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探索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ene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德格尔在《人,诗意地栖居》一书中说:“教师的教比学生的学要难,因为教师要‘让学’。”他还进一步指出:教学的本质就是一种“让”学。
  王尚文老师这样注解:“‘让’者,使也,既可以是‘逼迫’‘强制’,也可以是‘激励’‘诱导’。当然,海德格尔所指的绝非前者,而是后者。”
  所以,“让学”,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将知识教授变为知识研究的过程,是“教”让位于“学”,教师将学习的时间、空间、机会等尽可能地让位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那么,“让学”的课堂,必然由“被动”走向“主动”,由“单一”走向“多元”,由“控制”走向“合作”,它能有效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目标狭隘、套路老旧、发展无力等问题,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笔者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懈追寻,始终行进在“让学”语文课堂的探索之路上。
  一、多法激趣,让学生乐于学习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教学应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侧重点,巧妙引入竞赛、游戏等形式,创造开放的学习环境,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学习课堂。学生有了兴趣,学习当然自主。
  1. 古诗竞赛
  笔者在教学《池上》一诗前,组织学生举行了小型的古诗诵读竞赛——
  “儿童散学归来早,_______。”
  “儿童急走追黄蝶,_______。”
  “_______,歌声振林樾。”
  学生兴致勃勃,志趣高涨。在全部抢答完成后,教师追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恍然大悟:这几句都是写儿童的古诗句。就在他们意犹未尽之时,教师揭题:像这种以儿童为题材的古诗,我们今天还要再学一首。于是板书诗题,学生便兴趣盎然地进入课堂学习。
  2. 游戏导入
  有位教师在执教《如梦令》前,带着学生做了一个小游戏:根据出示的信息来猜一猜,说的是哪位诗人或词人。同学们跃跃欲试,意趣盎然,积极抢答。于是,教师相机出示了关于李清照的对联、她的代表性词作、诗句等,巧妙地导入了新课,水到渠成。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声情并茂的精彩表演、优美动听的乐曲等,在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投入学习,获得情感的充盈。
  二、 尊重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究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而应让学生直面经典,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以下三点有效的策略:
  1. 先学
  “先学”不是简单的预习,它要求教师基于特定的教学内容,有指导性地给出前置性学习的建议。依照学生认知规律设计“先学单”,并考虑要适度的留白,给学生留出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
  比如:在学习《如梦令》前,教师为学生拟定的“先学单”包括以下内容:
  (1) 朗读这首词,不少于五遍,做到读正确、读流畅;(2) 查阅资料,了解词人李清照;(3) 借助字典等工具书,尝试读通词的意思,如有不懂之处,请在书上做笔记;(4) 提一个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或者简单写写你有什么样的发现。
  “先学单”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学习工具、学习方式、学习素材,为自主探究铸就起飞的平台。
  以“让学”为核心的“先学”,不同年级应该有不同的要求,“随着他的成熟度允许他有更大的自由”。笔者与同伴一起拟定了各年级的“先学”要求,如下:
  2. 质疑
  针对“先学”,教师要坚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并在课前对学生的质疑做出归类和筛选,优选出与教学内容及表达相契合的核心问题,并据此进行二次备课。这样,课堂就真正是从学生出发了,集中精力探讨他们不会的问题,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不断体验“爬坡”的高峰体验。
  以“让学”为核心的“质疑”,营造着一种对话的文化、探究的文化、创造的文化。所以,这里说的“质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说是“从解疑到质疑”,学生在不断解疑的过程中,又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以《古诗两首<元日> <江雪>》为例:
  一次质疑:学生交流初读时遇到了哪些“难路虎”,如何战胜它们?相机解决字音、字形和部分字义的问题。
  二次质疑:学生在品读“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这几个场景时,有人提问:“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桃”“符”是压缩省略,因为古诗要求语言凝练,但是“曈曈”为何又要重复呢?大家在深入思考后发现:一处凝练,一处重叠,看似矛盾的语言点,其实更加彰显了汉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三次质疑:王安石写下这首诗时,已度过了人生中第四十九个元日。每一次都是这样,为什么偏偏在这年写下《元日》呢?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王安石的生平资料理解:他写这首诗是在推行新政不久,坚信自己政治改革的春天必将来临,到时定会辞旧迎新,万象更新!这就是所谓的“诗言志”啊!
  然后,再让学生自主学习柳宗元的《江雪》,思考:诗人写了怎样的景,又想言什么志?抒怎样的情呢?
  从上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巧妙的预设,也要抓住生成性资源,有效激发学生适时质疑,着力培养质疑的习惯、质疑的能力与质疑的品质等。
  3. 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与质疑相伴行的是探究,在语文学习中,更应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反复诵读,探究情感;发挥想象,探究意境;品读欣赏,探究内涵。
  对于有思维深度的问题,教师要给足学生不得少于10秒的候答时间,要求学生将思考所得以列提纲的方式做记录,并通过合作、辩论、头脑风暴等方式深入研究。即使是疑难焦点,也不急于揭晓,而应巧设台阶,引导学生逐步领悟。   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的《草》,在此方面堪称经典之范例。譬如,诗中“荣”“枯”二字的理解是难点,于老师从一年有四个季节这一常识入手,让学生先用简笔画画出每个季节小草的样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个季节小草的特点。然后,于老师在黑板上用一条线将四季划分为春夏与秋冬两个时段,请学生各用诗中一个字概括每个时段小草的特点,最后连起来说说。在这个教学片段中,于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巧妙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语言积累和诗意、诗境和谐地形成“对接”,自然而然准确地理解了“荣”与“枯”及整句诗的意思,体味了文字所传达的意蕴。
  “春风吹又生”一句较易理解,于老师请学生自由上台,用简笔画的形式把自己的理解画出来,画好后,问大家对黑板上的画满意不满意,于是有学生提出没有画出春风,提出意见添画风后,又有学生指出风是无形的,应从小草被吹弯了腰来表现……在活跃、充满生机的自主探究中,学生理解了诗意,感受了小草的勃勃生机。
  三、 构建团队,让学生同伴互助
  新课程强调合作和对话。语文学习中,以学习者的个体经验为出发点,必定带有差异色彩,加上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学习主体对于合作有着天然的要求和愿望。同伴互助,可以让同学们尽享成功的喜悦。
  在语文学习实践中,我们倡导针对教学重难点,结合学情,合理设置合作学习的问题、任务及目标。鼓励选择恰当的合作形式,如同桌、四至八人小组、“跑组”等,发挥合作的分享、操练、互助、合作完成任务等多样化的功能,确保人人参与,并提供充分的时间保障。
  笔者执教《如梦令》时,曾设计了三处“同伴互助”,课堂生气勃勃,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第一处:预习反馈之时
  问题设置:“通过预习,一些词句的意思可能已经明白了,还有不懂的吗?”同桌互助:(1) 请同桌互帮互助,解决疑难之处,无法解决的就做上标记;(2) 如果没有疑问,就把整首词连起来说说是什么意思。
  第二处:品读词作之时
  问题设置:“你对哪幅画面最感兴趣,就反复吟诵词句,展开丰富的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什么呢?”小组合作学习:同质分组,而后量身定制讨论主题,交流。师注意巡视、点拨。最后学生按组进行自由汇报交流。
  第三处:拓展延伸之时
  作为对《如梦令》这首词的拓展,笔者选择了李清照的同题另一首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让学生借助注释,灵活运用学习方法,鉴赏、比较两首词,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合作,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跑组”交流,即到别的小组去听听看看,及时补充整理,既拓意又拓言。
  四、 蓄力发展,让评价呈现多元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笔者认为构建“让学”的评价体系,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 主体多元。改革单一的评价方式,指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开展自评、互评,鼓励家长参与评价,实现教师、学生与家长的多元评价。
  2. 标准多维。不仅评价课内所学,也要评价课外的延伸性学习;不仅评价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掌握情况,还应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以及学生学习的兴趣、习惯、方法和态度等。
  3. 方法多样。就拿古诗词评价来说,除常规的解释、背诵、默写外,还可以采用“古诗爬格子、赛诗会、诗词接龙、小组朗诵、猜谜”等喜闻乐见的形式,使评价更具综合性。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鼓励其开展专题研究,以研究报告或讲座的形式予以呈现。笔试时,也可不断创新,如“看图猜诗、依画配诗”等活泼生动的形式,而且鼓励不同答案,从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饱有兴趣,为他们的持续性发展蓄力。
  “让学”,让学生学,让学生学会学,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学。“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学习着、践行者、反思着的我们,惊喜的发现:在“让学”的课堂中,语文真正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走进了同学们的心灵,我们拥有一个诗情满怀、灵性飞扬的快乐天堂!
  (陶静,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南京市芳草园小学语文教师,全国首届“《七彩语文》杯”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曾被中央教科所评为“课题研究先进工作者”)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还记得好多年以前,那个邻家的姐姐在火辣辣的阳光下,一遍又一遍计算着高考总分,她汗津津的脸蛋满是失意的泪水,固执地紧咬嘴唇的模样,让我终于明白什么是“落榜”。  我们这辈人说起高考,都是故事颇多的。学子们感到窒息的有堆积如山的卷子、参考书,有其他同学埋头苦干、愚公移山的态势,有父母期待的目光、殷殷的嘱咐,有亲朋好友的真情关怀,还有那闷热紧张的空气。  迎考的日子是没有白天、没有黑夜的紧张生活。弦,似
期刊
期刊
期刊
朗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指导低年级学生流利朗读课文时,长句的朗读往往成为学生流利朗读的难点。因此,在学习的起始年段,为长句画停顿线是教师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直接给句子加上了停顿,学生确实读好了这个特定的句子,可是,教师只关注了结果,却忽略了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自我实践的机会,失去了提升朗读能力的机会。长此以往,如果没有停顿线的帮助,学生还能读好长句的停顿吗?笔者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一
第31届江苏省部分城市教研协作年会暨青年教师会课活动在镇江举行。南京市雨花区、无锡市滨湖区、南通市港闸区、扬州市邗江区、镇江市润州区等五城区的教科研训人员和青年教
数字化学习环境是指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将学校的主要信息资源数字化,并实现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从而形成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它的出现无疑为现有的教
期刊
低年级语文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任务--带领学生快乐地识字、写字。下面,我就以一节研究课《台湾的蝴蝶谷》为例,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有效识字。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