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始作俑者

来源 :百年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515295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苏联末期直至今天,列宁遗体的去留始终是一个敏感而又棘手的问题,不过谈论的大多是是否继续保存列宁遗体、如何保存列宁遗体问题,很少谈及这一难题的源头,即始作俑者是谁?
  
  列宁遗体保存之谜
  
  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唯物主义者、无神论者,对身后的遗体如何处理本来是不会成为问题的。马克思逝世后和普通人一样下葬在英国伦敦海格特公墓,从来没有出现过遗体如何处置的问题,人们随时可以去墓地向这位伟人表示敬意。恩格斯逝世后遵照遗嘱火化,然后把骨灰盒沉人伊斯特博恩海边离岸5英里的海底,任人凭吊。这都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做法。怎么列宁的遗体处理成为争论不休的问题了呢?
  关于遗体如何处理,未见列宁留下的遗嘱。现在俄国有人说,列宁曾嘱咐把他同母亲一起安葬在彼得堡沃尔科沃墓地的说法,未见有文件支持。列宁的侄女奥尔加说:“我的整个童年和少年时期是同乌里扬诺夫一家的成员一起度过的……他们中间谁也没有说过存在什么列宁有关安葬的遗嘱。”保存遗体,修造专门的陵墓安放供人们瞻仰,这是列宁本人从来没有想到过的。
  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是反对保存遗体的。据曾任人民委员会办公厅主任的邦契一布鲁耶维奇回忆,克鲁普斯卡娅在同他私下谈话中表示反对把列宁木乃伊化。列宁逝世后不久,她在一封信中请求不要把列宁当作圣像膜拜。她本人很少去看望列宁的遗体,第一次去是在1924年5月26日,最后一次是在1938年她逝世前几个月。面对列宁遗体,她对陪伴的人说:“瞧,他仍然没变样,而我却老了……”
  官方是怎样准备列宁后事的,同样没有留下专门文件,似乎列宁病危期间没有对出现万一情况事先作出过安排。
  不过,任何社会都会留下一些传说(或叫“小道消息”),弥补官方消息之空缺。小道消息往往得不到官方的证实,但不一定就不可靠。关于如何处理列宁的遗体问题,一个名ⅡL{尼·瓦连廷诺夫(沃尔斯基)的人就记载了一个当年在莫斯科流传的“小道消息”。瓦连廷诺夫时任《工商报》副主编,因为是搞新闻的,能接近上层人士,能听到流传莫斯科的各种各样的消息,包括小道消息,是个消息灵通人士。20世纪50年代他写了一本关于新经济政策时期在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工作的回忆录《新经济政策和列宁死后的党内危机》一书,记录了他在20年代的所见所闻,其中就有关于列宁卧病和逝世的一些情况,留下可供参考的宝贵资料。根据瓦连廷诺夫记载的说法加上近年来公布的解密档案,我们可以大致理出保存列宁遗体始作俑者的概况。
  
  列宁去世前高层的非正式讨论
  
  1921年下半年起列宁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起初是无法坚持工作,这一年6月、7月、8月、12月不得不去休养。1922年更是如此。医生怀疑是1918年遇刺遗留在体内的子弹所致,所以在1922年4月23日住院动手术,成功取出子弹。但病情并未得到根本改善。1922年5月25日列宁第一次中风,右手和右腿活动不灵便,说话有点不清。.此后,列宁在哥尔克处于半休养半工作状态,10月初返回莫斯科,开始工作。12月7日晚,列宁再次赴哥尔克休养。12月12日列宁返回莫斯科,这一天是列宁在自己办公室工作的最后一天。12月13日列宁发病,医生嘱咐离城全休,但列宁没有走,继续处理各项事务。12月15日深夜至16日凌晨,列宁病情突然恶化。这是第二次中风。22日深夜至23日凌晨进一步恶化,列宁右臂右腿瘫痪。此后,列宁开始口授他的“政治遗嘱”——给代表大会的信和最后的文章,同时,指示自己的秘书班子调查斯大林等人压制格鲁吉亚领导人事件的真相。1923年3月初,列宁口授了三封短信:一封是给托洛茨基的信,请他出面在中央全会上代为格鲁吉亚事件辩护;第二封是给斯大林的信,要求他为粗暴谩骂克鲁普斯卡娅道歉,否则就与他断绝关系;最后一封是给格鲁吉亚领导人姆季瓦尼和马哈拉泽的信,对斯大林等人在格鲁吉亚问题上的粗暴和纵容行为表示愤慨,对格鲁吉亚领导人表示支持。这以后,7日凌晨列宁健康急剧恶化,到10日已经不能说话,身体右侧瘫痪加重。3月14日《消息报》就列宁病情发布“政府公报”。这标志着列宁彻底退出政治舞台。5月15日列宁转移到哥尔克疗养,此后,健康状况有所好转。10月18日至19日列宁曾返回莫斯科,回到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没有找到需要的文件,极为不快,19日晚回哥尔克。这次莫斯科之行对他刺激颇大,病情加重。1924年1月俄共召开第十三次代表会议,批判托洛茨基。列宁对此极为关注,情绪激动。1月21日列宁因病情急剧恶化逝世。
  列宁的健康状况自然引起高层人士的关切。斯大林是特别关注列宁健康状况的一个人,一是因为他是书记处的总书记,二是因为这时候他正因主张放松对外贸易垄断、按照“自治化”方案建立苏联、对不同意其方案的格鲁吉亚领导人粗暴施加压力等做法,而受到列宁的严厉批评,列宁直接建议撤销他的总书记职务,列宁的生死直接关系到他的政治生命。据时任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副主席的弗拉基米罗夫说:斯大林早就观察列宁并且认为他病得很重。第一次中风之后,斯大林就此病询问医生,索取有关医学图书查阅,还两次专门去哥尔克观察列宁病情。这样,早在1922年斯大林已经宣布,列宁的病是无法治疗的,第一次中风之后接着还会发作,列宁“完蛋了”。安娜·伊里尼奇娜(列宁的姐姐)听到“列宁完蛋”的说法,非常气愤。斯大林的话给列宁带来的也不仅仅是不快的印象。列宁愤慨地说:“我还没有死,而他们,以斯大林为首的,已经把我埋葬了。”
  就在列宁最后一次莫斯科之行后不久,大约在1923年10月底,6名政治局委员一托洛嵌基、布哈林、加米涅夫、加里宁、斯大林和李可夫曾非正式聚会。斯大林通知说,据他得到的消息,列宁的健康突然恶化,有死亡的危险。一些情况表明,斯大林指的正是10月19日列宁从哥尔克莫斯科之后健康状况急剧恶化。
  加里宁接着斯大林的话说,列宁的临近死亡给党提出了他的安葬这一极端重要的问题。“需要考虑与此有关的全部问题。对这一可怕的事件我们不要搞得措手不及。如果要安葬弗拉基米尔·伊里奇,葬仪之盛大应当是世上空前的。”
  斯大林完全支持加里宁。他说:“的确需要事先把一切都考虑到,以免在极其悲痛的时刻出瑚任何张皇失措。据我所知,这一问题也使我们的某些外省同志极为焦虑不安。他们说,列宁是俄罗斯人,应当以与之相应的方式安葬。例如他们坚决反对火葬,把列宁遗体火化。照他们的看法,焚化遗体不符合俄罗斯人对先人的敬爱之情。这种做法甚至会是对他的纪念的一种侮辱。在俄罗斯人的观念中,焚化、消灭和抛洒骨灰,总是被看作是对被处死者的最后最高裁判。某些同志认为,现代科学有可能借助于防腐剂长期保存先人的遗体,至 少可以保存相当长的时间,使得我们的意识能适应列宁毕竟不在我们中间了这一思想。”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斯大林是首先提出保存遗体这种想法的领导人。
  斯大林的发言引起托洛茨基极端愤怒的反应,他针对斯大林说:“斯大林同志讲完话以后,我这才明白,说列宁是俄罗斯人,应当按俄罗斯方式安葬这起初令人不解的议论和指示要引向何方。照俄罗斯方式,照俄罗斯东正教教规,圣徒是要制成干尸的。看来是要建议我们这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按照这种方式行事一保存列宁的遗体。过去有过谢尔盖·拉多涅日斯基和谢拉菲姆·萨罗夫斯基的干尸,现在想用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的干尸去取代它们。我倒很想知道,这些外省同志都是些谁,据斯大林说,他们建议借助现代科学给列宁遗体涂上防腐剂,把它制成干尸。我想对他们说,他们同马克思主义科学毫无共同之处。”
  布哈林完全赞同托洛茨基的看法,同样表示愤慨。照他的看法,把列宁的遗体变成涂上防腐剂的木乃伊,这是对他的纪念的严重侮辱,同他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世界观极端矛盾而不相容,这种做法提都不应该提。他说:“我觉得在党内什么地方从空隙里冒出一股奇怪的气味。想以牺牲思想的崇高去尊崇身体的遗骸。例如有人说,要把马克思的遗骨从英国迁到莫斯科来。甚至听说,安葬在克里姆林宫官墙旁的这马克思遗骨似乎会使这整个地方,使安葬在烈士公墓的人增添‘神圣性’和意义。这真是鬼知道是什么玩意儿!”
  加米涅夫也以同样的精神反驳斯大林。他提出,有人建议把彼得格勒改名为列宁格勒,季诺维也夫特别支持这一建议。这种显示列宁在十月革命历史上的巨大作用的做法,加上出版几千万册他的著作,这是对列宁的真正尊敬和纪念。至于保存列宁的遗体,他加米涅夫认为是列宁在其哲学著作中曾予以痛斥的那种“僧侣主义”的特殊的和奇怪的余音。
  不过,托洛茨基、布哈林和加米涅夫的抗议没有对斯大林和加里宁起什么作用,斯大林拒绝说出建议把列宁遗体做防腐处理的“外省同志”的姓名,而加里宁则继续顽强坚持,列宁不能像一般死者那样埋葬。看来,所谓“外省同志”云云无非是一种托词而已。
  李可夫采取奇怪但倾向于斯大林和加里宁的立场。他认为在红场克里姆林宫宫墙旁边建造陵墓,把几百具似乎是十月革命捍卫者的遗骨迁往红场,埋葬在烈士墓中,是极不得当的想法,因为不能准确地知道,他们是真正的革命捍卫者,而不是偶然被杀者,甚至是革命的敌人。1919年在此地安葬斯维尔德洛夫时就有人提出过这一问题。但李可夫也认为,列宁应当按特殊方式安葬,至少要葬在烈士墓以外的地方。
  这不是正式的政治局会议,政治局委员季诺维也夫和托姆斯基没有出席,会议既没有正式记录,也没有做出任何决定,仅仅是交换看法。不过。可以看出,某些领导人已经在谋划保存列宁遗体了。
  主张保存遗体的两人的身份值得注意。加里宁农民出身,1919年3月斯维尔德洛夫去世后。接任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列宁在推荐他担任此职时说:“他本人就是特维尔省的一个农民。同农民经济有紧密的联系,并且经常在改善和加强这种联系。”加里宁的出身表明他身上具有农民意识,而俄国的农民普遍信仰东正教,由他提出盛大葬礼的建议是符合他的出身的。斯大林从小在教会学校上学,接受过神学教育,保存圣人的遗体使之不朽,是东正教的一个传统,由他嘴里说出保存遗体的要求一点也不奇怪,后来他在列宁追悼大会上的像神父般的宣誓,更证明了这一点。
  不过由于存在分歧,议论归议论,未见有人具体准备后事。
  
  列宁遗体保存经过
  
  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次日俄共召开中央全会,决定由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追悼大会,星期六为下葬日,列宁遗体由200人(代表大会代表和党的领导人)运往莫斯科。安葬地点为红场,遗体告别地点为工会大厦。同日,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成立了治丧委员会,其成员为捷尔任斯基(主席)、穆拉洛夫、拉舍维奇、邦契一布鲁耶维奇、伏罗希洛夫、莫洛托夫、捷连斯基和叶努基泽。后安葬日由星期六改为星期天。政治局决定建议中央执行委员会把彼得格勒改名为列宁格勒。但这时候还没有长期保存遗体的迹象,仅仅由阿布里科索夫作一般的保存6—7天的常规防腐处理,以保证遗体告别活动的正常进行。
  不过1月24日政治局已经研究“在一段时间内”把列宁遗体保存在红墙旁边的临时墓穴。但这一决定给人的感觉是一个谜,其语义相当含糊,一方面说,保存列宁遗体具有临时的性质,为的是让外省来的代表团得以同敬爱的领袖“告别”,另一方面,兴建的“陵墓”并不是临时性的,而是供长期瞻仰的永久性建筑。决定之所以采用语义含糊的表述,显然是因为政治局内存在不同意见,斯大林和加里宁等人不顾其他政治局委员如加米涅夫和布哈林的反对而执意要求保存列宁遗体,所以只好以含糊其词作缓兵之计。其结果就是使得某些地位相当高的人士也莫名其妙。例如,时任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的雅罗斯拉夫斯基,1月26日在《真理报》上发表的文章还说:“亲爱的列宁!你的已死亡的躯体,我们把它埋入地下,而你的事业,你的思想,仍然同我们在一起。”
  即使最高层人士也有人认为列宁将被埋葬人土。1月26日苏联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举行追悼大会。会上一些领导人的讲话都意味着列宁遗体将被埋葬。季诺维也夫说:明天我们将把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埋入坟墓”。加米涅夫说:“现在我们拜倒在领袖墓前。”1月27日季诺维也夫在文章中写道:“真好,决定把伊里奇埋人坟墓!真好,我们及时领悟到这样做!所以,把伊里奇的遗体掩埋人土已经不再那么令人难以忍受了。”这是当时掌权的“三驾马车”中的两人的想法!
  托洛茨基当时在赴苏呼米休养途中,没来得及赶回来参加葬礼,但他的立场是清楚的。他后来在《我的生平》中写道:本应当把列宁看作革命领袖,而现在却把他当作教会等级的首领。不顾我的多次抗议,在红场建立了侮辱革命意识的陵墓。 斯大林在追悼会上发表了带有浓重宗教色彩的宣誓词,连“遗嘱”一词用的也不是法律用语“3 a B e III a H H e”,而是具有强烈宗教色彩的“3 aⅡ0 B e b”(戒条,圣训)。他开始把列宁神化!
  列宁葬礼后不久,1月30日,克鲁普斯卡娅针对“为伊里奇树立纪念碑”而建立基金库一事,在报上发表短信说:“我对你们有一个很大的请求,不要把自己的悲痛变成对他个人的表面崇敬。不要为他树立纪念碑,不要建造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宫殿,不要举办豪华的隆重纪念仪式,等等,这一切他在生前认为没有什么意义,感到是一种累赘……”
  值得一提的是,匆忙修建的陵墓在列宁遗体移入后立即关闭了。官方的理由是陵墓内部装修未完,实际上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列宁的遗体开始腐烂了,需要用新办法重新处理。   政治局和捷尔任斯基、克拉辛开始寻求保存遗体的办法。1924年3月13日政治局听取莫洛托夫和克拉辛的报告后通过决定:“鉴于缺乏其他保存弗·伊里奇遗体的方法,责成委员会用低温的方法保存遗体。”此后不久,党的领导赞同哈尔科夫沃罗比约夫的保存方案。经过4个月的防腐处理,得出可以长期保存的结论。
  1925年1月,悬赏列宁墓的设计:一等奖1000卢布,二等奖600卢布,三等奖500卢布。1929年7月政治局经过多次审查,听取叶努基泽的报告后通过决定:着手修建列宁陵墓。
  当局禁止对此提出任何异议。 1929年7月《共青团真理报》发表沙茨金的文章《论党内的庸俗作风》,对建造陵墓的思想提出批评。政治局认为此文是“严重的政治错误”,并采取了相应的组织措施。
  1929年,用木头仓促建筑的陵墓改建成大理石建筑。从此,列宁陵墓成为红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重大集会、庆祝游行的观礼台。此后,苏联领导人的殡葬逐渐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最高等级是列宁、斯大林,进入专门的陵墓;其次是一些在职去世的领导人如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等,埋在红墙旁边的墓地,斯大林后来也进入了这个行列;下一个等级的领导人和名人,骨灰安放在红墙上,即在墙上取出一块砖,放进骨灰盒,外面镶上刻有名字和生卒年的大理石,《震撼世界的十日》作者里德的骨灰盒就安放在红墙上。如果苏联存在下去,这种做法延续下去,有一天红场很可能会变成一片墓地!一些“下台干部”是没有资格进红场的,曾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赫鲁晓夫、曾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的莫洛托夫等都只能去新圣母公墓安眠。还有一些领导人,如曾任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的季诺维也夫、曾任共产国际政治书记处书记的布哈林,则至今不明葬身何处!
  列宁逝世后,俄共为纪念他采取了三项措施,一个是把“彼得格勒”改名为“列宁格勒”,一个是决定出版《列宁全集》,第三个是保存遗体以供瞻仰。现在,“列宁格勒”又改名为“圣彼得堡”,恢复了历史名称。保存遗体一事时不时地在俄国国内引发激烈争议,甚至有造成社会分裂的危险,而其最后命运尚难预料。撇开意识形态问题不论,保存遗体是要大量资金的,一旦资金短缺,就难以为继。真正能够永久纪念列宁的是出版他的著作,让他的思想流传下来。《列宁全集》在苏联出版了五个版次,在中国出了两版。中国出的《列宁全集》第二版60卷(还有一卷补遗)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完整的列宁著作集,为研究列宁思想的人提供了相当完整的资料,这是中国对纪念列宁作出的巨大贡献。
其他文献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现在大家都在研究的一个课题,课堂结构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孩子们快乐成长,成为我们教师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行为为自主、参与、体验式的教学行为,凸显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以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学校依据新课程理念和学校实际,提出打造“激情互
作为一名中学班主任,总是难免遇到这样的学生: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怎么高兴就怎么干,毫无组织纪律观念,家长管不了,老师不敢管,同学惹不起。对这样的学生,放弃不管,显然不行,若真要管起来,既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恒心和不抛弃不放弃的责任感,也要有“和风细雨”乃至“疾风骤雨”等多种教育方法。但作为教育者,如果缺乏耐心,一切方法都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耐心”才是好方法的“催化剂”。  要有“有理也饶人”
- 编者按 -  一段时间以来,“教育焦虑”成为萦绕在家长心头挥之不去的霾,由此出现的“鸡娃”等现象甚嚣尘上,加之一些影视作品和媒体的推波助澜,让孩子成长中的每个重要他人都谈“娃”色变。“鸡娃”等现象引发普遍关注的问题是“教育内卷”:对受教育者来讲,付出的越来越多,获得的成長空间却越来越逼仄;对教育者来讲,潜心探索的素养教育改革遭遇由于“鸡娃”而出现的应试教育的拦阻。实践中,我们的家长不明就里地卷
这幅由新华社高级记者、原新四军老战士邹建东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时拍摄的照片,名为《我送亲人过大江》。照片生动反映了60多年前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历史性场面,瞬间的留影把这一船人定格在充满激情和神圣的历史之中。  照片中,摇橹的姑娘叫颜红英。当时她只有19岁,船上有20多名解放军。江面上,敌机不停地飞来飞去,不断轰炸。船刚刚离开岸边,解放军战士就问她:“怕不怕?”她答:“送我们解放军
我们有追逐时尚的权利,但同时也=不会放弃怀旧的情怀。我们拥有潮流时尚的iPod和iPhone,同时也怀念着童年的收音机。    80后的怀旧情结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最近几年中80后们的怀旧话题越来越多。我们不止看到了儿时的《变形金刚》重现舞台,并且连《阿童木》也重归大屏幕。80后们大多已经成家立业,在奔三路上的他们开始怀旧。  当然,谁都不能说80后已经老去,因为不管从年龄还是生活习惯来
十四、毛尔盖会议前后的调整、部署    会师前,红四方面军进入嘉陵江以西、岷江以东的地区后,张国焘就把在川陕苏区成立的地方部队改编为正规部队,这说明他已有放弃川陕苏区的打算。部队扩编后,约有10万之众。四方面军的几个军在建制上绰绰有余。而会师后,一方面军的五军团只剩下两三千人,张国焘就拨了两个团归五军团建制,另抽两个团给了三十二军(一方面军九军团改编),给王维舟的三十三军也补充了两个团,同时在人事
【摘 要】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探究式教学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一项新的教学模式。文章首先阐述了探索式教学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探究式教学的步骤,最后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为例,列出了探究式教学的设计实例,以期为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 探究式教学 意义 步骤 设计  高中地理是一门具备科学性、综合性、地域性、复杂性特点的学科。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不仅包括
【摘要】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不仅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流程,而且能够有效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能够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通过网络实现无限化,从而达到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目的。文章以《圆的面积》一课教学为例,提出了翻转课堂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圆的面积》  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已进入了我们的视线。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不仅颠
1946年夏,晋绥军区机要训练班学习的30多名青年来到延安杨家岭。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成正荣)被分配到中央书记处特别会计科工作。当时负责特会科的赖祖烈同志到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工作,特会科暂由曾三同志负责。1947年2月停战谈判破裂后,赖祖烈随叶剑英回到延安,曾三同志又将特会科工作移交给赖祖烈。1948年4月,特会科随叶剑英和杨尚昆率领的中央后委机关来到河北省建屏县东柏坡村。  作为分管中央领导,任
一所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北京市示范校,可以为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共同发展提供什么帮助?可以在校内校外资源共享、小学中学课程衔接方面发挥什么作用?大峪中学用“周五俱乐部”预备课程这一特色实践活动,做出了回答。  众所周知,由小学升入初中,是每个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道“心坎”,部分学生在这个阶段出现适应困难甚至学习退步的现象。究其原因,首先是初中课程量增多,由小学的2科增加至7科;其次是教学内容增加,难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