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响过炮竹声”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a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姓困苦挂心中,
  精准扶贫情义浓;
  躬身践行畅侃村,
  掌声响过炮竹声!
  2018年2月5日,有一对叫陈汉英姐弟冒着风雨来到了麻章区人民检察院,拿着一面写有“感谢共产党政策,恩答检察院帮扶”的锦旗走进了值班室,说要进去找他们的恩人。这是怎么一回事?他们的恩人到底是谁呢?
  这名叫陈汉英的学生家在麻章镇畅侃村,本身家庭就不富裕,可恰恰是屋漏偏逢下雨天,作为家庭顶梁柱的父亲生了一场重病,于2017年2月离开了人世。这对于他们家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家中的吃住都成了问题,哪还有条件去读书呢?尽管成绩优异的陈汉英万般不愿意离开熟悉的课堂和温暖的校园,看着家徒四壁的房屋,陈汉英却不得不面临继续学业与辍学外出打工支撑家庭的艰难选择,他时常坐在昏暗的屋里默默的流泪,陷入绝望。当他准备做出退学的决定时,一个冒着小雨的午后,村干部带着几位陌生的叔叔走进了家门,打量着这个破烂不堪的家。其中一位对着小汉英说:“汉英啊,这个学不能退啊,一定要坚持上,只要上学、学好本领,这个家才能真正地有希望啊!”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了2000元钱,“这点钱你们先收下,先解解燃眉之急,后面我们一定会想办法的……”陈汉英眼含热泪,说“谢谢恩人,我一定努力学习。”
  就在这位恩人走出门的时候,小汉英听到了他与其它叔叔说:“畅侃村是革命老区,曾经为党和国家作出了卓越贡献,我们可不能让贫困限制了它的發展……”
  畅侃村迄今已有580年历史。同时,它还是一条革命老村,1944年春,该村成立抗日游击小组,有成员40多人;1948年,中共遂溪县东南区飞马连在畅侃村成立;10月,中共遂溪县东南区武装工作队,在畅侃等11条村100多人的配合下,夜袭国民党驻志满的潮满区联防中队据点,打伤国民党兵7人,缴获粮食1万多斤。
  这位恩人可以说是扶贫工作的“老杆子”了,早在2010年他便获得过“广东省扶贫使者”的荣誉称号,曾经在廉江、徐闻担任过驻村工作组组长,带领当地两个村子成功实现脱贫。这次他出任畅侃村驻村书记,更是包含着对革命老区父老乡亲的一份特殊的情感啊!
  小汉英望着恩人匆匆的背影,捧着热乎乎的2000元钱,泪水再也控制不住了,他转身撕碎写了一半的退学申请书,找出课本读了起来,心里想,我一定要学好知识,决不辜负恩人对我的期望……
  教育扶贫是这位恩人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刚到畅侃村时,他发现时任村委书记脱贫思路不清晰,工作上也不作为;村委会形同虚设,村委干部不团结,在村民心中威望低,缺乏信任和拥护。针对这些“疑难杂症”,他迅速向麻章区委组织部、麻章镇党委反映,对村委干部进行了合理调整,根据“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工作思路,让那些思想开放、观念超前的同志负责扶贫工作。在配强配好村委干部队伍的同时,还教育引导大家力戒思想保守、观念落后、行动迟缓。
  经过一年苦心孤诣的经营,畅侃村村委会从“软涣散”变成了“强大壮”,村委干部们的面貌焕然一新。通过加强引导培训,村两委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带头致富能力大幅增强。
  思想的问题解决了,发展集体经济上扶贫才是硬道理,他大力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养殖技术、厨艺等技能职业培训,让全村村民普遍受教育,能够积极寻求脱贫攻坚的途径。而脱贫致富成与否,关键还要看村子有无“造血”能力,因此,选择适合村子发展的扶贫产业至关重要。他帮助村里完成光伏发电项目并投入使用;整合土地资源,引导村民开展花木种植。
  再说到陈汉英的家。小汉英又回到了温暖的课堂,而他的家庭,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那天离开以后,这位恩人想方设法,积极筹措资助,为他家建造了一栋二房一厅的平楼,这位恩人在入伙的时候还亲自的送来祝福和问候,让这位失去父爱孩子的脸上又挂上了久违的笑容。
  小汉英的家庭只是畅侃村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今天的畅侃村,在陈德斌同志及驻村工作队、新一届村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文体活动有声有色,小学校里书声朗朗,老年协会欢声笑语,村落家园环境优美,专栏墙报文明宣传,网络广播声音不断,党的声音不绝于耳;硬底化的村路平整洁净,太阳能路灯送来光明,卫生设施的新建亮丽了环境,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加快了把畅侃村建设成为小公园式村庄的脚步。
  在检察院的值班室里,陈汉英姐弟俩就是懒着不走,非要见到他们的恩人不可,值班员无奈,只好打电话,把他请了出来。当姐弟俩看到了麻章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畅侃村驻村书记陈德斌后,只是一个劲的流眼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倒是陈德斌同志笑着说,瞧你们俩孩子,不用送什么锦旗,你们能拿出优秀的成绩单,那就是我最高兴的事情了!
  陈德斌同志在畅侃村经过一年多的扶贫后,村民也收到了这位驻村书记先前在廉江上山村和徐闻信桥村扶贫成功的“硕果”,在这一年里,每次见到陈德斌这位省“扶贫使者”到村中送温暖、为民办实事,村民们都会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送上比炮竹声还响亮的掌声,在这热烈的掌声中,充满了村民们对陈德斌同志扶贫工作的认可,也充满了群众对奔向小康的深情寄望……
其他文献
11月12日至15日,源流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谢佚芳率记者组,到云浮市就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进行调研和采访。  谢佚芳一行在云浮市、县乡村振兴办、老促会有关领导陪同下,先后到郁南县桂圩镇桂圩村村委龙岗村、建城镇地心村,罗定市罗平镇双莲村、大石村、南充村、龙湾镇万亩南药种植示范基地,新兴县新成镇森村、勒竹镇良垌村、五联村委石头冲村,云安区石城镇上洞村委东山村和现代优质肉牛(省级)农业产业园进行了现场参
期刊
太阳还没有完全沉入西山脚下,一轮淡淡的圆月,便早早地在天边候场了。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月亮比太阳跑得更快些!许是因为她多了些宁静而高雅的清辉,少了太阳的炽热的缘故吧!  总喜欢昂起头,看月亮,穿行在浮云联翩的夜空。有时候,也很诚恳的跟月亮赛跑,低下头,不去看她,使劲儿往前冲。一抬头,却发现,她还是跑到我的前头去了!  远远的、细细的端详:似乎早已认识月宫里的嫦娥仙子;那永远砍不倒的桂树,充满了神
期刊
12月5日上午,79岁的胡明华老人在老伴和孙女的陪同下走进杂志社,为了能到《源流》编辑部看看,他专门提前一天从韶关新丰乘车到孙女所在的南海,然后按照杂志上的地址,到广州市区找到编辑部。  “看了《源流》很喜歡,一直就想来杂志社看看。”胡明华老人说,第一次见到《源流》是在多年前某一个单位办公室,翻阅之后很喜欢,当时就要了那本杂志。后来在县老促会领导邀约下,到县老促会工作一段时间,发现老促会也订了《源
期刊
有“东方之子”之稱,时任中国对外文委美大司主要负责人的恩平老乡吴枫同志已离开我们6年了。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恩平老乡们聚在一起,忆起吴枫等先辈往事,感慨万千。  1983年初,改革开放的春雨洒遍了南粤大地。当时广东侨乡恩平市沙湖区委书记吴文典托我(莫锡儒)和区政府几位干部上京,工作之余拜访曾任粤中纵队广阳支队政治部主任、五团政委、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人民建功立业、时任中国对外文委美大司主
期刊
海天一色涌蓝涛,絲路银湾戏弄潮。  盛夏中的海陵岛,晴空万里,碧波荡漾。渚清沙白中的旖旎风光,不停地勾起隐藏在阳江人心海里的自豪:2005年,她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海岛之一,2013年入选中国十大宝岛,2015年,又被国家海洋局评选为“十大美丽海岛”。凭着优良质量和卓著声誉,同年,几乎以完美的姿态被国家请进AAAAA级旅游景区行列。  此刻,大角湾上,云帆点点,逐浪追波,游人如织。在这穿梭而至的游人
期刊
《源流》,在我们这些老区工作者和广大群众看来,是大力宣传党对革命老区工作一系列政策的好杂志。她报道各级党委、政府重视革命老区,关爱革命老区人民,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政策支撑体系,补齐民生领域短板,确保革命老区人民在全面建立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报道革命老区人民发扬革命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进典型、優秀的人和事。  恩平市老促会近几年来认真抓好《源流》杂
期刊
1949年10月,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一声宣告,祖国大地从南海到北疆,迈开了从封建半殖民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的巨大步伐。在过去70年的光辉岁月里,充满了风雨和艰辛,终于迎来了天翻复地的巨大变化,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大国。惠州市也从一个岭南的边陲古城发展成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明星城市,经济总量跃居我国经济强省广东前五,成为名副其实的粤港澳大湾区一流城市。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
期刊
2019年第19期《广东脱贫攻坚工作动态》,刊发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源流>杂志为脱贫攻坚鼓与呼》一文,介绍了近年来《源流》宣传、报道脱贫攻坚的做法和体会。这是省扶贫办对《源流》宣传工作的肯定与鼓励。  省老促会会长陈开枝等领导也对此作出了批示,希望《源流》杂志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
期刊
张闻天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1900年8月30日,张闻天出生于上海川沙县。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1月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张闻天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并当选为中共中央总负责人,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张闻天受到残酷迫害。19
期刊
“扶贫要将扶志、扶智、扶制三者相结合,它包含信心、知识、技能、制度等方面的塑造和建设,扶志和扶智是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提出的;扶制是我来毕节开展帮扶工作之后的深切感受,它是推动各种工作机制、管理方式等由传统方式向科学合理、现代高效方式转变的载体,涉及到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5月16日,广东省第一扶贫协作工作组组长,毕节市委常委、副市长杨伟强在接受广东省《源流》杂志社记者采访时,如此总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