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让小学生获取探究数学知识的方法,更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素质教育的发展,使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更加重要。问题是一切学习行为的出发点,也是新思想与新方法产生的源泉。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问,会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对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就是要求教师利用相关情境的创设,组织小学生一起思考,去发现、提出问题,思考与解决问题。问题能够促进课堂学习氛围的活跃化,更能使数学教学满足素质教育需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有以下两点:
1.有利于小学生思维的拓展
对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引导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积极地探索问题,有利于小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仔细思考每一点知识的来源与意义。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思维会因为问题的解决而得到扩展。问题意识的形成能够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获得数学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学习中,学生积极提出问题,针对与数学学习内容相关的现象进行思考,在质疑与提问中成长起来,会推动其思维的快速发展。
2.有利于数学教育水平的提升
受到年龄的限制,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尚不成熟,也没有建立完整数学知识体系的能力。部分小学生还不能完全自主地解决问题,仍然较多地依赖于教师的引导。让小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就可以独立地提出与分析问题。教师要做的就是做好课堂中的引导工作,帮助小学生认清数学学习的目标与学习方法。针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突出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使数学课堂成为小学生自己的课堂。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解决的课堂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课堂模式,有利于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使用更多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营造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问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小学生的思维变得开阔,从而促进学生提问。新课程标准提出民主、自由与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小学生具有不同观点,想要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用期待的眼光注视学生,认真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给学生提问的力量。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偏离教学轨道时,教师可以用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回到正题上来。
比如在讲解“图形的拼组”知识时,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提问。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由不同图形拼组而成的图案,比如一个房子,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你们能想象这个房子是由什么图形拼组而成的吗?”学生会快速说出三角形与正方形这样的答案。教师继续引导“可能还有不同的拼法”,一些学生就会提出问题“是不是用了很多三角形呢?”,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给予肯定,并引导全体学生一起对房子进行切割,分析与解决学生的疑惑。在师生互动中,尊重学生的想法,帮助学生学习,才能使教学效率得以提升。
2.组织贴切的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
让小学生在课堂中动手操作,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有利于课堂参与度的提高,更能让小学生快速发现问题。实践活动是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让小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绝佳方法。小学生好动、爱玩,给小学生提供课堂实践的机会,不仅能使其更专心地进行数学学习,还能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比如在讲解“测量”的时候,教师可以给每一个小学生安排一个测量任务,像量一量自己使用文具的长度,量一量教师用品的长度,量一量教室窗户与门的长度等。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测量工具,供小学生自主选择,像文具尺、教学用尺、盒尺等。在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出许多问题。像“我要量门的长度,选哪个工具比较好呢?”“为什么用米尺量笔的长度不方便呢?”“怎么选工具呢?”等问题会随时迸发出来。鼓励小学生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问题,共同解决问题,有利于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个长期的教育工程,需要教师将具体实践落实在每一节小学数学课堂中。加大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视力度,引导小学生通过问题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原理,成为数学知识的第一获取者,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用问题去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能使学生的问题意识自然而然地形成,更能使课堂内容与形式变得丰富起来。
参考文献:
唐丽娟.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培养[J].电子制作,2014(22):141.
编辑 李建军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对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就是要求教师利用相关情境的创设,组织小学生一起思考,去发现、提出问题,思考与解决问题。问题能够促进课堂学习氛围的活跃化,更能使数学教学满足素质教育需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有以下两点:
1.有利于小学生思维的拓展
对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引导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积极地探索问题,有利于小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仔细思考每一点知识的来源与意义。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思维会因为问题的解决而得到扩展。问题意识的形成能够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获得数学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学习中,学生积极提出问题,针对与数学学习内容相关的现象进行思考,在质疑与提问中成长起来,会推动其思维的快速发展。
2.有利于数学教育水平的提升
受到年龄的限制,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尚不成熟,也没有建立完整数学知识体系的能力。部分小学生还不能完全自主地解决问题,仍然较多地依赖于教师的引导。让小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就可以独立地提出与分析问题。教师要做的就是做好课堂中的引导工作,帮助小学生认清数学学习的目标与学习方法。针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突出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使数学课堂成为小学生自己的课堂。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解决的课堂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课堂模式,有利于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使用更多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营造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问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小学生的思维变得开阔,从而促进学生提问。新课程标准提出民主、自由与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小学生具有不同观点,想要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用期待的眼光注视学生,认真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给学生提问的力量。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偏离教学轨道时,教师可以用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回到正题上来。
比如在讲解“图形的拼组”知识时,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提问。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由不同图形拼组而成的图案,比如一个房子,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你们能想象这个房子是由什么图形拼组而成的吗?”学生会快速说出三角形与正方形这样的答案。教师继续引导“可能还有不同的拼法”,一些学生就会提出问题“是不是用了很多三角形呢?”,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给予肯定,并引导全体学生一起对房子进行切割,分析与解决学生的疑惑。在师生互动中,尊重学生的想法,帮助学生学习,才能使教学效率得以提升。
2.组织贴切的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
让小学生在课堂中动手操作,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有利于课堂参与度的提高,更能让小学生快速发现问题。实践活动是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让小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绝佳方法。小学生好动、爱玩,给小学生提供课堂实践的机会,不仅能使其更专心地进行数学学习,还能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比如在讲解“测量”的时候,教师可以给每一个小学生安排一个测量任务,像量一量自己使用文具的长度,量一量教师用品的长度,量一量教室窗户与门的长度等。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测量工具,供小学生自主选择,像文具尺、教学用尺、盒尺等。在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出许多问题。像“我要量门的长度,选哪个工具比较好呢?”“为什么用米尺量笔的长度不方便呢?”“怎么选工具呢?”等问题会随时迸发出来。鼓励小学生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问题,共同解决问题,有利于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个长期的教育工程,需要教师将具体实践落实在每一节小学数学课堂中。加大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视力度,引导小学生通过问题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原理,成为数学知识的第一获取者,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用问题去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能使学生的问题意识自然而然地形成,更能使课堂内容与形式变得丰富起来。
参考文献:
唐丽娟.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培养[J].电子制作,2014(22):141.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