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天空 任飞翔 林航和他的绿洲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303237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怀疑我走在沙漠中,从不结果无论种什么梦,才张开翅膀风却便沉默,习惯伤痛能不能算收获,庆幸的是我一直没回头,终于发现真的是有绿洲。”每每有人问我你为什么会用“绿洲”这个词作为工作室的名字的时候,我都会提到信乐团的这首《海阔天空》。还因为英文“OASIS”一词在中文中的解释是令人宽慰的事物或处所。电影不是一个人可以去完成的事情,也不是两三年一蹴而就的买卖。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工作室就是有一个我们承载的现实生活与电影理想的空间与平台。
  
  用“工作室”作为开始
  
  2004——2007年大学毕业后的三年间,和许多同龄人一样,我换过几份工作,考过一次研究生,做过很多种尝试,不一样的倒是在此期间游历了中国的十几个省市,完成了一次自我发现和事业定位的旅程。
  2007年是很关键的一年。那年春天,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远赴贵州山区拍摄纪录片《脸子》。这是一次至今都非常令人怀念的拍摄,在整个过程中,摄制组的五个人,制片人、导演、摄影师、美术、花絮导演,就像一个手掌上的五根手指,当它们紧紧地握到一起的时候,仿佛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也正是如此,在这个团队的基础上衍生出了之后的绿洲电影工作室的雏形。那年的夏天,经历过一场大病痊愈之后的我决定结束之前个体影像工作者的状态,转而开始用“工作室”的形式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第一个三年的生存之道
  
  工作室成立于2007年8月,当时我把一半的积蓄都投入到在位于上海市中心的一套小复式酒店公寓半年的房租与押金当中,但并没有急于开始赚钱,而是选择了每天开门会客。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面,工作室前后接待了业内外的朋友不下500人次,每天我都做详细的会客记录以及安排之后的会客邀请。这三个月时间是工作室开业一场漫长的发布会,也是让别人了解你工作室的同时,你也了解了不少市场的需求和你生存下去的空间。
  那段日子表面是光鲜的,但内心却十分的煎熬,毕竟每天都是在支出,入账却几乎为零。还不如我一个人单干的时候来钱快,但从现在看来证明这样的选择还是正确的,毕竟机会不是完全靠等待,更多的是靠创造。
   其实上海的影视圈子并不大,无外乎上海电影制片厂、SMG、广告圈、中小型宣传片制作公司和若干独立制片人。时间长了,这个圈子里面的人大多都认识,即使不认识的也不需要通过二层以上的关系也就认识了。我们工作室从成立至今90%的商业项目都是由工作室内部的成员和朋友引荐的,所以在业务上并没有采取公司化的大举扩张和营销手段。用心地关注身边不同圈子和体系的业内人员所举办的活动,积极参与其中。大多数的机会都出现在不是机会的机会里,这关键是看你如何运作自己和人际公关了。任何营销到了最后还是人的营销,做到知己知彼,那就有项目了。
  转机出现在工作室成立的半年以后,其实那也就是快“弹尽粮绝”的时候了,工作室凭借着一系列大型企业年会视频的拍摄和制作,得以在财务问题上得一缓解。虽然去拍摄和制作那些千篇一律的会议场面不是我做工作室的初衷,但在当时那样的“活”却是能够实实在在地让工作室维持和继续下去的依据。
  在缓解了生存危机后,工作室又走回了“不赚钱”的老路。例如策划影片放映活动、青年电影人沙龙、参与到不少国内外电影节的选片和联络的工作之中。在那些外人看来不是机会的机会当中却滋生出了之后的很多在商业项目上的合作。
  
  商业上的定位
  
  绿洲电影工作室还是一个尚在成长之中的团队,很难去用什么理念和口号概括。如果非要有什么解释的话,那就一如英文“OASIS”一词的中文解释中的那句:令人宽慰的事物或处所。因为电影不是一个人可以去完成的事情,也不是两三年一蹴而就的买卖。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工作室就是有一个我们承载的现实与理想的空间。
  因为是从拍摄纪录片开始的缘故,工作室起初的定位还是希望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资金,每年拍摄一到两部纪录片为主要工作目标的。为此,我也曾做过不少南征北战的求索,但中国纪录片市场的现实是残酷的,光靠纯粹的纪录片想养活好自己对于一群刚出道的年轻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现实中,大部分的项目还是商业性的视频拍摄和制作,但有的客户之所以选择我们工作室也是看到了我们的不同之处。在每次提案和制作的过程中,我们都会把一个客户看成是一个纪录片长期跟拍的对象去了解和把握,对于其公司和业务的定位在视觉呈现有很大的前瞻性,往往拍摄时候会考虑到如果去构筑一个公司的影像史。于是,我们就有了不少长期合作的客户,进而那些客户所有纪实类的拍摄和制作都由我们承接下来了,同时业务也就衍生到了其广告TVC的范畴。
  工作室的另一项业务主要是在上海本地的制片协助和拍摄上,由于在上海的人脉以制片成本上有一定优势,我们经常会和国内外的一些影视机构合作,有的充当他们在上海的执行团队,提供翻译、制片、设备等诸多的协助,有的则是根据客户的要求直接拍摄成片以及素材。
  
  团队的建设
  
  工作室起初,有一个不切实际的设想。想做影视行业不同环节中小工作室之间的一个整合者。比如摄影、后期、平面设计、服化道具之类的小型工作室,但实践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他山之石的确是可以借之用之,但在这一过程中,管理上的效率和成本的控制变成了一个始终难以平衡好的问题。与其分散尽力地去为别人做嫁衣,不如做好自身团队的建设。
  经过三年的客户和经验的积累,工作室已经度过了初创阶段的艰难期,目前正在着手注册一家影视公司的过程中。依靠专业化的团队和上海国际化平台,工作室有不少长期稳定的客户,承接的也大多是和电影有关的策划、拍摄和制作的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的夏天,工作室史无前例地接收了8名实习生,每周隔日分两班倒轮流到工作室来实习,他们大多都是上海影视类高校的在校生。奥运期间,工作室的骨干带领着这支“学生军”拍摄和制作完成了纪录片《那天》,同时还与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合作举办了多次青年导演的放映活动。直至今日,我留下了其中的一个人,作为我们工作室长期的制片助理,其他的学生仍在工作室的日常工作中发挥着不小的作用。
   那个夏天,工作室其实更像是一个俱乐部。在为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提供一个实现自己电影理想的可能性与进一步提升自己专业水准的平台。
  
  电影化制作的尝试
  
  2009年的夏天,我们应邀拍摄中国移动投资的一部高清数字电影《移动功夫》中的一个篇章,与我们同样在其他城市拍摄的导演有张一白、陆川以及杜海滨。无论是从剧本、设备、场景、剧组配置的要求丝毫不亚于一部中等规模的电影拍摄。之前散落在各处的兄弟们再一次高速集结,我出任执行制片人,巴黎国际电影学院毕业的丁正担当导演,还在莫斯科电影学院学习摄影的席冰被召回上海、工作室另外两名年轻的导演也同时充实到了剧组担任场记与摄影助理,从实习生转为制片助理不久的强旎也在整个过程中挑起了执行制片的大任。当时,剧组的工作几乎每天都会遇到诸如拍摄场地秩序失控、原生态演员不在状态、高空拍摄危险等诸多问题,但最终还是在每个人的全情感投入中,在短短的一周内把15分钟的高清短片拍完了。该片最后是在《三峡好人》的剪辑孔劲蕾老师的手中完成最后的剪辑,不久的将来应该会在大银幕上与观众见面。
  
  工作室未来的规划
  
  对于未来的发展规划的第一步是正规化,首先是注册公司使财务和管理制度上日趋完善。但这不代表会抛弃以往的合作模式和管理制度,需要从工作室和公司之间找到一条平衡之路。第二步,则是利用工作室长期在上海地缘优势,成为国内外影视、媒体、剧组等机构在上海拍摄时体制外制片协助的第一选择。第三步,整合周边的青年电影工作者的资源吸引投资、制作能在更大的市场和舞台上流通的电影作品。
其他文献
本期器材产品评测:  测评室:索尼HDR-AX2000E  全面升级的旗舰、格式的优雅升级、  细节的不断提升、实拍的乐趣。     纪录片《在城市里奔跑》:6月3日至7月初,《大众DV》杂志为青年纪录片导演范俭最新的纪录片《在城市里奔跑》提供JVC 700E等设备支持。范俭,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学院,2006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纪录片专业。2003年开始了独立纪录片创作,于2003年完成的《
期刊
“中国艺术,应该有种一点!”——张婷,一个文弱的女生,略带羞涩,作品却很“生猛”;张婷,骨子里带着清华人行胜于言的进取精神,她将清华美院的艺术气质带到美国,又带着美国更加开放的视角回到中国。  本期我们对2008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后就读于美国马里兰美术学院的毕业生张婷做了一个专访,对其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女性称谓26种》进行了一个深入的创作解析,通过对中西方摄影教育的探讨来洞察中国DV
期刊
2010年5月1日,世博会在上海隆重开幕,这是全国人民继2008年奥运会、2009年国庆六十周年之后的又一次盛会。早就想要去上海世博会走一走,看一看了。这不,正好有一个采访的机会,小郝非常荣幸地可以走访世博,用DV的眼光来看看这奇妙的世界盛会。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这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英文是这样表述的“Better City,Better Life”。其实,就我
期刊
书接上回,咱们继续说说围绕着DV前后左右的那些事。  最近小区里抓住了一个来自外国的坏蛋,他住在我们楼的9层,这哥们儿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下楼,拿小刀把中国人民彰显物力财力的私家车依依刮花。最初抓住这位外国坏蛋的手法,我还以为是“世界杯”期间熬夜看球的球迷撞见了,其实不是。有一天,社区中带着红箍的大妈聊天,听了一耳朵才知道,原来社区在重要位置都安了摄像头。国际友人长相特别昼伏夜出专心划车的画面历历
期刊
“一旦出招就让人刮目相看,眼前一亮!”这是近日专访佳能公司高层后,媒体普遍的感慨。更全面了解专业市场需求,更深入的了解专业影像器材发展的趋势,更主动的倾听用户的心声……佳能的成功之路一向走的稳扎稳打。   2010年4月8日佳能(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无带化便携式摄像机新品XF305和XF300。5月28日,佳能又在北京召开“致影视创造者——2010专业级DV发布会暨专业技术论坛”。国际著名导演贾
期刊
工作室,英文含义:Studio。  工作室一般是指由几个人或一个人建立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大部分具有公司模式的雏形。  许多工作室是为了同一个理想、愿望、利益等而共同努力的集体。一般没有资金进行企业注册,或员工较少的团体常以工作室的名义存在。  工作室的规模一般不大,成员间的利益平等,大部分无职位之分,有些工作室有室长职位统领所有人员,各自负责各自应做的事。  大部分工作室的事务可由成员一起讨论
期刊
关注原创网络视频的人,基本没有不知道卢正雨与他的工作室Fish Film Studio的。有人说他们是大浪淘沙的网络视频时代淘洗出的真金,也有人认为他们是草根文化蓬勃发展时期快餐式文化产品的代表,而对于挑剔的观众而言,关键不是他们是什么,而是他们能够带来怎样的兴奋点。据小道消息称,2010年卢正雨密谋的新兴奋点早已经悄悄地蓄势待发了……    一个字头的诞生    在网络视频传播营造的新生态系统中
期刊
当你去美术馆看那些各式各样的展览的时候,是否曾经想过记录下这些展览?当你看到那些艺术家精彩纷呈的作品的时候,是否曾经对他们的经历生平产生好奇?是否想知道他们那些精妙构思的来源?纵观亚洲,只有香港的AAA(即亚洲艺术文献库)存放着这样的资料:那些艺术展览的纪录片,还有那些艺术家的纪录片。高铭身处的今日美术馆影像艺术中心就是一个记录这样的纪录片的地方。    记录的艺术人生    今日美术馆在2006
期刊
我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王飞(网名:王小兔),看着他拍摄的有关中国摇滚音乐人的视频,让我仿佛回到了自己的青春岁月。作为曾经的半个摇滚乐爱好者,自己已经多年不关注摇滚,但是当打开王小兔的博客,听到他参与录制的音乐,看着他参与拍摄的一个个当代中国摇滚乐的坚守者,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从聊天中知道他对于未来的困惑,以及在这条路上的前行摸索,如果说上个世纪现实命题和摇滚的碰撞才刚刚开始,那么经过本世
期刊
你是否曾经失落徘徊,对未来充满惶恐?  你是否曾经为自己的不得志郁郁寡欢?  你是否在办公室坐到脊椎僵硬却不敢离开?  在这个世界上,有梦想的人才会实现梦想。  游戏:让我们来猜猜“TA”是谁?    在TA小的时候,TA的父母把他交给其他人收养。21岁之前,TA的思想独特却混乱,TA靠着给人家看小孩的钱上了大学,却于不久之后选择退学;曾经在一所农场里打工,却又想去一个修道院修行,TA有着很多混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