成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但由于历史、社会等原因,教育观念等因素,应用型人才培养出现了许多问题。而在这些问题之中,其重要的一个就是独立学院大学生人文素质问题。人文素质自始至终贯穿于教育活动中,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基础,它的高低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研究独立学院大学生人文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大学生人文素质是人文知识在大学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是一种稳定的人格修养和个性品质,具体而言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四个方面,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大学生人文素质问题日渐凸显。一些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了诸多不和谐的音符,负面新闻频见网络报端,伴有愈演愈烈之势,以致发生惨案。诸如无知大学生猥亵抗战女英雄雕像;北京两名大学生乘坐火车逃票事件;一封心酸父亲的来信;大学生飙车事件;2013年4月16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发生命案,大三学生小蒋被室友小袁挥刀刺中胸口身亡,起因是袁某没有及时给未带钥匙的蒋某开门。大学校园本应是一块净土,可是在大学生群体中,一些不道德、不文明的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的信仰危机导致享乐主义的盛行,精神空虚的大学生随处可见;社会信任危机导致大学生急功近利,群体冷漠失语;道德行为危机引起学生的人格失范和传统道德失语。这些行为和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普遍性。
二、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原因剖析
(一)学生层面
随着高校的扩招,中国高等教育已走向大众化,这种趋势直接导致大学生整体素质相对下降,加之独立学院的招生方式,使其生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学生自律性较差。独立学院的学生比较活跃,思维敏捷,实践能力较强。但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能力较弱,自主意识单薄,容易受外界影响,自控性较差。其次,学生价值取向趋于现实。独立学院学生主体意识和维权意识比较强,组织观念、集体意识相对单薄,他们往往更自我,很少关注周围和社会,不太注重社会价值的实现,个人本位的思想比较严重,价值观念趋于现实化、实用化。
(二)学校层面
在1999年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充的背景下,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求,国有民办二级学院即独立学院应运而生,掐指算来建校也仅有10多年的历史,建校时间之短,造成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同时,使得独立学院缺少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在学校定位、人才培养、课程设置、质量监控等各方面独立学院还在探索的阶段,加之独立学院的办学性质,经费完全是自筹和学生学费,用于改善校园场地设施建设、第二课堂建设、教师数量上的经费有待提高。
(三)课程设置层面
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大多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在学生的专业技能方面比较重视,忽视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在课程设置中除了学校开设的“两课”外,没有设置其他类型的人文必修课,甚至连《大学语文》这样的基础课都没有。“两课”学生大多应付上课,真正认真学习的微乎其微。而一些相对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文体艺术类、文史哲学类必修课很少。学校把人文课程作为选修课,学生也是为了得到学分,只上课不听课,这种课程体系设置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的提升。
(四)师资队伍层面
首先,独立学院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教师队伍整体参差不齐,低龄化比较严重,流动性大,没有形成一股稳定的中坚力量。很大一部分教师是刚走向工作岗位的老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知识水平不够深厚、实践能力不强,所以他们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传道授业解惑上,很难在课程上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给予教育。还有一部分教师还没深刻意识到为人师表的重要性和人文素质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自身的人文素质也有待提高。其次,独立学院师资来源渠道较多,主要集中在本校教师、母体学校教师和外聘教师三部分。本校教师大约占三分之一,是承担教学任务的主体,这使得教师教学任务较重,教师的精力重点放在专业课教学方面,而忽视人文素质的渗透。加之教师流动性较大,对学校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不安心于本职工作。而母体学校教师和外聘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学校对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发展没有过多要求,独立学院整个教师队伍比较松散。最后,独立学院相关部门没有对教师建立有效的质量监督机制,使得教师为了课酬而上课。
三、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对策
(一)增设人文素质课程
独立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应坚持育人为本的思想,把培养人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的中心。首先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更好的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重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独立学院应增加《大学语文》这样的必修课程,同时适当增加人文课程必修课,以此增加学生的人文素质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发掘课程中的人文因素,对学生适时的教育。在此,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学校把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教师应树立人文素质教育观念,以人为本,充分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
(二)优化校园人文环境
作为物质层面的环境建设,主要体现在校园环境的布置,有计划有重点的加强校园文化景点的建设,做好规划和布局。如图书馆、食堂、教室中适当位置放一束花或者一个花盆,熏陶老师学生对大自然的美感。在教室两侧和后面的墙上贴一些名家挂画、名人名言、班风学风等字样,营造教室良好的学习环境。
作为文化层面的环境建设包括校风、学风、教风、规章制度等一系列文化。首先,通过制订规章制度,产生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思想教育功能。利用规章制度引导学生合理地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教育,最终将外在的班级制度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我意识。其次,塑造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群体人格。学生在高素质的群体人格的强大合力的影响下,自觉或不自觉的对群体的行为模仿效法,内化成具有高素质的个体。高素质个体的增加进一步增强了群体人格的力量,群体人格力量的增强又会在更广的范围内促进其它个体的内化,这样学生的人格特质就会在班级群体人格的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最后,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人文素质开发和建设的良好形式和途径,校园活动具有独立性、主动性和灵活性等特点,通过校园歌手大赛、知识竞赛、文艺作品、各种社团、人文讲座、暑期三下乡等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寓于其中。
(三)提升教师人文素养
由于教育劳动的对象,赋予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是教师的真实写照,因此教师人文素养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不仅教会学生做事,更要教会学生做人。一位优秀教师的思想观念、道德风尚、思维模式、人格魅力必然会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必须提升个人人文素养,为学生做表率,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身教重于言传”,“子师以正,熟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等等,这些都应该成为教师恪守的信条,砥砺教师注重对学生的言传身教。
参考文献:
[1] 张明志,何东,谢爱荣,全面发展语境下独立学院大学生骨干人文素质提升路径探究,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03期.
[2] 张小满,马巧梅,独立学院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教育探索,2012年05期.
注
本文系2012 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独立学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的系列成果之一,项目负责人:魏小川。
作者简介:
薛艳,女,1985年1月20日,蒙古族,辽宁沈阳,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魏小川,女,1982年12月4日,汉族,广西柳州,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外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