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发展经验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来源 :经济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GUOC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也是对人类发展理念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既充分借鉴了世界经济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也合理吸收了国际社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实践的经验教训,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发展潮流总体趋势的敏锐把握和深刻思考。
  关键词: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经验教训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2-039-03
  
  作为一种历史范畴,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由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向先进的发达状态的转化过程。是在一定的发展理念指导下的一种实践活动。人类的发展理念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发展现的进步是20世纪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既充分借鉴了世界经济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也合理吸收了国际社会发展实践的经验教训,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发展潮流总体趋势的敏锐把握和深刻思考。
  
  一、发展观的演变
  
  发展观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而不断演变的。目前,对发展观的产生时期和演进阶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一般认为。国际社会对发展问题的普遍关注始于20世纪40年代。第: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受到严重破坏,战后重建、发展经济成为许多国家的首要任务,加快经济增长成为普遍共识。于是,发展经济学应运而生,提出并形成了有关发展的一系列比较明确、系统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标志着发展观的诞生。从世界范围来看,发展观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的演进,同时形成了三类不同的发展观:20世纪40~70年代的GDP发展现、20世纪70~90年代的可持续发展观、新世纪以来的科学发展观。
  
  (一)GDP发展现(20世纪40~70年代)
  20世纪40年代后,受早期发展经济学思想和战后经济重建任务的强烈影响,人们对发展的理解主要是经济增长,GDP(国内生产总值)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尺。在早期发展经济学看来,发展就是经济发展,并且把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主要追求财富的不断增长,用一系列的经济指标来反映发展成果。其中最主要的是用GNP(国民生产总值)和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衡量发展的程度,以为经济增长会自动改善社会的状况,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二战后的20多年间,这种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的GDP发展观,曾经被当成公认的发展模式,并得到联合国的推举。应该说,这种发展观对于促进战后经济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奇迹。
  但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和资金投入拉动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忽视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结果形成了“有增长无发展”的局面,造成贫富两极分化、人口爆炸、农业衰败、粮食不足、资源短缺、環境污染等许多经济社会问题。事实说明,经济增长并不一定会自动带来社会的发展,给广大人民带来更多的实惠,有时甚至会产生相反的结果。经过对经验的总结和对教训的反思,要求突破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观的呼声渐起,并逐渐成为时代的强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经济学对发展的看法开始改变,发展现的转变进入了第:个阶段。
  
  (二)可持续发展观(20世纪70~90年代)
  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年众多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出现的“有增长无发展”的现象,发展经济学开始修正对发展的看法。最早对“增长即发展”的观点提出质疑的是“罗马俱乐部”的学者们。1972年,他们发表《增长的极限》的报告,向人类敲响警钟: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地球消化吸纳污染的能力也是有限的,经济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相协调。20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的大爆发,环境污染和粮食短缺的加剧,也对西方国家传统工化道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许多发展经济学家开始意识到。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社会发展;发展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发展不仅要实现经济增长,也要改善结构、保护资源和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公平。
  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采》,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此后,联合国不断召开国际会议,通过宣言,发表声明,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力提倡“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模式。1992年,10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聚集巴西里约热内卢,通过《里约宣言》和《21世纪行动议程》,作出了关于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庄严承诺。1995年哥本哈根社会发展世界首脑大会通过的《宣言》和《行动纲领》认定,“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改善和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并致力于“建立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框架”。可持续的发展观,摈弃了传统的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以大量能源和资源消耗、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发展,而把促进人口、环境、经济、社会的互相协调、兼顾当代人和子孙后代利益的可持续发展等作为发展的目标。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联合国制定了人类发展指数(HDI)这个包括寿命、教育、收入分配的综合指标,作为衡量发展的新标准。与单纯的GDP发展观相比。可持续发展观具有明显的进步,但仍采能全面、系统地说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准确、科学的发展观。
  
  (三)科学发展观(新世纪以来)
  跨入21世纪后,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发展的重要性日益明显。与此同时。中国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2003年1000美元向2020年3000美元跨越的阶段。这既是一个“发展机遇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分析了我国面对的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前景,认真地总结和吸收了国际社会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全面吸收和综合了人类社会发展研究的成果,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深刻地回答了“中国为什么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它既纠正了单纯的GDP发展观的错误,又克服了可持续发展观的不足,把人类发展观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系统的发展现。
  
  二、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
  
  中国共产党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开阔的世界历史眼光和宽广的胸襟。重视世界发展经验,并善于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是我党长期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党永葆先进性的重要原因。今天我们正在推进的事业,就是在对外开放和全球化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社会主史的伟大事业。运用世界历史眼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放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大格局中,追踪全球范围历史发生的重大变化,总结和吸收各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寻求规律性的认识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健康发展,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一个重要前提。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发展,使生产工具、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劳动生产率迅猛提高,生产力不断发展,社会财富迅速增加。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也造成了许多问题。带来各种社会异化现象:一边是劳动者艰辛的劳动,一边是生命折磨、精神摧残和幸福感的丧失;一边是财富的积累,一边是贫困的出现,产生严重的两极分化;一边是经济的增长,一边是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
  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进入70年代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在效仿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并没有实现预期的发展目的,却陷入了“有增长无发展”困境,即只有明显的生产的量的增长,而没有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状况、政治经济体制等的明显进步和质的提高,出现了严重的分配不公、社会腐败和政治动荡。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也一度陷入“滞涨”之中。经济出现一定程度的衰退。这种情况引发了各国对战后发展模式和发展实践的反思。反思的结果认为。发展不纯粹是一个经济现象,必须把发展看作是涉及社会结构、人的态度和国家制度以度加速经济增长、减少不平等和根除绝对贫困等主要变化的多方面过程。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联合国的推动下,世界各国普遍接受了“可持续的发展观”。它表明人们的发展现在多元性、全面性的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发展的实践也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逐步转向注重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但是,就全球范围而言,在发展问题上,占主导地位的还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和旧的不合理的国家秩序,是以牺牲世界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特别是第三世界人民利益为代价的。这不仅危及到后代人,而且已经危及到同代人,不仅是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的问题,也是全球社会本身可持续发展的问题。90年代发生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为世界发展的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强调,发展应该是“整体的”、“综合的”和“内生的”。提出发展应以人的价值、人的需要和人的潜力的发挥为中心,促进生活质量和社会每住成员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观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以人为中心”,但已开始透过促进自然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强调发展应该以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
  通过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反思世界发展观的演变。我们遂步深化了对发展的认识,深深地体会到。要实现现代化建設的宏伟目标,必须抛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模式的影响,应该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起来考虑。有鉴于此,我们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既丰富了发展的理论,也促进了发展的实践。
  
  三、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教训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史国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同第三世界各国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都进行过长期的英勇斗争,现在见面临着相似的现实任务,即发展民族经济,建设自己的国家。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借鉴和吸收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的经验,特别是拉美各国发展的教训。
  20世纪80年代,受西方新自由主艾和西方发展学的影响,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不顾本国国情,照搬照抄西方的发展理论和模式。但是很不幸,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论和发展药方,并没有在实践中为第三世界的发展带来福音,结果却产生了两个联系的后果:对外的依赖性和内部的贫富两极分化。有些国家的“发展”甚至从一开始就伴随着社会平等、教育、文化、就业、劳动者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倒退和国家主权与民族优秀传统的削弱,成为阻碍发展的深层隐患。从90年代后期开始。一些第三世界的国家提出,要由片面依赖外国转而注重地区联合和依靠自己人民的力量,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转而把解决社会问题摆在首要地位。
  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每个国家都必须立足本国实际。只能借鉴和吸收别国的发展模式,但是决不能照搬照抄;必须尊重本国人民的选择,以实现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发展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和制定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是我党从国情出发,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的实践经验和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面向世界、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社会关于发展问题的经验教训和有益成果,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经验教训作出的理性选择,是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重大决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只有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一起来考虑,才能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只有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才能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自然社会的永续发展。
  (责编:乔木)
其他文献
根据热平衡理论,建立了供热系统启动过程中瞬时热平衡微分方程,并对该微分方程进行数理分析,得出了供回水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全自动相控阵超声波检测技术(AUT)以及相应标准(ECA)的成功应用,对于提高检验速度、保证检验质量,控制质量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依托PipeWIZARD系统,对AUT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初
平面闸门是水利水电工程中广泛采用的一种设备.平面闸门底缘的型式决定着闸下水流状态,对闸门系统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闸门的工作性质,结合闸门设计的其他因素和工
在《蜜蜂杂志》2017年第2期,《蜂王真的是领导者吗?》一文,详细阐明了蜂王不同于人类皇帝的观点,还形象地描述了“蜜蜂王国”里职员组成、生活习性、分蜂、飞逃等人们难以见到的
提出了一种激光热处理三维温度场内部边界条件模型,运用有限元方法,对激光热处理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该模型所确定的温度场很好的保证了工件的能量守衡,使得该模型可以用于有
由于少体校学生每天要进行专业训练,学习文化课的时间相对少一些,因此课堂教学是少体校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如何改进课堂教学,适应学生的发展,适
使CO2激光器对35CrMo耐热钢材料进行激光深熔穿透焊接研究,通过焊接、焊缝机械强度等试验获得了激光焊接的最佳工艺参数.分析并讨论了工艺参数及其它因素对激光焊接质量、性
一段时期以来,财务报账难一直困扰着高校的师生员工,文章根据长期工作实践所了解的地方本科院校报账难的实际情况,对产生该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报账数量的增减变化
蜜蜂残翅病毒是世界范围内侵染蜜蜂的重要病原物。近年来蜜蜂的大量突发性死亡很多与残翅病毒的侵染有关,该病毒的发生、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山东省是我
在线性密集波分复用(DWDM)的具有非线性效应的喇曼增益光纤通信系统中,建立和求解任意信号通过具有自相位调制(SPM)、交叉相位调制(XPM)效应、群速色散(GVD)、受激喇曼散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