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叠篆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enking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叠篆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篆体,它的篆法颇有讲究。
  事实上,在宋代以前就存在屈曲缠绕的篆法,叠笔是一种成熟的书法技巧,流传有绪。山西长治唐代王惠墓发现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的墓志一合,志文楷中带行,笔画柔劲,字迹精美。可见叠笔的历史相当悠久,至少隋唐时期就流行了。不过唐代叠篆不成规模,而且与官印无关,两者没有直接的继承关系。
  北宋印章使用叠篆见于史载。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中央官署及京城改铸叠篆。《宋史·舆服志六》曰:“乾德三年,太祖诏重铸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使印。先是,旧印五代所铸,篆刻非工。自是,台、省、寺、监及开封府、兴元尹印,悉令温柔重改铸焉”。金代开始官印普遍使用叠篆。各地发现的金代官印数量不少,尤以河北省为多。所见的金代官印都是叠篆。如,承德发现的金代早期的“元帅府印”、保定征集甲申“都元帅府之印”等。
  宋金的叠篆与当时的道教印文十分相似,反映了两者非常密切的关系。道教印章文字破坏结构的变异方式,与宋金、特别金代的叠篆十分接近,有可能两者同出一源。
  官印叠篆制度在明代得到完善。成化时明陆容《菽园杂记》卷十五云:“本朝文武衙门印章,一品二品用银,三品到九品用铜,方幅大小,各有一定分寸。惟御史印比他七品衙门特小,且用铁铸,篆文皆九叠。”《明史·輿服志四》曰:百官印信,正一品至从九品,乃至未入流者条记,“俱直纽,九叠篆文”。又“其他文武大臣,有领敕而权重者,或给以铜关防,直纽……九叠篆文”。
  明代印制,官印叠数多寡与官职高低无关。监察御史选用八叠,只是为了与其他官印区别,显示其特殊身份而已。明代官印存世数量不少,罗福颐《古玺印概论》收录了三方明代九叠篆官印,都是九品以上的方印,其中一枚南明唐王朱聿键给藩封华阳王朱敬一的王印。印面“华阳王镇抚司之印”,背阴刻楷书“隆武二年五月初八日给王臣”。
其他文献
河北省公安厅日前通报,自6月至8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严厉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据介绍,专项行动期间,各地公安机关将对近年来当地文物犯罪情况,特别是盗掘古墓葬、古文化遗址、盗窃田野文物、倒卖、走私珍贵文物案件的发破案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对未破积案组织再研究、再會诊,全力缉捕文物犯罪网上逃犯;在文物、古玩市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场所、行业和领域内,坚决打击文物非法交易活动。此外,公安机关将
期刊
2017年全国高考多地考题涉及文博话题,引发了文博行业的关注与讨论。其中,北京卷语文第一道阅读题的材料专门聚焦博物馆,从海昏侯、妇好墓热门展览,谈到馆藏文物的活化利用,再到博物馆APP和线上展览,要求考生“简述让文物‘活’起来的含义与作用”。此外,北京卷文综地理题关注故宫博物院的旅游價值,全国卷的语文试题涉及博物馆与旅游。对此,业内人士表示,高考试题扎堆选择文博话题并非偶然,这与近些年国家对传统文
期刊
古今中外,提到宝藏,大约没有人会太淡定;然而遍翻史籍,千百年来,有确切记载或传说凿凿的宝藏,最终重见天日,大白天下者,似乎又颇为寥寥。  古往今来,农民起义,首当其冲的是经济上的满足和翻身。陈胜吴广如此,黄巢方腊如此,李自成张献忠亦是如此。  对于义军来说,金银财宝不仅是维持政权的基础,更是追随扈从的诉求。张献忠以一己之力,纵横南北,横扫权贵,夺取的财富不可胜数;然一夜之间,这些堆积如山的宝物却又
期刊
从水下宝藏面世的那一刻起,就有无数贪婪的眼睛盯上了它们。甚至于一段时间以来,在收藏拍卖圈内,某件东西若是跟张献忠沾上了边,大家的态度往往就显得模棱两可,并且敬而远之……就江口沉银遗址出水的部分文物,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多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听听来自他们的不同声音——  目前民间出现的所谓来自四川的西王赏功钱鱼龙混杂,大体上假的多、真的少。我曾有幸上手过几枚真钱,感觉并不沉重,而且文字非常清晰
期刊
在上一期《中国收藏》杂志中,肖燕翼先生对四本《九歌图》做了较为详尽的比鉴,发现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宋人绘《九歌图》最贴近﹃九歌﹄词旨,其他三本元人绘本皆是由﹃波本﹄衍生而来,并且三本元人《九歌图》之间也存在互相抄袭、转摹等现象。那么,这些《九歌图》真的出自宋元人之手吗?本期肖先生将进一步对四本进行考鉴,力求通过一些细节特征分析出诸作的大致創作时间,为大家还原更加真实的它们。  | 难作辅证的题跋
期刊
近二十年考古中,有哪些青铜器重见天日?日前,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中,一批精美的青铜器与公众见面,而有些从未走出过本省、博物馆,甚至是库房。西周早期 噩侯铜方罍  高62厘米 宽32厘米 厚31厘米  湖北省随州市羊子山出土 随州博物馆藏  铜罍是大型盛酒器,存世数量少,方罍更属珍稀礼器。此罍盖呈庑殿形,捉手为双鸟首。口沿饰夔纹,肩部饰夔龙纹、涡纹并接铸一立体吐舌
期刊
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脍炙人口,各种相关题材的藏品素为收藏热门,让人喜闻乐见,之于老广告老商标而言同样如此。笔者曾购藏一张“红楼梦”故纸,是民国时期河北高阳瑞成亨记棉布号所属的品牌商标画。画中花园里,被紫鹃轻扶的林黛玉更显柔弱多愁之态,画家较好地再现了曹雪芹的笔意——她为流泪而来,是一部悲剧。又如早年安东市(今丹东市)同义染厂的布匹名叫“石头记”牌,商标图上的宝玉、黛玉正坐在大观园里的太湖石前说着
期刊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岭南盛夏,炎天暑月,铄石流金,荔熟蝉鸣。  荔枝是大自然赐予岭南地区最珍贵的礼物之一。古往今来,从南到北,上起皇室,下至民间,爱荔之人比比皆是。除口感香甜外,荔枝还有多子多孙、大吉大利、一本万利等美好寓意,更是岭南人甜蜜的味觉回忆和眷恋的故乡情怀。  而荔枝不仅为荔乡人所赏识,它的踪迹更是遍及神州大地,享誉海内外。这一小小荔枝背后所承载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岭南文化
期刊
采访嘉宾:戴志强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钱币博物馆原馆长)  在此次正式考古发掘之前,江口沉银就沸沸扬扬喧闹了很长一段时间。大约从2005年开始,文物部门就陆陆续续有相关出土的记录,但这些都不是正规的发掘。从流传出来的东西看,真真假假,给收藏界出了不少的难题。  如今,考古第一阶段正式结束,应该说有不少的成果。  首先是实证确认了张献忠江口沉银这一数百年来的传说,即四川彭山江口水域确有此
期刊
明带金银饰品的风格与前代相比,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一改宋元金银首饰的草根本色,雍容华贵,宫廷气十足,工艺上也有极大创新。  明代金银首饰在名称上有了细致的分别,大大小小的簪钗各有其名。比如,明代文献中提到的若干名目:狄髻、金丝髻、挑心、掩鬓、压发、围发、耳坠、坠领、纽扣等。“狄髻”是明代才出现的。金丝编就的狄髻,也称“金丝髻”或“金丝梁冠”,即女子戴在发髻上面的发罩。  由于狄髻的出现,金银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