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者在本文中报道2例分别由药物和外伤诱发的罕见病例。例1.女,22岁,10年前因患半胱氨酸尿症用D青霉胺治疗,1年后躯干上部出现弧形角化性皮损,其临床及组织学均符合匐行性穿通性弹力纤维病(ESP)改变。例2.男,27岁,6年前双上臂静脉穿刺数月后,在针刺处出现典型的ESP皮损。2例病人均作了组织学及免疫病理学检查。活检组织分别取自病人的临床活动性皮损及皮损中央非活动性皮损。部分组织作常规切片,HE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在本文中报道2例分别由药物和外伤诱发的罕见病例。例1.女,22岁,10年前因患半胱氨酸尿症用D青霉胺治疗,1年后躯干上部出现弧形角化性皮损,其临床及组织学均符合匐行性穿通性弹力纤维病(ESP)改变。例2.男,27岁,6年前双上臂静脉穿刺数月后,在针刺处出现典型的ESP皮损。2例病人均作了组织学及免疫病理学检查。活检组织分别取自病人的临床活动性皮损及皮损中央非活动性皮损。部分组织作常规切片,HE及VG染色,部分用PAP法作免疫酶标检查。
其他文献
线状IgA大疱性皮病(LAD)是近年来才逐渐认识的。其临床表现类似于大疱性类天疱疮(BP)和疱疹样皮炎(DH)。直接免疫荧光(DIF)检查皮损周围外观正常皮肤可见,基底膜区(BMZ)有线状IgA沉积。部分病例血清中有IgA型抗BMZ抗体。然而,有关本病的病谱、抗原特征等问题尚未完全清楚,皮肤学界正在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软下疳系生殖器溃疡最常见的原因,新近在美国又重确认为一种重要的性传播疾病。由于溃疡分泌物的涂片革兰染色不可靠及致病菌――杜克雷嗜血杆菌(Hd)分离困难,因而在许多流行地区软下疳仍只是一种单纯的临床诊断,显然需要一种简单、特异和敏感的诊断试验。为此,作者以Hd3138株作为免疫原,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了一种抗Hd的单克隆抗体,并以间接免疫荧光(IIF)法试验了用它检测Hd的敏感性
本文对第五病(传染性红斑)与儿童、成人和妊娠期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复习.1975年在对血清标本常规筛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过程中发现有9份标本是假阳性,对这些标本作了电镜观察,未见到27nm的乙肝病毒颗粒,而发现了较小的23nm的病毒颗粒,后来证实是一种微小病毒(parvovirus,PV).
监测对治疗用药的服从性一直受到方法学的限制。由于苯巴比妥的药动学在不同的人之间以及同一个体内的变化很小,而且半衰期长,就诊以前服1~2剂不能达到和治疗2周以上相同的血浆浓度。这便使医生们可以通过其血浆浓度的测定来推断病人所述的服药情况是否属实。苯巴比妥特别适合作为监测服从用药的药理标志。本文作者用苯巴比妥标记的土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并对用药的服从性进行了评价。
本文着重对1986年1月至1987年7月有关皮肤病理学英文文献作了回顾.在此期间,免疫组化作为诊断和研究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原位DNA杂交技术的出现把诊断准确率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淋巴瘤和淋巴瘤样病变的表型特征,先天性黑素细胞痣和恶性黑素瘤(MM),神经内分泌癌及其他皮肤小细胞肿瘤,汗腺癌和嗜酸性白细胞及其相关病变,皮肤少见的传染性疾病等领域受到了特殊的关注.
蒽林是一古老的抗银屑病药物,临床应用已有70余年的历史,近年来的研究为阐明其作用机制、合理应用该药提供了新的线索,兹将有关进展综述如下。
本文报道采用负压吸引引起疱表皮移植方法治疗白癜风,取得明显的色素沉着且无瘢癜形成。接受治疗的病人为18例对其他治疗抵抗的白癜风患者,年龄6~69岁,病程2~30年,平均为11年。其中局限型2例,节段型5例,泛发型11例。治疗方法;在植皮前1天或3天于白癜风皮损处,用液氮或外用PUVA产生约2cm大小的水疱。在植皮的当日于腹部或股部应用负压吸引,形成2cm直径的水疱,然后,将接受植皮部的水疱除去疱壁
在皮肤科常用的药物中,对妊娠期孕母产生的副反应和对胎儿的致畸作用已受到极大的重视。自60年代初反应停事件以来,人们对妊娠期用药安全性的关注已明显增加。
S-7990E是由70%异丙醇93.3%、异丁烯酸-丙烯酸乙酯异分子聚合体5%、乙基纤维素1%、甘草酸0.2%和维生素E0.5%配制的溶液。涂抹于皮肤表面,可在1~2分钟后形成薄膜。作者用本品治疗职业性手部湿疹20例,非职业性手部湿疹25例,掌跖部脓疱病1例,共46例皮肤病患者。在观察的病例中,湿疹病史在1年以上者约80%,男性12例,女性34例。<20岁者4例,>60岁者2例,其余为20~60岁
过氧化苯酰是皮肤科治疗粉刺痤疮最常用的外用药物。作者报告了2例非痤疮病人局部外用10%过氧化苯酰制剂引起的接触性皮炎。1例40岁妇女,因患酒渣鼻,3个月来一直外用过氧化苯酰治疗,致使面、手臂和手背出现皮炎。对她使用的化妆品和药物作斑贴试验,显示对10%过氧化苯酰凝胶呈强阳性,用1%过氧化苯酰凡士林作斑贴试验,也呈阳性。另1例9岁男孩左手出现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