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古对工匠就很重视,各朝各代多有专管工程工匠的长官。《考工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自古以来就把手艺人称为“工匠”,以体力为主的如船工、河工、窑工……以技术为主者如木匠、皮匠、铁匠、花匠、裱糊匠、油漆匠……这些多是从事物质产品的工匠,也有从事精神产品的工匠如“乐工”“画匠”等,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工匠,巫医乐师之属统称“百工”。工匠既指普通手艺人,也指造诣很高的大师、大家,如“巨匠”等。有的地方把做负责设计的工匠称为“大作匠”,具体做手艺活的则被称为“细作匠”。古代的官职中有专管工程工匠的长官叫“将作大匠”,掌管宫室修建之官。秦代称将作少府。汉景帝中六年(公元前144年),改称将大匠,秩二千石。东晋至南朝宋、齐有事始置,事毕省,梁、陈常置,称大匠卿。北朝北魏置将大匠,北齐以将作寺为官署名,以大匠为官名。隋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改寺为监,改大匠为大监,置少监为副职,炀帝改官名为大匠、少匠,继复旧称,后又是改为大令、少令。唐复大匠、少匠官名。宋、辽南面官(中原行政区)均为将作监,设监及少监。金不设。元置将作院,设院使。明建国初设将作司卿,旋废,职归工部。清代延明。此职历代多有,名称小异,职事略同,只是职权日益明确,管理日益细化。
旧时,在三百六十个工匠行里,每行都有自己的祖师;在成千上万作坊,每个作坊都有自己的师承;世世代的工匠,每位都有自己的师傅(师父)。中国最为著名的工匠师傅应首推鲁班。木匠、石匠、泥水匠等诸多工匠行,都尊他为祖师。鲁班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巧匠,姓公输,名般。因他是鲁国人,“般”与“班”同音,所以又称“鲁班”。相传他曾发明木作工具,创制攻城的云梯和磨面粉的石砣。后世出于对他的敬重,便把一些精巧的建筑说成是他建造的。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的济源堂(陕西户县渭丰乡),本来与鲁班无关。可是民间认为这种设计精巧,做工精良的工程必定是祖师鲁班修建的,并且认为其肯定沿用了祖师鲁班建造和施工的很多理论和方法,于是就以鲁班的姓氏命名为“公输堂”。据说鲁班生日的农历五月初七,旧时工匠们每逢此日都要举行隆重祭祀盛会,祭拜祖师鲁班,俗称“鲁班会”。工匠们还给自己的祖师鲁班敬奉加封了封建时代管理工程最高长官官衔的牌位——“工部尚书公输子之神位”。凡遇节日或者开工都要对它焚香跪拜,祈求祖师鲁班保佑自己四季平安,施工顺利。
中国不少行业和岗位都传承着“工匠精神”。纸坊,奉东汉宦官蔡伦为祖师;陶瓷业的祖师,有柏林、虞舜、老子、雷公等,被奉为“窑神”;皮匠、鞋匠以孙膑为祖师;醋坊的“醋汤神”是姜子牙;酒坊的祖师是杜康;豆腐坊以乐毅为祖师……这种传承在“胡庆余堂”等老字号,同事之间都是以师徒相称。传授手艺的同时,也传递了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手工匠人所必须具备的特质。这种特质的培养,只能依赖于人与人的情感交流和行为感染,这是现代的大工业的组织制度与操作流程无法承载的。“工匠精神”的传承,依靠言传身教的自然传承,无法以文字记录,以程序指引,它体现了旧时代师徒制度与家族传承的历史价值。传承中特别注重精益求精。对工匠而言精益求精,就是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手艺完美和极致,要求工匠对精工细作的执着坚守和不懈追求,让自己的精品力作流传于世,造福人类。精工良匠们言传身教、口传心授的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中国自古有“十年磨一剑”的佳话,也有干将、莫邪不惜“以身赴铜水,血凝剑气”来追求精工良器的传说,而现存锋芒如初2000多年前锻造的越王勾践剑,就是最好例证……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工匠精神”在一些行业一些领域显得很“稀薄”,甚至“失传”了,代之以浮躁粗糙,甚至制劣制假。所以,《政府工作报告》提倡培育“工匠精神”,非常及时,非常有针对性。但愿这一倡议能推动各行各业重拾“工匠精神”,传承、践行、弘扬“工匠精神”,摒弃浮躁粗糙,崇尚执着专一、精细精致,创出过硬品牌,擦亮“中国制造”,打造“中国品质”。
旧时,在三百六十个工匠行里,每行都有自己的祖师;在成千上万作坊,每个作坊都有自己的师承;世世代的工匠,每位都有自己的师傅(师父)。中国最为著名的工匠师傅应首推鲁班。木匠、石匠、泥水匠等诸多工匠行,都尊他为祖师。鲁班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巧匠,姓公输,名般。因他是鲁国人,“般”与“班”同音,所以又称“鲁班”。相传他曾发明木作工具,创制攻城的云梯和磨面粉的石砣。后世出于对他的敬重,便把一些精巧的建筑说成是他建造的。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的济源堂(陕西户县渭丰乡),本来与鲁班无关。可是民间认为这种设计精巧,做工精良的工程必定是祖师鲁班修建的,并且认为其肯定沿用了祖师鲁班建造和施工的很多理论和方法,于是就以鲁班的姓氏命名为“公输堂”。据说鲁班生日的农历五月初七,旧时工匠们每逢此日都要举行隆重祭祀盛会,祭拜祖师鲁班,俗称“鲁班会”。工匠们还给自己的祖师鲁班敬奉加封了封建时代管理工程最高长官官衔的牌位——“工部尚书公输子之神位”。凡遇节日或者开工都要对它焚香跪拜,祈求祖师鲁班保佑自己四季平安,施工顺利。
中国不少行业和岗位都传承着“工匠精神”。纸坊,奉东汉宦官蔡伦为祖师;陶瓷业的祖师,有柏林、虞舜、老子、雷公等,被奉为“窑神”;皮匠、鞋匠以孙膑为祖师;醋坊的“醋汤神”是姜子牙;酒坊的祖师是杜康;豆腐坊以乐毅为祖师……这种传承在“胡庆余堂”等老字号,同事之间都是以师徒相称。传授手艺的同时,也传递了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手工匠人所必须具备的特质。这种特质的培养,只能依赖于人与人的情感交流和行为感染,这是现代的大工业的组织制度与操作流程无法承载的。“工匠精神”的传承,依靠言传身教的自然传承,无法以文字记录,以程序指引,它体现了旧时代师徒制度与家族传承的历史价值。传承中特别注重精益求精。对工匠而言精益求精,就是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手艺完美和极致,要求工匠对精工细作的执着坚守和不懈追求,让自己的精品力作流传于世,造福人类。精工良匠们言传身教、口传心授的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中国自古有“十年磨一剑”的佳话,也有干将、莫邪不惜“以身赴铜水,血凝剑气”来追求精工良器的传说,而现存锋芒如初2000多年前锻造的越王勾践剑,就是最好例证……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工匠精神”在一些行业一些领域显得很“稀薄”,甚至“失传”了,代之以浮躁粗糙,甚至制劣制假。所以,《政府工作报告》提倡培育“工匠精神”,非常及时,非常有针对性。但愿这一倡议能推动各行各业重拾“工匠精神”,传承、践行、弘扬“工匠精神”,摒弃浮躁粗糙,崇尚执着专一、精细精致,创出过硬品牌,擦亮“中国制造”,打造“中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