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意,是行文之前绕不过去的一道坎。立意层次高低,思路清晰与否,直接决定了一篇文章的成败。如何拓展立意的思路呢?所谓立意,其实就是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升华或转化;所谓立意思路,就是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而且这个观点必须是材料传递的最重要的信息,然后将观点通过一定的方式拓展开来。下面结合我参加全国卷Ⅰ高考湖北作文的阅卷感受来谈一点看法。
立意应以小见大
近几年的全国卷Ⅰ所选材料大多是身边的事,有发生在学校的事,有发生在家里的事,都很接地气。这些小事,究竟有多大的现实意义呢?命题者往往就是想通过这些生活琐事,来折射当今社会存在的某一个重大主题。小故事往往反映的是大道理。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挖掘其内涵,从本质上把握住“小事”与整个时代、社会和生活的内在联系,笔下是“小”,眼中是“大”。像2016年全国卷Ⅰ的漫画材料,从小处来看,它反映的是学生分数变化的问题;从大处来看,涉及教育的问题,特别是家庭教育问题,还涉及人们对待进步与落后的态度问题,更涉及如何评价衡量一个人的问题。比如,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湖北作文《说尺子》片段:从100分到98分,挨一顿揍;从55分到61分,得一个吻。这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却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许多人看来,前者退步了挨揍是天经地义,后者进步了得吻是理所当然。我们常说,要一把尺子量到底。在现实生活中,应当说尺子是最公平的,但拿在不同人的手里,去度量不同的人,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尺子。我们用它来衡量别人,更要时常度量自己。这个世界,应当有这样一把尺子,于情充满温暖,于理凸显公平,于法彰显正义,应该时时刻刻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这个立意层次是比较高的,它站在社会评价的高度来看人性。然而有的考生立意就显得非常小气,看到的是分数,写的内容依然是在学校或家庭发生的事情,始终没有看到分数背后隐藏的东西。如果就事论事,就会失之肤浅与平庸。
立意应事中抽理
从写作的角度来看,发生了什么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探究为什么会发生,从这个事情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如何避免它再次发生。我们要学会分析命题者提供图画或文字材料的真正意图。它提倡什么,为什么要提倡;反对什么,为什么要反对。要学会辩证分析,通过挖掘原因,从中找出要说明的道理。比如,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湖北作文《拒绝惟成绩是论的“实用主义”》片段:我们的生命是不断前进上升的过程,这其中会有许多或大或小的如意和不如意,可真正决定生命质量的是我们以何种态度面对它,我们的社会用一种功利化的状态影响了我们,也影响了学校、家长的教育态度,我想我们更应明确的是,学习并非只是为了让我们披荆斩棘地去杀出一条血路,而最后却在头破血流中除了分数和成绩一无所获,无从寻找自己的价值,或低估了自身的力量。作者教会了我们如何正确看待成绩,摒弃功利化的意图,分数永远只是一个附属品,它不可能决定生命的质量。
立意应引申开拓
如何把要义宕开一笔,就是要学会由此及彼的联想,可以把具体事物的某些特征同某种哲理、道德品质、精神境界等联系起来,借题中具体的人、事或物来表达人类的普遍感情和抽象道理。比如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的作文,立意时应由“女儿举报父亲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接电话”的具体材料抽象为“亲情与规则、责任、法律”等,审题时由具体到抽象,写作时再由抽象到具体,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并结合自己对“面对错误做法时,是选择感情,还是遵守法律、承担责任”来表达,这样一个好的写作思路就清晰了。如写给老陈的《遵规守范,珍惜幸福》这一封信的片段:您罔顾家人的多次劝告,屡屡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接打手机,你知道吗?这不仅是对交通规则的漠视,更是对自己生命的漠视,对自己人生幸福的漠视!所幸,您有一个理智的女儿,她对您的举报,也许会让您一时颜面扫地,但从长远来看,却为您的个人幸福、家庭幸福撑开了守护的翅膀。再如2014年高考全国卷Ⅰ的作文,立意时应由“山羊过独木桥”的比赛这个具体的事情,概括出“做事情是遵循规则还是打破常规”“变通是通向成功的捷径”“敢于打破常规”“合作共赢,彰显智慧”等抽象的中心来。
在拓展立意思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立意要境界高远 作文的立意难度有大小之分,境界有高低之别。立意的境界,往往会不自觉地折射出考生的思想境界、思维品质和价值观等精神层面的东西,立意时要传递正能量。比如,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的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和现象不仅仅出现在一两个家庭,而是每一位家长、老师、学校以及全社会要思考的深层次问题。而很多考生写的内容全部是学习压力重,家长要求高;还有编造两种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层次的人生对比的故事;更有考生对号入座,假定自己为图画中的某一个人,以学生身份大谈特谈分数给自己带来的种种影响,大吐苦水,有的甚至以高考前个别考生自杀的极端例子来抨击考试制度,否定当下的教育。阅卷老师当然不希望看到考生满腹牢骚,而是想从文中看到考生的生命自觉意识、责任担当意识等。成功的例子如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湖北作文《分数线不是评判的标准》片段:及格和满分是分数制考试中的主要评判线,而这根线往往决定了两端学生的命运。简单的香吻和粗暴的巴掌,都让身处其中的人感到担忧。真正的好与坏,无法用一个简单而枯燥的数字来证明,况且好与坏本身就是相对的。世界在变化,标准也在不断变化,过分纠结于功利化,执著于某一个所谓的标准上,只会耽误时间,错过机遇与不断变化的时代。
立意要跳出圈子 写作立意时,要用理性的眼光,以理论的高度来看待发生的事情,而不是单从个人情感喜好上简单地肯定或否定。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的漫画作文题,考生基本上都有话可说,但这里有话说,并不意味着什么话都能说。不讲原则、不讲标准、不讲分寸、不负责任的话在考生作文中出现的依然不少。有的考生吐槽父母甚至批判父母,因为画面好像就是在说,父母只看中分数,考得差就打,考得好就爱。但如果这样写,立意就流于平庸而肤浅。还有的考生一直在分析漫画中孩子成绩变化的种种原因,想象出造成进步或退步根源的各种可能性。有的考生甚至仅停留在两个孩子与家长层面的比较上,失败的例子如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湖北作文《关于两个不同孩子的家长》片段:每次都考高分的男孩头发稀少,别人穿短袖他套着长袖,考了满分给一个香吻,差了两分就给一个巴掌。给孩子的压力大于承受能力,孩子的身体会被压垮;相比高分男孩的家长,另一位家长似乎要好一些。在孩子进步时给予香吻的鼓励可以给孩子更多的自信。这个男孩虽然分数低,但一头乌黑的秀发,体魄健康,只要努力就能超越“高分男孩”。
考生要善于深层次地挖掘漫画的本质,不能停留在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上,要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个性到共性,提炼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并结合掌握的事例进行论述。总之,要让我们的思维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跳出材料的框框,要把题材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放在时代的高度上,使文章跃动时代的脉搏,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
立意要体现思辨性 越是大众化的话题,越难写出新意,因为它要考察我们看问题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思辨能力。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的漫画,与社会现实联系紧密,我们要持理性的态度,多看到进步与发展,多鼓励进步与发展,而不能偏颇地苛求完美。鼓励进步,宽容失败,才是我们这个社会应有的新常态。因此要辩证看待问题。比如,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湖北作文《应试之下》片段:很多父母望子成龙,从小给孩子施压,要求孩子事事尽善尽美,希望在任何事上都拿满分的答卷。当孩子在某些方面有所不足,他们给予的不是鼓励而是苛责。在这样的高压之下,孩子对自己的要求也会相应提高,可同时也会承担精神崩溃的危险。同样,也有很多父母希望孩子凡事“及格”便好。其弊端是孩子对自身的要求就会越来越低,惰性越来越强。但很多时候,“及格”心态也不失为另一种豁达:不在一件事上死磕,凡事合格就行。我不想证明其中任何一种方式的好与坏,但我觉得教育方式应该是多样的,培养的人也是多样的。如果议论文缺乏深入的思考与辨析,会让文章的论述停留在表面,得出的结论也难以令人信服。
立意应以小见大
近几年的全国卷Ⅰ所选材料大多是身边的事,有发生在学校的事,有发生在家里的事,都很接地气。这些小事,究竟有多大的现实意义呢?命题者往往就是想通过这些生活琐事,来折射当今社会存在的某一个重大主题。小故事往往反映的是大道理。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挖掘其内涵,从本质上把握住“小事”与整个时代、社会和生活的内在联系,笔下是“小”,眼中是“大”。像2016年全国卷Ⅰ的漫画材料,从小处来看,它反映的是学生分数变化的问题;从大处来看,涉及教育的问题,特别是家庭教育问题,还涉及人们对待进步与落后的态度问题,更涉及如何评价衡量一个人的问题。比如,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湖北作文《说尺子》片段:从100分到98分,挨一顿揍;从55分到61分,得一个吻。这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却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许多人看来,前者退步了挨揍是天经地义,后者进步了得吻是理所当然。我们常说,要一把尺子量到底。在现实生活中,应当说尺子是最公平的,但拿在不同人的手里,去度量不同的人,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尺子。我们用它来衡量别人,更要时常度量自己。这个世界,应当有这样一把尺子,于情充满温暖,于理凸显公平,于法彰显正义,应该时时刻刻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这个立意层次是比较高的,它站在社会评价的高度来看人性。然而有的考生立意就显得非常小气,看到的是分数,写的内容依然是在学校或家庭发生的事情,始终没有看到分数背后隐藏的东西。如果就事论事,就会失之肤浅与平庸。
立意应事中抽理
从写作的角度来看,发生了什么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探究为什么会发生,从这个事情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如何避免它再次发生。我们要学会分析命题者提供图画或文字材料的真正意图。它提倡什么,为什么要提倡;反对什么,为什么要反对。要学会辩证分析,通过挖掘原因,从中找出要说明的道理。比如,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湖北作文《拒绝惟成绩是论的“实用主义”》片段:我们的生命是不断前进上升的过程,这其中会有许多或大或小的如意和不如意,可真正决定生命质量的是我们以何种态度面对它,我们的社会用一种功利化的状态影响了我们,也影响了学校、家长的教育态度,我想我们更应明确的是,学习并非只是为了让我们披荆斩棘地去杀出一条血路,而最后却在头破血流中除了分数和成绩一无所获,无从寻找自己的价值,或低估了自身的力量。作者教会了我们如何正确看待成绩,摒弃功利化的意图,分数永远只是一个附属品,它不可能决定生命的质量。
立意应引申开拓
如何把要义宕开一笔,就是要学会由此及彼的联想,可以把具体事物的某些特征同某种哲理、道德品质、精神境界等联系起来,借题中具体的人、事或物来表达人类的普遍感情和抽象道理。比如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的作文,立意时应由“女儿举报父亲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接电话”的具体材料抽象为“亲情与规则、责任、法律”等,审题时由具体到抽象,写作时再由抽象到具体,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并结合自己对“面对错误做法时,是选择感情,还是遵守法律、承担责任”来表达,这样一个好的写作思路就清晰了。如写给老陈的《遵规守范,珍惜幸福》这一封信的片段:您罔顾家人的多次劝告,屡屡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接打手机,你知道吗?这不仅是对交通规则的漠视,更是对自己生命的漠视,对自己人生幸福的漠视!所幸,您有一个理智的女儿,她对您的举报,也许会让您一时颜面扫地,但从长远来看,却为您的个人幸福、家庭幸福撑开了守护的翅膀。再如2014年高考全国卷Ⅰ的作文,立意时应由“山羊过独木桥”的比赛这个具体的事情,概括出“做事情是遵循规则还是打破常规”“变通是通向成功的捷径”“敢于打破常规”“合作共赢,彰显智慧”等抽象的中心来。
在拓展立意思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立意要境界高远 作文的立意难度有大小之分,境界有高低之别。立意的境界,往往会不自觉地折射出考生的思想境界、思维品质和价值观等精神层面的东西,立意时要传递正能量。比如,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的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和现象不仅仅出现在一两个家庭,而是每一位家长、老师、学校以及全社会要思考的深层次问题。而很多考生写的内容全部是学习压力重,家长要求高;还有编造两种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层次的人生对比的故事;更有考生对号入座,假定自己为图画中的某一个人,以学生身份大谈特谈分数给自己带来的种种影响,大吐苦水,有的甚至以高考前个别考生自杀的极端例子来抨击考试制度,否定当下的教育。阅卷老师当然不希望看到考生满腹牢骚,而是想从文中看到考生的生命自觉意识、责任担当意识等。成功的例子如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湖北作文《分数线不是评判的标准》片段:及格和满分是分数制考试中的主要评判线,而这根线往往决定了两端学生的命运。简单的香吻和粗暴的巴掌,都让身处其中的人感到担忧。真正的好与坏,无法用一个简单而枯燥的数字来证明,况且好与坏本身就是相对的。世界在变化,标准也在不断变化,过分纠结于功利化,执著于某一个所谓的标准上,只会耽误时间,错过机遇与不断变化的时代。
立意要跳出圈子 写作立意时,要用理性的眼光,以理论的高度来看待发生的事情,而不是单从个人情感喜好上简单地肯定或否定。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的漫画作文题,考生基本上都有话可说,但这里有话说,并不意味着什么话都能说。不讲原则、不讲标准、不讲分寸、不负责任的话在考生作文中出现的依然不少。有的考生吐槽父母甚至批判父母,因为画面好像就是在说,父母只看中分数,考得差就打,考得好就爱。但如果这样写,立意就流于平庸而肤浅。还有的考生一直在分析漫画中孩子成绩变化的种种原因,想象出造成进步或退步根源的各种可能性。有的考生甚至仅停留在两个孩子与家长层面的比较上,失败的例子如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湖北作文《关于两个不同孩子的家长》片段:每次都考高分的男孩头发稀少,别人穿短袖他套着长袖,考了满分给一个香吻,差了两分就给一个巴掌。给孩子的压力大于承受能力,孩子的身体会被压垮;相比高分男孩的家长,另一位家长似乎要好一些。在孩子进步时给予香吻的鼓励可以给孩子更多的自信。这个男孩虽然分数低,但一头乌黑的秀发,体魄健康,只要努力就能超越“高分男孩”。
考生要善于深层次地挖掘漫画的本质,不能停留在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上,要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个性到共性,提炼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并结合掌握的事例进行论述。总之,要让我们的思维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跳出材料的框框,要把题材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放在时代的高度上,使文章跃动时代的脉搏,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
立意要体现思辨性 越是大众化的话题,越难写出新意,因为它要考察我们看问题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思辨能力。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的漫画,与社会现实联系紧密,我们要持理性的态度,多看到进步与发展,多鼓励进步与发展,而不能偏颇地苛求完美。鼓励进步,宽容失败,才是我们这个社会应有的新常态。因此要辩证看待问题。比如,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湖北作文《应试之下》片段:很多父母望子成龙,从小给孩子施压,要求孩子事事尽善尽美,希望在任何事上都拿满分的答卷。当孩子在某些方面有所不足,他们给予的不是鼓励而是苛责。在这样的高压之下,孩子对自己的要求也会相应提高,可同时也会承担精神崩溃的危险。同样,也有很多父母希望孩子凡事“及格”便好。其弊端是孩子对自身的要求就会越来越低,惰性越来越强。但很多时候,“及格”心态也不失为另一种豁达:不在一件事上死磕,凡事合格就行。我不想证明其中任何一种方式的好与坏,但我觉得教育方式应该是多样的,培养的人也是多样的。如果议论文缺乏深入的思考与辨析,会让文章的论述停留在表面,得出的结论也难以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