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目标研究综述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借鉴国内外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及经验,基于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提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总目标。在此培养总目标的基础上,各高职院校还可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区域特点,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青年教师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 青年教师 培养目标 综述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C-0004-02
  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近年来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队伍规模不断扩大,这其中青年教师的发展尤为显著。他们年轻而富有活力,能较好地肩负起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双发展的重任,因此,各类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都在努力探索出一套适合高职院校实际并且行之有效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但纵观国内,当前高职院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普遍存在着目标不明、模式不一、效果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对青年教师培养的总体目标不明确。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到底应以什么为目标?这个总体目标具体包括哪些方面?以怎样的途径去实现这些目标?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高职院校的师资培养工作。本文借鉴国内外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情况,对青年教师培养目标进行一些归纳和探讨。
  一、国外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概述
  早在上世纪70、80年代,欧美等国就开始了对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和培养的研究。美国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FD”制度(Faculty Development),该制度的核心在于关注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其具体体现为进行提高大学教师的教学实践、课程把握和教学技能水平的活动上。在“FD”制度影响下,美国学院与大学联合会共同发起了“未来教师培训计划”,美国许多大学还成立了各种旨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教师服务中心,为青年教师提供专业咨询和进行教学实验的场所。而几乎同时期,英国教育联合会(NEA)也对教师发展做出界定:教师发展基本围绕着四个目的,即个人发展、专业发展、教学发展和组织发展,并建立以服务人性化、项目多样化和终身教育为指导思想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以保障高校教师获得全面而持续的培养。此后,加拿大、俄罗斯也相继提出了类似“FD”制度的大学教师培训计划,通过对新录用的青年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和技能培训,使新教师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学能力。这些培养计划实施的目的都是以进行教师岗前培训为重要形式,通过对教学理论、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方法、课堂管理、处理师生关系等方面内容的岗前培训或在职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
  从上述国家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情况,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各国采取的培养模式中,对青年教师培养的具体目标确定上,都是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以教师职业道德为标准,分别从师德涵养、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学能力等几方面进行系统探讨;二是欧美等国对高校教师的培养目的都是旨在促进高校教师全面而持续的发展,使教师能在实际教学和社会活动中获得教育提高;三是对高校教师的培养模式更多样化和灵活,在培训经费上采取高校、教师个人和社会三方共同承担的模式,既保障了培训经费的充足,也成功将社会力量引入到教师资源的开发中来,为高校教师获得终身教育提供更多机会。
  二、我国高校教师培养模式及培养目标情况概述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普遍采用岗前培训、导师制、在职进修、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研专题会、讲座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与研讨等形式,通过这些方式来增强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其学历层次,提升其师德涵养,促进其专业发展。通过岗前培训向青年教师传授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教育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等内容,帮助青年教师树立“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教师责任感,有助于青年教师更快地进入高校教师的职业角色。为了帮助青年教师积累教学经验,在青年教师入职后,高校往往采用“导师制”培养方式,让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老教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在师德师风、实际教学以及学科研究上指导青年教师,使其在入职后的一段时间内,获得教学实践经验和学科研究上的帮助。此外,在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提高上,高校普遍采取鼓励和支持在职进修的形式,促使青年教师努力提高学历层次,攀登学术高峰。同时,为了更全面地促进青年教师各方面的发展,各高校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教育资源,采取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研专题会、学术讲座以及校内外学术交流与研讨等形式,在师德涵养、科研能力、专业发展等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力求青年教师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和提升。
  通过上述多种培养形式和渠道,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获得了明显成效,例如通过扎实的岗前培训,许多非师范院校毕业的各类专业人才顺利进入教师角色,较好地适应教学工作,融入到教育教学事业中来。此外,在学历层次提高上,青年教师在学校的支持鼓励下,学历层次有了很大的晋升,为专业的发展和职称水平的提高打下了良好基础。在这些培养形式的实施作用下,一大批年轻有为、富有活力、专业拔尖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高校教育教学一线骨干,充实了高校师资力量,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学者就指出:目前我国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存在重科研能力培养而轻教学能力培养、重校内培养而轻国内外培养、重学历提高而轻能力提高的问题。此外,国家仅在宏观上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提出要求,却没有明确具体的培养总体目标,导致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缺乏实质上的系统性和长远性,使青年教师的终身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从上述情况可看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中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总体目标的不明确是根本问题。正由于总体目标的不明确,才衍生出重学历提高而轻能力提高等问题。
  三、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总体目标初探
  近年来,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主要类型,肩负着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高等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学校整体获得巨大进步的同时,高职院校也涌现出一批专业技术过硬、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他们的成长成才有力地支撑了高职教育事业向前发展,为国家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做出了显著贡献。因此,各类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发展培养。目前,各类高职院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普遍照搬普通高等院校的岗前培训、导师制、在职进修等培养模式,通过这些培训,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获得了学历和教学能力上的提升,科研能力有所提高,也为青年教师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渠道。但同时,高职院校照搬普通高等院校的培养模式也同样出现了重科研能力培养而轻专业技能培养、学历提高但专业操作能力跟不上专业新发展等问题。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虽然属于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但有着不同的办学定位和培养人才目标,其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要求也不同于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应探索一套适应高职教育要求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以促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   笔者认为,要建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首先应明确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总体目标,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建立起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主要架构(包括培养过程和管理评估制度)。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应设立什么样的目标?国内学者对此进行了有效探索:乔德阳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中指出,将青年教师培养成为符合高职院校教育要求的“双师型”教师应成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目标。伍杰华的《浅谈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中指出:“师德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则决定着高职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时代任务”。学者刘虹在《基于生涯发展理论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优化》中提出“改变以往单纯提高学历为价值取向的教授培养模式,确立培养‘双师型’教师为目标,结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以应用能力提升为主、兼顾教学能力提高的高职师资培训模式,是未来高职师资培训的必然选择”。
  由上可看出,国内学者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目标的探索,都根据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的以及青年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实际,提出提高实践能力和师德建设这两方面的标准,可以说这些探索为后来者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经验和宝贵意见。笔者综合上述学者的研究,针对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特点,认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应包括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总体目标和培养模式主要架构两大块。其中培养模式总体目标是培养模式的总领,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才能建架起着眼长远,结构完整,切实有效的培养模式。基于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总体目标应确定为:把青年教师培养成为爱护学生,热忱职教事业,具备良好教师职业道德品格和教育教学能力,拥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具有一定学术研究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在此培养总目标的基础上,各高职院校还可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区域特点,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青年教师培养目标。在培养总目标的指导下,就可从青年教师职业道德、专业能力培养和专业能力发展管理机制等三方面架构起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模式,从而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和专业能力实现系统而有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郝忠孝,文露,贺洪江.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3(1)
  [2]乔德阳.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科技资讯,2009(29)
  [3]伍杰华.浅谈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J].科技信息,2010(34)
  [4]刘虹.基于生涯发展理论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优化[J].教育与职业,2012(12)
  [5]杜艳华,徐运红.CDIO模式下工科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立项项目(SKI3LX563)
  【作者简介】梁 樑(1984- ),女,广西北流人,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文化与传播系讲师,硕士。
  (责编 黎 原)
其他文献
女性在历史上长期处于社会底层,艾玛和潘金莲分属资本主义和封建社会,她们追求爱情的经历都以毁灭为结点,但她们在女性解放中的探索对现今社会仍有很多借鉴意义。
近日,我们有两个网站在同时开发,这就需要不断在两个网站之间切换,每次都要更改网站的主目录。有没有一个方法可以实现利用一台服务器,架设多个网站,都能同时访问呢?经过摸索,
人口老龄化是影响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成为了当前农村关注的重点。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从农村居民需求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新型农村社
水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是渔业生产活动的延续,是链接养殖、捕捞与市场的桥梁.
简要介绍了RAPD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以及该技术在牧草遗传多样性分析、亲缘关系研究、品种及杂种纯度鉴定中的应用,同时阐述了它在牧草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展望。
加权近似解析离散化(WNAD) 方法是近年发展的一种在粗网格步长条件下能有效压制数值频散的数值模拟技术. 在地震勘探的实际应用中, 不是所有情况都适合使用空间大网格步长. 为
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是目前水产养殖业中危害鱼类最多,流行地区最广,发病季节最长,鱼类死亡率最高的传染性鱼病之一。其病原体主要是嗜水气单孢菌、温和气单孢菌、鲁克化耶
【摘 要】问题导向学习作为一种探究性的学习形态,能有效改变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本文在阐释问题导向论及问题导向学习活动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基于问题导向的高中信息技术学习活动设计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问题导向 高中 信息技术 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着晓乡茶哈村两牧户草地上进行了为期40d的春季禁牧试验,经草地植物量和藏羊体重变化的测定表明,草地春季禁牧有效地保护了植物的正常生长,禁牧草地上植
分析黄南州的草地现状、退化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宣传,科学规划,加快草原保护区的建设,调整牧区产业结构,实行产业化经营,强化草地生态建设和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