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艺术是发现的艺术、赋意的艺术、表现的艺术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213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奇石是天然石质艺术品
  奇石何以成为艺术品?这在于对艺术品定义的认识。美国现代美学家H.G.布洛克在《美学新解》中有一段生动的说明:“一般人说到艺术品时,都是指一种人造物,换言之,这种物体由人的特殊意图所造成。一截躺在岸边无人过问的漂木,虽然具有某种吸引力,我们能否称之为艺术品呢?当然不太可能。但是,当有人路过它时把它竖立在地上,周围用石头支起来,人们会不会称之为一件艺术品呢?人们肯定比上一次情况下较倾向于它是一件艺术品……如果有人把这块漂木带回家,把它钉在墙壁上显眼的地方,周围用几个小灯泡把它照亮,多数人都会承认,在某种程度上这也许是一件艺术品,进一步说来,假如有人把这块漂木放到大都会博物馆的‘发现的艺术’展厅中展出,这时它便再也不是仅使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成为一件真正的艺术品。”
  这段话关于一根漂木转变成“真正的”艺术品的描述,与一枚天然的石头转变为艺术品的进程是完全一致的。当奇石的爱好者从林林总总的石头里去搜寻、发现一枚具有观赏价值的石头时,其目的不是要将这枚可意的石头用作石材,或用作科学研究的标本,而是因为它符合自己的审美意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审美。而且奇石的爱好者还要进一步将这发现之美传达给公众,正如将上述的漂木放到大都会博物馆中展出那样,他要向石友展示、陈述,或通过媒体向公众传达。
  这说明艺术品的定义是以表现人们的审美意识为目的,并可以向公众进行审美传达的物品,而不在于这物品是人造的还是天然的。所以,我们说奇石是“天然艺术品”,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天然石质艺术品”。
  二、奇石的自然美在于发现
  自然美是奇石本质的美,是不加人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是其形质色纹原生态的美。
  在赏石审美的实践中,以“奇”为美是一个普遍的认同,不过要指出的是,对于“奇”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度”的界定,那就是“稀有性”。人们常说“每一枚奇石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句话其实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哪怕是同一棵树上的树叶,也不会有两片完全相同的。事实上,完全相同的奇石虽然没有,但类似的、“似曾相识”的还是不少。
  奇石的“美”的同义词是“奇”,近义词包括《尚书·禹贡》中所说的“怪石”,苏东坡、郑板桥所说的“丑”石。因此,奇石“美”的反义词并不是“丑”,而是“一般”和“平庸”。
  奇石的“奇”带来的美感,一是惟妙惟肖、可以乱真的惊奇感受,如戈壁玛瑙“小鸡出壳”和台北故宫博物馆的“红烧肉”皆是实例。二是形、质、色、纹的奇特、奇妙、奇拙、奇丑,给人一种不可名状的“此曲只应天上有”的恍惚、独特的感受。
  为了追求奇石以“奇”为特征的自然美,人们不断地在寻觅、比较中去发现。或者在同一石种中万里挑一地选择精品,或去追寻新的石种。寻觅、发现奇石自然之美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审石度势、调整观赏角度的过程,期望在某一特定的视角上,其视觉形象最能符合自己的审美需求。所以奇石自然美的发现除了少数特别具象的之外,通常带有见仁见智的个性化特点。
  三、奇石的艺术美在于赋意
  赏石是以自然天成可以采集的有观赏价值的石头为审美对象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活动,它不像一般的人为艺术那样内容在前,形式在后,而是在发现奇石自然美的形式之后,在其形式美的框架之内再赋以观赏者的思想和情感内容的艺术创造,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天造奇石,人赋妙意”。
  人赋妙意的审美创造,既有精神的创造,也有物质的创造,但主要是精神的创造。天然形成的自在之石经过人为的作用,最终以“人之石”的新的艺术形式呈现,其过程在于对奇石的“观”、“赏”与“悟”。“观”是对奇石形、质、色、纹等外在属性的感觉;“赏”是对奇石综合形象的图像(图纹石)或塑像(造型石)的审美知觉,或具象的、或意象的、或抽象的审美判断;“悟” 是在“观”、“赏”基础上进入到人石合一的意境状态下的艺术创造。
  艺术的创造的赋意,含命题、配座、点评、赋文、陈设等。同一枚奇石因观赏者审视角度的不同,或因个人的经历兴趣的差异而有各自的感悟,这构成了奇石艺术美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的特征,也形成了赏石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最大特色和比较优势。
  赋文以美是我国传统赏石艺术最为突出的靓色,历代赏石诗文如清风朗夜中的星空,熠熠生辉;如不舍昼夜的江河,一直传承到了今天。至于配座的立意、剪裁和烘托主题的作用,陈设所营造的审美环境的召唤结构,无一不是人为赋意的艺术形式表达。
  四、奇石融自然、人文于一体的表现艺术特色
  发现奇石的自然美,见仁见智;赋意奇石的艺术美,各抒己见。作为奇石,这自然美与艺术美如水乳交融而浑然一体。
  事实上,在发现奇石自然美的同时,已有赋意的因素,这好比画论上说的“意在笔先”;在赋意的同时,不论怎样地奇思妙想、天马行空,总在这自然美的形式框架之内。笔者曾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奇石的自然美和艺术美犹如一片树叶的叶面与叶背,而叶柄则是奇石何以形成的科学美。
  通观古今中外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概略地区分为再现客观事物的“写实主义”和表现创作者主观感受的“表现主义”。我国的传统绘画,尤其文人画多为借山水花鸟“表现”自我,西方的绘画则一直循着写实的路子走来,直到19世纪末才出现了表现创作者思想与情感的所谓的现代艺术。所以,当中国传统的赏石艺术于近代传播到西方国家时,被称之为“文人石”。
  对于奇石自然美的发现和艺术美的赋意的“观”、“赏”与“悟”的赏石艺术,不仅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实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而且还以其表达了每个爱石者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而达到了个性化审美的极致。赏石艺术既有传承的历史性,又有表现的当代性,这是每一个中国石友当引以为豪的!
其他文献
夜郎古铜石产于贵州夜郎古国遗址安顺境内,以皮色酷似古铜而得名。硬度在摩氏4~7之间,有地埋石、山石、水石之分,又因色泽不同有红铜、紫铜、青铜、黄铜之别。夜郎古铜石多精光内敛,包浆老到,具紫砂之雅、青铜之韵,古拙清润,温厚可人(图一)。  与其他地区的同类石种相较,夜郎古铜石美在包浆,奇在纹理。  包浆:盘摩保养最怡情  夜郎古铜石经过盘养后滑熟可喜,幽光隐隐,不同于上油打蜡后刺目的“贼光”和浮躁艳
期刊
谁是绅士?  当今社会,咱们周围,如果还有绅士的话,他们是啥样的?  石痴人口囚说,绅士啊,就是些有点癖好的闲人。  这话啥意思来着,有些人,喜欢一个事,但不是想从中得利,只是好玩,还挺有些闲功夫来玩。  咱们举几个例子。  提着笼子出去的,叫溜鸟绅士。带着鱼具,静坐一湾清水,叫钓鱼绅士。花草盘泥,乐此不彼,是养花绅士。上山刨朽木,下水拣漂枝,曰根艺绅士……  在城市和乡村,有些人,他们的业余时间
期刊
“龙王出巡”秉持了东阳木雕的艺术特色:注重创意和画意。简洁古朴的基座与多层次传统水浪的浮雕,将喧腾汹涌的大海尽收于咫尺。一顶冕冠和一把玉罗伞,点活了马首鹿角鱼鳞的龙王形象和一幅龙王出巡的全景图。  此作品获得第三届得云轩小品展创意奖。年近古稀的资深藏家南极渔人(王永奎)出巡展会评奖时自称:“拿着缪斯女神的钥匙,肩背着智慧禅师的乾坤袋。”渔人问道评委,评委求道渔人:按底座与主石,龙王出巡可获金奖,但
期刊
留白,是画面石欣赏中常被提到的一个概念,也通常被作为判定一件画面石作品优秀与否的条件之一。这种判定非常容易理解——将画面石类比于绘画——尤其是中国画,学习、借鉴绘画欣赏的方式,是我们比较公认而且行之有效的欣赏、研究方法。  传统中国画非常讲究留白。所有“虚实”、“疏密”的营造,都因留白才能完成,才有意义。在中国画中,“白”是行云,是流水,是迷雾,是飞雪??是着墨处的视觉扩展,是营造意境、渲染情绪不
期刊
《奇石是一种表达的艺术》,一篇少有的具思想性的好文章。文章对“奇石是发现的艺术”在赏石活动中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提出“奇石是表达的艺术”这一全新的理念。对赏石活动可持续性面临的资源困境、深化发展等系列问题,寻找新的思路提供了理论支撑。  以当前长江石的赏玩现状为例,正是深受“奇石是发现的艺术”理念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普遍仅满足于如何读图、能够从奇石画面中识别出可以确立为主题的图形为乐。
期刊
2013年11月25日(第八天) 雨 大风  丰滨-花莲 55公里(总746公里)  今天真够呛!  天亮时雨越下越大,早餐后,披上雨衣冒着雨出发——在路上,风雨无阻,除非天落狗屎。  路很快转向海边,车子前进已经很艰难,从—望无际的太平洋刮来的季后风,正好迎头对着我们去花莲的方向,一阵一阵呼呼乱叫,伴随着哗哗翻滚的海浪声,奏出一首震撼人心的交响乐,“风在吼,浪在啸……”  可此刻,我却没有那诗情
期刊
菜菜跟着老石逛奇石市场,石种已经认识了一些,但水平有限,买大块儿的石头太没把握,于是目标集中在了一堆堆小块儿的戈壁石。  菜菜:这些小玛瑙,让人看了就想拿在手里把玩。我都看上好几块了,各式各样的,我该怎么选呢?  老石:很多石友买戈壁石都会上瘾,形质色是最大的诱惑点。先来巩固一下你的知识吧,玛瑙是戈壁石中品种最丰富的一类,大部分都分布在戈壁滩裸露的地表上,就是石友常说的大滩玛瑙。皮色上最突出的戈壁
期刊
满屋的奇石,红的似火、黄的似金、绿的可比翠瓦。石上面的图案、纹饰、形状是无言的诗,是立体的画,是散落在大自然的美。这些石头每时每刻都令我陶醉在赏石的境界中。这几年我跟着日子去玩石,虽然有时很苦很累,还有一些危险,但总算是走过来了,看到几架、案头、排列着整齐的奇石,那份喜悦,那份幸福,那份成就感在不经意间漫上心头。  我自小长在河边,常到河滩放牛,在河里游泳、摸鱼,甚至在沙滩上取甲鱼蛋,看到漂亮的石
期刊
石种:黄龙玉草花  尺寸:36×26×10cm  电话:13905011629  李 群 ·收藏·
期刊
生活中,年前年后,人们总是要盘算一下过去和想想要来的日子,奇石这个行业自然会有因石而财源广进、腰缠万贯和鸿运仕途、春风得意的明白人,也会有仅可维系生计,整天呆呆地望着辛辛苦苦得来的石头,看着似乎都是钞票可就是没人买的不景气。凡此种种,年际之闲莫不萦于心怀而有所希冀。  《中华奇石》杂志,这个行业的主流媒体和综合信息平台,除了为业界精英推介高档奇石、让石友把藏石卖出高价,让藏家获得精绝石品外,更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