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情境是教师在指导学生选题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目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用技术手段再现生活中具体场景或制造相似生活的情景,营造现实的而富有吸引力的活动氛围,引起学生心理和情感体验的一种教育环境。综合实践活动选题指导课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和吸引他们形成探求或解决问题的兴趣与激情,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实践活动的效果。
布鲁纳的问题教学法(发现法)主张创设问题情境,他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活动兴趣的最好手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究者的角色,真正参与到实践活动中。
思维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杜威曾说:“我们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起点阶段。”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现有水平”,和学生心理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创设一种“愤悱”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活跃状态,引起学生主体内心的冲突,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内驱力。
【案例呈现】
案例一:“生命救助”
(投影展示蔚蓝色的地球)同学们赞叹,美丽的地球,可爱的家园。
师:可最近美丽的地球上突发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灾祸频频发生,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可爱的家园失去了昔日的美丽。同学们说说最近地球上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生1:我国盈江地区发生地震。
生2:日本因地震而发生海啸。
生3:多国部队轰炸利比亚。
生4:日本核电站发生核爆炸,导致核泄漏。
生5:日本发生地震后,我国部分省市发生了抢盐现象。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说明了我们时刻关心时事、关心社会。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组图片。(PPT1展示现实生活中的火灾、交通事故、日本地震、海啸、泥石流等图片)你们看了这组图片后有什么想说的或者想问的?
(学生提出了很多,其中“在地震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遇难”是主要的问题。)
生6:在日本发生地震前1分钟就有了警报,为什么还死了那么多人?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有价值,还有哪位同学像他一样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PP2展示日本地震中一老人爬在屋顶上,人和屋顶一起被海啸冲走,而幸免于难;一个小孩在火灾中用湿毛巾捂着脸,爬在地上而逃过灾难等图片)
师:同学们看完图片后,你最想研究什么问题。
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感受到了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人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又是多么的脆弱。在老师的引导下,“生命救助的研究”主题就形成了。
案例二:“食品安全”
师:同学们,欢迎大家又一次来到综合实践的发现之旅,在这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课堂上,让我们一起关注,一起发现,一起探讨我们身边的问题。近一段时间,老师在新闻报道中发现了一个跟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不知道大家感兴趣吗?(生齐答“好”)不过,在这之前,先请同学们回答我一个问题:今天中午你吃了什么?
生1:炒肉丝、番茄蛋汤、米饭。
生2:鸡肉丁、豆芽、排骨、紫菜蛋汤、米饭。
生3:我和前一位同学吃的一样,都是寄宿生。
师:呵呵,我们寄宿生的午餐很丰盛啊!好了,看来,我们同学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用餐,食物都很丰盛而且有营养,不过,我们在吃进营养的同时,也吃进了毒素啊!不信,大家看。(PPT1展示食物中的毒素及有关添加剂情况)
师:我们食品中真是“食”面埋伏啊!同学们还听说过哪些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案例呢?
生: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注水猪肉等等。
师:非常好,同学们对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是非常关心的。但是,大家刚才说的还只是众多食品问题的冰山一角,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近年来我们国家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问题。
(PPT2展示“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核辐射事件以及“近几年其他食品安全事件”)
情境创设中从学生熟悉的日常饮食入手,由食品营养问题自然引出食品安全问题。引导学生由个人生活过渡到社会生活,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食品安全问题的兴趣。
【案例分析】
(一)彰显生活主题是创设有效情境的切入点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教育与生活不仅是教育理论研究的经典问题,也是课程改革实践中的现实课题。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生活,抓住那些有意义、学生感兴趣而又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生活难点、社会热点,去发掘、捕捉,去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既能够贴近学生的认知起点,又便于激活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上面两个案例中,指导老师把最近地球上发生的众多的、突发的自然灾难和人为灾祸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物、事,引导他们从这些现象中去探寻自己需要解决的“生命救助问题”“食品安全”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深入的研究与探索。这得益于指导老师对学生生活的了解,得益于对教育契机敏感的把握。这样学生会积极主动地走进社会,走入生活,在社会、生活这片广阔的天地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自我,为今后的生活打好基础,以便将来更好地走向社会,创造自己的生活。
(二)凸显学生主体是创设有效情境的出发点
布鲁纳指出:“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要使学生对所参与的实践活动有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关键在于学生对活动主题与内容感兴趣,兴趣是维系学生实践活动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会不断去探索、研究、创新,主动性、自主性就会得到充分体现,实践活动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个性化的研究提供广阔的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在“生命救助”案例中,学生根据各自的需求选择了“地震中的自救”“火灾中的逃生”等不同的研究课题;“食品安全”案例中,学生能从谷物类、动物类、水果类、蔬菜类和饮料类等方面,选择自己的研究课题,还有学生从“食品的贮藏方法”角度来研究,因为他们家旁边就有几个脱水蔬菜厂,想研究脱水蔬菜贮藏中的安全问题。在学生的兴趣得到充分尊重的基础上,学生就会自主中选择出自己喜欢的研究主题和内容。
【案例反思】
一是创设问题情境的针对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是学生,创设情境要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目的的开展补救或纠正行为等实践活动。案例一中针对学生自救能力的缺陷,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开展生命救助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案例二中针对学生饮食上的很多不健康的行为,开展科学饮食、健康饮食的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很有益的。
二是创设问题情境的及时性。要把生活中出现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引导学生关注,在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2011年3月我国云南盈江地震、日本特大地震相继发生,以及滋生出其他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我们及时将社会的焦点问题引入到实践活动中来,开展了“生命自救的研究”。2011年4月以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在媒体上曝光,食品安全已经是全国人民共同关注的焦点,更是中学生需要探究的问题,于是我们及时引导学生开展“食品安全”的研究实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走进社会,融入社会。
三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情感性。创设问题情境应充分体现背景材料中的情感因素。要让学生探究的知识不再是“冷冰冰的知识”,而是激发学生情感,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重要因素,做到“情境在眼前,我在情境中”。要用情感来激发学生,“好像磁力吸引铁一般,有多大的分量的磁,便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梁启超),激发学生在强烈的感情氛围中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对问题百折不挠地探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从某种意义上说创设情境中的情感性需要教师的情感流露,教师激情的渲染、深情的流露、煽情的话语都能感染学生。
上面案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情境的演进中,被老师对人生命健康的关注、关爱之情所感染,产生了正态的共鸣,生成了积极的心理体验,充分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健康的重要,关注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是人的情感中最美好的元素。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安丰初级中学)
布鲁纳的问题教学法(发现法)主张创设问题情境,他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活动兴趣的最好手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究者的角色,真正参与到实践活动中。
思维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杜威曾说:“我们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起点阶段。”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现有水平”,和学生心理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创设一种“愤悱”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活跃状态,引起学生主体内心的冲突,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内驱力。
【案例呈现】
案例一:“生命救助”
(投影展示蔚蓝色的地球)同学们赞叹,美丽的地球,可爱的家园。
师:可最近美丽的地球上突发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灾祸频频发生,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可爱的家园失去了昔日的美丽。同学们说说最近地球上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生1:我国盈江地区发生地震。
生2:日本因地震而发生海啸。
生3:多国部队轰炸利比亚。
生4:日本核电站发生核爆炸,导致核泄漏。
生5:日本发生地震后,我国部分省市发生了抢盐现象。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说明了我们时刻关心时事、关心社会。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组图片。(PPT1展示现实生活中的火灾、交通事故、日本地震、海啸、泥石流等图片)你们看了这组图片后有什么想说的或者想问的?
(学生提出了很多,其中“在地震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遇难”是主要的问题。)
生6:在日本发生地震前1分钟就有了警报,为什么还死了那么多人?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有价值,还有哪位同学像他一样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PP2展示日本地震中一老人爬在屋顶上,人和屋顶一起被海啸冲走,而幸免于难;一个小孩在火灾中用湿毛巾捂着脸,爬在地上而逃过灾难等图片)
师:同学们看完图片后,你最想研究什么问题。
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感受到了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人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又是多么的脆弱。在老师的引导下,“生命救助的研究”主题就形成了。
案例二:“食品安全”
师:同学们,欢迎大家又一次来到综合实践的发现之旅,在这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课堂上,让我们一起关注,一起发现,一起探讨我们身边的问题。近一段时间,老师在新闻报道中发现了一个跟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不知道大家感兴趣吗?(生齐答“好”)不过,在这之前,先请同学们回答我一个问题:今天中午你吃了什么?
生1:炒肉丝、番茄蛋汤、米饭。
生2:鸡肉丁、豆芽、排骨、紫菜蛋汤、米饭。
生3:我和前一位同学吃的一样,都是寄宿生。
师:呵呵,我们寄宿生的午餐很丰盛啊!好了,看来,我们同学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用餐,食物都很丰盛而且有营养,不过,我们在吃进营养的同时,也吃进了毒素啊!不信,大家看。(PPT1展示食物中的毒素及有关添加剂情况)
师:我们食品中真是“食”面埋伏啊!同学们还听说过哪些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案例呢?
生: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注水猪肉等等。
师:非常好,同学们对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是非常关心的。但是,大家刚才说的还只是众多食品问题的冰山一角,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近年来我们国家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问题。
(PPT2展示“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核辐射事件以及“近几年其他食品安全事件”)
情境创设中从学生熟悉的日常饮食入手,由食品营养问题自然引出食品安全问题。引导学生由个人生活过渡到社会生活,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食品安全问题的兴趣。
【案例分析】
(一)彰显生活主题是创设有效情境的切入点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教育与生活不仅是教育理论研究的经典问题,也是课程改革实践中的现实课题。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生活,抓住那些有意义、学生感兴趣而又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生活难点、社会热点,去发掘、捕捉,去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既能够贴近学生的认知起点,又便于激活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上面两个案例中,指导老师把最近地球上发生的众多的、突发的自然灾难和人为灾祸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物、事,引导他们从这些现象中去探寻自己需要解决的“生命救助问题”“食品安全”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深入的研究与探索。这得益于指导老师对学生生活的了解,得益于对教育契机敏感的把握。这样学生会积极主动地走进社会,走入生活,在社会、生活这片广阔的天地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自我,为今后的生活打好基础,以便将来更好地走向社会,创造自己的生活。
(二)凸显学生主体是创设有效情境的出发点
布鲁纳指出:“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要使学生对所参与的实践活动有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关键在于学生对活动主题与内容感兴趣,兴趣是维系学生实践活动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会不断去探索、研究、创新,主动性、自主性就会得到充分体现,实践活动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个性化的研究提供广阔的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在“生命救助”案例中,学生根据各自的需求选择了“地震中的自救”“火灾中的逃生”等不同的研究课题;“食品安全”案例中,学生能从谷物类、动物类、水果类、蔬菜类和饮料类等方面,选择自己的研究课题,还有学生从“食品的贮藏方法”角度来研究,因为他们家旁边就有几个脱水蔬菜厂,想研究脱水蔬菜贮藏中的安全问题。在学生的兴趣得到充分尊重的基础上,学生就会自主中选择出自己喜欢的研究主题和内容。
【案例反思】
一是创设问题情境的针对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是学生,创设情境要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目的的开展补救或纠正行为等实践活动。案例一中针对学生自救能力的缺陷,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开展生命救助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案例二中针对学生饮食上的很多不健康的行为,开展科学饮食、健康饮食的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很有益的。
二是创设问题情境的及时性。要把生活中出现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引导学生关注,在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2011年3月我国云南盈江地震、日本特大地震相继发生,以及滋生出其他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我们及时将社会的焦点问题引入到实践活动中来,开展了“生命自救的研究”。2011年4月以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在媒体上曝光,食品安全已经是全国人民共同关注的焦点,更是中学生需要探究的问题,于是我们及时引导学生开展“食品安全”的研究实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走进社会,融入社会。
三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情感性。创设问题情境应充分体现背景材料中的情感因素。要让学生探究的知识不再是“冷冰冰的知识”,而是激发学生情感,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重要因素,做到“情境在眼前,我在情境中”。要用情感来激发学生,“好像磁力吸引铁一般,有多大的分量的磁,便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梁启超),激发学生在强烈的感情氛围中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对问题百折不挠地探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从某种意义上说创设情境中的情感性需要教师的情感流露,教师激情的渲染、深情的流露、煽情的话语都能感染学生。
上面案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情境的演进中,被老师对人生命健康的关注、关爱之情所感染,产生了正态的共鸣,生成了积极的心理体验,充分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健康的重要,关注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是人的情感中最美好的元素。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安丰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