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有激情是不够的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weizha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纪实文学的行动感和真实感,大概在某种程度上比虚构文学更能满足人们阅读中潜在的“窥视欲望”,从而越来越成为图书市场的宠儿。邓贤的纪实文学《流浪金三角》,以充满激情的文字,为我们展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揭示了一群另类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这本书的畅销是必然的。它独特的选材和富有魅力的叙述方式,还有它的“真实性”、现场感,无不指向并满足着市场需求。但是,它的畅销似乎仅仅是商业的成功,而非文学本身的成功。


  这部长篇纪实文学存在着致命的缺陷。
  写作立场的暧昧和价值判断的游移,不但影响了对事实真相的呈现,而且遮蔽了可能达到的精神高度。金三角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历史、政治、经济原因,如何对生活在这里的特殊群体做出价值判断,是本书的写作首先要解决的难题。这群人,和我们一样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但是,他们流浪在异国他乡,盘踞在举世闻名的金三角。他们面临着绝望的生存环境,忍受着如磐的精神压力;他们在崇山峻岭中披荆斩棘,在枪林弹雨中殊死挣扎;他们欺压当地百姓,制造武装动乱,种植鸦片,并且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经营着世界上最大的毒品基地。他们是孤独的流浪者,是可怜的弃儿,更是邪恶的魔鬼。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同情,怜悯,还是感叹,愤怒?是站在政治的立场、国家的立场、民族的立场,还是站在人类的立场作出判断?作者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他决定选取人类视角,试图高瞻远瞩、超越狭隘的视野,“人类需要的是同情与关爱。……我愿用我的笔让外部世界了解金三角,了解那里的历史和现状,从而帮助那里的人民走向新的生活。”作者也意识到了,人性的复杂性不是仅仅依靠道德评判就可以判断的。因此,他宣称,“我的责任不是评说,而是展示。”可惜,作者在实际写作中并没有完全遵循自己的原则。复杂的情感状态使他常常情不自禁地在文中表达出充满激情的言论和判断。而这种言论又充满了道德与情感、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显得游移不定,事实上最终失去了任何意义。作者在描写战争场面时充满了亢奋的激情和发泄的快感,很难看见人道与正义的光辉。对杀戮的残忍性和战争的残酷性的美化,消解了对尊重生命的许诺与实践。在对国民党残军、知青、土著、政府军等各方面的态度上,也表现出很强的情感倾向,常常不由自主地流露出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意识形态立场,这不能不让人怀疑作者笔下呈现的事实究竟有多少真实性。作者的语调一直充满了深切的同情。但是,同情和怜悯是有区别的。怜悯沐浴着爱的光辉,而这种爱就像太阳一样,照耀着每一个人和每个角落。也许,作者选择一种更为客观冷静的语调,比起这种激情洋溢的声音更有震撼人心的效果,更能抵达所要表达的事物的本真。
  纪实文学的生命和魅力在于真实感,本书却时时闪现出“虚构性”。作者冒着生命危险,孤身在金三角闯荡三个月,采访了数百人,然后四易其稿,终成本书。我们并不怀疑作者对第一手资料的翔实占有,以及本书的纪实性前提,但作家在处理这些素材的时候似乎遵循的是小说创作法则,让人疑窦丛生。无论是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还是波诡云谲的内部争斗,都颇得惊险枪战片或打斗片的神韵,读来十分过瘾。但掩卷一想,作者并不是当事人,何以有这种亲临其境的描写,又何以知道那些已经死亡的人的心理状态。纪实与虚构的界限常常迷失,让人怀疑这更像一部小说。这样的阅读感受无疑宣告了本书在写作上的失败。
  书中的许多描写也显得十分矫情。譬如关于作者自己与采访者的关系的交代,在土洞中体验死亡的感受,对满星叠枪战采访惊险经历(其实是有惊无险)的刻意渲染,还有对女知青曾焰离开金三角在飞机上流泪的夸张描写,都有些失度,给人虚假、造作之感。
  纪实文学向“虚构性”的大幅度偏移,似乎已经成为当前此类制作的通病。邓贤的这个缺陷其实表明了中国相当多作家共同的缺陷。何为真正的人类意识?何为真正的理性精神?屈从于市场是否一定意味着背离文学本身?如何展现“真实”本身的魅力?这都是不应回避的命题。
  我们应该谨记,仅有激情是不够的。
其他文献
就某种意义而言,社会是由各种各样的人之间发生关系构成的错综复杂的场,人不同,关系不同,决定了人的“身份”不同,身处其间的场与场就不同。一个人的“身份”标志有许多,所以同一个人往往处于许多场中。最基本的分划办法是按职业特点区分,而且,互相兼容,场下有场、场中有场。军人处身的环境有战时、预备时、平时等,军人处身的状况相应地就有了非常时、准非常(戒备)时、日常时。而和平环境下的平时、日常时居多。即使是战
期刊
1990年帕特丽夏·康威尔第一部小说《验尸》面世,至今已推出10部描写验尸官凯伊·斯卡佩塔大夫的系列小说。她的作品把高科技犯罪学与跌宕起伏的悬念糅合在一起,颠覆了侦探小说的固有模式,开创犯罪学小说之先河。最新的《黑色注视》吸引了包括中国读者在内的众多小说迷。前不久,她接受了美国《读者文摘》采访。    你是当今最受欢迎的小说家,你想过读者为什么这样喜欢你的小说?  我想,应该与我所选的主题有关,死
期刊
被拖延十五六年之久的《章乃器传》终于出版了!不消说这有一个极其复杂、曲折、离奇遭遇的出版过程。  1998年夏季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自我介绍说:我原是中国青年出版社副总编,现已退休,主编一套“著名民主人士传记丛书”,得知您写了一本《章乃器传》,到处打听您的住址,我花了几个月时间,在全国工商联张金喜同志处,得知您的住址和电话,所以我马上要登门探访。  当然我是甚表欢迎!不料他看了书稿
期刊
由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曾祥芹主编的《阅读学新论》,是教育部语文出版社于1999年9月推出的重点图书,它列入“语文教育研究与探索丛书”之一,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的献礼。作者博采众长,参阅了255部中外有关阅读学的论著,借鉴了30余种相关学科的理论进行多方透视,全面总结了中国阅读学界18年来的成功经验,创建出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阅读学理论体系。全书分阅读客体编、阅读主体编、阅读本体编(含阅
期刊
沙海昂(1872—1930),字利农,是一位法裔华人,他的法文名字是Antoine Henry Joseph Charignon,沙海昂是他来到中国后取的中文名字。沙氏的先祖是西班牙人,后来移居法国,他本人1872年9月23日出生于法国南部城市里昂,少年时在圣路易高等学校(Lycée St.Louis)肄业,后来进入巴黎中央艺术学校(Ecole Centrale des arts etManufa
期刊
《Lipshtick》,格温·玛克萨伊(Gwen Macsai)著,HarperCollins公司出版。  真想了解女人们究竟怎样看待男人的人,应该读读这本书《口红》。本书是一本文集,思想敏锐,文笔流畅,读来会令人流泪。作者以自己亲身与男人交往的经历,为世界勾画出一幅幅与流行观念截然不同的男人的面貌,有好男人,有坏男人,有聪明男人,有蠢男人,有嘲笑,有同情,有憎恨,有爱情。她把男人叫作“一条冰冷而
期刊
顾名思义,李约瑟问题即李约瑟提出来的问题,涉及求知—哲学—科学原精神。李约瑟为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约瑟夫·尼达姆(1900—1995)的中文名,故西方人讨论此问题时,又称之为尼达姆问题。  李约瑟问题提法如下:为什么人类的近现代科学首先产生于西方,而不是首先产生于具有伟大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东方,其中尤其是伟大的中国?  这个问题涉及到人类的原精神之一的求知精神的本质,同时,这个问题也是将兴起于21世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隆重推出一套英文原版的“西学基本经典”丛书,这在国内出版界乃至于整个学术界都是一桩值得瞩目的盛事。我作为一个知情者,关注并期盼此事已久,现今看到一批胆识之士的辛勤工作结出硕果,不禁感慨系之。  我说译西书之事隐含着对民族和人类命运的关切,这话一点都不假;而且放在一百年前去看,它还不能说是隐含,而是急切地表达,因为中国人引进西学并译西书之事,本身就是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给逼迫出
期刊
《希腊神话》是世界上惟一一部古希腊人自己编的神话,周作人从原文直接译为中文,写有与正文字数相当的注释,搁置将近四十年后第一次面世。这本书出版我起了一点建议作用,但是现在所能说的也只有上面这些。此外的情况,无非是从译者几篇有关文章中得知,读者不如自己参看好了。只是周氏前后所讲,有些不大一致或者不甚清楚的地方,可以约略讨论一下。  第一,关于著者。阿波罗多洛斯到底是什么年代的人,《希腊神话》又是什么时
期刊
德国近代哲学家、诗人尼采(1844—1900)是近代最有争议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学说曾被纳粹分子肆意曲解成法西斯的理论支柱,希特勒曾亲自去拜谒尼采墓,并把《尼采全集》作为寿礼送给墨索里尼,因此尼采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常常被视为恶魔式人物。然而尼采毕竟是人类思想文化史上的大师,深受他影响的中外文化巨人有弗洛伊德、加缪、萨特、肖伯纳、梁启超、鲁迅等。难怪最近英国广播公司(BBC)通过网上投票选举“千年十大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