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嚮楼主黄咏雩(下)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94918572317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的文征明《风人松》行书手卷,被收入《中国古代书画目录》,并定为一级品,此卷风格酷似黄山谷,纵横大气,允为衡山书法中的精品,尤其是大字手卷,更是罕见,这件藏品在黄咏雩手里只待了短短的时间,它的入藏粤博也有个曲折的故事。
  上世纪60年代某天,在西关宝华路上,黄咏雩碰到一位梁姓老朋友的太太,刚问候一句其丈夫的近况,不料梁太太泪流满面,说丈夫已弃世,并诉说生活陷入困境。说到这里梁夫人又提到,其丈夫藏有一卷文征明的手书长卷,她现在请求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博物馆收购,但经过专家鉴定认为是假的,不肯出价收购。送到文德路的广州市文物商店,也说是假的,只愿意出价二十元。梁夫人恳求再三,也不肯加价分毫,她恳求黄咏雩能否施以援手。黄咏雩知道这手卷在广州文物界中的名气,老辈的鉴藏家们对此都推崇为衡山书法的精品,其价值当在数千元以上。
  黄咏雩想了一下,对梁太太说“阿嫂,我现在的经济也不宽裕,我的退休金每月只有六十元,一时也拿不出多的钱来,我最多只能筹到五百元,你是否愿意?”五百比起二十元,多了二十多倍,梁夫人喜出望外,过两天就将手卷送到了黄家。
  稍后,黄咏雩某天碰到广东省博物馆的蔡语村副馆长,问起这手卷的事情,为什么专家们认为是假的呢?蔡是老辈的收藏家,对这位梁某的藏品情况也很熟悉,他想了一想,说,“借来再看看”。黄咏雩大方的将《风入松》借给蔡带走。过了几天,蔡来到黄家,说:“这手卷是精品,国家要收购。”黄咏雩想起当年专家组来家里收购的事情,有点生气,说:“现在认为是真的,是精品了么?将来总归是国家的,我刚买回来,还没赏玩过呢,迟些时候再说吧。”不料这位蔡馆长脸色一沉,说:“你这是在跟国家争购文物,想谋取暴利么?”在六十年代,这罪名可是不得了的事情。黄咏雩气得站起来,说:“现在你认为是真的,精品了吧,那我不收分文,我把它捐赠给国家,不要奖状,不要奖金,分文不要一”
  前面提到的朱光市长,老一辈的广州文化人对他都不会陌生,他能写诗词,当时广州报纸上经常刊载他写的《广州好》小令,家喻户晓,又能写几笔毛笔字,颇能笼络知识分子的人心。这位朱市长,1950年曾在天衡楼拜观过黄咏雩的藏品。后来在越秀山运动场内有十万人参加的“广州市五反斗争不法资本家大会”上,恰是由他来当众宣布将黄咏雩逮捕,罪名不轻,其中一条是有工人“指证”,黄咏雩给“最可爱的人”援朝志愿军的军粮发霉变质,掺水掺沙,是“丧心病狂”。
  三个月后,拘留所给黄家打来了电话,黄家上下非常紧张,以为有不祥信息,不料拘留所却通知说,“你们父亲可取保释放”。坐了三个月“花厅”(广州人称坐牢为“坐花厅”)的黄咏雩回到家中。然而,1955年镇压反革命运动,黄咏雩再次被捕,随即以“现行反革命“罪判刑十五年。
  黄家子女们再次担忧起来,一把年纪的黄咏雩如何躲过这十五载的牢狱生涯?1956年冬,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又发下纸判决书,宣布“原案撤销,教育释放,恢复公民权利”。黄咏雩刚出狱,身无分文,回到西关旧屋。他碰到了来洗尘的老朋友黄宝坚,这位黄医生是西关有名的西医,在长寿路开设诊所,在三四十年代赫赫有名,自建有精美的庭院所,现在已经是广州市的文物保护单位。当日黄医生在广州酒家请黄咏雩饮茶,回来时,两人经过长寿路的西来初地,这是达摩来到中国上岸的地方,也是当年广州西关文物商贩集中之所。黄咏雩习惯性的浏览了一下古董店的陈设,见到一家店内有一册八大山人的画册。黄咏雩打开细看,认为是八大山人的精品,商人连同两副对联一起只算六十元,但是黄自己没有钱,推荐黄医生买下。过了几天,黄医生对黄咏雩说,经过专家鉴定,画是假的,建议黄咏雩自己收藏,黄咏雩说好,但我现在没钱,要等我领到入狱补发的工资,我才把钱还给你。
  过了一阵子,坊间有人传言,说“黄咏雩刚出狱就介绍老朋友买假画”,黄咏雩对此很生气,请裱画师黄秉津师傅重裱了一过,送到广州美术馆(今日艺博院的前身,在越秀山上),美术馆请来专家鉴定,说是假画,归还黄家。
  又过几个月,北京来了客人慕名请求到天嚮楼赏画,这位是有名的鉴定家靳伯升先生,他是负责给故宫和北京文物商店采购文物的专家。他一见此画册,认为是八大的精品,即出价一千元,黄咏雩不回答,他又出到千二百元,黄咏雩还是不吭声,莫非是嫌钱少?
  黄咏雩对靳说,钱不是问题,我买来不到六十元。但是以后若再传出去,人家会说我是“谋取暴利的资产阶级不法分子”,又得坐牢,况且这画已经被广州的一些专家鉴定为假画,我已经几度坐冤狱,又何必冒卖假画的风险
  靳伯升连声安慰黄,说这层不必担心,他将向所属单位负责,以爱护文物,发给奖金,奖状的方式处理,黄咏雩则表示,还要考虑考虑。
  黄咏雩之所以没有立即答应靳伯升,是因为他还要时间向朱光请示。原来当时有规定,凡外省人士来广东收购文物,要经市文化局审批。黄咏雩求见朱光,不想到朱光原来早在此画在黄秉津家装裱的时候就已经看过了,他也认为是八大的精品。画册送到美术馆,负责的谢文勇先生向朱光请示由该馆收藏,碍于众专家认定是假的,市长没有点头,既然北京专家认为是精品,朱光批转将画册卖给北京,并且将此决定通知市文化局。这位朱市长,在广州离任以后,官至安徽副省长,1969年在“文革”中于合肥含冤去世。
  黄咏雩生对文物爱护有加,但若说到他最珍视的,还是自己的诗作。他从小跟随父辈的诗人黄祝蕖、陈树人等学诗词,他的诗集由叶恭绰题签,原稿一直保存在家里。1966年8月28日,广州的抄家风潮卷起,两部有拖卡的解放牌货车到西关天嚮楼,搬运抄家的物资,黄家第一次被抄,黄咏雩此前为了保存自己的心血,已经请人将诗集抄了若干份。他吩咐幼子黄福仁到黄宝坚医生家中,取出保存在那里的另外一套稿本,藏往别处。黄福仁只好将诗稿藏到一个中学同学家里,这位同学深知黄咏雩对此的珍视,又骑着自行车将稿本由广州送到南海大沥的外婆家中阁楼保存,“文革”后才将其送还黄家。黄咏雩在当年的广州诗坛也是出色的一将,其代表词作《齐天乐·咏藕》更是传颂一时的作品
  西风吹散文鸳梦,凄凄夜凉如许玉臂搪寒,冰丝缀泪,身世沉冥怜汝。菱塘芰浦。又鸥鹭翻波,蜻蜓搅雨微步生尘,佩环雕尽罢歌舞
  当时广州的一众诗人对此多有和作。黄咏雩的《天嚮楼集》在他生前一直没有刊印,到了1999年才由黄家后人集资由政协出面印行。
  1975年元旦后的一天,黄咏雩在西关耀华大街的住宅小院中,意外摔倒后脑,当晚即离世,享年七十三岁。他毕生心血所收藏的文物,其重要者多数归入广州的各大博物馆,这当然与黄咏雩的心愿是相符的,不过我们今日在欣赏这些文物的时候,却见不到黄咏雩和他的天嚮楼名字,不能不说是这位南国诗人的遗憾。
其他文献
2009年9月11日,华辰拍卖行与欧洲最火的占董拍卖网络ATC牵手合作,于国内首次举行艺术品的网上同步拍卖,引发了人们对于网络拍卖这一话题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快捷方便、节约成本、可克服拍卖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障碍——网络拍卖的优势显而易见。但是,拍卖行的信誉、拍晶在线鉴赏以及在线收益等问题却是横亘在网络拍卖道路上的重重刚难。尽管华辰拍卖行总经理甘学军表示,在内地第一场网络拍卖中,“网上同步拍卖的经济效益
期刊
我与家泠先生相识,既偶然又属必然,说是偶然,我与他第次见面,是因为友人的介绍。说是必然,则因为早在此之前,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开始关注美术界的人和事,沪上的艺术家中,家泠先生是十分引人注目的一位,更何况他是一位浙籍画家,我们的相识应是迟早的事。  后来的几件事情则使我更为瞩目家泠先生的创作。一是因为新建的浙江美术馆即将开馆,为迎接开馆之庆,决定引进西班牙米罗画展,馆长嘱我为米罗画册写些文字,我于是上
期刊
时下拍卖场红红火火,拍卖品也鱼龙混杂、千差万别,藏家应怎样选择合适自己的藏品进行竞投?一些精明的藏家把目光紧贴博物馆的竞买者,在某些拍卖场合只要有博物馆人举牌就会有很多人跟着举牌。当然也有的藏家见是博物馆人举牌则主动“让路”,成全公家收藏。但无论如何,博物馆的收藏特色和竞买取向,无疑对文物市场、民间收藏起到影响和引导作用。2009年秋,广东省博物馆专家组一行数人赴京参拍并成功拍回十件(套)文物,这
期刊
冯敏吕这首《瓶内》诗,给内画鼻烟壶产生于乾隆嘉庆年间作了很好的诠沣。冯逝世于1806年即嘉庆十一年,而现在世所公认的最早内画鼻烟壶作于1816年(新会大甘恒文作)。由此可证,廿恒文所绘壶不是最早的画鼻烟壶。画冯氏《瓶内》诗,是最早吟咏内画鼻烟壶的诗篇,同时也从侧面征明,内画鼻烟壶发源于广东的传说可信。  冯敏昌(1747—1806),字伯求,号鱼山,乾隆、嘉庆年间人。原籍广东钦州(后划归广西),长
期刊
《心经随喜》,系胡兰成以目语讲演的有关佛经及其身世的笔录,其出版曾得日本天理教的支持。日本著名右派文艺评论家保田与重郎在书的序言中把胡兰成吹捧为“中国第一流的人杰,东方文明第一流的学人”。  胡兰成(1906-1981),抗战期间曾出任汪伪政府宣传部次长、法制局局长及《中华日报》总主笔。1943年12月,因派系之争,班底内讧,被革职,遂赋闲在家。一日,信笔写就篇万余字的政论文章,在日本军界引起反思
期刊
在近世藏砚名家中,三个人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天津徐世昌,常熟沈汝瑾,无锡许修直。三个人身份、履历不同,但是砚缘好,砚福大,都是卓然成家的大藏家徐世昌蓄砚百余方,集拓后刊有《归云楼藏砚》行世,沈汝瑾藏砚规模更大,生前辑成《沈氏砚林》但未及拓印,去世六年后由其子精拓百部,分四卷刊行,许修直虽未有砚谱行世,但也是生前辑成《历代名砚拓本》,之后他的手稿成了藏砚家们追逐的”孤本”书。三位藏砚大家分别于193
期刊
一掷千金的对冲基金经理    对冲基金被称作金融界的“最高境界”,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美国。其操作的宗旨在于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以及对相关联的不同股票进行实买空卖、风险对冲的操作技巧,而今已成为一种充分利用各种金融衍生品的杠杆效用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模式。在过去几年,经济繁荣的最大受益者无可非议地集中在对冲基金经理人身上,对冲基金经理已经成为继投资银行家、互联网创业者之后最令
期刊
中国人喜爱收藏,认为古董透着一种传承——对于上辈遗留下来的宝物,不管是满腹经纶的教授还是普通的平民百姓,甚至朴实的乡间农民都会对其珍爱有加。对于与艺术有关的工作者们,这点就更加不言而喻,能否收藏只是碍工自己口袋啦的钱财罢了。中国当代艺术在这几年里迅速火热造就了市场的繁荣,让很多本来生活艰难的艺术家获得了一定的收益。我熟知几乎所有的当代艺术家都对中外美术史了如指掌,而且研究颇深,收藏与美术史相关的艺
期刊
作为新国画运动的倡导者和岭南画派的创始人,高剑父的艺术实践是建立在其坚实的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双重根基之上的。他在中、西两个绘画领域双管齐下,融会贯通,成为中国美术由古典向现代转型进程中的重要人物。高氏秉承居廉注重写生的思想,写生活动始终贯穿于他的整个艺术生涯当中。而他平生又喜好游历,所到之处,笔不离手,除丁饶有兴味地再现定居地广卅『的熟悉景象之外,还不遗余力地将大江南北乃至旅日、东南亚游历等自然景观
期刊
揭开新时代序幕之业余画家的艺术家宣言    这幅画的模特儿是亨利·卢梭,他以“素朴派”的代表画家而闻名于世。所谓素朴派,是对那些未受过正规绘画教育,其作品咋眼之下颇为稚拙但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之画家们的称呼。素朴派画家卢梭从何时开始作画,很难确定:他的前半生也有许多不详之处。1885年,41岁的卢梭才在画坛崭露头角(实际上,只是在一个无需经过审查即可参展的画展中展出作品);1893年,他辞掉工作多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