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素质教育走进中学语文教学课堂

来源 :中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ulong1988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除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外,还要求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来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等语文的基本能力。为此,我们语文教师应该着重从素质教育上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让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大放光芒。
  【关键词】中学语文 素质 能力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为了避免学生应试教育的悲剧重蹈覆辙,语文教学要配合理论联系实践的经验,教学中应注意学生实际素质问题的培养。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探索,笔者认为在具体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结合课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本中所选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从中体现了作者高层次的审美观和正确的世界观。通过对这些课文内容的分析和挖掘,教师要逐步向学生渗透辩证的思维意识。例如《义理、考据和辞章》一文,既分别阐明了义理、考据和辞章三者的内涵和要求,又注意分析了三者之间的联系,全文贯穿着“这三个方面密切地相互地关联”的观点。在这三者当中,义理是灵魂,是统帅,形式为内容服务,材料又是由观点来统帅的。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树立了联系的观点。再如学习《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作者既肯定了成绩,即“中国共产党的20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20年”,又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即“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接着就指出了在研究现状、研究历史、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三方面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毛病。这样写,既肯定了成绩,鼓舞了士气;又找出了不足,提高了认识。这就使学生树立了一分为二的观点。
  二、结合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要开展阅读教学,同时在阅读教学中,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例如指导学生阅读《人民日报》刊登的一篇《把坏事变成好事》的文章,该文的主要内容是:部分地区受了水灾,有的地方灾情十分严重。受灾是一件坏事,但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坏事完全可以变成好事。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是怎样用辩证方法分析问题的:①坏事不会永远是坏事,只要我们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有坚强的意志和很大的干劲,“坏事可以变成好事”,这体现了发展的观点。②“坏事”和“好事”不是绝对的对立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受灾是一件坏事,但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坏事可以变成好事”,这又体现了联系的观点,③灾情十分严重,给我们造成了困难。但不应该只看到困难而灰心丧气,还应看到困难可以磨炼我们的意志,可以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这就是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
  三、结合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有了辩证的思维意识,还要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可以结合作文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例如有针对作文题《入迷与入门》,可引导学生分析“入迷”与“入门”的重要条件。只有对科学、对事业的追求达到着迷的程度,才能事业有成,有所建树,达到“入门”;反过来,入门又能促使人更加入迷,一个人只要入了门,就会更加执着于所追求的学业和事业。所以两者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再如可以布置这样一个作文题目《“开卷有益”之我见》,大多数学生抓住了“益”字,谈读书对陶冶情操、增长知识的作用。
  四、结合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利用多媒体参与性的功能,通过对事物、具体场面的创设刺激,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五、结合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创新教育是一项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通过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教学实践活动来培养的。我们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1.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体,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在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方面,我们要准确把握创新课堂教学的特点和基本原则,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上改革与创新,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进行探索。在教学目标上实现从“获取知识”到“发展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转变,在教学方法上实现从“教学生学会”到“教学生会学”的转变,大胆尝试,不怕失败,勇于创新,形成具有自身特点和个性的教学风格,努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创新品质。
  2.初中语文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活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手、交往、创造等综合能力为核心,环境课程则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操为核心,三者不是主次关系,而是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相比之下,活动课程更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发展学生的创新潜能。我们要把活动课程的开发摆在突出的位置,学校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兴趣小组,举办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品质。
  总之,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立新求异,通过各种手段,为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营造恰当的条件,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探究的学习,从中发现规律,在知识学习的层面上迈出创新的一步,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来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等语文的基本能力,把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其他文献
本文对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进行了拉、剪多向应力本构关系的实验研究,成功地用软x射线照相观察到材料内部微裂纹沿纤维方向近似均匀分布,并沿裂纹面扩展至破坏的损伤
一、前言树脂基体对玻璃纤维的浸润性决定其复合材料的性能。过去我们一般都是用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来比较树脂与纤维的粘合程度,以此评价树脂对纤维的浸润性能。对于浸
经典的本构理论不能精确描述材料表现出的率相关性和非线性本构关系,导致现代统一塑性理论的出现.各派现代统一塑性理论形式不相同,但最根本的观点接近:①材料变形由弹性变形
1.引言 微观力学是关于非常小物体的力学,近些年来它越来越受到力学界的注意。本文不企图探索这个趋势的社会意义,而将提出当前普遍感兴趣的微观力学各种各样问题的简要综述
1.引言 1972年,即有限元法引起工程力学中结构应力分析的革命后大约15年,这种“分析骨骼力学性状的新方法”(Brekelmans等1972)首次引入骨科文献。传统上,人们感兴趣的是涉
学好一种语言不可能是朝夕之事,初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是要多学多练的。中学生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如果我们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机械地讲解,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填鸭式地向他们灌输知识,语法和词汇就会枯燥无味。学生们不感兴趣,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不高。新课程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教师的带领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合作等方式,实现目标任务,感受成
九月的黄昏,隐隐绰绰的街道已嗅出秋凉,湛蓝的天,瑰紫的云,无星也无月,路灯才点上。那些温暖的火光们,夹在茂密的槐木间。一过了七月,树木不再色调青翠,而流于忧郁,尤其在黄
蒸包子和吃包子小勇:蒸一个包子一分钟,蒸九个包子要多久?小明:九分钟?小勇:你傻呀!你们家蒸包子一个一个蒸呀?!小明表示不服:那我问你,吃一个馒头一分钟,吃十个馒头呢?小勇:
摘 要: 在现代素质教育中,教师在课堂上应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主动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 教师;课堂;兴趣;学生;参与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3)22-078-1  一、激发学生参与兴趣,让学生有动力  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对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对学习内容
一、低温等离子体概述 等离子体是一种电离的气态物质,称为物质第四态,宇宙中99.9%的物质都处于等离子体态.它由带电的电子、离子和中性粒子组成.粒子之间不断碰撞发生能量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