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生命教育是全人教育,从学生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发展需要出发引导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一所农村学校,我校依托新生命教育课程实验用书,践行新生命教育课程理念,立足农村实际,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新生命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果,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下面,就我校开展新生命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思考、探索作简要论述。
一、问题透视
农村学校,家长知识水平不齐,思想意识迟缓。我校通过家长培训、“小手拉大手”等活动,以改善民风为己任,进行了持续探索。但是,在开展新生命教育的过程中,依然遇到了一些困难。
(一)教学目标错位,知情意行混淆
新生命教育的教学目标是知、情、意、行相统一。农村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开展新生命教育的过度关注知识目标,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致使知情不协调、知行相脱节。表现在课堂上,把原本灵性闪动的新生命教育课堂变得呆板,教师成了新生命教育课程实验用书和学生之间的知识传声筒,学生死记硬背为了应付考试。由于学生基本的情感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与表达,行为缺乏自觉性和责任感,在课上学习新生命知识,课后依然我行我素。慢慢地,学生形成了表里不一、言过其实的双重人格。
(二)教学内容失位,生活实践脱节
“生活是生命的动态存在,生命在生活中成长,生活是生命的根基。”新生命教育的教学内容虽高于学生生活却源于学生生活,并应用于学生生活。农村学校相对闭塞,有的老师拿到新生命教育课程实验用书后,把新生命教育的教学内容学科化、抽象化、符号化,把本来灵动课堂异化为知识传输的载体,人为割裂了新生命教育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脱节,学生接受新生命教育就会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慢慢地,新生命教育的价值逐渐边缘化、形式化、功利化,如此,很难把学生培养成“全人”。
(三)教学评价缺位,学生主体沦陷
新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积极生活,成就人生。然而,农村学校评价方法滞后,评价手段单一。学校开展新生命教育虽然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但学期阶段考核模式与新生命教育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教师着眼于考核,常常忘记“为什么出发”。甚至,学校对教师开展新生命教育的成效评价影响到了学生“全面和谐地成长”。其一,终结性评价导致教师重知识灌输轻实践活动,使学生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其二,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难以使学生焕发精神生命的光彩。评价影响课堂,以教师为评价主体、以考试为评价方法、以选优为评价目标的呆板评价机制显然无法让学生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我校开展新生命教育尚在起步阶段,虽然出现问题在所难免,但新生命教育的问题反映到了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促使我們不断探索解决之道。
二、破解之道
针对开展新生命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校多次组织实验教师集体研讨,以求立足于我校所处的农村实际,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开展新生命教育的方法。
(一)创新使用教材,紧密联系生活
“新生命教育课程是以儿童生命为原点,以其生活为主线而组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新生命教育强调儿童的个性化学习,是具有浓郁校域特点的特色课程。与国家课程不同,新生命教育课程实验用书为教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创造和开发课程资源留下了很大空间,这是为了方便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取新生命知识。因此,使用实验用书时,教师不能以教材为中心围着课本转,而应该根据学生实际生活对实验用书做出恰当调整。
如:四年级上册的《当陌生人来敲门》,实验用书呈现了“真假快递员识别”案例。而我校所处的农村,快递不发达,快递公司并不上门送件。因此,这个案例对学生是陌生的。学习这一课,我舍弃了这一内容,为学生创设了另外的情景。问:同学们走在放学路上,陌生人主动和我们说话,应该如何应答?有人向我们问路,我们该怎么办?放学回家后,家人都不在,却有陌生人,怎么办?借助这些情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开展讨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懂得如何与陌生人交往以达到目的。
(二)构建教学体系,理解生命真谛
农村学生,家长外出打工者居多,学生“散养”在家。因此,开展新生命教育就要教育学生远离伤害,掌握应对危险的方法,引导学生崇尚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农村相对闭塞,孩子多有自卑倾向。因此,开展新生命教育就要让学生懂得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一定要热爱生命,珍爱生命,绝不放弃生命,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善待他人的生命,当他人的生命遭遇困境时,要伸出援助之手。农村学生,多跟着祖父母生活,“隔代亲”的溺爱司空见惯。因此,开展新生命教育就要教育学生学会自律、学会思考,学会共同生活,敢于向困难说不。
生命存在于相互关爱中,生命价值彰显于无私奉献处。小学生虽涉世未深,但开展新生命教育依然要从生命与安全、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养成、生命与交往、生命与价值、生命与信仰等方面构建完整的新生命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农村学校开展新生命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生命个体的教育,还将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村庄。在农村学校开展新生命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
(三)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和谐发展
新生命教育追求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开展新生命教育就要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快乐地生活、有意义的人生。农村学生,受家庭等因素影响,学生之间差异很大,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开展新生命教育要以个性认可为前提,使不同学生的个体生命都能得到自由和谐发展。因此,在农村学校开展新生命教育要尽量减少整齐划一式的“齐步走”,给学生留足自主选择、自由发展的空间,营造和谐有序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新生命教育的过程中,要为每个学生创造自由和谐发展的空间,就要做到:第一,开展新生命教育要因材施教,分类评价,不一刀切。备课,不仅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第二,教师在课堂上要细心观察每一名学生,跟进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既要尊重预设更要关注生成性教学资源,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第三,开展新生命教育,教师要在课堂内外抓住有利时机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表扬鼓励,让学生受到熏陶,得到启迪。第四,开展新生命教育要求教师摆正师生关系,学生要尊师重道,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丰富教学方法,培养健康情感
农村家长,尤其是祖父母,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知之甚少,甚至认为识字、算术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不仅是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更包括珍爱生命、积极生活等丰富多彩的内心体验。因此,开展新生命教育就要在教学中建构积极的情感课堂,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情感、品格一体化教育,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命体验,丰富学生情感,引导学生树立锐意进取的生命观。
“生命与生活是一体两面,生命寄寓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是生命成长的基础”,新生命教育活动“围绕生命活动和生活而组织,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确立生命尊严的意识,高扬生命的价值,提升生命的质量。”小学生获取新生命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实践活动的主动建构,不是依赖教师的直接传授。因此,开展新生命教育就要创新教学方法,通过观察、调查、体验、参观、访谈、制作、交流、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努力通过与环境互动、与同伴合作获得对自然与社会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获得生命创造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五)关心留守儿童,实施针对教育
新生命教育内容宽泛,儿童生活是新生命教育课程内容的基础。小学生年龄小,心智尚未成熟。智能手机、电脑、网络的普及,使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可大部分农村学生跟着祖辈生活,缺少辨别信息优劣的能力。而祖父母带孩子,对孩子使用智能手机不加干涉,面对良莠不齐的各类信息,农村孩子的生命成长不断扭曲。因此,农村学校开展新生命教育,既要学习新生命教育课程实验用书还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及时开展有的放矢的针对性教育活动。
农村教育,“留守儿童”是热门话题。因此,开展新生命教育活动就要围绕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开展“珍爱生命,善待生命”的体验式实践活动。解铃还需系铃人。引导学生解决他们自身的问题也是不错的方法。可以设计调查问卷,引导学生调查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的事实材料。接着,安排学生分组整理资料,分析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探索抵制不良行为的方法。然后,通过辩论会、汇报会、交流展示会等把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暴露在阳光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最后,鼓励学生通过手抄报、倡议书、宣传画等方式自发开展“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宣传活动,让学生通过体验活动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强化自我生命教育。
(六)开展实践活动,加强体验教育
新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命,在活动中感悟生命,在活动中建构生命”。因此,开展新生命教育就要引导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命、感悟生命,培养生命情感。
生命情感是学生感悟生命的外在表现。积极的生命情感能使人乐观向上、豁达宽容、和谐奉献;消极的生命情感则让人沉闷孤僻、自私冷漠。因此,新生命教育是净化心灵、纯洁灵魂的教育,开展新生命教育就要利用各种途径培育学生积极的生命情感。农村学校,因地制宜,实施新生命体验教育活动的途径很多。如:通过宿营、探险等野外活动增进学生个体对苦难的体验,引导学生珍惜生命;通过对孤寡老人、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的调查访问,引导学生善待生命;通过春游、越野等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生命气息,感悟生命的美好;通过观看地震、车祸纪录片,体验生命的可贵。农村学生,极少旅游、参观,社会参与面窄,教师要组织更多的新生命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中,讓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命、感受生命,并促进生命成长。
(七)落实多元评价,关注生命成长
每一门课程的开设都离不开包含评价教师和评价学生在内的课程评价工作。我校对新生命教育课程的评价坚持鼓励性和发展性评价原则,重视学生参与,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采取开放多元的评价方式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经过实验教师共同努力,我校建立起了从日常评价、多元评价、问卷评价等三方面开展评价工作的多元评价模式。
日常评价是以评价学生在日常学习新生命教育课程时的表现情况和完成的作品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方式。在日常评价中,低年级侧重于评价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情况,高年级侧重于根据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布置给学生的资料搜集、调查问卷、手工制作、手抄报、倡议书等作品开展学生学习新生命教育课程的质量评价工作。多元评价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引入学生、家长和社会力量,采用自评、互评、组评、师评、家长评、社会评等形式,以评价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的生命情感、生命态度、生活习惯等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方式。因为评价主体多元,运用多元评价可以发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易发现的学生的生命态度,有利于学校与家庭沟通,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也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问卷评价是指采用书面形式,以评价学生的新生命知识和新生命情感态度价值观来获得学生发展信息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方式。在问卷中,学生年龄不同侧重点也会不同,一般来说,低年级侧重于评价学生的新生命情感态度价值观,高年级更侧重于评价学生的新生命知识。
新生命教育的综合性和多元性决定了实施主体的多元性。开展新生命教育需要教师、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学校的评价理念与方式引导教师开展新生命教育的方法手段,家庭参与力度也影响新生命教育的实效性。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让新生命教育在农村学校开花结果,发出精彩生命的熠熠星光。
我校虽然是农村学校,但秉承“德才至善,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在开展新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始终立足学生实际生活,探索多种教育方法,尽最大努力引导学生过上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让我们农村小学生也能拥有美好幸福的人生。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中心学校)
一、问题透视
农村学校,家长知识水平不齐,思想意识迟缓。我校通过家长培训、“小手拉大手”等活动,以改善民风为己任,进行了持续探索。但是,在开展新生命教育的过程中,依然遇到了一些困难。
(一)教学目标错位,知情意行混淆
新生命教育的教学目标是知、情、意、行相统一。农村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开展新生命教育的过度关注知识目标,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致使知情不协调、知行相脱节。表现在课堂上,把原本灵性闪动的新生命教育课堂变得呆板,教师成了新生命教育课程实验用书和学生之间的知识传声筒,学生死记硬背为了应付考试。由于学生基本的情感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与表达,行为缺乏自觉性和责任感,在课上学习新生命知识,课后依然我行我素。慢慢地,学生形成了表里不一、言过其实的双重人格。
(二)教学内容失位,生活实践脱节
“生活是生命的动态存在,生命在生活中成长,生活是生命的根基。”新生命教育的教学内容虽高于学生生活却源于学生生活,并应用于学生生活。农村学校相对闭塞,有的老师拿到新生命教育课程实验用书后,把新生命教育的教学内容学科化、抽象化、符号化,把本来灵动课堂异化为知识传输的载体,人为割裂了新生命教育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脱节,学生接受新生命教育就会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慢慢地,新生命教育的价值逐渐边缘化、形式化、功利化,如此,很难把学生培养成“全人”。
(三)教学评价缺位,学生主体沦陷
新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积极生活,成就人生。然而,农村学校评价方法滞后,评价手段单一。学校开展新生命教育虽然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但学期阶段考核模式与新生命教育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教师着眼于考核,常常忘记“为什么出发”。甚至,学校对教师开展新生命教育的成效评价影响到了学生“全面和谐地成长”。其一,终结性评价导致教师重知识灌输轻实践活动,使学生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其二,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难以使学生焕发精神生命的光彩。评价影响课堂,以教师为评价主体、以考试为评价方法、以选优为评价目标的呆板评价机制显然无法让学生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我校开展新生命教育尚在起步阶段,虽然出现问题在所难免,但新生命教育的问题反映到了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促使我們不断探索解决之道。
二、破解之道
针对开展新生命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校多次组织实验教师集体研讨,以求立足于我校所处的农村实际,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开展新生命教育的方法。
(一)创新使用教材,紧密联系生活
“新生命教育课程是以儿童生命为原点,以其生活为主线而组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新生命教育强调儿童的个性化学习,是具有浓郁校域特点的特色课程。与国家课程不同,新生命教育课程实验用书为教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创造和开发课程资源留下了很大空间,这是为了方便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取新生命知识。因此,使用实验用书时,教师不能以教材为中心围着课本转,而应该根据学生实际生活对实验用书做出恰当调整。
如:四年级上册的《当陌生人来敲门》,实验用书呈现了“真假快递员识别”案例。而我校所处的农村,快递不发达,快递公司并不上门送件。因此,这个案例对学生是陌生的。学习这一课,我舍弃了这一内容,为学生创设了另外的情景。问:同学们走在放学路上,陌生人主动和我们说话,应该如何应答?有人向我们问路,我们该怎么办?放学回家后,家人都不在,却有陌生人,怎么办?借助这些情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开展讨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懂得如何与陌生人交往以达到目的。
(二)构建教学体系,理解生命真谛
农村学生,家长外出打工者居多,学生“散养”在家。因此,开展新生命教育就要教育学生远离伤害,掌握应对危险的方法,引导学生崇尚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农村相对闭塞,孩子多有自卑倾向。因此,开展新生命教育就要让学生懂得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一定要热爱生命,珍爱生命,绝不放弃生命,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善待他人的生命,当他人的生命遭遇困境时,要伸出援助之手。农村学生,多跟着祖父母生活,“隔代亲”的溺爱司空见惯。因此,开展新生命教育就要教育学生学会自律、学会思考,学会共同生活,敢于向困难说不。
生命存在于相互关爱中,生命价值彰显于无私奉献处。小学生虽涉世未深,但开展新生命教育依然要从生命与安全、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养成、生命与交往、生命与价值、生命与信仰等方面构建完整的新生命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农村学校开展新生命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生命个体的教育,还将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村庄。在农村学校开展新生命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
(三)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和谐发展
新生命教育追求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开展新生命教育就要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快乐地生活、有意义的人生。农村学生,受家庭等因素影响,学生之间差异很大,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开展新生命教育要以个性认可为前提,使不同学生的个体生命都能得到自由和谐发展。因此,在农村学校开展新生命教育要尽量减少整齐划一式的“齐步走”,给学生留足自主选择、自由发展的空间,营造和谐有序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新生命教育的过程中,要为每个学生创造自由和谐发展的空间,就要做到:第一,开展新生命教育要因材施教,分类评价,不一刀切。备课,不仅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第二,教师在课堂上要细心观察每一名学生,跟进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既要尊重预设更要关注生成性教学资源,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第三,开展新生命教育,教师要在课堂内外抓住有利时机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表扬鼓励,让学生受到熏陶,得到启迪。第四,开展新生命教育要求教师摆正师生关系,学生要尊师重道,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丰富教学方法,培养健康情感
农村家长,尤其是祖父母,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知之甚少,甚至认为识字、算术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不仅是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更包括珍爱生命、积极生活等丰富多彩的内心体验。因此,开展新生命教育就要在教学中建构积极的情感课堂,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情感、品格一体化教育,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命体验,丰富学生情感,引导学生树立锐意进取的生命观。
“生命与生活是一体两面,生命寄寓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是生命成长的基础”,新生命教育活动“围绕生命活动和生活而组织,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确立生命尊严的意识,高扬生命的价值,提升生命的质量。”小学生获取新生命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实践活动的主动建构,不是依赖教师的直接传授。因此,开展新生命教育就要创新教学方法,通过观察、调查、体验、参观、访谈、制作、交流、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努力通过与环境互动、与同伴合作获得对自然与社会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获得生命创造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五)关心留守儿童,实施针对教育
新生命教育内容宽泛,儿童生活是新生命教育课程内容的基础。小学生年龄小,心智尚未成熟。智能手机、电脑、网络的普及,使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可大部分农村学生跟着祖辈生活,缺少辨别信息优劣的能力。而祖父母带孩子,对孩子使用智能手机不加干涉,面对良莠不齐的各类信息,农村孩子的生命成长不断扭曲。因此,农村学校开展新生命教育,既要学习新生命教育课程实验用书还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及时开展有的放矢的针对性教育活动。
农村教育,“留守儿童”是热门话题。因此,开展新生命教育活动就要围绕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开展“珍爱生命,善待生命”的体验式实践活动。解铃还需系铃人。引导学生解决他们自身的问题也是不错的方法。可以设计调查问卷,引导学生调查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的事实材料。接着,安排学生分组整理资料,分析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探索抵制不良行为的方法。然后,通过辩论会、汇报会、交流展示会等把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暴露在阳光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最后,鼓励学生通过手抄报、倡议书、宣传画等方式自发开展“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宣传活动,让学生通过体验活动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强化自我生命教育。
(六)开展实践活动,加强体验教育
新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命,在活动中感悟生命,在活动中建构生命”。因此,开展新生命教育就要引导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命、感悟生命,培养生命情感。
生命情感是学生感悟生命的外在表现。积极的生命情感能使人乐观向上、豁达宽容、和谐奉献;消极的生命情感则让人沉闷孤僻、自私冷漠。因此,新生命教育是净化心灵、纯洁灵魂的教育,开展新生命教育就要利用各种途径培育学生积极的生命情感。农村学校,因地制宜,实施新生命体验教育活动的途径很多。如:通过宿营、探险等野外活动增进学生个体对苦难的体验,引导学生珍惜生命;通过对孤寡老人、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的调查访问,引导学生善待生命;通过春游、越野等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生命气息,感悟生命的美好;通过观看地震、车祸纪录片,体验生命的可贵。农村学生,极少旅游、参观,社会参与面窄,教师要组织更多的新生命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中,讓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命、感受生命,并促进生命成长。
(七)落实多元评价,关注生命成长
每一门课程的开设都离不开包含评价教师和评价学生在内的课程评价工作。我校对新生命教育课程的评价坚持鼓励性和发展性评价原则,重视学生参与,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采取开放多元的评价方式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经过实验教师共同努力,我校建立起了从日常评价、多元评价、问卷评价等三方面开展评价工作的多元评价模式。
日常评价是以评价学生在日常学习新生命教育课程时的表现情况和完成的作品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方式。在日常评价中,低年级侧重于评价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情况,高年级侧重于根据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布置给学生的资料搜集、调查问卷、手工制作、手抄报、倡议书等作品开展学生学习新生命教育课程的质量评价工作。多元评价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引入学生、家长和社会力量,采用自评、互评、组评、师评、家长评、社会评等形式,以评价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的生命情感、生命态度、生活习惯等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方式。因为评价主体多元,运用多元评价可以发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易发现的学生的生命态度,有利于学校与家庭沟通,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也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问卷评价是指采用书面形式,以评价学生的新生命知识和新生命情感态度价值观来获得学生发展信息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方式。在问卷中,学生年龄不同侧重点也会不同,一般来说,低年级侧重于评价学生的新生命情感态度价值观,高年级更侧重于评价学生的新生命知识。
新生命教育的综合性和多元性决定了实施主体的多元性。开展新生命教育需要教师、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学校的评价理念与方式引导教师开展新生命教育的方法手段,家庭参与力度也影响新生命教育的实效性。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让新生命教育在农村学校开花结果,发出精彩生命的熠熠星光。
我校虽然是农村学校,但秉承“德才至善,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在开展新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始终立足学生实际生活,探索多种教育方法,尽最大努力引导学生过上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让我们农村小学生也能拥有美好幸福的人生。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