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沉默的螺旋”效应再研究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asg_w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沉默的螺旋”理论是否还适用于当下社会大环境?其内涵是否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本文以新浪微博热点事件为例,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的“沉默的螺旋”效应,并据此总结了在新媒体时代下,“沉默的螺旋”效应的一些独特表现方式。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沉默的螺旋;网络舆论
  据2015年7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总数已达6.6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8.8%。[1]网络传播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然而,新媒体时代下,不少学界人士对20世纪初甚为流行的“沉默的螺旋”理论产生了质疑,有些学者甚至提出了“反沉默的螺旋”理论。
  一、“沉默的螺旋”理论基点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其发展势头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威胁。我们常用的微博、微信、博客等都是新媒体的具体表现方式,其交互性与隐匿性的特点使得大众相比以往更加能言甚至敢言了。然而,在如此开放的新媒体环境下,“沉默的螺旋”真的消失了吗?本文主要就新媒体——新浪微博热点事件为例,探讨“沉默的螺旋”效应的演变及发展。
  “沉默的螺旋”理论(The Spiral Of Silence)最早见于伊丽莎白·诺埃勒-诺依曼(Noelle-Neumann)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重归大众传播的强力观》,旨在探讨和论述舆论的形成。[2]该理论是建立在“个人害怕团体孤立”的社会心理的基础之上,在互联网开放与匿名的环境下,人们这种恐惧被孤立的心理是否发生了转变是我们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沉默的螺旋”理论有以下几个关键观点:(1)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往往具有害怕被别人孤立的恐惧心理,为了与大家保持一致,只好从众或者默不作声,不再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2)个人意见的表达依赖于其所处的社会态度的倾向,是一个社会心理的过程。当社会态度与其意见一致时,就会大胆地表达其意见,而发现社会意见与其意见相左时,则会隐藏自己的意见,保持沉默。(3)大众意见的形成是一个螺旋式的过程,一方观点以压倒性的态势迫使原本与其持相左观点的人们不再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者反过来支持与自己之前相反的观点,该过程犹如一个上升的螺旋,致使只有一种观点成为社会的主流。
  诺依曼提出的“沉默的螺旋”理论在当时的传播学效果研究中开拓出一个新的视角。但与此同时,这个理论也受到了来自理论界和时代发展两方面的挑战。其一,来自理论界的挑战。有些学者认为诺依曼仅用人的恐惧感来解释人最终“沉默”的行为有失偏颇,并且其并未考虑到特殊情况的存在,将所有社会背景与具体情形混为一谈。其二,来自时代发展的挑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沉默的螺旋”理论在网络传播中的效用基本上呈现以下三种态度:第一种认为“沉默的螺旋”在网络传播中仍然具有其原本所阐释的效用,只是作用方式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第二种坚持“沉默的螺旋”理论依然适用于网络传播,其作用方式并未改变;第三种认为“沉默的螺旋”理论在网络传播中已经不再适用,未能发挥其原有的效用。[3]笔者这里比较赞同第一种态度。
  二、新媒体时代下的“沉默的螺旋”效应
  新媒体时代下,人人都可以而且能够表达自己意见。从这个角度上讲,新媒体时代给了人们很大的言论自由度,故而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公开表达意见”的新“公共领域”。
  然而,人们意见的表达真的是自由、公开的吗?网络空间的匿名性真的可以使人们摆脱群体的压力和社会的孤立吗?“沉默的螺旋”在新媒体时代下真的失灵了吗?这里以湖南湘潭产妇死亡与天津塘沽爆炸事件两则案例进行详细分析。
  2014年8月10日,一则湖南湘潭产妇死亡事件在新浪微博上形成舆论热潮,连续几天高居新浪微博热搜排行榜首。在该事件发生伊始,仅为一个个人微博的发声,但随后该微博被“华声在线-湘潭频道”进行了转发及评论,并以《产妇惨死手术台医生护士跑路医院称已尽全力》作为新闻标题,自此舆论开始掀起轩然大波。
  该事件最引人注意的是截至8月13日,网络舆论基本上处于“指责医生不作为及医院失责”一边倒的态势,仅有少数人呼吁人们要理性分析,而这些评论却逐渐被网友们的愤慨及谩骂所掩盖,而有些人由于害怕被网友谩骂或者被认为是不客观的立场而对此事保持沉默,持观望态度,因而,基本呈现“指责医生医院”这一种声音主导着舆论的走向。
  该事件发生在互联网中,人们相对公开的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而一些人由于与大多数人的意见不同而隐藏自己的意见,保持缄默,而这正是诺依曼“沉默的螺旋”理论的体现。只是在网络空间中,害怕孤立演变成了害怕被网友谩骂或者被人肉搜索,这两者其本质仍然是害怕与他人意见想左,被社会大多数人孤立而保持沉默。当然,不得不提的是,“意见领袖”在该事件引导舆论中的作用。随着各大媒体的介入,更重要的是微博上的@王志安、@评论员李铁、@石述思、@六六等活跃网友关注和转发了此事,使得事件的传播和讨论渐趋理性。这时,之前那些谩骂与指责“医院医生不作为”的声音逐渐偃旗息鼓,销声匿迹。这些态度转变的公众使得“沉默的螺旋”理论再次得到了印证。此时站在舆论主导地位的是那些理性的分析,而那些与之相反的意见,也担心一味地坚持指责医院医生不久之后被指责的就是他们自己,于是便选择了沉默,不再发表自己原本所持的观点,形成原本弱势一方舆论反过来占据上风的“螺旋”态势。
  从湖南湘潭产妇死亡事件我们已然能看出“沉默的螺旋”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的演变与变迁,但为了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沉默的螺旋”在新媒体环境下是如何发生作用的,我们再以2015年8·12天津塘沽爆炸事件为例。
  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截至2015年9月11日下午3点,8·12天津爆炸事件已发现遇难者总人数为165人,仍有8人失联。[4]   整个事件中谣言、质疑肆虐,一时间人们分不清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对于“天津不作为”以及消防人员死伤过多的过分渲染,使得公众质疑的舆论呈现一边倒的态势,这时政府再发声已然无济于事,并且这种辟谣的声音很快被淹没在公众群起的激愤之中。
  回看整个事件,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又一次得到了体现。公众的质疑声足够大时,该方的观点以压倒性的优势占主导地位,而政府辟谣之声或呼吁理性评论的声音逐渐被淹没,形成一个螺旋的过程,并逐渐使该意见上升为主导意见。
  上述两个案例,一则是关于医患关系的社会新闻,一则是关于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尽管两则案例在新闻分类中所属类别不同,但都验证了在新媒体时代下“沉默的螺旋”理论对于舆论的形成发展仍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其表现方式发生了变化。
  三、新媒体时代下“沉默的螺旋”理论新的表达方式
  (一)网络隐匿性的假性现象
  在网络空间中,虽然所有昵称与信息是虚拟的,但是每个人的ID是真实与固定的。因而,人们受到的压力及害怕孤立的心理已从现实压力转向了网络社会群体压力。舆论压迫的对象则变成了ID(或者网上的昵称),虽然你可以更换ID,但是对同一个ID,其他ID对它的孤立效果仍然存在。[5]根据人们在网络争论中表现出的强弱,大量的旁观者也会产生“乐队花车效果”,造成处于弱势的一方归于沉默,而另一方受到鼓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6]
  因网络隐匿性的原因,有些人因担心别人去其微博下面评论一些不文明的话语而收起自己不同的意见;有的人则因害怕被网民人肉搜索进而影响其现实的生活而保持缄默。新媒体时代下,我们不得不承认,人肉搜索及网民的“能力之大”,这些也是“沉默的螺旋”在新媒体时代下仍发挥不容小觑作用的原因之一。
  (二)网络与现实的联动效应
  虽然网络具有隐匿性,但网络上的每个用户都能与现实中的人相对应,而网络与现实联动效应,使得人们在网络上发声要思考再三,尤其是发表与大众意见不同的言论。这些言论的发出者本身要承受着来自网络与现实的双重压力。尽管在网络环境中具有一定程度的隐匿性,但“沉默的螺旋”理论原来仅有来自现实的压力在互联网环境下则转变成了现实与网络的双重压力,即线上与线下的双向互动,进而对于公众而言来自群体的压力不是少了而是多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沉默的螺旋”理论在新媒体时代下没有消失,反而有加强的态势,其在阐释舆论的形成发展中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系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族日常生活中的仪式传播与文化认同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5XXW003】
  注释:
  [1]付卫东.“互联网 ”时代,地市媒体如何借助新媒体“突围”——以党报官方微信公众号为例[J].采写编,2015(5).
  [2]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3]陈浩、李德军.浅析网络舆论引导中“沉默的螺旋”的有效性[J].新闻世界,2009(12):142-143.
  [4]《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划破天空的哀鸣》.未来网.
  [5][6]刘海龙.沉默的螺旋是否会在互联网上消失[J].国际新闻界,2001(5).
其他文献
【摘要】如何办好金融财经新闻,让广大读者爱看?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新民晚报《陆家嘴金融城》周刊的实践表明,精心策划和定位准确,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关键词】平民百姓;大视野;《陆家嘴金融城》  新民晚报从2013年4月12日起创办了《陆家嘴金融城》(以下简称“金融城”)周刊,每期有16个版面。至今已满三年。“金融城”在坚持晚报定位的基础上,力求适应读者的阅读新需求,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上下功夫,
那年她42岁,却下了岗。按说这个年龄,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候。整天闲在家里的她便想找点事儿干,说小了,是给家里添点收入,往大处说呢,是为国家建设尽点微薄之力。可她丈夫不同意,说他能养得起她,一时她不知所措。  有天她在大街上碰到我,彼此寒暄后她便说,那天傍晚她下楼倒垃圾,跟个拾破烂的女孩撞个满怀。刚想发火却见那女孩正与一个半大男孩争抢垃圾里的“精品”。她顶多十四五岁,还是个孩子呀!我不免有些同情。曾听
【摘要】如何在传统文化的地域特色报道上下功夫,蚌埠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淮河晨刊》积极探索,以传统节日为切入点,努力挖掘乡土文化,让报纸看得见乡音,触得着乡情,解得了乡愁,不仅扩大了报纸在读者中的影响力,还给报纸注入了丰富的营养。  【关键词】淮河晨刊;乡愁;节日;实践  一、节日特刊浓墨重彩,主打亲情服务读者  近些年来,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等一些西方节日在国内许多城市大行其道,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个性化推荐;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  大数据催生个性化新闻推荐,“算法推荐新闻”是新闻个性化推荐的一种新形式,它涉及数学、计算机等多个学科领域。通过大数据分析,通过一定的算法精准地对用户喜好作出判断,以此为依据,推送给用户喜欢的物品或个性化信息。  2018年2月12日,艾媒咨询发布了《2017-  2018年度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中高端用户专题报告》,该报告对我国手机客户端的应
【摘要】移动互联时代,智能手机成了时代“宠儿”,传统媒体开始以此为契机抢占舆论阵地。本文选择了浙报集团新媒体核心产品——浙江新闻客户端作为分析对象,从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媒介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其时代必然性,并对其优势和局限展开研究。  【关键词】移动互联时代;省级媒体;新闻客户端;浙江新闻  2014年,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核心产品浙江新闻客户端(以下简称“客户端”)问世,其定位是浙江
叫我Michael,重点不在于职称,重点在于亲切感。面对一群知识工作者,亲切比敬畏有用得多。    刚到美国留学的时候,原本不想取个英文名字,堂堂中国人,干吗用英文名字。后来发现,“文祺”的拼音,使用台湾地区惯用的拼法拼成WenChi,缩写是“W.C”,跟厕所的英文缩写同名。当外国同学一天到晚“W.C”,“W.C”……的叫,我就知道该取个跟厕所不一样,比较好叫的英文名字。刚好那一年的法国网球公开赛
编者按:新的一年,“高手论技”继续伴随大家前行,身处一线的你,就那些技术上最常遇到的故障、最需要解决的难题、最成熟的应用……都可以在此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是继续围观还是现身说法,新浪微群http://q.t.sina.com.cn/264976,期待您的共同参与。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人性化,我们的许多工作便利了,这其中驱动程序功不可没,但作为幕后英雄,却甚少为人关注。在此,主持人和嘉宾将分两期
【摘要】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为大众使用新媒体提供了诸多方便。作为新媒体传播衍生品的网络流行语随之也愈发盛行,它不仅反映了当下大众的传播动机与传播心态,更折射出大众的信息需求类型。本文以网络空间较为火爆的流行语“主要看气质”为例,分析人们在使用网络流行语时的心理需求。  【关键词】使用与满足;网络流行语;主要看气质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现代,很多热门话题的出现形式都是从个体发起再到全民参与,这种以点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955年4月),德裔美国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  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他的名字与“相对论”密不可分——相对论包括两种理论:一是1905年建立的狭义相对论;二是1915年创立的广义相对论。后者,我们可称之为爱因斯坦引力论。  2015年是爱
[摘要]对于传统纸媒而言,纯粹的服务性报道容易变成枯燥的“说明书”,这就需要融入新闻元素,来加强其时效性、关注度和生动性。文摘类报纸要做“鲜活”的服务,在服务中加入新闻元素,让“服务”“活”起来。  [关键词]文摘类报纸;服务性报道;新闻性  先来看两则信息——  一则是载于“久久健康网”的报道《重大突发灾难对人们生活有哪些“后续影响”》。文章是一则知识普及,缺乏新闻背景,显得枯燥,无法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