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极分化”现象普遍存在,并有扩大之势。一方面,在乡镇学校教学资源少,教师数量不足,数学教师更少,且日常教学任务繁重,学校事务纷杂,没有充足的时间科研、备课、反思。因为长期受到应试教育影响,部分教师专业发展存在误区,对新课程、新理念存在理解上的肤浅化、操作上的形式化,在数学的认识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等方面发生认知上的偏差,教学过程不同程度地存在以教师控制为主、学生参与率较低等现象,不能引起学生的有效学习,造成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教学质量低迷,导致炒“夹生饭”等现象越来越多,造成恶性循环,以至“两极分化”产生。同时,在课堂学习中,“学困生”不能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上课毫无兴趣,甚至根本听不懂;而“学优生”又觉得课堂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提不起兴趣;其结果便是,教学失去它应有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家庭教育环境也不容乐观,农村家长有的长期外出打工,有的忙于工作無暇顾及孩子学习,有的过分放任自流……对学生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关于两极分化问题的研究,古今中外的很多专家、学者都进行过,并得出很多研究成果,其中一些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的教育中。在国内,古代教育家孔子、孟子等提出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在教育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代学者罗丹华写的《浅谈新课程下学生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从多方面写出了如何使“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尽快缩小与“优等生”的差距;公丕刚老师写的《谈“后进生”转化策略》文章,从“后进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情感、学习意志等方面转化“学困生”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代汉语词典》将“两极”解释为两个极端,延伸结合到教学中就是:因理解快慢、掌握程度不同,学习程度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极端为优秀,另一个极端为低劣;“一极”的学生数学成绩极好,数学学习很轻松,理解能力强,不用花多少时间就能取得非常优秀的成绩,通常称为“学优生”;“另一极”学生则数学成绩很差,理解力不强,有时虽是用心学,但收效甚微,即通常所说的“学困生”。“分化”是一个比较客观的现象,在教学中,表现为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学习程度不平衡,正常情况下,差异符合正态分布,即两头小,中间大(即“学优生”占少数,“学困生”也占少数,既不是学优生又不是学困生的人数占绝大多数)的分布状态;如果出现了两头大,中间小的情况,那是不正常的。“两极分化”指原来合在一起的常常发生冲突的团体或势力向相反的极端集中。在数学学习中,则是学生呈现出“极好”与“极差”两个极端现象,这两部分学生同时存在与一个班级中,不仅数量较大,而且考试分数、水平差异十分悬殊。
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制定以下目标:找出“两极分化”的客观原因,审视、改进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制定策略,最大程度的保证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善“学困生”的不良行为,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积极转化学习情况,提高学习成绩,使每位学生身心和学习能力都有所发展;促进课题组成员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究、反思,探索出一套解决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方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经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课程实施水平。
调研“学优生”和“学困生”学习情况,从高、低两个学年段入手,在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兴趣、学习习惯、数学基础、作业完成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与部分师生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的学习优势和学习困难,掌握解决“两极分化”的第一手资料。课堂教学是解决“两极分化”的主要渠道,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所以,要在初步掌握教师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去糟存精,去旧留新,改进教学方法,在目标确定、新知探求、练习设计中分层设计、区别对待,尊重个体差异,并提出不同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大收益。教学是一个教与学双边的活动过程,若采用同一要求、同一教法,必将打击学困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两极分化加剧。(单位:山东省费县新庄镇中心小学)
关于两极分化问题的研究,古今中外的很多专家、学者都进行过,并得出很多研究成果,其中一些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的教育中。在国内,古代教育家孔子、孟子等提出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在教育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代学者罗丹华写的《浅谈新课程下学生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从多方面写出了如何使“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尽快缩小与“优等生”的差距;公丕刚老师写的《谈“后进生”转化策略》文章,从“后进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情感、学习意志等方面转化“学困生”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代汉语词典》将“两极”解释为两个极端,延伸结合到教学中就是:因理解快慢、掌握程度不同,学习程度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极端为优秀,另一个极端为低劣;“一极”的学生数学成绩极好,数学学习很轻松,理解能力强,不用花多少时间就能取得非常优秀的成绩,通常称为“学优生”;“另一极”学生则数学成绩很差,理解力不强,有时虽是用心学,但收效甚微,即通常所说的“学困生”。“分化”是一个比较客观的现象,在教学中,表现为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学习程度不平衡,正常情况下,差异符合正态分布,即两头小,中间大(即“学优生”占少数,“学困生”也占少数,既不是学优生又不是学困生的人数占绝大多数)的分布状态;如果出现了两头大,中间小的情况,那是不正常的。“两极分化”指原来合在一起的常常发生冲突的团体或势力向相反的极端集中。在数学学习中,则是学生呈现出“极好”与“极差”两个极端现象,这两部分学生同时存在与一个班级中,不仅数量较大,而且考试分数、水平差异十分悬殊。
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制定以下目标:找出“两极分化”的客观原因,审视、改进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制定策略,最大程度的保证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善“学困生”的不良行为,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积极转化学习情况,提高学习成绩,使每位学生身心和学习能力都有所发展;促进课题组成员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究、反思,探索出一套解决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方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经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课程实施水平。
调研“学优生”和“学困生”学习情况,从高、低两个学年段入手,在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兴趣、学习习惯、数学基础、作业完成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与部分师生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的学习优势和学习困难,掌握解决“两极分化”的第一手资料。课堂教学是解决“两极分化”的主要渠道,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所以,要在初步掌握教师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去糟存精,去旧留新,改进教学方法,在目标确定、新知探求、练习设计中分层设计、区别对待,尊重个体差异,并提出不同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大收益。教学是一个教与学双边的活动过程,若采用同一要求、同一教法,必将打击学困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两极分化加剧。(单位:山东省费县新庄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