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渗透 文言教学生辉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li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文记载了中国几千年来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而入选教材的文言文更是编者精选的经过时间考验的经典名篇,在学习时如果只是停留在字词的梳理上,既是对文本的浪费,更错过了带着学生情感体验的良好时机。而在实际的文言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基本上都围绕着高考的指挥棒来进行教学:重视“言”的讲授,轻视了对“情”的挖掘。挖掘文言文中的情感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文言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能使课堂生辉。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文言教学的情感渗透要遵循适当性、灵活性、教育性等原则。适当才能恰到好处,一语治病;灵活才能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各个击破;教育性才能引领学生走向正确轨道。
  1.导语渗情法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入情导语,更能激发学生情趣,调动学生主观意识,让他们投入学习生活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像飞轮一样,随主轴运转。
  笔者讲《陈情表》曾用这样的导入:我国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会,记得2004年有这样的颁奖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言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他就是广东律师田世国,让天下所有母亲收获慰藉。他的现象不是偶然,因为在中国的历史中,有许多孝子的故事。今天学习的《陈情表》就是以孝心闻名天下的故事。
  这种孝情渗透,让学生心头一震,李密如何以孝心闻名天下?这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迫切想从文中得到答案,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课堂必定百花齐放。事实也是如此,其实这与孝情导入紧密相关。故教师在导入设计时要下点功夫,动情些,把学生的激情都“煽动”起来。
  2.诵读渗情法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叶圣陶先生也推崇美读,即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激昂,委婉处委婉”,以声传情,情随声出,声情并茂,这样,既可以传递文句自身的情味,又可宣泄出学生自我体悟文句的感受。
  笔者在教《阿房宫赋》时,很注重诵读。在课堂教学以前,先抑扬顿挫地诵读了第一段,让学生在教师缓慢而富有感情的朗读中去体会当年秦始皇一统天下建造宏伟宫室的豪迈气概。而在选文的第三段,作者用了六组比喻淋漓尽致地揭露了秦统治者剥削百姓的罪恶。本人除了用沉重且悲痛的语气诵读之外,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试读,力求进入角色,去体会作者行文时交织着的惋惜之情。学生反映良好,表现活跃。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掌握了课文内容,也加深了他们的审美体验。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教授《鸿门宴》时,可以用昂扬急促的语调朗读樊哙闯帐的一番话,读出樊哙的愤怒,使学生感受樊哙忠诚与耿直。而课文《项脊轩志》通过老妪追忆母亲。写母亲只用短短的两句,“儿寒乎?欲食乎?”教师可以用轻缓低沉的语调朗读,那怜爱之心的年轻母亲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出现在学生面前了,学生能从朗读中体会到作者回忆往事,怀念亲人的极为悲痛的心情。
  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能把文中意境和神韵先声夺人地渲染给学生,开启学生的心扉,将其率先带入特定的境界,师生共同营造一种情感上的“和谐共鸣”,为课文学习作好情感上的准备。
  3.品味句、段渗情法 文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经典古文必有情理挖掘之处,而把这些情理渗透文言教学中,能使枯燥字词释义有浓浓的情趣。如讲《祭十二郎文》,除导语渗情、诵读入情外,便是品味句、段渗情了。本人让学生浏览2、3、4、6、7段,找出感人之处,细细品读。其实学生在找的过程中,自然要快速地梳理文本,不然,如何比较哪个句子好。找到的学生先理文意,师生点评强调,再评论感人句子的原因,就有了基础。如第二段中“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叙述家族的衰落,而产生的忧惧之情由此而生。再读,强化忧惧之感。而第三段中“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叙述选择功名,而产生的自责、怨恨之情不喻而明。第四段中“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叙述人生无常,而产生的恐惧之感油然而生。可以说这一课的教学,情感渗透于每一个部分中,叙事落于情,抒情更情浓。读,品味情;由情品文。这是情感渗透于至情之文中最浓的一课,多种情绪交错进行,情到深处,许多学生潸然泪下。并由此引发联想:为光宗耀祖,发奋读书,解决家长后顾之忧的问题。常回家看看,为父母敲敲背洗洗碗,唠唠家常,聊聊天。父母渐长,人生无常,为无悔之憾,尽表孝心。此情此景能不打动学生的心?能不有所感触?正所谓一箭双雕。
  4.哲理渗情法 历史上曾留下过许多晶莹璀璨、光芒四射的格言,这些格言使许许多多青少年走上成功之路。如果恰到好处的剖析运用,既避免哲理的深奥难以理解的问题,又很好地解决了学生思想上的问题,达到教育目的。
  笔者在讲解《岳阳楼记》时,不仅要让学生领略作者对洞庭景色的出色描写,同时也要让他们铭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理解范仲淹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怀。
  又如在教授《伶官传序》时,用了一点时间让学生解读文中两句话:“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并让学生写出一段一、二百字的理解文字,当作是文章的主题赏析。
  在评点几个学生的作业时我穿插讲了如下几段话:“忧劳可以兴国”,此言最初是说给皇帝听的。大家做皇帝的机会是没有了,我们做个大大小小的领导或许有可能。即便领导也不做,你也要领导一个家。请大家记住:永远保持一种谨慎勤劳的工作生活态度,居安思危,辛苦、操劳一点,幸福才长久。“逸豫可以亡身”,这一点对任何人都是有意义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先天的惰性,我们必须跟这种惰性做斗争。年轻时,不要老想着轻松自在。适当的轻松不等于思想彻底的放松,生活上的自在不等于没心没肺的随便。
  “祸患常积于忽微”,能讲出来,但未必能做到。人们习惯于忽视生活中微小的细节。其实不良的生活细节有很多隐患,这往往是大灾难的前兆。大家还有很多不良生活学习习惯。千万不要忽略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习惯决定命运。“智勇多困于所溺”,表面上是说给那些有智慧有勇气的人。对学生来讲,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本来可以发展得很好然而结果却非常糟糕。其实每个人的智力,精力和勇气差不多,而有的人没有用在正途上,无事生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而爱好和兴趣应该慎选,原则是是否有利于人身心的成长和发展,并处理好爱好兴趣与学习生活的关系。
  这种例子甚多,如此启迪,既加深了对名句的理解,也开启了学生封闭的心灵。
  5.拓展渗情法 积累文言知识把握文本主旨,是文言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文止而意无尽的文言文之外的内容,需要老师拓展。拓展时注重情感渗透,这样能引发很多联想,所以教学文言文后,除了对文言知识小结外,启发渗透情感也有必要。如讲《陈情表》后,拓展对“孝”的理解。联想到古代和现代的孝心故事,引发学生思考是如何尽孝道的?学生讨论异彩纷呈,课堂情绪再次高潮,好多孝心做法令人感慨。这节课真正成为感恩的课堂,情感交流之课堂,回归孝心课堂。
  总之,文言教学中除了完成文言积累的任务外,挖掘部分情感特别重要,因为在现代物质文明丰富的今天,许多人沉迷于各种物质享受,痴迷网络游戏,少了古文化的熏陶。渗透情感于文言教学中,它是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要求;它能与读者拉近距离,达成共识;它能激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情趣,陶冶情志等。情感渗透,使文言教学生辉。
  ★作者单位:陕西安康市五里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所谓问题链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根据以往的教学工作经验,并且总结往届学生在相同课程中容易犯的错误,以提高教学效率来提出的一种问题情境。通过这种途径来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探究知识,掌握学习的主动性,在提高学生创造性以及自学能力方面都有较大的帮助。初中语文是中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关系到今后的学习,所以在中学课堂上通过问题链的用心设计,对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一定有较大的帮助,同时由于问题链对于学
写好作文是每一个高考学生的关键,而作文中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如何才能使作文具有创新性令人读后耳目一新呢?  首先,带露摘花,关注新鲜事物  生活中新鲜事物悄然呈现,我们要及时关注。高尔基说过“第一个用鲜花来比喻少女的人被誉为天才,第二个用此比喻的人被讥为庸才,第三个这样的人被斥为蠢材”。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写作素材,比如可以从电视屏幕上学到很多东西来获取丰厚积累,从而找到作文的“第二课堂”
论述了邓小平的国情思想,主要包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重视历史国情,把国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等内容,对于理解邓小平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新课导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颗明珠。新颖、别具一格的导入语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习兴趣,促进思维活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是常用的几种导入方法。  一、直接导入法  即教师开门见山,直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学习《鸿门宴》一课时,有位教师是这样说的:在我国秦末农民战争中有这样一位领袖人物,他骁勇善战,屡建
分析了九种工况下,工作辊轴线水平交叉角α,工作辊轴线铅垂交叉角β,交叉点距轧辊中心线的距离l对工作辊轴向力的影响,计算结果对生产有一定指导意义。
自主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通过主观能动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活动。自主学习强调教师的指导是前提与基础,强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面将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进行详细地阐述。  一、尊重学生,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积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探索、体验、发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顺应新的课程改革,转变自己落后的教
讲堂发问是讲授中的一项艺术。若是教师提问的时机和内容控制得合适,问题交给学生时,学生就会主动、自觉地回答问题,这也体现了提问教学的实用性。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授课时,既要考虑到问题的设立是否合适,还要考虑到提问的时机和方式是否得当,要注重提问的实用性。  一、围绕教学目的,由浅入深进行提问  1.教学目的指导意义  教学目的对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可以指导控制教学过程。教学目的的确定,要遵循新课改
优秀的文言文篇目,饱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和道德力量,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学生在学习这些作品的过程中,能够走近作者高尚的人格,接受美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这一切都是以读懂文章为前提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文学习的规律和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一、根据字形结构推断文言词语的含义  汉字是现在唯一一种还在通行的表意文字。表意性是汉字的基本特征。古汉字是以形象手段表现词义的,具有
介绍了安阳邮局包刷车间可编程序自动控制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及数码输入和显示的应用特点及程序流程图。
对于确定费密面已经发展了若干强有力的实验方法,迪·哈斯-范·阿耳芬效应就是实验方法之一,但能看到的文献中都没有对迪·哈斯-范·阿耳芬效应特征周期给出较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