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Q波型心肌梗塞远隔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来源 :临床荟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xin314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本文拟对急性Q波型下壁、前壁心肌梗塞远隔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做初步探讨。 1 资料方法 1.1 对象 157例旨次急性下壁,前壁以及下壁合并前壁Q波型心肌梗塞患者,临床、心电图及血清酶学改变均符合急性心肌梗塞诊断。其中男125例、女32例,年龄39~90(平均65.2±14.3)岁。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入院即刻、12、24、48小时采血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浓度,并于发病24小时内常规记录12导联心电图,以各导联ST段下移≥0.1mv为诊断标准。分为3组:组Ⅰ,急
其他文献
<正>分析我院1985年以来收治的54例AMI患者的心电图与临床资料,初步探讨了八项心电图指标评估AMI预后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4例均符合WHO的AMI诊断标准,其中
由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主办、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和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承办的第十五届中南六省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暨2018年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
<正>当某些原因引起过度通气。导致PaCo_2低于正常值的下限时,称为低碳酸血症。1908年,Haldane和Pouhon描述了由志愿过度呼吸引起的低碳酸血症的症状。1922年,Goldman等首次
目的 分析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胸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封堵不顺利和(或)失败的原因及其对策.方法 对2009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经胸VSD封堵108例病例进行
目的 通过对主动脉弓CT血管造影(CTA)资料的回顾性研究,了解正常主动脉弓的解剖形态学特点,为腔内治疗技术及人工血管和新型支架的设计建立解剖形态学基础.方法 选择2009年1月
<正>1 临床及实验室资料 1.1 一般资料 154例中,男61例,女93例,年龄1.5~78岁。19岁以下22例,20~49岁,119例,50岁以上13例。接触毒物方式:口服95例皮肤接触或喷洒农药中毒59例。
<正>早在1943年Harris和Rojas就发现缺血心肌的再灌注可以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Exp Med Sury1943;1:105)。近年来随着(AMI)溶栓治疗经验的积累,人们认识到溶栓后出现的严重再
报道1例12岁男性多发性Kimura病病例,并复习Kimura病的国内外相关文献。Kimura病的发病率低,病因未明,以中青年男性多见,临床上常表现为长期存在并易于反复的头颈部淋巴结肿大或
<正>现将四例出血量大,速度快,病因少见的大咯血诊疗经过,介绍如下。 1 病例简介 例1 男,30岁。1990年11月26日,突发大咯血近1000ml转入我院。风湿性心脏病史一年。查体:Bpl3
目的研究急性回旋支闭塞患者心电图12导联的不同ST-T改变及其临床表现和病变血管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急性回旋支闭塞的患者,根据急诊12导联心电图的表现随机分为ST段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