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的心灵约定,年度的精神史诗(上)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han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点引入】
  2016年2月14日晚,“‘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此次获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有吴锦泉、张宝艳、秦艳友、郎平、屠呦呦、阎肃、徐立平、莫振高、官东、买买提江·吾买尔、王宽。他们当中既有屠呦呦、阎肃、郎平等知名度高的重量级人物,也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但他们都是让我们心生敬仰的人物,带给我们的是心灵上的感动,是精神上的升华。
  吴锦泉:热心公益的磨刀老人
  【获奖名片】高节卓不群
  【事迹介绍】
  磨一把刀,需要挥动300多次手,磨一次收一元钱;挣1000元,要挥动30多万次手臂!磨刀,是86岁的吴锦泉老人唯一的经济来源。然而,20多年来,他把磨刀挣得的微薄收入大都用于慈善公益,捐给了灾区、残疾儿童及需要帮助的人。“我希望能活到90岁,磨刀磨到90岁,捐款捐到90岁。”老人的话质朴却掷地有声。
  2008年,当从收音机里得知汶川地震的消息,他毫不犹豫地将积攒的1000元钱交给了红十字会。那些钱,有大大小小的硬币,有又旧又褶的纸币,都是老人磨刀挣下的血汗钱。
  老人家中唯一的电器是一台收音机,平日吃的是自种的蔬菜,一年到头几乎不买肉,出去捐钱时才穿的黑裤子已经穿了39年。
  2013年,当老人得知四川雅安发生地震后,他将两年来磨刀所存的积蓄捐献给雅安地震灾区,其中1元硬币1715枚,5角硬币501枚,1角硬币7枚,共计1966.2元。
  自2008年以来,他已累计捐款37148.4元。和许多慈善家比起来,他捐的钱不多,但和他自己的生活比起来,他捐的太多!
  颁奖辞
  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适用话题
  爱心、奉献、高尚、无私、平凡与伟大
  张宝艳、秦艳友:
  帮助“宝贝回家”的志愿者夫妇
  【获奖名片】阳春布德泽
  【事迹介绍】
  在“宝贝回家”的网站上,登记着4万名丢失孩子的照片,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坠入黑暗深渊的家庭。这个全国首家免费寻子网站的创始人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亲身体会过丢失孩子痛不欲生的感受,“天塌了的感觉,我边找边哭,想着要是孩子找不到了,我怎么去死。”张宝艳回忆道。
  虽然孩子找到了,但是她开始关注儿童走失的信息,一看到寻子启事,她就打电话去安慰丢失孩子的家长。2007年,丈夫秦艳友提议建一个网站来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于是夫妇俩自费创建了“宝贝回家”寻子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全身心投入网站管理。“我们做过一次寻亲会,摄像机的镜头到哪,这些家长就拿着寻子海报,跟着摄像机跑,分不清他们脸上流的是雨水还是泪水。看到家长对寻子的渴望,我就想,我应该坚持下去。”张宝艳流着泪说。从贵州到四川打工的彭辉夫妇,在4岁儿子彭昊被拐后,将寻子贴发在网站上。张宝艳看到后,每天早起晚睡,与志愿者讨论每一个线索,并安排相关志愿者跟进寻找。21天后,小彭昊从新疆被解救回父母身边。“感觉在你的网站登记信息后,我的孩子就在回来的路上了。”一位家长对她说。在张宝艳和志愿者们的努力下,多起积压多年的拐卖案件告破,不少儿童结束流浪乞讨生活,回到亲人身边。他们的许多建议被公安部采纳,建立了全国联网的被拐卖失踪儿童DNA数据库,由过去公安机关接报儿童失踪案件24小时内不立案,改为接案后立即立案侦破。现在,“宝贝回家”志愿者已有16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8年来,志愿者帮助1323名孩子找到了他们的亲人。
  颁奖辞
  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适用话题
  公益、善良、高尚、爱心、奉献
  郎平:重夺世界杯的女排主教练
  【获奖名片】雄心志四海
  【事迹介绍】
  2015年9月6日,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对战最后一个对手———东道主日本队。面对经验老到的对手和疯狂的主场球迷,年轻的女排姑娘们打出了血性,3∶1力克日本队夺得冠军,时隔11年。中國女排再次站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胜利的时刻,郎平百感交集。赛后接受采访时,她眼噙泪花:“我的老教练袁指导也给了我很多鼓励,他说作为强者应面对各种困难。”时间再回到2013年4月15日,在新一届国家女排主教练竞聘会上,郎平出现在公众面前,成为4个竞聘者之一。此时,正是中国女排最困难的阶段。对郎平来说,这也是最艰难的一次抉择。“做出这个决定非常不容易,是我执教生涯中最纠结的一次,主要考虑自己的身体能否承受这种工作量。”郎平说。多年的职业生涯、超负荷的训练量,给郎平的身体造成严重伤病,膝盖清理手术做过7次,双胯各做过一次手术,颈椎做过手术……医生说这些伤病会伴随她一辈子。2013年4月25日,众望所归的郎平重掌女排帅印。尽管已经53岁了,但是一到训练场上,郎平还是原来那个劳心劳力的郎平,每堂训练课下来,不是膝盖肿了,就是腰动不了了。仅仅两年多,在郎平的精心打磨下,一大批有天分、能吃苦的90后小将脱颖而出,中国女排逐渐走出困境,重新走向巅峰。顽强拼搏、永不放弃,昔日郎平与老女排创造“五连冠”奇迹的拼搏精神,仍在激励着今天的女排姑娘。
  颁奖辞
  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搏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燃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
  适用话题   爱国、信念、意志、顽强、心态、逆风飞翔
  屠呦呦:中国首位
  获诺贝尔科学奖的本土科学家
  【获奖名片】春草鹿呦呦
  【事迹介绍】
  上世纪60年代,原有抗疟药逐渐失效,国际上迫切寻找新型抗疟药。美、英、法等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但始终没有大的进展。1969年,38岁的屠呦呦被任命为北京中药研究所523项目课题组组长,负责中草药抗疟疾的研究,整个项目由全国60多家科研机构的500多名科研人员组成的各个专业协作组共同负责。“时代赋予我这个责任,我一定要努力把它做成功。”屠呦呦下定了决心。没有尖端的科研设备,也没有雄厚的经费,屠呦呦等中国科研人员就这样和世界强国的研究团队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1969年1月到4月间,屠呦呦汇集了内服、外用,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2000余方药。在经历了一系列失败后,1971年,她的工作重点集中到了青蒿上,但是一个疑问始终困扰着她:在中药典籍中多次提到对疟疾有特效的青蒿,实验效果却并不理想。屠呦呦回到古代文献中寻找答案。一天,她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读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句话使她意识到温度是保留青蒿有效成分的关键,她立即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1971年10月4日,改进提取方法后的191号样品进入了实验程序,3天后的结果显示,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在历经3年、190多个样品、380多次实验并亲身试药的艰难探索后,新一代抗疟药物终于诞生,它的名字叫——青蒿素。2015年,屠呦呦因青蒿素的研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今天,屠呦呦等中国科学家为世界奉献的青蒿素类抗疟药物,正在拯救更多的生命。据世卫组织统计,自2000年起,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等防治措施,避免了620万人死于疟疾。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颁奖辞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适用话题
  圆梦人、面对挫折、不怕失败、科学精神、成功的背后
  阎肃:琴弦上的放歌者
  【获奖名片】弦歌感人肠
  【事迹介绍】
  2016年2月12日3时7分,深受人们喜爱的阎肃先生告别了世界,享年86岁,一代艺术大师忠魂陨落。时间回到五个月前的2015年9月3日晚,北京人民大会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70周年文艺晚会“胜利与和平”隆重举行,作为晚会首席顾问和首席策划,85岁高龄的阎肃和大家一起已经连续工作了几个月。晚会结束后,疲憊的阎肃回到家中,突感身体不适,被连夜送到医院抢救。几个月来,老人陷入深深昏迷,只有《我爱祖国的蓝天》这首熟悉的旋律可以唤起他的心绪反应,有时,他的眼里还会有泪花。是啊,部队和艺术创作正是老人心中最割舍不下的牵挂!1962年,阎肃开始创作歌剧《江姐》,他多次去歌乐山渣滓洞,在牢房里体验生活。经过两年多的反复修改、排演,1964年9月歌剧《江姐》正式公演,场场爆满,成为历久不衰的经典之作。阎肃曾说过,“我就是一个兵,会尽自己的一切力量努力做事。”有一年,他到西藏体验生活,坐在大卡车里冒着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从西宁到唐古拉走了18天,在5800米海拔的一个哨所,亲身体验了哨所官兵们所处的极端恶劣环境。阎肃打心眼里崇敬这些可爱的战士,后来他把这种情感写入了《雪域风云》剧本。“部队的文艺工作者干什么的?为战士们服务的,战士们喜欢,那就对了!”阎肃这番话,铿锵有力。几十年来,阎肃上高原、下海岛、走边防,创作百余首军歌。他的许多歌都是在连队的马扎上写的,是基层的官兵让他有了灵感。他发自肺腑地说:“文艺为了人民,文艺需要人民,文艺依靠人民,文艺从人民当中诞生出来,反过来得回馈人民。”《江姐》《党的女儿》《长征颂》《红旗颂》《我爱祖国的蓝天》……65年来,阎肃创作了太多脍炙人口的作品,鼓舞和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每年此时,阎肃作为“感动中国”的推选委员,都会为“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写下推荐评语,每篇评语都是用心之作。而今天,他终于在这里,接受人们为他写的评语以及深深敬意……
  颁奖辞
  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
  适用话题
  热爱、态度、敬业、德艺双馨
其他文献
徐立平: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  【获奖名片】大国多良材  【事迹介绍】  一个极度危险的工作,全中國只有不到20个人可以胜任,而这里面最出色的一个就是徐立平。徐立平从事火箭固体燃料发动机药面整形工作,被称为雕刻火药。这项技术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的精度,直接决定导弹能否在预定轨道达到精准射程。操作中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会引发高能火药瞬间爆炸
期刊
从前有人说,做学问,写文章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那就是义理、考据和辞章。我们现在可以借用这种说法来谈谈写文章的问题。  义理和考据,是属于文章内容方面的问题。在我们说来,讲究义理就是要求观点正确,论据充分;讲究考据就是要求材料准确。辞章是属于文章形式方面的问题。讲究辞章,在我们说来,就是要求适合于内容的完美的形式。  义理、考据和辞章虽然是在三个不同方面的要求,但是这三个方面是密切地相互关联着的。 
期刊
议论文内在的写作目的和外在的文体特征,决定了它与记叙文、说明文等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不同要求。议论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议论,其次是说明、叙述,其语言不在于华丽,而在于简洁凝练,要做到恰如其分,掷地有声。那么,该如何避免议论文语言表达出现偏差呢?  一、准确而无瑕疵  议论文要把道理讲清楚,首先要做到语言表达准确。所谓表达准确,就是用词贴切,语句规范。用词贴切,要求仔细辨析词义,认真区别词的感情色彩,精心
期刊
路,弯弯地向远方伸展着;梦想,也随它弯弯地前行着。  ——题记  爷爷那一辈,它便卧在树林的中央,那时,它是一条弯曲的泥巴路。灰色的“面孔”,沟壑般的“皱纹”,一双深黑的“眼睛”含情脉脉地注视着周围的绿荫。这是爷爷上学的必经之路。爷爷每天踏着他那轻快的步伐,哼着歌儿,背着他的小肩包,带着他的求学梦从这条路上走过,路看见了他,高兴地揚起灰尘。  爸爸那时候,它由泥巴路变为了石子路。下雨天,水花激打着
期刊
青春是美丽的。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李大钊言。  青春如此珍贵。它会公平地光临每一个人的人生。那么,正拥有青春的青少年该怎样珍惜它、把握它呢?这实在是每一位青年应当认真对待的问题。  时下兴起一阵阵的“出国热”。有些青年认为国外的东西就是好,老是梦想着去国外安家立业。俗话说“儿不嫌母丑”。祖国常常被比喻为母亲,对于她在某些方面的落后和不足,儿女们不应自惭形秽,更不能背离她
期刊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时下有不少人很舍得花时间、花钱来美化自己的仪表,穿金戴银,涂脂抹粉,极力为之,却忘了透视自己的灵魂。对落满败叶、布满污垢、长满斑点甚至毒瘤的心灵漠然视之。对此,你有何感触和想法?  请以“美”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标题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该材料直击社会现实,揭露现代人过分注重
期刊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没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对此,人们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有,有人说没有;有人认为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国梦就实现了,有人认为中国梦是新中国成立100年奋斗目标实现后确定的又一个奋斗目标,是一件十分遥远的事情。那么,实现中国梦的时间节点究竟在哪里,以什么为依据来判断和确定,就成为我们在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梦科学内涵的过程中必须厘清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由“
期刊
法国著名哲学家孟德斯鸠说:“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在我看来,心灵美才是真的美。  回顾历史长河,一位身材矮小的人向我们走来,他就是齐国上大夫晏子。他虽无高大英俊的外表,但能不辱使命,捍卫国家尊严。圣人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司马迁将其比为管仲。晏子外表不美,但有一颗美丽的爱国之心、智慧之心。  翻开美国史册,一位双腿残疾的
期刊
【解题钥匙】  一、考点梳理  科普类文体是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中的一种类型。关于该种文体的考查,其中涉及到分析文体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等方面。  1.科普文的特征  (1)科学性  科学性是所有科技作品的生命,而科普作品则担负着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启蒙思想的职责,更应保证科学性。无论是阐明科学原理,还是介绍或推广某一先进的科学技术,都旨在揭示事物发展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使之成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
期刊
人们常说:鼓励是一缕春风,可以拂去他人脸上的阴霾;鼓励是一束阳光,可以融化他人心上的冰雪;鼓励是一双大手,可以扶植起心底那苗自信的嫩芽。  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教育上,我们也常看到学校要求老师用鼓励、激赏的话语去欣赏、赞扬每一位学生,以免打击他们的自信。但效果真的非常好吗?  我们常看到:有些学生非常任性,刚开始还对学校的纪律有所顾忌,但在一味温和的鼓励和善意的提示下,反而变本加厉;有些学生更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