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雄才多磨难

来源 :大地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mingming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燧石只有用力敲打才能闪闪发光,雄鹰只有高飞翱翔才能炼硬翅膀,自然界最软的矿物石墨,在几万个大气压的高压条件下,会变成硬度最强的金刚石,一个人的意志只有在克服困难和战胜挫折中才能变得顽强刚毅、无比坚强。
  在风景秀丽的卢沟桥畔,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巍然屹立,有幸在此聆听吴玉金将军缓缓讲述他成长的历程,伴随着吴将军的回忆,我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是苦难磨练了他钢铁般的意志,是逆境助增了他一臂之力,是勤奋赋予了他的成功,是执着成就了他的事业,是从小立下的远大志向,让他永远不忘报效祖国、造福桑梓。
  诚如冰心在一首小诗中所写: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吴玉金将军的人生奋斗历程,正是对这首小诗最生动的诠释。
  
  采访时间:2010年5月17日
  地 点:装甲兵工程学院
  采访撰稿:周 青
  
  第一章 苦难是一块垫脚石
  
  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万丈深渊。
   ——巴尔扎克
  
  天地悠悠,自有人类便有了苦难,苦难之于人类,犹如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不可分离。苦难是人类不能逃脱的哲学命题。凡人,用生命去承受苦难;智者,用生命去感受苦难。当凡人变承受为感受的时候,那么凡人亦为智者。正所谓凤凰涅磬,浴火重生。
  孟子释然而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生于貧苦的农家
  
  重庆忠县位于长江三峡库区的腹心地带,境内群山起伏,溪流纵横交错,浩浩荡荡的长江,从这里穿流而过。这片神奇的土地,是巴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孕育了巴曼子、严颜、甘宁、秦良玉、秦德君、马识途、罗广斌等历代名人。
  吴玉金,出生在忠县黄金镇黄金村的一个贫困农家,从小吃了很多苦。
  
  清磷磷的绍溪河与黄金河在三角滩交汇,形成一片沙滩,这片一公里多长的沙滩在很多年以前能淘出黄金。由此,这片沙滩就叫黄金滩,附近的场镇就叫黄金场。
  黄金场离忠县县城十多公里,通达便利,每逢赶场的日子,三元、绍溪、大岭、甘井等乡民都纷纷前往,比周边的乡场都热闹。
  黄金场是黄金镇政府所在地,解放初定为“黄金乡”,后更名为“黄金人民公社”、 “黄金乡人民政府”。现在的建制是由原来的“黄金乡人民政府”、“绍溪乡人民政府”、“大岭乡人民政府”合并而成的“黄金镇人民政府”。
  如今黄金滩的淘金人没有了,沙滩里的黄金也成了遥远的传说。在黄金滩,人们觉得比黄金更加珍贵的是,出生在这儿的共和国将军吴玉金。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天,10月3日,吴玉金出生在黄金滩旁黄金村的瓦窑坝。
  吴玉金出生的时候,忠县还没有解放。
  1949年8月29日,蒋介石在重庆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布置抗拒解放军入川战事,决定:以胡宗南集团13个军约20万人在秦岭构成主要防线;以宋希廉8个军、22个师、l0万余人控制巴东、恩施、咸丰一线;以孙震指挥的部队控制巫溪、巫山、万县、忠县一线。
  针对国民党割据西南的企图,1949年5月23日,中央军委指示,第二野战军以主力向西南进军。同时,二野配属华北第18兵团及第一、四野战军各一部准备进军西南。8月19日,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发出《野战军向川黔进军作战的基本命令》。1l月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川黔战役,拉开了解放大西南的战幕。
  12月初,解放军向忠县进发。早在9月份,为了迎接忠县解放,地下党忠县县委加强统战策反,分化瓦解敌人,使县里绝大多数实权人物都愿弃旧图新,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以迎接解放。12月7日下午2时,解放军先头部队到达城郊杨家溪,由地下党忠县县委牵头组织的忠县临时治安委员会负责人及部分群众立即前往,迎接解放大军进城。先头部队独立1师第2团在团长袁春田、政委张振国的率领下,迎着数千群众的欢呼,胜利地进入忠县县城。至此,忠县得以和平解放。
  
  家乡的故事,吴玉金从小就听父辈多次讲过,每听一次,他便对人民解放军多了一丝向往之情。
  吴玉金兄弟姊妹9人,侥幸活下来的仅4人,他排行老三。老大、老四、老五、老七、老八都因为贫穷和疾病,过早夭折了。
  当吴玉金从黄金滩降临到这个世界时,等待他的不是锦衣玉食,而是居无定所,缺吃少穿。
  吴玉金1岁时,父亲患眼疾,家里的顶梁柱卧病在床,一拖就是两年多,家里因此穷到家徒四壁,真正是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只有频繁搬家,求人借宿。吴玉金刚出生不久,即从瓦窑坝搬到高井。4岁时搬到刘家嘴,5岁搬回瓦窑坝,12岁时搬到卫星桥。 1981年发大水,卫星桥的房屋被大水冲塌,再次搬回瓦窑坝。直到2003年,已担任5年军职领导的吴玉金,才出钱盖了房,为老母亲及家人解决了住房问题。
  
  打着赤脚上中学
  
  由于家境贫寒,吴玉金的姐姐、弟弟妹妹没上学。直到老三吴玉金读三年级时,家境有所好转,父母才让姐姐上学,可姐姐比弟弟年级还低,害羞的姐姐说什么也不肯去,也就没上过学。而到了弟弟老六和妹妹老九该上学时,“文革”又开始了,学校停办。“文革”结束后重新办学,吴玉金的弟妹又错过了上学的年龄,也就没上学了。因此,吴玉金的姐姐和弟弟妹妹都是文盲,除了姐姐和军人结婚进了城外,弟弟妹妹至今仍然生活在农村。
  1956年,7岁的吴玉金到黄金小学读书。这是黄金小学招收的第一届学生。全校三排土磊的平房,中间一排三间,其余两排各两间。从家里到学校10多里山路,吴玉金每天要跑4次。这几年的求学路,对还是一个孩子的吴玉金来说,无疑是极其艰苦而又漫长的。但正是这样的锻炼,不仅让他强身健体,健步善行,而且培养了他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1958年大跃进,全国齐办大食堂,刚开始还很新鲜,到了1959年,就陷入了困境,到1960年,大食堂再也维持不下去,陆续自行解散,全国大多如此。
  接下来是三年困难时期,吴玉金的父亲当时是马大河榨油厂的工人,家里只剩下母亲和孩子。由于没什么可吃的,弟弟得了浮肿病,用手指一压,就有一个凹陷。全家人的肚子里经常都是唱“空城计”,特别是每到晚上,更是饿得直吐青口水,辗转反侧,通宵难以入眠。
  那时惟一给人希望的是,附近有个东风打米厂,每过段时间能从那找到米糠,从米糖中筛出一点米花花,用米花花拌野菜吃。但因乡亲们都吃,且米糠和野菜也数量有限,到后来也难以寻觅。为求生存而拼命挣扎,成了那几年全家工作的中心。那时吴玉金经常做的一个梦是吃饱一顿红薯,仿佛那就是共产主义了。
  吴玉金从小缺吃少穿,1962年到忠县中学上初中,仍然只有一身衣服,只有周六回家晚上脱下来清洗,等第二天衣服干了再穿。直到1968年吴玉金参军,冬天均没穿过棉衣,很少能穿上鞋。没有鞋,只有自己打草鞋,或者干脆打赤脚板。吴玉金留存的他一生最早的相片就是打着赤脚,那一年他已14岁了。
  吴玉金认为,物质丰富了,环境优越了,社会进步了,不等于人的天性消失了,本能改变了。时代不一样,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也不一样,但不管是遇到哪一种困难和挫折,都应当勇敢地去面对它,立志去战胜它!
  青少年时期的艰苦生活,不仅没有把吴玉金压跨,反而锻炼了吴玉金,让他从小养成了勤俭节约、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
  
  
  苦难给予他的财富
  
  1975年初春,吴玉金和夫人从河南回重庆探亲,在重庆菜园坝火车站,一位老太太带着小姑娘要去朝天门码头乘船,不知道怎么走,向吴玉金求助。吴玉金让夫人和前来迎接的亲人先回去,自己去送这位老太太和小孩。
  吴玉金将老太太和小孩送到了朝天门码头,老太太和小孩根本不知道如何乘船,也没钱买票。吴玉金只好自己掏钱排队买票,由于人多拥挤,吴玉金被挤到马槽椅子上把腿撞伤了,伤疤至今还留在腿上。
  吴玉金不顾伤痛,继续排了两个多小时的队,终于买好票。将老太太和小孩送上船,得知她们没钱吃饭,又掏钱给她们买上饭。
  吴玉金此次回家只带了60元钱,仅此一项就为她们花去了15元。
  
  穷苦人出生的吴玉金,更懂得穷苦人的难处。
  吴玉金的父亲第一次患眼疾两年后不治而愈,可在1963年,父亲再次患眼疾。吴玉金的父亲是位木工巧匠,20世纪50年代曾因发明了东风打米厂的水力打米机和马大河榨油厂的水力榨油机,被评为四川省劳模。木工具是吴玉金父亲的第二生命。可为了治眼病,家里值钱的东西全卖了,父亲把木工具也卖了,最后连楼板、门窗也全都卖了,一共凑了50多块钱,吴玉金与母亲一道坐船去万县人民医院给父亲看眼病。用每天一角钱租了一间小旅馆里的一张床。床自然让给父亲睡,吴玉金和母亲只能睡在地上。
  尽管这样省着花钱,可所带的钱仍然连医院的挂号费都交不起。钱不够,只好返回忠县。
  
  由于吴玉金深深懂得穷人的难处,多年来,家乡的亲朋乡友,甚至陌生人,找到吴玉金要求帮忙,只要吴玉金能办到的,他都认真尽力地去办,且不计任何回报。
  吴玉金帮了别人從不记在心上,但从来不忘那些帮助过他的朋友,懂得情义在人生中的份量。
  1962年,吴玉金考入忠县中学,开始了初中生活。
  在忠县中学,吴玉金和众多同学一样,面临缺钱少粮的严峻考验。学校只提供蒸饭的条件,每人一个蒸饭的小瓷盅,每周回家背一次粮食。吴玉金每周能从家里背的大米和面食不足一斤,红薯、白菜、萝卜等也只有三五斤。
  当时忠县中学还没有水井,更不要谈自来水,学校用水靠同学到长江挑水。每个同学每天必须挑一担水,挑完水领一张水票,凭水票进食堂。如果没有水票,别说吃饭,连食堂的门都进不去。困难不在于挑水,对于多是农家孩子的同学来说,从一两里路外挑担水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挑水的工具,一个宿舍二三十人,只有一担水桶。学生之间常为挑水的先后犯愁,深更半夜还在抢桶,甚至为此发生打架斗殴的事。
  为改善教学条件,忠县中学自己养猪。猪草靠学生到山上打野猪草,每个学生每周六前必须打足5斤猪草,否则周六放学不许离校。由于附近的猪草被打完了,为了每周打够5斤猪草,有时要跑到一二十里外。
  这是吴玉金在忠县中学的艰难求学生活,让吴玉金永远难忘和感动的是他的同学周康恒。周康恒的哥哥当时在南充石油公司担任技术员,每月能给周康恒一点零花钱。周康恒就靠着这点零花钱,在饿得实在坚持不住时,花5分钱去学校食堂买一碗萝卜汤,和吴玉金两人平分喝一点。吴玉金由此懂得了朋友间的情义。
  多年之后,吴玉金在谈起同学周康恒时感慨地说,如果当时没有这碗萝卜汤,还不知道会是啥情况。
  
  哲人说,空白的人生没有磨难,真正的人生需要磨难。磨难不仅造就了吴玉金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品格,而且培养了他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
  磨难使吴玉金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得到升华。
  对于吴玉金,磨难是他的另一颗太阳,那太阳的光芒照亮了他人生的所有黑暗,指引着他走向人生辉煌的彼岸……
  
  第二章 逆境是一块试金石
  
  1956年9月,到黄金小学上小学
  1962年9月,到忠县中学上初中
  1965年9月,上忠县师范学校
  1968年3月,参军
  196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副班长、班长
  1970年3月,提干,任排长;同年5月任团司令部作训参谋
  1978年5月,任军司令部作训参谋
  1979年9月,任军司令部作训处副处长
  1980年8月,调北京总参谋部办公厅工作
  1985年9月,任总参军训部院校一局副局长
  1989年10月,任总参军训部院校一局局长
  1998年10月,任装甲兵工程学院副院长,进入了将军行列
  
  翻开吴玉金的人生旅程,从表面上看,他的一生非常平坦顺利,甚至一帆风顺:上学读书,参军提干,成为将军。但实际上,吴玉金却经历了常人难以体会的逆境。
  吴玉金对待逆境的态度,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曾说过的那样:“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知道的唯一方法就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踏过。”
  逆境就像是一块试金石,面对逆境,是英雄,就会跨过去,取得成功;是弱者,就只有沉陷其中面临失败。吴玉金每踏过一次逆境,都迎来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坎坷的“文革”之路
  
  历史已经证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爆发在中华大地的所谓“文化大革命”,是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四人帮”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一场浩劫。那时,吴玉金正在忠县师范学校读书,怀着一颗保卫毛主席的赤胆忠心,伴随着历史的洪流,身不由已地卷入并参加了这场运动。
  1965年,吴玉金初中毕业,考上了忠县中学的高中,由于家穷,父亲找到校领导,如果不让吴玉金读忠县师范,就没钱供吴玉金继续上学。学校领导只好将吴玉金转到了公费的忠县师范学校。
  吴玉金从小就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小学时是班长,初中时是班主席、少先队大队长,进入师范学校后,担任团支部书记。吴玉金当时相当重视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政治水平,注意阅读马列和毛主席著作,以及有关青年政治理论修养方面的书,在政治上积极要求上进。
  吴玉金在1964年,上初中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当时忠县中学初中部只有吴玉金和陈懋柏两名团员。
  1966年5月,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一天,一位王姓同学对吴玉金说:“听说毛主席夫人死了。”
  吴玉金说:“没有根据的话不要瞎说。”
  没想到这位同学又因这件事去问其他同学,结果引起了“四清”工作组的注意。追查他谣言从何而来。由于害怕,他竟然说是听吴玉金说的。
  忠县师范学校的“四清”,是从1965年冬季开始的,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时,“四清”尚未结束。1966年7月,“文革”工作组进校,“四清”工作组才撤离。
  吴玉金因此被公安立案审查,同时被监视居住,走到哪都有专人跟着,吴玉金担任的团支部书记一职也被停职了。1966年10月选送红卫兵代表去北京参加毛主席接见,吴玉金自然与这次宝贵的机会失之交臂。
  面对逆境,吴玉金没有消沉,在这段时间,他组织68级2班几十名同学到望水乡劳动,分散住在农民家里,白天挖红薯,晚上组织宣传,为农民演出文艺节目。
  1966年12月,大串联的高潮已过,吴玉金和杨天福等四位同学组织了红卫兵铁旗战斗团,扛着红旗,背着行李,徒步从忠县到重庆,又乘船从重庆到湖北,在万县被赶下船。他们又从万县徒步经梁平、大竹、渠县、南充、三台、绵阳,到达成都,历时一个月多。在成都住西南局办公室,去大邑县参观刘文彩庄园时,由于缺乏社会经验,没把行李带走,回来后,四个人的行李全都没有了,只好一无所有地从成都返回忠县。
  1967年1月下旬,吴玉金从成都返回忠县时,忠县已乱成一锅粥,造反派和保守派尖锐对立,并各自揪斗自己所认定的“走资派”。1967年2月,忠县武装部发布通令,取缔了“主力军忠县分部”等造反派组织。为此,1967年2、3月间,忠县的造反派一度处于被严重压抑的状态。这段时间,两派都拉拢吴玉金参加,由于对形势的看法不明朗,吴玉金以“铁骑兵团”的名义,保持中立,游离于两派之外。
  在这期间,吴玉金组织了对李遵禄的调查。“文革”前的忠县县委书记李遵禄,1967年1月被“造反派”作为“右倾机会主义者”加以批判。吴玉金从成都返回后,没有盲目随从,而是跟当时的师范学校教导主任吴实秋借了50元钱做路费,与66级同学李承福外出到荣昌、永川、成都等地调查李遵禄的历史状况,查档案、访领导。
  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李遵禄50年代末期起担任荣昌县委书记,曾搞过包产到户的试点,被定为“右倾机会主义者”,从县委书记降为公社书记。1964年忠县县委书记张培儒自杀后,被调到忠县担任县委书记。
  吴玉金调查后得出结论,李遵禄搞包产到户的试点,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情有可原。为此,忠县师范学校以后一直没有参与对李遵禄的批斗。
  1967年4月12日,忠县武装部根据《中央军委十条命令》,为二月份被取缔的组织平反,被拘捕人员一律释放,红卫兵开始实行大联合。吴玉金所在的“红卫兵铁旗战斗团”是全校七、八个红卫兵组织中成立最晚且人数最少的,但因他是介于造反、保守两派之间的中立派,且在学校一直有较高的威望,因而被选为了忠县师范学校大联合的“召集人”。
  1967年7月,武汉爆发了“7.20”事件,江青号召“文工武卫”,全国性的武斗爆发。但忠县内部没有武斗,忠县师范学校的红卫兵,除杨昔权同学被县武装部借调工作外,其余均未离校。
  1967年8月,“文革”的局面已非常混乱,为了维持学校的正常秩序,忠县师范学校成立了临时工作委员会,吴玉金被选为主任,吴实秋任副主任。
  自1966年6月起,学校里其实已经不能正常上课了。学生或者参加“红卫兵”到社会上串联闹革命,或者在家里逍遥,学校停课一停就是一年多。“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后,于1967年8月底即坚持“复课闹革命”,这在全国是罕见的。吴玉金担任临时工作委员会主任期间,还主持了66届学生的分配工作。
  
  “李晋康翻案”风波
  
  忠县红星大队大队长李晋康,女,重庆市忠县忠州镇红星村人,上世纪五十年代,因其是全国第三届赴朝慰问团团员、全国军属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与黄继光、邱少云母亲一道受到毛主席接见,因而被人们敬称为“李妈妈”。
  1964年全国的“四清”运动初期,李晋康被作为“隐藏的阶级敌人”抓出来,于1965年5月4日以“篡夺基层领导权,进行阶级报复”罪,被判刑9年。她的五个儿子也受株连沦落为“阶级异己分子”,分别被开除党籍、军籍、公职。
  1967年10月,李晋康的三个儿子找到吴玉金陈述冤情,要求吴玉金主持公道,为这件事平反。
  吴玉金对他们说:“能否平反是各级党组织和政法部门的事,群众组织无权干预。”在他们的再三恳求下,吴玉金组织调查组,着重对李晋康的历史问题进行调查,了解到:李晋康作为“隐藏的阶级敌人”抓出来,原因是认为李是漏划的地主。经调查,李晋康家庭在1939年前有过小地主经济情节,至1945年已完全破产。根据党的政策,解放前三年破产的地主就不能算地主。吴玉金将调查材料印刷成宣传材料散发,只是企图澄清李晋康的历史问题,并未涉及平反。
  这件事,本来是做好事,几年后却让吴玉金陷入逆境,困扰了吴玉金多年。
  1970年,“文革”风云变幻,有关吴玉金为李晋康翻案的材料源源不断地从忠县寄到部队。部队多次组织调查组清查这一问题, 直到1973年,仍然得不出确切的结论。迫于地方的压力,部队组织曾考虑让吴玉金转业。但当时的团政委王洁清主持公道,力排众议,仍派团的副政委韦方龄到万县,直接向“文革”时期的忠县武装部部长、后来的县革委主任卜素田了解情况。
  卜素田对这一问题及吴玉金的情况都很了解,说:“李晋康案件目前尚无定论,总有一天会水落石出,但情况非常复杂,维持原判和要求平反两种意见尖锐对立。1967年冬,四川省革委筹备组就曾派专案组到忠县复查过李晋康的问题,也可理解为是为李晋康翻案。就算为其翻案是错误的,吴玉金作为群众组织的负责人,派人参与调查,也不算是什么问题。更何况,吴玉金是个好同志,我可以为他担保。”
  就这样,吴玉金没有转业,继续留在部队,但举报材料仍然没有销毁。
  1974年5月1日,吴玉金向韩怀智军长写了一份请求销毁调查材料的申诉书,韩怀智军长批示给师长、政委:“尽快销毁所有材料,向吴玉金说明情况,赔礼道歉。”
  1974年5月4日,师里李兆贵副政委率师政治部组织科长、干部科长、保卫科长,专程赶到484团,向吴玉金说明了情况,表达了歉意,当场销毁了所有材料。
  直到此次采访时,吴玉金对李晋康案件的结局尚不清楚。笔者从忠县党史研究与地方志编纂办公室编纂的《忠州春秋》中获悉:李晋康案于1979年得到纠正,受她牵连的五个儿子均予以平反,恢复党籍、军籍、公职,因该案受到不公正处理的干部、群众也得到妥善安置。1994年10月11日,李晋康在四川省绵阳市四儿子李仁德家中逝世,享年91岁。
  在这几年的逆境中,吴玉金没有因为不断接受组织审查而影响工作。相反,工作更加努力,要求更加严格。当时,吴玉金是团司令部的骨干参谋,他所总结的该团一连勤俭练兵的经验被总参谋部转发全军;他所主持的该团六连的投弹训练创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投弹史上的奇迹(全连从连长到伙夫,平均每人投弹达65米),被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成了军教影片。
  
  逆境成了吴玉金人生成功路上的试金石。
  如果吴玉金不能正确对待逆境,处于逆境就意志消沉,失去奋斗的精神,那么,吴玉金就不可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第三章 成功源于勤奋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古往今来有成就的人并不都是天资高,有许多天资差的人通过勤学苦练也做出了很好的成就。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
   ——郭沫若
  自然造物,最美好的莫过于人的生命。生命短暂而宝贵,因此,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中,有志之士在人生之旅将始之际,总要探寻实现人生理想的金钥匙,那就是勤奋。
  汗水是滋润灵魂的甘露,勤奋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学拉二胡的故事
  
  吴玉金上初二时,学校的音乐老师杨盛湘请来了中央音乐学院的一位演奏家表演二胡。那弦下的低回婉转,几分落寞几分坚决,他仿佛看到了夕阳西沉,梯田与牧童,千军万马,赤足的天使,远处的苍穹……这是二胡的韵律,更是绝妙的意境。他,陶醉了,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在舞台的中央为大家展示和表演,让所有听众如痴如醉。
  由此,吳玉金萌生出了学拉二胡的念头。他提出了加入学校器乐队的要求,没想到被一口拒绝了。因为加入器乐队必须精通一种乐器,可他从来没有碰过一样乐器。他只是喜欢二胡,并不会拉二胡!遭到拒绝,吴玉金没有气馁,他下定决心:一个月后,一定要让他们刮目相看。
  说干就干。家里穷没钱买二胡,吴玉金就用蛇皮自己做了一把;没钱请人指导,就买了本《刘天华二胡曲集》自学起来。此前,他已知道,刘天华先生是我国杰出的音乐教育家、二胡演奏家,刘天华的作品无疑是我国近代民族音乐中的珍品。吴玉金想要在一个月之内达到一个高度,决不能走常人所走的路。他音乐天赋高,识谱能力强。他决定跳过哆来咪等弓法、指法的基础练习,直接进入《良宵》、《光明行》等二胡名曲的练习和演奏。
  刚开始,吴玉金拉出“滋啦滋啦”的声音,犹如锯钢条的噪音,窗外围了一群看热闹的人,有人讥笑说:“比杀猪宰羊的声音还难听。”吴玉金专心练习,没有功夫理睬别人在说些什么。他始终坚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只要想做就能做得到!”
  一个月之后,门外围着看热闹的人更多了,但已经没有人再说讥笑的话了,而是多了赞叹声:“拉得真好听,不简单。”
  以后,大凡学校广播站没片可放时,就请吴玉金去拉上一曲二胡曲。吴玉金不仅成功加入了学校器乐队,而且成了全校惟一一个加入县文化馆器乐队的人,且多次登台参加县一级的文艺演出。
  几十年后的今天,吴玉金认为,他的这种“二胡速成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基础不牢固,达到一定程度后再想提高就很困难。要想成为二胡演奏的“大家”,还必须从基础抓起,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只不过,吴玉金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只要是想做的事情,只要决定了去做,通过勤奋努力,就一定能够做到最好。
  
  酷爱读书的吴玉金
  
  吴玉金在黄金小学读书时,不怎么用功,他认为是课程简单,不需要用功。这与其说是课程简单,不如说是吴玉金天资聪颖。但吴玉金没有因为天赋高,就不学习。像王安石在《伤仲永》中记载的著名神童仲永,由于不学习,最后成为普通人。相反,课堂上的知识无法满足吴玉金的求知欲时,吴玉金就开始大量阅读课外书,从中积累各种知识。
  吴玉金上小学时,条件差,没有书,就借书,没有油灯,就在烧火做饭时用灶火看书。每天在学校与家之间来回的路上,也拿着书看。爬坡上坎的路他都熟悉了,眼不离书不用看路。他放学回家后的主要任务是放牛,仍然是一手牵着牛,一手拿着书,或者干脆骑在牛背上看书。《东周列国志》、《随唐演义》、《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五虎平南》、《罗通扫北》、《说岳全传》、《水浒传》、《三国演义》等都是在那时看完的。
  吴玉金在忠县中学上初中后,学校图书馆的书很快被他看完了,他就利用每周回家背口粮的时间,到县城新华书店看书。周日上午10点到县城新华书店,看到下午四、五点离开返校。时间久了,一位书店的店员得知他买不起书又喜欢看书时,很同情他,同意他将书带走,下周再还,但不能把书弄脏弄皱和涂写。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吴玉金爱书如宝,手不释卷。在单调贫困的童年生活中,读书丰富了吴玉金的知识量。读书给了吴玉金一双“千里眼”,让他看到了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看到的古今中外的人和事。读书让吴玉金立下了高远的志向,激发了他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
  吴玉金后来到了部队,更加喜欢读书。书读得多了,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吳玉金都能了然于胸,从而使他有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才华。
  由于书读得多,吴玉金在起草文稿签发文件时,对语言文字运用自如,信手拈来,对长期担任领导职务提供了很大帮助。
  吴玉金在繁忙的工作期间,只要一有空闲就要读书,无论是出差还是下部队检查工作,都要带着喜欢读的书,把零零散散的时间都用在读书中,不让时间浪费。晚上睡觉之前也要读会书,伴着书香入睡,吴玉金才觉得生命充实。
  碰到喜欢的书,总要想办法卖下来,即便手头没钱,借钱也要买下来。
  吴玉金淡泊名利,不爱好钱财,退休之后,攒下藏书两万余册。成了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在吴玉金多的军旅生涯中,特别是在1980年以后,都是在高级领导机关工作,或者同高级知识分子打交道,但他所承担的工作、完成的任务,都堪称高质量高水平。吴玉金本身的学历只能勉强算高一,吴玉金是如何奇迹般地完成这些工作的呢?这都是源于他热爱读书,点滴积累知识的原因。虽然他的学历只能勉强算高一,但并不证明他的水平只有高一。
  吴玉金长期主管全军院校,许多学校都聘请他当名誉教授,还有的想授予他硕士或博士学位。吴玉金坚辞名誉教授,更拒绝各种学位。他认为,文凭和水平是不能划等号的,虚假的文凭害死人,真正的水平才管用。
  长期的勤奋读书积累,让吴玉金成为大家公认的具有渊博学识的人,无论面对何种工作,他总能从容应对,游刃有余。
  
  成功的路在哪里?吴玉金的故事证明:天才源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吴玉金认为,成功的机遇对每一个人是平等的,成功的道路就在每一个人的脚下,成功的概率与每一个人的勤奋程度成正比,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成功。只要树立远大理想,终生为之奋斗,就一定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第四章 执着成就事业
  
  执着就是朝着确立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前行,在这过程中也许会遇到困难、挫折、诱惑,但是,不能畏惧,不能投降,不能屈服,更不能停滞不前,要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下去,直到实现目标。
  水滴穿石是一种执着,愚公移山是一种执着。执着是锲而不舍的追求,是热情的投入,是无私的付出。人生因执着而精彩,世界因执着而绚丽。
  吴玉金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他多年的执着追求。
  
  没有军籍的将军
  
  吴玉金的从军之路,一波三折,极具传奇色彩。
  1968年初,征兵部队到了忠县,吴玉金萌发了参军的念头。“文革”的混乱局面,无休无止的派性,让他产生了厌烦情绪。
  一天,吴玉金在街上偶然遇到接兵团团长黄庆洲,两人聊起了当前的形势,对混乱局面的厌烦,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对个人的理想与追求,两人越聊越投机,相互把对方当成心灵的知音。
  黄团长突然问:“你想不想当兵?到军队去锻炼。”
  吴玉金早有参军的想法,一听顿时喜出望外,当即答应黄团长报名参军。
  吴玉金随后报名参军,黄团长亲自陪着吴玉金在乡、区、县参加各项体检,吴玉金各项检查合格。可按照规定,师范学校学生不属于征兵范围,县武装部坚决反对吴玉金参军。
  3月5日全县新兵集中,却没有吴玉金。接兵部队不甘心,重新组织军队自己的医疗队再次对所有新兵进行更严格的体检,从800多人中淘汰了50多人。县里要临时再组织那么多兵源已很困难。接兵部队顺势提出,忠县师范学校就在跟前,有那么多学生,让他们报名参军,不就够数了吗?县武装部只好同意从忠县师范学校学生中录取,忠师学生李启科、欧应长、杨昔权、明信义等都是因此而参军的。可忠县武装部仍然坚持吴玉金不能参军,理由是吴玉金是68级学生,尚未毕业,不能走。
  3月11日就是送新兵的日子。10日晚,黄团长把吴玉金叫到县公安局的接兵部队驻地,商讨第二日早上登船事宜。
  11日清晨,接兵团和县武装部原计划是7点新兵登船,接兵部队11日5点提前登船,天还没有亮,吴玉金装扮成部队首长,再让另外几位接兵军官扮随从,顺利地登上载满新兵的轮船。本以为事情会进行得很顺利,没想到在最后一刻发生了变化:县武装部拒绝签字,理由是船上多了一人。
  不得已,黄团长给了吴玉金10块钱,画好路线图,让吴玉金想办法自己乘船尽快到重庆找他。吴玉金被迫从装满新兵的船上下来了。为此,县武装部派两个干部陪着吴玉金,吴玉金走到哪就跟到哪,以防他自己出走。
  3月13日,吴玉金偷偷给县公安局水上治安股股长田光武写了一张纸条:请想办法让我尽快乘船到重庆。田光武回了一张纸条:明天下午3点到码头打牌。
  14日下午,吴玉金按时到码头打牌,两个干部仍然陪着吴玉金,说是陪着,其实是监视。下午四点多,上水船到了。吴玉金观察着码头的变化,不知道如何上船。船已开走了,大约离趸船有两米远,突然从船上掉下来一个软梯,田光武向吴玉金使了一个眼色。吴玉金立刻明白了,放下手中的扑克牌,噌地一下跑向软梯,两个负责监视的干部眼睁睁地看着吴玉金爬上软梯上了船。
  吴玉金就这样到了部队。
  吴玉金到部队后,忠县武装部向成都军区举报吴玉金是“黑兵”,要求把吴玉金退回忠县,但部队没有理睬。之后,部队首长曾多次派人到忠县武装部补办手续,都被拒绝。
  据笔者了解:忠县武装部之所以阻挠吴玉金参军,并不是故意和他过不去,而是因为吴玉金在忠县学生中威望较高,想把他留在地方工作。就人际关系而言,当时的县武装部长卜素田、政委阎兴发,以及奉命监视他,防止他出走的武装部干部刘尚祥、康纪全等都是吴玉金的好朋友。
  1980年初,吴玉金已担任军司令部作训处副处长,军副参谋长王传隆当时是万县地区的接兵师师长,向军长韩怀智反映吴玉金的军籍问题,并建议军里派人再次到忠县补办手续。韩怀智说:“吴玉金已是团职干部了,又不转业,还补办什么手续?”
  正因如此,所以吴玉金虽然是共和国的将军,档案里却没有参军的原始材料,是典型的“没有军籍的将军”。
  
  当兵就要当好兵
  
  1968年3月,寒冷的冬季刚刚结束,吴玉金便告别了学习生活十多年的忠县,告别了父母师长与同学,来到了部队,接兵团黄团长将他安排到403团1连8班。
  第四野战军第54军第135师第403团,其前身为吕正操人民自卫军之特务营,1937年12月底扩编为特务团;1938年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27大队,1939年9月改为冀中8分区23团;1945年4月改为冀中31团;1945年11月,编为冀热辽军区第27旅31团;1946年12月改编为热东分区独立第1团;1947年8月1日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第24师70团;1948年11月1日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第135师第403团;1969年12月改称484团。
  在平津战役中,403团1连仅用3分钟即突破民权门防线,该连被命名为钢刀连,并荣获“三分钟杀开民权门”锦旗,至今仍在平津战役纪念馆中珍藏。
  吴玉金所在的8班是英雄班,出过战斗英雄杨青林。黄庆洲团长当时是该班班长。黄团长安排吴玉金在这样的一个英雄连英雄班当兵,可见对他寄予厚望。
  军队的生活开始了。吴玉金跟着战友穿着整齐的军装,静静地站在操场上。这是开训的第一堂队列课,课目是一小时军姿站立。新兵班长严肃地巡视着每个新兵,整个队列中没有一点声响。操场的上空只有班长来回移动的脚步声,以及新兵们不平稳的呼吸声。时间在这时过得缓慢异常。“报告”,一声清脆的声音突然回响在操场上,“蹲下”,班长命令着。不大一会儿,就有四五个新兵报告。“稍息!”班长终于下令了。这时,双腿似乎僵硬,动也不能动。
  当一天的时光在夜幕下弥漫而来时,整个身体也开始不听使唤,全身关节疼痛,腿像灌了铅一样抬不起。副班长要求整理内务,刚发下来的被子软绵绵、鼓囊囊的,要折叠成四方四正的豆腐块。这时,吴玉金也怀疑过自己是否能坚持下去。
  一天、二天,一个月,时间过得既快又慢。每天都是枯燥无味的队列动作以及几达极限的体能训练,一遍、二遍,反反复复地练习着重复的动作。终于,汗水换来了崭新的领花和帽徽,标志着吴玉金已经成了一名合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了,在缀订领花的那一刻,吴玉金心情特别地激动。
  期间,吴玉金的同学杨昔权在团宣传队,曾向队领导讲吴玉金二胡拉得好,团宣传队想让吴玉金去拉二胡,连长和指导员请示黄团长,黄团长不同意,让吴玉金继续留在连队。此后,成都军区报社挑选报道员,看上了吴玉金,报社想将他调去,也让黄团长拦住了。
  就这样,在军营生活中,吴玉金知道了什么是坚持和忍耐,知道了什么是军营,什么是军营生活,什么是军事训练,什么是标准。每天熟悉的战友、熟悉的面孔、熟悉的军歌、熟悉的训练场、熟悉的第二生命、熟悉的动作,一边又一边,一次又一次。春天,站在凛凛的寒风中;夏天,站在瓢泼的大雨中;秋天,站在白杨树的落叶中;冬天,站在冰冷的雪地中。五公里越野、十公里越野、四百米障碍,綜合障碍、楼房攀登、山地攀登、擒拿格斗、百米射击、夜间射击、山地射击、特种射击、长途野外奔袭、戈壁滩的军事演习……一天又一天。
  
  与军长韩怀智的忘年之交
  
  吴玉金常说:他一生有三位恩人,足以使他终身难以忘怀,涌泉难以相报。是团长黄庆洲在茫茫人海中把他引上了军旅之路;是团政委王洁清帮他度过了逆境;是军长韩怀智把他从一名普通士兵培养成为了一名将军。
  1968年7月,吴玉金被团部抽调到位于红岩村的重庆汽车配件厂“支左”(指“文化大革命”中人民解放军支持当时被称为左派群众组织的行动)。吴玉金还是一个新兵,原本没有资格参加“支左”的,可他在部队的出色表现,得到了领导的肯定。这次“支左”,是吴玉金第一次在部队参加社会活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1968年9月,吴玉金随一连到重庆纺织公司“支左”,给师卫生科赵科长当助手。当时,吴玉金虽然还是一个新兵,但干的却是军官的活。
  1969年3月,吴玉金去云南下关参加师部举办的为期半年的参谋培训。期间,韩怀智军长冒雨检阅部队,给吴玉金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
  韩怀智,河北平山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一二九师连长,1941年入延安军事学院学习,后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参谋,八路军南下支队侦察科副科长,东北民主联军、第四野战军团参谋长、副团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辽沈、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建国后任团长、军文化速成学校校长、副师长兼参谋长、师长、军参谋长、副军长、军长、总参谋长助理兼总参军训部部长、副总参谋长,参加了抗美援朝、西藏平叛、中印边境反击战、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是建国以后参加作战最多的解放军高级将领。
  经过军队生活的洗礼,吴玉金在思想上更加成熟了。韩军长的大名如雷贯耳,现在就要亲眼看到他,吴玉金心情非常激动。
  在韩军长冒雨检阅部队投掷训练中,吴玉金投掷成绩优秀,表现突出,引起了韩军长的注意。
  部队检阅结束,韩怀智军长和大家一一握手。韩军长与吴玉金握手时很高兴,询问了他很多情况,吴玉金一一作了回答。韩军长特别勉励吴玉金:不能有只当几年普通兵的思想,一定要好好学习,刻苦训练,争取在部队干一辈子!
  之后,吴玉金一直在韩怀智的关心和培养下成长,历任班长、排长、团作训股参谋,军作训处参谋、副处长,总参谋部办公厅秘书,总参军训部院校一局副局长、局长,装甲兵工程学院副院长等职。
  
  军队院校建设的耕耘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院校建设,初创于战争年代,发展于建国初期,六十年代中期起,惨遭林彪大砍军事院校和“四人帮”的浩劫,七十年代末期,又才重新恢复和发展。
  1981年8月,吴玉金被送原军事学院参谋班学习两年。
  从1980年至1998年,吴玉金在总参谋部工作18年。其中,从1985年至1998年,吴玉金担任总参军训部院校一局领导长达十四年之久。院校一局是全军院校的归口管理部门,他因此被人们戏称为军队的“教育部长”、全军院校的“总校长”。
  在吴玉金主持全军院校管理工作的初期,军队院校刚从林彪、“四人帮”对军队院校的破坏中开始恢复,百废待兴。吴玉金会同总部其他有关部门,在总部首长的领导下,做了大量开拓性、开创性的工作,使军队院校很快恢复到“文革”前的水平,并在新的形势下,不断改革创新,步入了新的建设和发展轨道。
  在这段工作期间,吴玉金多次参与组织了军队院校体制编制和训练任务的调整;主持拟定了军队院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参与组织了多次军队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会议;参与组建了全军院校的11个协作中心;与国家教育委员会协调,参照国家学位制度,建立起了军队的学位体系;与总政治部有关部门配合,理顺了军队院校招生工作中的各种关系;主管军队外训工作,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军队外训活动;多次到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土耳其、奥地利、巴基斯坦等国家学习考察,学习借鉴外军培养军事人才的经验教训;主持同俄罗斯等国互派军事留学生的谈判,让中国军人走出国门,实现了中国军事教育与世界军事教育的接轨。
  在这段工作期间,吴玉金在处理全军院校大量的管理业务工作的同时,还在百忙之中参与了教育教学思想的研讨和军事学术的研究。他主持翻译了大型系列丛书——美国的《西点军校》,主持编纂了《军事教育学》、《军校管理学》、《军事教育辞典》,编著了《改革与发展中的中国高等教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院校教育》等,为繁荣中国的军事教育学术、变革中国的军事教育观念,做出了重要贡献。
  装甲兵工程学院是国家和军队的重点高校,担负着培养全军装甲机械化部队指挥与专业技术军官的重要任务。1998年,吴玉金担任装甲兵工程学院副院长。十多年间,先后主管过教学、科研、行政、纪检、后勤等工作。无论干什么工作,吴玉金都做得生龙活虎、有生有色。2002年,学院被评为全军装备管理先进单位;2006年,学院被总部评为“教学工作优秀单位”; 2007年,国防科工委对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进行质量评估,裝甲兵工程学院的“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对能否评上“优秀”没有信心。吴玉金要求,不仅要评上优秀,而且要是第一。命令一下,整个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都忙碌了起来。从建设内容,到材料的准备与提交,吴玉金都亲自参与。评选结果,装甲兵工程学院的实验室不仅是“优”,而且是17个参评单位中惟一的一个“优”。
  
  第五章 立志造福桑梓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庸,不免于下流矣!
   ——诸葛亮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吴玉金从小在家乡经受生活的磨难,但他志存高远,不抱怨,不消沉,刻苦钻研。初二为了给父亲治眼病,有一个学期没到学校上课,但他通过自己看书学习,功课没有落后,在期未考试中,门门都是优秀。
  吴玉金从小就立下志向,活下来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这辈子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
  吴玉金从小志存高远,在外工作多年,但从来不忘家乡。为家乡做事,从来不计回报。
  
  志存高远,不忘家乡
  
  家乡是人生开始的地方,提起家乡忠县,吴玉金有讲不完的关于家乡的故事。
  吴玉金小时候,父母没有多少时间管他,母亲上坡干活时就将他带到田边地角自己玩。夏天光着身子打着赤脚,有时掉进水塘了也是自己爬上来。
  吴玉金感叹活下来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兄弟姊妹9人,侥幸活下来的才4人。既然活了下来,那就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所以吴玉金从小就很懂事,做什么事都很努力。
  
  吴玉金5岁开始放牛,因一点小事发生纠纷,稍大一些的小孩合伙打他。没有父母的保护,吴玉金只有奋起还击。几个大小孩竟然打不过他,就用石头砸吴玉金所放的牛,牛被砸跑了。吴玉金追不上牛。丢了牛的吴玉金不敢回家,在山洞里躲起来。晚上,父母打着火把满山遍野呼喊着他的名字找他。直到第二天清晨,牛自己回去了。吴玉金这才敢回家。
  这件事给了吴玉金很多启发,都是一群小孩,也没有大人,人家打怎么办?吴玉金开始也很害怕,但是,也没有办法,只有和他们打,竟然打赢了。
  丢了牛躲在山洞的吴玉金是那么孤独和害怕,不知该怎么办,可他没想到,牛又自己回去了。这让他明白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
  
  虽然吴玉金从小生活贫困,可吴玉金从小就显出过人的聪慧,尤其是记忆力惊人。父亲第一次患眼疾,吴玉金才一岁。可他清楚的记得,没钱请医生冶病,只有听信乡亲建议找做道场的人来做法事。一是花不了多少钱,二是求得心理上的安慰。
  吴玉金也忘不了,4岁时搬家,吴玉金就能扛着一根床椽子走七、八里山路……
  就是在缺吃少穿、居无定所的童年岁月,就是在那崎岖的弯弯山道,吴玉金立下了为国为民干出一番事业的远大志向。吴玉金说,立志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决定了你今生的前行方向……
  
  始终不忘母校
  
  忠县素以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著称。忠县中学,便是忠县人才的摇篮。忠县中学始建于1939年,历史悠久,远近闻名,被人称颂,其教学成绩一直稳居渝东地区中学之冠,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闪光于长江之畔。
  吴玉金家乡情深,母校谊重。
  就一生而言,人在最宝贵的年华所接受的教育无疑是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在校的学生生活值得留恋,影响至深,它犹如陈年老酒,历久弥新,回味无穷。因此,回报母校,奉献社会,是吴玉金的执着追求。饮水思源,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吴玉金每次回忠县,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到母校忠县中学和忠县师范学校去走一走,看一看。
  1999年,忠县中学建校60周年,当时的校长陈定凡来到北京,找到吴玉金,希望组织北京校友聚会。吴玉金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组织了在北京的数十名忠县中学校友聚会,并自已掏钱付清聚会的费用。校庆时,吴玉金由于工作繁忙无法前往忠县,写了一个祝贺匾额,专门派人送回校庆现场。
  2009年,忠县中学隆重举行建校70周年庆典,吴玉金在北京号召忠中校友本着自愿的原则给予赞助,多少不限,为母校尽一份爱心。他自己带头捐赠2万元。
  吴玉金于2009年11月18日专程返校出席庆典仪式,并代表历届毕业的外地校友致词。由吴玉金、任德驹两位校友为母校创作的歌曲《前进前进前进!骄傲自豪的忠中人》,已在忠县中学广泛唱响。
  校庆结束,吴玉金伫立于校门门口,远望浩荡长江滚滚而来,在校门口拐弯,又汹涌的向东方奔去……远处,忠县长江大桥雄卧江面,翠屏山一片苍翠。回想在忠县中学学习时的点点滴滴,吴玉金感慨万千。
  母校今非昔比,变化之快,变化之大,令吴玉金无比欣慰。回想过去,展望未来,《前进前进前进!骄傲自豪的忠中人》在吴玉金耳边回响:
  
  长江北岸忠州城旁
  有一座久负盛名的成才殿堂
  抗日救亡培育志士精忠报国
  振兴中华忠中学子奋发图强
  相迎相送似溪水流长
  丰硕桃李结满天下四面八方
  前进前进前进!骄傲自豪的忠中人
  携手奋进实现自己崇高理想
  前进前进前进!骄傲自豪的忠中人
  让忠中精神灿烂辉煌
  永放光芒
  
  长江北岸忠州城旁
  有一座久负盛名的成才殿堂
  抗日救亡培育志士精忠报国
  振兴中华忠中学子奋发图强
  相迎相送似溪水流长
  丰硕桃李结满天下四面八方
  前进前进前进!骄傲自豪的忠中人
  一起谱写壮美炫丽人生乐章
  前进前进前进!骄傲自豪的忠中人
  把忠中精神发扬光大
  永远高唱
  
  半城山水满城橘
  
  家乡是心灵的依靠、感情的寄托。在汩汩流淌的华夏文化长河中,“家乡”卷起层层波浪。
  吴玉金热爱家乡,从小志向高远,历经坎坷,不忘家乡。
  吴玉金的家乡忠县是国家命名的“中国柑橘城”,为提升忠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忠县提出在每年4月份柑橘“花果同树”奇观期间举办一次柑橘节。
  2009年2月初,吴玉金回家乡过春节,得知忠县要举办第二届柑橘节。吴玉金觉得这是提升忠县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好机会,返回北京后,吴玉金邀请北京梦公园文化艺术村村长、艺术家、文化营销专家许斐一块策划柑橘节实施方案。
  2009年2月19日,吴玉金率许斐等人专程到忠县,同忠县“四大家”的领导共同研讨柑橘节的庆典方案。首先,确定以“半城山水半城橘”作为这一活动的主题,尔后就活动内容,直至每一个细节,都作了详尽的讨论。
  按照这一方案实施,最大的困扰就是突破了县委、县政府以前确定的经费预算。为此,吴玉金在2月20日的座谈会上表态:为确保柑橘节庆典方案的顺利实施,重庆忠县北京同乡联谊会自愿捐赠100万元,吴玉金自己出资10万元!
  吴玉金话音一落,顿时赢得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半城山水满城橘——音乐诗歌朗颂会”,其中涉及围绕唱响忠州的“五个一”:即创作一批诗歌,出版一本诗集,演出一台节目,创作一首形象歌曲,制作一张纪念光盘。
  2009年4月18日晚20点,“半城山水满城橘”音乐诗歌朗诵会在重庆人民大礼堂盛大开场,朗诵会帷幕在周杰伦御用MV导演邝盛所拍摄的《半城山水满城橘》中率先拉开。观众通过精妙绝伦的音乐大师演奏、名人名段的诗歌朗诵,感受到三位一体的视听震撼,体会重庆忠县悠久的历史和人文风采。
  本次朗诵会共有近20余名名家加盟,观众欣赏到了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玛诺”王晓棠、“吴琼花”祝希娟等人的诗朗诵,邻略了著名朗诵家丁建华、任志强、张家声等的风采。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陈铎、刘芳菲等新老主持人的加盟,使朗诵会更是星光璀璨。
  朗诵会持续至晚上22点左右落下帷幕,其分为“千古橘颂、青橘美人、橘香入夏、秋梦橘海、三峡橘祝、吉祥如橘”等篇章。吴玉金不仅为整个朗诵会的各个环节精心策划安排,还和忠县籍诗人陈仁德、忠县实验小学学生代轩瑾登台朗诵《忠州赋》,为家乡的发展出力。
  通过这一次庆典活动,忠县的知名度急剧提升,“半城山水满城橘,一州忠义九州魂”的忠州形象品牌,不仅已在重庆市广泛唱响,而且已经传遍中华大地,且正逐步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组织重庆忠县北京同乡联谊会
  
  2009年元月3日,重庆忠县北京同乡联谊会召开成立大会,吴玉金被推选为会长。
  同乡联谊会在吴玉金的带领和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与忠县中学北京校友会积极协调,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活跃在京城广阔的舞台上,赢得了同乡联谊会和忠中校友会广大会员的高度评价,也受到了家乡政府和人民的广泛赞誉。
  同乡联谊会成立后,在北京和忠县家乡引起了很大反响。
  同乡联谊会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赞助忠县的第二届柑橘节。联谊会副会长黄岭、李洪琳、叶荣泗、徐进华,副秘书长于飞、杜小平、范智勇,会员李宗华也自愿捐赠,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吴玉金主持同乡联谊会做了多方面的工作。同乡联谊会加强与家乡的交流,使同乡会真正成为了与家乡沟通最可靠最稳固的桥梁。同乡联谊会建立了网站,为会员加强联络、沟通信息、增进友谊、共谋发展,提供了一个既直接又可靠的信息平台。
  吴玉金还组织同乡联谊会对会员进行慰问演出活动。2009年11月8日,由同乡联谊会主办、北京市军休莲花艺术团承办、北京永安瑞阳消防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忠州老巴人酒楼赞助的“唱响伟大时代强音,激励忠州同乡奋进”的大型文艺演出慰问活动,在解放军军乐厅隆重举行,同乡会会员近400人观看演出。
  演出在同乡会集体创作的《忠州人进行曲》混聲合唱中展开,雄壮有力的歌声令广大乡友深受鼓舞,倍受激励。老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博得了阵阵掌声。忠县乡友的二胡独奏《赛马》和爵士舞,不仅深受大家的喜爱和好评,而且也展示了北京同乡联谊会不乏文艺人才。这次演出活动进一步增强了联谊会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演出结束后,吴玉金上台与艺术家们一一握手,并一起合影。
  在整个过程中,吴玉金不仅担任总策划,精心筹谋,而且还为这次活动捐赠了3万元。
  
  离开家乡几十年,吴玉金情系家乡,乡音未改,从没有忘记家乡,时刻关注家乡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的发展,至今仍在为家乡的招商引资、对外宣传等奔走呼号、贡献力量。
  吴玉金从军几十年,不曾被困难压倒,虽然荣誉众多且经历丰富,却始终保持着一份平常心态。为了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为了国防和军队的强大,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如今的吴玉金依然精神饱满、整装待发……
其他文献
品牌有多种的表达方式,有单一调性的表达,也有多元化的呈现,这点和杂志相仿,杂志有统一的调性与价值观,通过不同的内容与读者建立联系,而品牌通过不同的产品与顾客建立联系,其中的逻辑性,更新性,连续性均有共同点。  项目名称:Magmode名堂杭州嘉里中心店  项目面积:600㎡  项目地点:浙江·杭州  设计时间:2016年10月  设计公司:RIGI睿集设计  设 计 师:刘恺  Magmode是一
期刊
在工作的压力下,我们变得坚强而匆忙。我们每天奔波在上下班的路上,体会不到生活中产生的极少的美感和乐趣。但是再忙碌也会有想停下脚步的时候,都会被自然的魅力所倾倒,比如说北海道花海、保加利亚玫瑰园、普罗旺斯薰衣草园……还有近一些的丽水龙泉的硫磺菊花海、青海门源油菜花。甚至我们家门口的九峰山,每到赏梅的季节,也是人山人海。人们总是忍不住想出去走走,纵身一片花的世界里,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会让人忘记烦恼,享
期刊
“曲径通幽处,采撷一枚朱檐青瓦的淡雅,偶遇一段儿时的回家路推门而入,是不请自来的斜阳,还有梅香深处中国人的归属,细雨敲打着一院碧水青草,也敲打在想家的心头。”  本案坐落于东钱湖旅游度假区,西南依山,东北面湖,湖面开阔,景色绝佳。拥有不可复制的一线湖景,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秉承“一山一水一世家”的设计理念,打造出“一线临湖,领袖山水,别墅群落”。  设计师尝试从中式院落中寻找一种属于现代的情感,将人
期刊
从现代感中寻求一份稳定,透明的玻璃墙映射出窗外别样景致,青春浪漫的白色背景,黑底白点的天花被印上各式的符号,平衡起现代式的利落感。设计师对消费者需求与价值的独特挖掘,将简约、隽永的空间气质贯彻到底。力图使每一个角落都有恰到好处的情感表达。  项目名称:想得美  项目面积:90m?  项目地点:浙江·宁波  主要用材:马赛克砖、涂料、钢板  设计单位:AOD合作设室内创意 设计机构  设计师:卢忆 
期刊
本案在执行之前已经和业主做了充分的沟通,业主是一位很会经营生活甚至很懂生活的八零后青年,在忙碌的工作与家庭生活中,爱好烹饪、手作DIY、音乐等,在生活上更愿意自己动手做一些工艺品增添生活的乐趣,在这一点上设计师与业主不谋而合。  正因如此,在材料选择的原则上,更执着于自然法则的协调,而非精品的肆意堆叠。用最普通的材质及最简单的效果,给本案设计师和户主无限的搭配想象空间。在于设计风格上属于北欧风格带
期刊
8月25日,由“翡冷翠·奢侈大理石”独家冠名的“2017大宁波设计篮球联赛篮球赛的总决赛与颁奖盛典”在宁波华茂体育馆盛大举行。大宁波设计篮球联赛自2014年联合多家行业权威媒体、协会、机构联合发起以来已成功举办3届,大赛已经成为宁波设计行业最具知名度的设计行业运动类赛事。而今年的第四届“2017大宁波设计篮球联赛”更是由宁波电视台、NBAID宁波市室内设计师协会、宁波家具商会、慈溪市室内设计师协会
期刊
这次从本社运营模式的思考说起,大家都知道,我们最近推出了“DA菁英设计主题沙龙”活动。目前已经持续了两期,模式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案例分析深化为设计“背后”成长交流,并邀请行业知名设计师开启对话、点评模式。而我们的DA软装学院也已成功举办了两次大型公开课和两期的“DA软装精品班”。这些都是对行业需求的调整,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开启对于品牌运营和设计机构、设计师个人运营的顾问模式,更深入地去开展行
期刊
9月11日,由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上海)推进工作办公室共同主办的2017中国室内设计周暨上海国际室内设计节,在上海中心大厦盛大开幕。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国务院国资委行业协会党建局副局长李春梅,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长陶小年,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文化创意产业推进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跃华,原轻工部党组成员、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名誉会长龚权,中国室
期刊
6月30日,2017NBAID城市设计高峰论坛暨宁波市室内设计师协会新闻发布会和2017中国室内设计周暨上海国际室内设计节(宁波)巡礼在1844和义·当代艺术馆盛大举行。  本次活动由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的特别支持,中国室内设计周组委会、宁波市室内设计师协会、新加坡室内设计师协会联合主办,《DA设计艺术》杂志社、武汉设计联盟学会、宅优加、1844和义·当代艺术馆协办,陶德负离子瓷砖作为战略合作品牌。慈
期刊
名字,是每一个人或每一件事物的固有符号,是人们主观赋予的某种定义。你的名字可以使人眼前一亮,也可以使人过目不忘,而它的另一个名字,是你疲惫不堪后的舒心解放,更是你不断前进过程中坚定而又充满温柔的力量。不过,请不要忘了,它的本名叫做蓝。  本案用蓝色作为中心色彩元素,呈现了一个平静、舒适、宜人的居室空间环境。灰蓝色的主体墙面,奠定了整体空间的色调,搭配柔和的素色沙发,备感亲近,毫无距离之感。深蓝色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