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学习方法之我见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ow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课是一门以科学探究活动为主的科学启蒙课程。在一个个充满乐趣的探究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科学的乐趣,也掌握了不少科学知识。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学习科学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只有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才能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获取科学知识,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在科学学习中,灵活的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探究学习方法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徑。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把小学科学课中常用的学习方法整合如下:
  一、实验探究法
  实验探究法是指在可控的教育情景中,依据一定的理论假设,有目的地改变一些教育因素(自变量)。控制其它变量,探寻改变变量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实验探究法一般先由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命题,或者创设实验条件,包括若干实验提示,然后由学生分组开始实验探索。学生带着问题投入地实验探究,在实验中搜集证据,寻找答案,形成初步的结论。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学生实验中渗透如何对实验变量加以控制。实验探究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假设论证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例如,《斜面》一课,首先教师让学生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关于斜面的问题,然后集体确定研究的重点问题是:斜面有什么作用?学生设计出对比实验,竖直和沿斜面拉起同样重的物体用力进行比较,证明用斜面省力。实验中学生还发现物体的重量相同,斜面的坡度不同,用力也不同。学生们对此提出了不同的假设:同一坡度的斜面提重物省力与提升的高度有关系;与斜面的长度有关系;与重物的重量大小有关系。同学们根据不同的假设设计了不同的对比实验。通过实验学生认识到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既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观察探究法
  观察探究法指通过观察来解决心中的疑问,有强烈的观察兴趣,愿意通过观察来求证自己认知的正确性。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去观察,搜集证据以求证,并且通过交流完善并建构起新的认知,体验到成功观察的乐趣。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制定观察计划,并能参与到学生观察活动中,引领学生通过观察搜集证据,指导学生修正已有认知的错误点,理清模糊点。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愿意进行课外长期观察探究。
  例如,在上《植物的身体》课时,教师先出示凤仙花,让学生画出看到的植物的画像。这种特殊的方式把学生的兴趣带到了本课中。学生说出自己的画中的植物时,可能在专业名词上不很准确。这时教师把注意力再次集中的凤仙花上,教师边解剖边引导学生观察凤仙花的身体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这时候教师继续带领着学生们观察各个部分的样子。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制定课下继续研究植物的长期计划。通过大量的长期观察探究孩子们意识到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懂得珍爱生命,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和科学观察的乐趣。
  三、资料探究法
  资料探究法指利用各种渠道对资料进行合理的搜集与应用以获得间接理论知识的一种方法。学生在已有认知基础上愿意深化认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借助资料运用批注、勾画、提炼等方法主动投入查阅资料、整理分析资料来寻找答案。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参与到学生资料分析活动中,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整理分析,搜集证据,指导学生形成初步的结论。也可以联系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其在课外利用便捷的网络等手段对相关知识做进一步研究。
  例如,在学习《人的一生》时,第一环节,教师先让学生交流课下准备得自己从小到大身体、心理、语言行为等方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身边的亲人的身体变化情况,最后在学生充分汇报交流整理的基础上,由师生共同进行小结。第二环节,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体检表上记录的数据说说自己的身体发育有什么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并绘成图形进行分析研究。除了用条形图和曲线图,启发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其他形式的图表来研究。在学生绘图研究结束后,引导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发现,通过分析与讨论,总结出研究结论。这样做培养了学生绘制图形并利用图形进行分析的能力,激发了学生探究兴趣,使学生懂得珍爱生命的重要意义。
  四、制作探究法
  制作探究法指学生自主的运用材料,创新设计、制作作品,展示作品,积极评价互动,完善作品,将自己的作品应用于生活中。教师引导学生恰当的运用材料,全身心的投入到制作探究中,在学生自主的评价互动过程中,取长补短,以求作品的完美性和科学性。将学生的眼光投入到广阔的制作空间里,将作品应用于生活及探究实践中。制作探究可以是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也可作为课后作业。制作探究注重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科学习惯。
  例如,《我的雨量器》一课,教师可以把雨量器拆开放到讲台上让学生观察, 这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分析并整理其构造与作用。在这基础上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让孩子们设计并制作雨量器,选取一个大饮料瓶,沿瓶颈周圈划线。沿线将瓶颈剪下。取一张与瓶子高度差不多相同的纸条,在纸条上画出刻度(可模仿尺子上的刻度画)沿瓶底处往上将纸条贴在瓶外面(也可直接将尺子竖直放入瓶内作为刻度尺)将剪下的瓶颈部分倒置在瓶口上作为漏斗。这么做既实现了材料环保,也克服了雨量器的测量不精确问题。科学制作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搞小创作,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操作情趣。用所学科学知识把来源于生活的材料再回归于生活。
  总之,科学探究因目标、内容、资源的不同可采取形式多样的学习方法。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以亲身经历为主的学习活动,把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融合在一起,既要做到科学教育的要求,又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作者单位:济南市历城区文苑小学 山东】
其他文献
以2024铝合金材料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表面喷丸处理对材料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采用试验方法对比分析了2024铝合金试件在喷丸强化前后的疲劳性能。在此基础上采用ABAQUS有限元软
科技发展与高等教育密不可分,高教规模应与科技发展程度相适应.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式,并结合中国当前实际计算出了高教应有的规模.
为了使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更好地适应应用型实验教学,分析了中高职实验教学衔接的问题,从素质教育和实验基地平台、设立预备实验室、中高职实验内容的衔接、实验教学方法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的素质现状,阐述了对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的素质要求,提出了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素质的措施。
小学阶段是阅读教育的起步阶段,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共同面对的问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小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从教十多年,我就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谈几点认识。  一、 预习是阅读教学的前奏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于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教学目的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例实践法分析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使用探究式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提出的建议能够对笔者和小学一线教育工作者将来的
法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美术课程标准》中也建议:“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什么样的师生角色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呢?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策略,有效
传统“红色经典”小说对革命历史“史诗性”的追求与塑造,被新历史小说作家们解构与颠覆,通过对小说《草生草长》解析,本文展示了新历史小说独特的视角和重视“人”的另一重真实
二十一世纪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高潮,中国要利用教育这场革命来改变命运,同时也意味着教育的改革。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发展,越来越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改革的目的是以学生的发展和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培养,养成自主学习的精神,并且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目标。而且在课堂学习的知识应该运用在生活中,实际生活的需要反映出教学发展的风向标。教育和生活不可以相互分离,这样才能够培养社会需
阐明了绿色贸易壁垒的涵义和成因,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能促使我国政府加快完善环境立法的步伐,从而防止发达国家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