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教育理念下自闭症儿童自伤行为干预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2009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支持教育是一种教育形式,更是一种比较特殊教育的形式,尤其适于特殊学校特殊学生的教育。笔者所从事的特殊教育,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是一定的。如自闭症儿童,自伤现象比较严重,与其进行口头说教是毫无效果的。平时尝试着在“绘本阅读”中实现“言于情而利于行”的行为干预教育,获取了一定的教育效果。
  一、利用绘本阅读,干预自闭行为
  在“绘本阅读”中,熏陶传递无声语言,进行自闭行为干预。自闭儿童一个最为明显特征是不愿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有的就是缺失于语言交流的能力。这样的儿童,且自伤行为不断,而且有时还显得比较严重。就是老师费尽口舌,对其也产生不了控制和制止的效果。作为自闭儿童,出现这样的症状并非就是其心理是何等的不健康,而是比较严重的病症在左右着他的行为,再加之其语言交流又多障碍,其交流的空间就是十足意义上的无。但对自闭儿童行为是否就无可干预的可能?其实不然,自闭儿童虽然没有语言交流的可能,但其他器官的可交流性也还是具备的。如自闭儿童的双眼视力还是可以的,也比较能够接受相关形象的熏陶感染。绘本是什么?绘本能够对其发生作用么?绘本对自闭儿童自伤行为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在比较切实的研究中,在让自闭儿童所进行的绘本阅读中,人们比较有意义地发现,绘本虽然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儿童的专利,但也可能就是不能顺利掌握知识,且具有自伤行为有不可自制之自闭儿童的专利。如果人们能让自闭儿童进行绘本阅读,让自闭儿童去比较多地进行绘本阅读,还是可以对自闭儿童的自伤行为的产生一定的干预效果。自闭儿童阅读绘本的实践比较有意义地告诉人们:自闭儿童阅读绘本,可以产生无声的传递效果,有时还完全可以产生奇特的效果。
  二、利用绘本,模仿动作,干预自闭行为
  在“绘本阅读”中模仿相关动作,进行自闭行为干预。
  让自闭儿童进行绘本阅读,作为教师不可去简单地让自闭儿童去自读。自闭儿童一般都缺失这样的行为习惯,即使人们去布置了,对自闭儿童来说极有可能就是那样的无动于衷。即使人们也去做某些方面的督促,那也不可能让其产生阅读绘本的熏陶感染效果。因为自闭儿童的阅读绘本的接受能力也是相对低下的,甚至是某种程度完全意义上的低下。针对这样的情形,人们必须多在自闭儿童阅读绘本的质量上进行思考,多在自闭儿童阅读绘本质量的提高上做好文章,做实文章。如何去做语言交流低下自闭儿童阅读绘本之质量的文章?窃以为可以凭借绘本之形象让自闭儿童进行简单抑或是有价值的模仿。这里的模仿需要有质量和价值。如何达到有质量和价值的目的?笔者以为肩负自闭儿童特殊岗位教育的老师,有必要模仿绘本形象进行儿童可模仿的示范。人们也许有着这样的印象:有一歌舞团夫妇生了一个极为弱智的男孩,这男孩不仅仅就是弱智,其体质也不如一般健康发展者。就是这男孩到了20多岁时,还只像10多岁的孩童一样。但其夫妇没有放弃对孩子的培养,将孩子带进歌舞团后,孩子出现了奇迹,孩子对交响音乐的指挥产生兴趣,后来竟然成为交响音乐指挥人员。所以,让自闭儿童模仿绘本形象行为,经常模仿绘本形象行为,那也完全可以产生这样的奇迹,忘记自己的自伤行为,使得自己的自伤行为得以属于自主性的控制。
  三、利用绘本阅读,渗透情感,干预自闭行为
  在“绘本阅读”中渗透一定情感,進行自闭行为干预。
  绘本形象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虽然其内容比较简单,但连贯起来看,其故事情节也是极具完整性的,其故事人物形象也是极具感人意义的。自闭儿童去阅读绘本,完全可以受到情感的启迪。当然对于自闭儿童而言,所受到的启迪意义不可能是深刻的,完全就是某种程度上的简单和肤浅。但作为自闭儿童的老师,绝不能对自闭儿童阅读绘本的启迪意义不去理会,也绝不能对自闭儿童阅读绘本的启迪就是那样的置之不理。人们应当看到的现实是,即使是自闭儿童,也绝不会对阅读绘本不产生点点感受;即使是自闭儿童,阅读绘本所能产生的感受也是螺旋上升的。我们肩负着特殊的教育责任,肩负着一个个自闭儿童家长的重托,没有理由不对自闭儿童阅读绘本所能进行的自闭行为干预负起责任来,而且应当将其作为崇高而又光荣的使命去完成。自闭儿童所阅读的绘本都以形象去流露感情,去表达情感。自闭儿童在阅读绘本时,我们不能放弃一个个看似简单的形象,也不能放弃一个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对自闭儿童,我们可以去做比较简单的讲授,也许绘本所流露的情感能够对自闭儿童产生一定的震撼。虽然其震撼不可能深入到自闭儿童的心里,但对自闭行为的干预,也是可以奏效的,甚至完全可以出现奇迹。如绘本中有不少小小动物,他们就是那样偎依在动物妈妈的怀里,是那样的充满幸福感。自闭儿童在阅读着这样的绘本内容时,我们可以以一个极为简单的疑问,让自闭儿童亦可产生这样的感觉:世上只有妈妈好!让自闭儿童亦可产生这样的行为,平时不再那样多地逆反于自己的母亲,让自己的母亲多一点省心。而自闭儿童多了不逆反于自己母亲的行为,也完全可以减少了自身行为的自闭,形成对自伤行为的有效干预。
  [作者单位:泗阳县特殊教育学校 江苏]
其他文献
有效教学并不是一个新词,教育上一直在提及,而且是全国都在做、各省都在搞、校校都在落实,可这也是一直都是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财物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为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这一理念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此来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这样教师的教学活动才更显效果、效率、
心育活动课是一门以学生活动体验为主,知识掌握为辅的课程。如何做到活而不乱是一线心理老师的困惑。本文将从心理活动课的特点出发,结合当下心育活动课的纪律问题,探究活动设计、专业素质和师生关系三方面在心理课堂纪律调控方面的应用。  心育课通过开展顺应学生成长“关键期”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人格和智力的健康发展。与其他常规课程不同,它既要求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又要求学生能静心觉察自己的内心世界。  但是
“好学者不如善学者,善学者不如乐学者”。数学学习当然也不例外,营造一个和谐课堂、让学生喜欢的课堂,就需要我们善于化平淡为精彩,化平庸为神奇,把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演绎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一、融入生活,让学生在数学生活化中理解知识  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如果融入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实例,就能引导学生
苏教版六下数学《确定位置》是在学生已经学会用“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八个方向描述物体间位置关系,以及用数对确定位置基础上,使学生能根据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描述其位置,进一步丰富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而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笔者在本课教学中,采用教师适时引导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这说明了德育与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小学阶段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阶段,因为小学生年龄小心智各方面都处在正在发展的阶段,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德育的情感教育,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不仅能学到语言知识掌握语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是课堂阅读的延伸与扩展。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应该关注学生内部动力的生成,拨动学生的心弦,唤起学生阅读的意欲,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他们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以此促进孩子语文素养的提高。本文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小学生课外阅读引导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陶行知先生说:“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
在课堂上,我遇到过很多学生出现的错误,也曾简单地对待它们。但学生失望沮丧的反应不禁让我反思: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时,应该立即否定他,还是耐心真诚地帮助他们“吃一堑,长一智”,让错误成为学生成长的契机?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尝试与错误是学习的基本形式。”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要把学生的错误转化为教学资源,要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使自己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下面就以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几个案例粗浅地
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游戏的各种元素形成良好主观体验,特别是自选游戏更能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建构技能,教师要在教学中要亲力亲为,对幼儿进行游戏指导,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形成协商、谦让、交换等优良品质,形成创新能力。  游戏对幼儿的成长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幼儿园要加强游戏教学,同时,教师更应该成为幼儿游戏中重要的元素。自选游戏是游戏活动中重要的形式,幼儿教师在教学中更是起到双重作用,既是教育的
任何一项伟大的科技发明,它都离不开猜想;猜想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没有了猜想就没有科学技术前进的步伐。在小学科学知识的探究学习中,往往就要让学生进行无数次的科学猜想,猜想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它同时又是学习科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如何从小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猜想能力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让学生在学会观察后猜想  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或现象的开始,学生
以课堂探究为主阵地的传统科学教学模式,学生通常在四十分钟里,跟着老师匆匆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四步探究过程。其中,很多环节由于时空的限制,往往只流于形式,很难深入下去。至于学生的探究成效,一方面教师不容易全面把握;另一方面教师也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时空里对每一个学生的探究情况进行一一的评价和反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兴趣度的有效提升。因此,我们急需一种新媒体的介入,对课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