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审美课堂”的构建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75758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其中明确强调了语文学科审美教育的责任,为此我们要努力构建一个审美的课堂。我校柳袁照校长提出的“审美课堂”正是对这一要求的践行。柳校长提出“审美课堂”应该是“尊重生命成长的课堂”,“是不懈追求教学创新的课堂”,“是有效实施审美教育的课堂”。“这种课堂实现了情和景的交融,要求教师把蕴藏在文本中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容雅致的生活情趣、和谐发展的生存意识、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等,呈现给学生,把有着鲜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情感因素的知识在灵活、主动、多样的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这样的课堂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陶冶性情、开启心智的地方”。
  曹禺的名篇《雷雨》一直是高中教材的重要篇目,许多教师都教过很多遍了。2012年4月,我有幸参加了一个全市的同题异构的公开课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有机会再次重读经典,并且在柳袁照校长、徐思源老师的指导下对这篇课文进行了重新备课,制订了新的教学方案,我对如何构建审美的课堂也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认识。
  一、 常读常新发现美
  曹禺的《雷雨》蕴含丰富,博大精深,课文的节选部分,展现了鲁侍萍与周朴园从相认到交锋的这一场景。这一部分的文本多年来一直是语文教材中的保留篇目,许多教师不仅自己上过好几遍,也在各种参考材料和各级公开课中学习借鉴过很多次,这种熟悉感就会带来审美上的疲劳。
  当然,这种对教材内容的审美疲劳主要是针对教师而言的。由于教师自己的热情首先衰减,于是他们往往会追随多年来的经验,对课文进行程式化的教授。虽然该教的也都教了,但是由于自己的兴致平平,也就很难更好地引导和感染学生。在教学这种特殊的交流心得和感受的过程中,由于热情的减退,重要的情感交流环节就变得困难起来,课堂亦会流于程式,变得干巴巴起来。
  语文的“审美课堂”即如柳袁照校长所说的那样,是“用审美的心去破解教材,以期取得独特的发现,再去选择合适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作为教师要一直保持这种审美的心,首先要克服自己的审美疲劳。其实所谓“经典”就是经得起实践与历史考验的作品,经过岁月的沉淀可以常读常新,给人以深沉的思维空间的作品。这次公开课活动,是和其他三位教师同时上同一篇课文。这个“同题异构”的要求促使我再次仔细阅读了课文,果真又读出了些以前没有的感受。于是把自己过去多次使用的教案进行了重新设计。过去上课时我总是从周朴园的话语入手,从他对鲁侍萍的身份的几次质疑入手,将长长的台词从头到尾梳理一遍,推进情节的介绍。这次重新阅读之后,我依旧是从问句入手,但却是从鲁侍萍的台词开始。我注意到周朴园提问的次数远多于鲁侍萍,其实是鲁侍萍最终引导了谈话,于是我设计了三个阶梯的问题来串联梳理情节。
  ① 请学生凭借阅读的第一印象说说文中谁总是在提问,谁又一直在回答问题。
  ② 鲁侍萍具体问了哪些问题,请在文中画出来,并注意每次提问之间间隔的对话数。
  ③ 谁是主要的提问者?谁最终引导了谈话?
  通过这些问题,学生一边动手,一边动脑,从最初的模糊阅读印象(周朴园问问题比较多),到比较具体的直观感受,相对理性的剧情分析,迅速地把握了整体内容。
  其实这种教学切入点的调整并不会改变这篇课文的教授重点与难点,对于学生来讲最终学习的内容亦是大同小异,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来说却是非常关键的。特别是作为一名已有一些教学经验的教师,更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备好一课用一生,更应该是用一生来备一课,时刻的学习与钻研,让自己在日常的教学中也一直能找到新的乐趣与兴奋点,只有自己不审美疲劳,才能以自己的热情带动你的学生进入审美体验之中。
  二、 方法多样体验美
  对学生来说虽然每天接触的教材内容都是新的,但是长时间的学习再加上教师教学手段简单,审美疲劳也就在所难免了。抵御这种疲劳的最好手段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DIY”在近年来十分流行,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购买材料或半成品回家自己组合、安装、制作,从中体会乐趣和激发无穷的创造力,这充分体现了参与的重要性。为此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地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参与的环节来增加体验的过程。
  我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设计了初步感受、具体分析、反复品读、深入探讨的阶梯式阅读过程,再辅以电影、话剧等素材,分角色朗读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了情感体验的课堂情境,不仅从知识层面推进,而且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度来把握课文的要义。比如在教学中分角色朗读台词、多人品读同一台词、交换角色互读台词等环节就能邀请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品味人物内心深处的变化。
  我们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审美的主体,只有他们活跃起来,参与进来,审美才能真正展开。
  三、 深化认知辨别美
  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对社会人生的全面认识。柳袁照校长认为“审美课堂”追逐的是一种“本真”,审美的境界不应只是粉饰美好的,而应是“直抵人心”的。审美的目的是辨识“美”,那就需要“美”“丑”均识,不能运用“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不是“好”,就是“坏”。审美是从现实世界出发的,识真才是审美的第一步。
  《雷雨》的教学,最终目的是通过品读台词认识人性。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周朴园是“好人”还是“坏人”。为此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将周朴园对鲁侍萍有没有真感情设为关键之问,因为这个问题思考的过程才是“直抵人心”的。学生们在讨论中理解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种种怀念并不能说是假的,30年前的往事对周来说的确是美好的,这30年来周的生活亦有许多不如意之处,美好的恋爱是对其现实生活空白处的弥补,已死的梅小姐对他的生活不仅没有危害,反而可以增添慰藉,于是便成了一袭漂亮的外衣笼罩了空虚的灵魂。但是活着的鲁侍萍却可能摧毁他拥有的名誉和地位,于是基于趋利避险的本能,周朴园露出了自私的本性。作为一个商人,周朴园只会用金钱补偿自己的罪孽,以求得灵魂的安宁。在周朴园的世界中,金钱关系是他最熟悉的关系,金钱是他最熟练的处理问题的手段。学生经过这一点的讨论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周朴园这个人物是极为复杂的,在他身上多情与绝情,温情与冷酷,人情味与铜臭味,时时交织在一起。
  坏人与好人,现实中并不是两元对立那么简单。审美就是识真的过程,只有真才是美,真就是美丑皆存的。审美并不是不承认丑,而是分清楚丑。我们生活着的现实,它不是一团漆黑,也不完全精彩。当我们直面人性时就直接地展示真实的世界,这才可以撞击每一颗心灵。我在备课的时候希望学生能在读过之后,对我们生活的外部世界有更多角度、更深一层的认识和思考。世界的原貌既不是白,也不是黑,世界并不完美,周的自私也很真实,也可能存在于任何一个人的身上,我们无意掩饰或损害生活,只是警惕自己要坚守底线,在渗透了伤痕之后采取补救。我们的生活本就是既精彩又无奈,与其讳言,不如了解,我们需要的是真实,是客观地审视,正确地对待。
  总之,审美需要对象,审美需要动力,亦需要一颗真实之心,这是我在践行柳袁照校长“审美课堂”主张中执教《雷雨》之后的一点心得。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大江保卫战》是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来体会人民子弟兵大无畏的精神,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悟情之深,用自己的脑去思言之妙。“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还是情!  一、在品词析句中感悟情美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指的就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领悟欣赏其意义、情味和表达技巧
期刊
语文教学,阅读占了很大的比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越来越倡导个性化教育的今天,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尤其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化疑问。  一、疑问产生于学生——突出自主性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生主动地选择有关信息,运用既有的知识架构加以诠释,形成新的知识
期刊
28年,他在三尺讲台不倦地传递知识的薪火;  28年,他在学生心田默默地诠释育人的真谛。  他的教学艺术赢得了广大师生的赞誉,他严谨的工作作风引领着学校快速发展,他用独特的人格魅力诠释了一位人民教师的职业内涵。他睿智、勤奋、严谨、仁爱,他用28年的时间证明他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一光荣称号,他更要用一生的时间奉献于这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他,就是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
期刊
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今天,江苏人探寻“苏派教学”风格,无疑是极具创意和张力的。苏派教学有南学的清简,有太湖水的灵动,有石头城的厚实,有苏州园林的精致,这已成为江苏人的共识。多少次,回望苏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幕幕精彩场景,犹在眼前,形成了多姿多彩苏派教学的特有风格,彰显了苏派教学的魅力和特点。随拾几例,以飨读者。  清简,蕴含大气与深刻  【经典回放】(薛法根老师执教《哪吒闹海》)  薛老师执教
期刊
在现实的语文课堂中,我们如何让灵动与真实并存,那就需要我们正确处理好灵活与真实的关系。  一、活跃气氛,真实对话  1 师生平等。教师在课堂中不应该再是高高在上的“解惑者”,而应该是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参与者、交流者。教师要敢于放下架子,和学生站在同一起点上,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打开心扉,从而与教师、与文本真实地对话。  2 灵活引导。让学生学得活,教师灵活引导是关键。教师
期刊
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语文教育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老大难’。换言之,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那天,我就和这个“老大难”过了一招。  故事再现——“局长来了”遭遇“老大难”  那个清晨,秋高气爽。刚迈进校园,我便被这个“老大难”将了一军——教务处紧急通知,局长视导,第一节课(20分钟后即上课)听我的作文指导课。我的教学进度没有到作文
期刊
一、思考原点:让儿童阅读最美的经典  我喜欢阅读,我有一个梦想,让儿童拥有最美好的阅读。阅读意味着你能够与遥隔千载的先人们进行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意味着你的心灵之翼可以自由自在地在一个想象的世界里翱翔,意味着你能够体验今生无缘亲历的许许多多浪漫奇异、惊心动魄的生活。古人云:“大小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如果没有阅读,人类的精神生活不亦“万古如长夜”乎!  关于阅读内容,《周国平论教育》一书中周先生认
期刊
江苏省兴化中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首倡“朴实课堂”的教学理念,将“朴实、真实、充实、扎实”作为课堂教学的美学品质追求。省兴化中学作为泰州地区首批高中语文学科基地和首批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所在学校,构建形成了以读写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是江苏省有影响的作文教学特色学校。江苏教育报刊社主办的“江苏省中学生作文大赛”已成功举办十一届,江苏省教育学会主办的“高考作文杯”作文大赛已成功举办三届,兴化中学作文教学成
期刊
网络时代的到来、无纸化备课的倡导及集体备课的盛行,极大地提高了语文教师的工作效率。但我们也看到,有些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教学形式与手段的创新,却忽略了作为课程资源的主要凭借——文本,这实在是本末倒置。有些教师视集体备课为轮流备课,由原来备全册教案变成备一两个单元的教案。更有甚者,“备课靠下载,上课靠模仿,作业靠教辅”,这些做法都与有效教学南辕北辙。  备课最重要的是钻研教材,其次才是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
期刊
象棋和围棋中均有个术语叫“复盘”,也称“复局”,指对局完毕后,将自己与他人下过的棋凭记忆按原来顺序重新摆出,以检查对局中着法的优劣与得失。通过复盘,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下棋过程中的妙着与失误,会让选手的竞技水平有很大提高。我校丁志明老师是围棋高手,前不久,他灵光闪现,上了一堂作文讲评课《过程“诊断”——〈倾听潮声〉讲评》。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很受启发,心有所动,札记如下。  一、 课例呈现及随程简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