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类化”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经常要用到知识的类化,知识的类化在学习新知、巩固旧知上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如果在每天的教学中都有意识地去带领学生进行类化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怎样学习。
  关键词:知识的类化 对比 类比 系统化 联想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经常要用到知识的类化,知识的类化在学习新知、巩固旧知上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一、利用知识的类化可以节省学习时间,增强巩固效果
  
  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这课时,其中“遵义会议”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1)让学生自己从图中找出遵义的位置,湘江的位置。(2)红军是如何到达遵义的?学生根据行军路线图,自然而然地得出:红军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损失惨重,然后弃湘西,奔贵州。(3)谁提出来的弃湘西,奔贵州?(4)找出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5)引导学生分析其内容。会议内容与其背景紧密相连,从弃湘西、奔贵州,保存了革命实力得出其历史意义。(6)引导学生分析其历史意义。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对遵义回召开背景、内容、意义理解的深而透。
  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时,我让学生回顾了学习遵义会议时的学习方法,然后让他们自学。学生很快就能总结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时间、内容,从而得出其历史意义。这样既快速地达到了教学目标,又增强了学生的记忆效果,而且还巩固了旧知。
  
  二、利用知识的类化可以使知识系统化
  
  通过对一个问题的纵向联系,可以让学生辨别清楚容易混淆的问题。零散、不易记住的知识通过这种训练,可使学生记得更加牢固,并形成一条条清晰的脉络。
  例如:在讲完八年级下册《第13课海峡两岸关系》时,我布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个问题涉及时间从三国到20世纪40年代,内容从七年级上册至八年级上册,是一个跨度很大的问题。通过让学生查阅所学知识和课外资料,对这个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可以把零散的知识点用“这个问题”这条线串起来,使知识系统化。还可以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脉络。
  归纳内容:⑴在三国时期,吴国的船队最远到达夷洲,加强了与内地的联系。
  ⑵元朝时期,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⑶1624 年,荷兰侵占台湾,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
  ⑷1683年,清军进驻台湾。
  ⑸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立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边防。清朝东南疆域到达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和赤尾屿等。
  ⑹1884年,中法战争时,台湾督办刘铭传率军民抵抗法军的进攻。
  ⑺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占台湾、澎湖列岛。
  ⑻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⑼解放战争胜利后,国民党逃往台湾,使祖国与台湾形成对峙局势。
  
  三、利用知识的类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和联想力
  
  利用知识的类化不仅仅有前面两方面的收获,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模式训练,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不断地模仿,内化成为一种自觉的学习方式。即当他自己学习时,也会不断地将问题进行类化,以达到巩固记忆的目的。同时在这种训练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分析、总结概括的能力。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类化训练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授之以渔”的训练模式,给学生一对飞翔的翅膀,他们会越飞越高,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所在。
  


  例如在学完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后,我布置了这样一题: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过几次转移工作重心的事件或会议,并说明转移的依据是什么?学生通过对以往知识的回顾和查阅资料进行整理加工,会得出如下结论(1)转移工作重心的事件或会议(见附表)。(2)转移工作重心的依据:①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②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对一个知识点做如此问题的设计,虽然花了比较多的时间,甚至不能按时完成教学进度,但却是非常值得的,因为我们多花了一些时间,却教会了学生把一个个表面零散的知识点用一条线串起来,进行对比、类比,加强了记忆,培养了概括总结的能力。
  如果在每天的教学中都有意识地去带领学生进行类化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该怎样去学习。因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困难、更了不起,也是更有意义的事。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去解决问题,这才掌握了学习的真谛!
  
  参考文献:
  [1] 唐殿强,《创新能力教程》,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 侯建飞、金波,《有效教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现代信息技术把文字、图像、音像、动画等传播形式集于一体,并赋予教与学信息传播的交互功能,而且应用计算机网络还能跨越时空来共享教学资源,使教师和学生能很方便地获取各种物理学知识,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用它来辅助物理学教学,能使教者、学者轻松愉快,全面提高物理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物理学科上,若能
期刊
摘要:语文课应该教什么?应该着眼于言语形式。任何一部言语作品都是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的统一,两者互为依存,不可分割。学习言语形式才能真正内化内容,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本文就言语形式的涵义、言语形式教学的策略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语文课 言语形式    一、什么是言语形式    去年下半年,我有幸成为浙江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班的一名学员,聆听了浙江师范大学王尚文老师的课,并
期刊
摘要: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基本理念,逐步培养学生改变以往的先接受后记忆的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及过程,提出问题,进行合理预测学习设计实验,并用实验验证和对知识进行积极拓展的过程。  关键词:探究 拓展 创设情景    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基本教学理念,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内容,使学生有自由质疑,并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
期刊
以应试为目标的传统教育,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运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我体现。研究性学习旨在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地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值得注意的是,从教育过程和学生的发展而言,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这两种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课堂上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而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培养 问题意识 思考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目标    “不愤不悱,不悱不发”,古人早就认识到问题对学生的
期刊
良好的教学环境对提高学生的道德、文化、身体和心理等素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学环境是指学校教学活动所需的各种客观条件的综合,它由物质环境形成硬环境,由社会环境形成软环境。其中硬环境包括教学媒体、教学设施等;软环境包括教学气氛、人际环境等。优化教学环境是提高学生能力、促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根据教学环境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优化
期刊
Abstract:Contex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word meaning.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an understanding of word meaning, context, their close relationship and the impact of conte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学生如果能对习作产生兴趣,视习作为乐事,乐意写,自觉自愿写,那么对学生来说,作文绝不是件苦差事,而是一件对未来充满憧憬的乐事。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作文呢?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上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期刊
初中物理教学中,评价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全面地了解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情况,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通过综合评估学生物理学习过程,敦促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在物理某一阶段学习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从而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实践证明,建立科学的物理教学评价体系,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又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一、物理教学中迫切要求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1.传统物
期刊
摘要: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实验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师要善于从日常实验中一点一滴慢慢引导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使自己的能力逐步提高。  关键词:验证性 探究性 探索法    化学试验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教学本身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化学概念和规律,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化学原理和试验手段,学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