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争妍

来源 :共产党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aa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16日至20日,宁夏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银川举行。本届运动会共设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两大类,其中表演项目共有20多项,成为这次民运会的夺目之笔,节目呈现出的精湛的艺术和高超的表演技巧,展现出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中的创之造美、和谐之美。


  踏脚的旋律
  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大多出自偏僻的山乡,人们在繁忙的劳动之余,创造了融游戏与健身、娱乐为一体的体育活动,以此充实精神生活。从六盘山下走来的《踏脚》就是这样的一个表演项目。
  每当粮食进仓、大地冬眠之时,当地群众不约而同来到麦场或院落,提腿而踏,腾挪躲闪,攻守兼备,参与者精神抖擞、勇猛顽强,旁观者呐喊助威,鼓掌喝彩,顿时寂静的山村变得热闹非凡,这就是泾源县原创的踏脚舞。民运会上,由宁夏师范学院学生表演的《踏脚》拉开了民运会表演项目的序幕。
  踏脚是回族特有的民间体育项目,集搏击、健身、娱乐于一体,具有较强的健身自卫、对抗表演特性。它起源于东汉,后经阿拉伯商人通过唐代丝绸之路流传到陕西回族民间,清朝年间传至宁夏泾源,主要流传于宁夏泾源县香水镇园子村。目前踏脚分为两种表现形式:一种为原生态实战对抗型踏脚、一种为艺术表演型踏脚舞。原生态实战对抗型踏脚招式简单凌厉,攻击性强,主要依靠脚掌、脚后跟、脚外侧,踏、踹、扫打对手,双手平衡身体,防护遮拦,化解对方攻势的作用,素有“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的说法。艺术表演型踏脚舞,主要指由文化部门改编的表演型的踏脚舞。
  1988年,泾源县文化馆将“踏脚”搬上舞台,获得固原市首届“民族团结杯”舞蹈一等奖;1990年,宁夏电视台、宁夏文联参加全国12省区电视片交流活动,《踏脚舞》作为“西部之舞”第一个节目被推出;1991年,踏脚参加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获表演项目一等奖;1995年、1999年、2003年,踏脚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连续获得大奖;2005年,踏脚被文化部确定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二批试点项目。
  如果说《踏脚》是回族特有的民间体育项目,而宁夏大学表演的《打梭儿》则是回、汉、满各族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项目,与《踏脚》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充分利用手脚的功夫,展示传统体育项目的魅力。
  “打梭儿”也称“打木尖”或“砍尖”,是宁夏民间的一项体育游戏活动。《宁夏体育志》记载:“一个打梭儿能手,在临近几个村子里人人皆知,成为青年人心中的偶像。”“打梭儿”曾遍及宁夏城乡各地,回、汉、满各族青少年都善“打梭儿”,其流行之广可谓家喻户晓,老少皆知。
  从历史文献资料来看,“打梭儿”这一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可追溯到明代。明代人刘侗、于奕正所著《帝京景物略·春场》记载:“小儿以木二寸,制如枣核,置地而棒之,一击令起,随一击令远,以近为负,曰打柭。古之所称击壤者耶。其谣云:‘杨柳活,抽陀螺。杨柳青,放空钟。杨柳死,踢毽子。杨柳发芽,打柭儿’。”清代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岁时杂戏》载有:“杨柳青,放空钟。杨柳活,抽陀螺。杨柳发,打尜尜。杨柳死,踢毽子。”清代称这一活动为“打尜尜”。“打尜尜”之“尜”字形象地告诉人们它是一种“两头尖,中间大”的玩具。
  在数百年历史中,宁夏回、汉、满各族人民继承了“打梭儿”这一古代民间体育游戏,并不断总结、改进、充实,使其内容、形式更完善。“打梭儿”已经与宁夏特有的地理人文环境、风土人情融为一体,成为宁夏一项具有浓郁民族风情、乡土特点的民间传统体育。
  2015年,宁夏大学体育学院组织民族学、历史学、体育学等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在保留原有“打梭儿”核心规则的基础上,对部分规则进行了修改、创新,使其更具体育特点和时代气息。
  “打梭儿”有较强的娱乐性、竞技性和较高的健身价值。在宁夏民间曾有着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它所需器材、场地比较简单而且内容丰富多样,将作为宁夏优秀的民间传统体育和历史文化遗产载入史册。
  羊铃叮当响
  庄子语:“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从远古起,人类对大自然就有一种敬畏之情,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音乐响起,羊群“咩咩”地欢叫着,仿佛在蓝天白云下,在广阔的草地上,小羊在悠闲地吃着草,一群少男少女在草地上尽情地举行滚毛蛋游艺活动,有人还引吭高歌:“芳草青青湖水蓝,铜铃声声羊儿欢,团团毛蛋逗人爱,你追我赶真好玩,不怕困难向前冲,看看咱们谁能干。”这是银川市代表队表演的《羊铃声声嬉毛蛋》项目。
  “羊铃声声嬉毛蛋”是流行于宁北地区回族群众中的一种竞技类体育游艺活动,通过拟人化的表演来表现运动的游戏状态,表演在“明媚春光、碧水蓝天”的自然、优美的环境中进行,充分展现了小羊机敏、灵活、可爱的形象,体现了游艺运动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体育精神。同样吴忠市表演的《夯墙乐》项目体现了在风和日丽的夏天,人们一边欢喜一边建房,一边高歌:“挑黄土、夯新墙,兄弟姐妹来帮忙。夯好新墙盖新房,冬天暖来夏天凉。建好新房娶新娘,回乡处处喜洋洋。”《夯墙乐》这一表演项目再现了回族群众夯土建房的劳动场景,展现了人们辛勤的劳作过程和大自然赐予人类美好生活的喜悦之情。
  欢唱丰收曲
  农具、麦场、粮食与欢乐的人群融为一体,人们手举农具,在广阔的田野里尽情欢唱,歌颂风调雨顺,让农人们经过春耕夏耘的劳作,收获了沉甸甸的粮食。
  宁夏师范学院表演的《打连枷》一下子把人们带入了“摊场、打场、扬场、收场”的劳动场面。“连枷”是宁夏回族乡村一种重要的原始手工脱粒农作物工具。“打连枷”是流传于宁夏回族乡村的一种劳动与竞技为一体的传统表演项目。
  回族“打连枷”表演,一般在庄稼丰收后或重大节庆时多队同时表演,场面热闹壮观,参与人数众多,不论对象,男女老少均可参与,人数一般不受限制,人越多场面越热闹。   表演时以统一的民族号子为节拍,呼应配合,队员心随枷动、枷人合一、起伏有序。通过“排打、连打、对打、散打”等环节的表演,表现人们丰收时的喜悦,同时可以达到强身健体、凝聚人心的作用。这些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脸上挂满喜悦,用娴熟的肢体语言,淋漓尽致地表达着对五谷丰登的赞美,辛勤的劳动不但可以创造美,而且还可以创造财富。
  回族“打连枷”活动内涵丰富,来源于现实生活,真实反映了回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情景,集民族性、体育性、观赏性于一体。
  如果说《打连枷》是反映夏粮丰收的情景,而《赛笸箩》《回乡环鼓》则是对秋粮丰收的吟唱。吴忠市代表队表演的《赛笸箩》是一种回族群众喜闻乐见的趣味体育游戏。
  笸箩又称为“布蓝”,通常用较细的柳条或篾条等各类枝干编成的一种容器。帮较浅,其大小、方圆、深浅等形制因用途而各异。是用来装稻谷、黄豆和玉米的一种生活用具,又是民间传统文化娱乐活动中,回族男女青年惯用的一种表演道具。
  在收获时节,回族男女青年都要聚集到晒谷场上进行“赛布蓝”比赛,庆贺今年的庄稼大丰收,盼望来年再有好收成。这项比赛既有强身健体的功能,又有文化娱乐活动之情趣。
  固原市的《回乡环鼓》也表现了同样的主题,但又别开生面。“六盘山,六盘山,彩云飞舞秀宁南。回乡处处丰收乐,环鼓声声震山川,晒谷场上汇拢来。你唱歌来我敲鼓,歌声鼓声表情欢。小伙儿鼓声阵阵响,姑娘落后心不甘,敲出心中情和爱,选到中意新郎官,欢歌戏鼓乐开怀,对对情人把家还。”一曲民歌响彻山谷。自古至今,粮食丰收是最为值得庆贺的事情,也是最为隆重的庆典之一,人们或在麦场,或在粮仓边,载歌载舞,欢呼雀跃。
  六盘鞭声脆
  号子声激越欢快,响鞭声清脆嘹亮,山坡上放羊的大姑娘小伙子互不服气,先是互相“斗斗吃”,然后就是“把硬腰”,最后就是摔响长长的麻鞭,“劈劈啪啪”的声音响彻耳边,舞动的旋律动人心弦,这不是大草原上的红男绿女,这是固原代表队最具特色之一的表演项目——《六盘响鞭》的表演现场,成为这次表演项目的“压轴戏”。
  一位60多岁的老人,在舞台上挪动舞步,将6米多长的麻鞭甩得震天响,他就是樊智义。2008年,樊智义的作品《牧童鞭》获得了金奖。66岁的樊智义是这场富有民族特色的表演的总编导,2014年由他编导并表演的《牧童鞭》改为《六盘响鞭》。
  《六盘响鞭》曾3次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3次斩获金奖。它之所以获得这样高的荣誉,与樊智义丰富的生活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樊智义小时候就是一个地道的放羊娃,在回汉杂居的宁夏南部六盘山地区,每年夏秋季节,来自各村庄的牧童赶着羊群或牛群,相互戏耍,戏耍到高潮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选出两队有实力的选手相互较劲,先是一腿单立,一腿盘起,如金鸡独立状,谁被撞得双脚落地就算输,这就是“斗斗吃”;如果分不出胜负,就要“把硬腰”,就是两人互相抱住对方的腰部来把,最后他们还对摔麻鞭,他们用山坡上的冰草搓成草鞭,用麻丝搓成鞭梢。
  正是这丰富的生活底蕴给了樊智义创作的灵感,到现在为止,他已经记不清自己获了多少奖项。据资料显示,他从事文艺创作以来,共获得了各级奖项61个,其中国家级奖项8个,区、市、县级奖项53个。
  “他是我们宁夏代表团的明星”,一位代表队成员如此介绍樊智义,但樊智义却调侃自己是“老了的小牧童”。他的确有点小,个子矮矮的,带有六盘山地区老百姓特有的淳朴和厚道。“这一届全区民运会我不知道能不能获大奖,”樊智义说,但他对自己的作品还是信心十足的。“我是武生出身,我演武丑。”樊智义自称自己良好的体格是在演武生的过程中打下的基础。
  他手下的一位演员向记者透露,樊智义已经把他对这一行当的爱好传给了他的家族,在现在这个舞蹈剧的参演人员中,就有他的两个兄弟、女儿、侄儿和外甥,在家中,他那两个才几岁大的小孙子现在都是老樊的艺术之友,具有很强的艺术细胞,这让老樊高兴得不得了。
  当记者写完稿时,喜讯传来:《六盘响鞭》又获一等奖,成为全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蝉联四冠的一个项目。
  6月20日,为期5天的自治区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亲水体育中心体育馆闭幕。本届运动会共设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两大类,其中表演项目共有20多个,最终石嘴山市代表团的《花开回乡别样红》、固原市代表团的《踏脚》《六盘响鞭》、吴忠市代表团的《赛笸箩》、银川市代表团的《羊铃声声嬉毛蛋》等5个表演项目获得本届运动会表演项目一等奖;中卫市代表团的《击板起舞》、北方民族大学代表团的《赛筏子》等10个表演项目获得二等奖;宁夏师范学院代表团的《打连枷》、宁夏大学代表团的《骑马打仗》等5个表演项目获得三等奖。
  本届运动会是宁夏历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的一次,共有来自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固原市、中卫市、区直机关、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师范学院的9个代表团1200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成为一次平等、团结、拼搏、奋进的盛会。4年后,人们将会再一次享受这一精神盛宴。
其他文献
作品点评  宋晓斌的画以山水、花鸟为主,注重融情于景,用色彩语言和笔墨语言凝练表达,像他的这幅山水,就是将墨色相融合,一气呵成,重视意象的凝聚,整体单纯而内中丰富,浓重浑厚,深邃茂密,将瀑布的大气磅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将光色引入画面,让自然景物的生机和鲜活激发创作灵感,靠近了对象的感性真实,充满生活情趣。对面的树木、房屋、山岭则显得安静祥和,明快和谐的色彩晕染,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自然山
期刊
作品点评  潘志骞是宁夏书坛80后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展,由宁夏走向全国。志骞取法苏轼、米芾,受颜真卿、徐渭、于右任等大家影响,他的书法入古出新,具有一种古典而率真的美,呈现出“奇崛、遒劲、跌宕、新奇”的特点。志骞平时善于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感悟,尤其对笔法、点画的把握细微而精准。他性情散淡,才力内蕴,重视用感悟和深情书写内心的真实,其作品古奇正大,笔力雄厚,结体雅致,常常出新。经过多年的
期刊
5月11日至13日,世界自贸区组织首届董事会在阿联酋迪拜召开,银川综合保税区副主任石正进代表银川综保区以选举权成员单位身份参加了会议。银川综保区开关运营两年来,一直致力于向对阿自由贸易园区转型。今年4月,银川综保区成功加入世界自贸区组织,成为加入该组织的第二家中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第一家为上海自贸区)。据了解,世界自贸区组织由阿联酋迪拜空港自贸区牵头于2014年5月在瑞士日内瓦成立,总部设在迪拜。
期刊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关于做好禁牧封育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杜绝禁牧封育反弹,巩固禁牧封育成果,农牧厅与林业厅联合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全区禁牧封育工作十项新规。一是要认真组织开展《宁夏禁牧封育条例》及相关政策措施的宣传,及时总结推广禁牧封育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二是对自治区督查通报及媒体曝光的县(市、区),自治区农牧、林业部门在农业农村工作、生态建设的相关考核评比中,视情节取消该县(市、区
期刊
“知识是有责任属性的,国家选拔我们到清华读书,为的是报效国家,服务人民。我想在当下,中国的主要问题在基层,改革的重要难题在基层,发展的基本前提也在基层。作为有担当的清华学子,我们应该选择去基层。”这是2012年10月11日王忠强在创立清华大学基层研究会时讲的一段话,作为第一任会长,他确实下了基层。  2013年,自治区与清华大学签订定向选调优秀毕业生到宁夏基层工作的协议,王忠强得知消息后,考虑再三
期刊
5月2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不动产登记局、宁夏回族自治区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根据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地籍管理处加挂不动产登记局牌子,核增行政编制2名、副处级领导职数1名。设置自治区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为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所属正处级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承担全区不动产登记技术规范拟定工作,承担全区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平台的建设、管理、数据互联共享、维护等技术保障工作,承担不
期刊
在攻克了渗水、瓦斯等技术难点,经过施工人员长达31个月的艰苦奋战后,5月27日,东毛高速六盘山特长隧道这条我国海拔2000米以上高原地区最长高速公路隧道正式全线贯通。以往车辆经过六盘山需要一个多小时,隧道贯通后,用时不到10分钟。它的提前贯通,将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省区61个贫困县区、1400万农村人口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重要交通保障。六盘山隧道借鉴了海底隧道、秦岭隧道等建设经验,采
期刊
眼前这株高大的核桃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已成了吴忠四中校园的一道亮丽风景。春天它开着黄绿色的花儿,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夏季绿荫覆盖,师生可在树下避暑歇息,秋季核果累累,挂满枝头,让人萌生喜悦之情。每有毕业生离校,大家就像约好了似的,聚集在核桃树下合影留念,似乎不这样,就无法割舍与校园的情丝。校园里的核桃树一株独秀,在吴忠市其他中小学未曾见过。它高傲地挺立着,成了当今吴忠四中的标志,成了学校的一张名
期刊
5月19日,在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公司新机型下线及产品批量出口欧洲发布仪式上,10台崭新的智能机床已打包,即将发往德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和土耳其。这是宁夏小巨人公司高端智能机床首次批量叩开欧洲大门。宁夏小巨人公司被誉为中国第一座智能网络化机床工厂,是日本山崎马扎克公司在全球设立的10座智能化生产工厂之一。该公司成立15年来,已累计为国内3100家从事汽车、电子、航空、模具、通用机械制造的企业提供
期刊
5月15日下午,国家地理标识服务中心为宁夏枸杞颁发了第一张“地理身份证”。这张长3厘米、宽2厘米“身份证”加封在一件宁夏枸杞产品“身上”,配有专属二维码、防伪编码和唯一的“身份证号”。当日,宁夏枸杞保护协会召开“宁夏枸杞地理标志产品”启动新闻发布会。据了解,宁夏枸杞保护协会将建立“宁夏枸杞地理标志产品”二维码追溯平台,对每一件配有“身份证”的枸杞产品进行全程监控,每一件枸杞产品的编码都将保存在宁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