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北纬30°

来源 :知识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o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部考古纪实报告今年初在美出版后,连续数月荣登畅销书排行榜。在这部令人惊悚和着迷的作品中.作者沿着北纬30°线。为我们打开了地球所有的记忆大门。


  这里既是地球山脉最高峰的所在地,同时也是海底最深处藏身之所。世界著名的几条大河均在这一纬线汇入浩淼无际的大海。这条纬线又是世界上无数难解之谜所在地:恰好建立地球大陆重力中心的古埃及金字塔群、死海、巴比伦“空中花园”、大西洲沉没处、百慕大海域、玛雅文明遗址……
  远古文明不停地制造着奇迹,奇迹又不断地遭到毁灭。人类生存的天机与地球的起源及未来,种种谜团都在本书中一一得到了解答。
  
  毁灭的记忆
  
  沿地球北纬30°线前行,眼前既有许多奇妙的自然景观,又存在着许多令人难解的神秘怪异现象,正是这些饱含着地球文明资讯的现象让我长年处于极度兴奋的梦魇之中。
  从地理布局大致看来,这里既是地球山脉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所在地,同时又是海底最深处——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的藏身之所。世界几大河流,比如埃及的尼罗河、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中国的长江、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均是在这一纬度线入海,汇入浩森无际的大洋。
  更加令人神秘难测的是,这条纬线又是世界上许多令人难解的著名的自然及文明之谜所在地,比如,恰好建在地球大陆重力中心的古埃及金字塔群,以及令人难解的狮身人面像之谜,神秘的北非撒哈拉沙漠达西里的“火神火种”壁画、死海、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传说中的大西洲沉没处,以及令人惊恐万状的“百慕大三角区”,让无数个世纪的人类叹为观止的远古玛雅文明遗址,这些令人惊讶不已的古建筑和令人费解的神秘之地会聚于此,不能不叫人感到异常的蹊跷和惊奇。
  地球北纬30°线常常是飞机、轮船失事的地方,人们习惯上把这个区域叫做“死亡漩涡区”,除了令人惊恐的百慕大,还有日本本州西部、夏威夷到美国大陆之间的海域、地中海及葡萄牙海岸、阿富汗这5个异常区,除了北纬 30°钱,在地球南纬30°线上也同样有5 个异常区,细心的人们在把这10个异常区在地球上一一标注以后,惊奇地发现它们在地球上几乎是等距离分布的,如果把这些异常区互相连接,整个地球就会被划成20多个等边三角形,每个区域都处在这些等边三角形的接合点上。
  这些暗藏危险的三角区域大都处在海洋水域,在海水运动上表现为一种大规模的漩涡,那里的海流、漩涡、气旋、风暴、海气,再加上磁暴的作用,都要比其他地区剧烈,而且这些大规模的海洋运动一直频繁交替出现,因此给人类带来了特别巨大的灾难以及隐痛与不安。
  如果将北纬30°线上下各移动5°左右,我们再次吃惊地发现,在北纬35°线附近,是令人恐怖的地震死亡线,这一地区发生的灾难性地震,死亡在2000人以上或者震级在7级以上的就达几十次,如日本大陆的地震达到8级、葡萄牙里斯本两次8级地震、土耳其埃尔津登的8级地震、美国旧金山的8.3级地震,意大利拉坦察的9.8级地震……
  在北半球这两条相邻的纬度线,为什么会成为一个令人费解、怪事迭出、祸患隐忧、灾难频仍的神秘地带?它们是偶然巧合,还是造物主的有意安排,抑或是受人类暂不可知的某种力量主宰?猜测和假想不断地提出来,又不断地被否定,但飞机和船只还在不断地失事。
  在地球北纬35°线上,有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基督教的圣地,有猿人化石发现地中国元谋,有百慕大三角洲和沉没的大西洲……
  北纬30°线光怪陆离、频繁复杂的神秘现象多少影响了我们的视角和思维,这不是一条简单的人为划分的地球纬线。
  我们从恰好建在地球大陆重力中心的古埃及金字塔开始我们探索地球的神秘之旅。对于一位严肃的科学家来说,金字塔的选址绝不是一个偶然,金字塔背负着太多的难解之谜,尽管经历了几个世纪的艰苦探索,但我们仍旧知之甚少。金字塔据说是公元前2551年开始建造的,可它是怎样建成的?没有人确切地知道,也没有一个工匠、祭司、建筑师或者法老,就金字塔的建造留下只言片语,金字塔的建成似乎正是为了塑造成一个永恒的谜,也许有一天当人们真正能全部破译出一直困扰人类的种种谜团之后,人类就找到了通向外宇宙的通天之塔,而斯芬克斯之谜也将迎刃而解了。
  人类锲而不舍的研究正在一点点加大着金字塔的神秘: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公元前2000多年前他们究竟是用哪种力量、什么样的机器、采用何种技术来投入建造?他们使用什么手段来使隧道挖掘达到水平程度?建筑师设计的是何种方法使隧道向前推进:他们使用什么
  燃料照明?他们怎样从采石场切割下巨大的石块?他们怎样搬运这些巨石,并且分毫不差地将它们相互结合在一起?


  一座金字塔大约需260万块巨石,每块巨石重约5.12吨。这些巨石被采割下来,还需经过磨光、搬运,然后在工地上精确地组合成一个整体,在金字塔深处的通道,还绘有五颜六色、精美绝伦的壁画!
  勤劳的古埃及人假若每天可摞起10块巨石,那么,他们差不多需花25万天工夫,才可建成一座金字塔,如果气势恢宏的金字塔真是一位古怪的国王心血来潮的结果,那么这位好大喜功、讲究排场的法老必须保证自己活上644年时间,才可能见到为他建造的近150米高、塔基边长在200余米的金字塔!
  我们不准备单纯地相信金字塔就是法老们的坟墓,围绕金字塔巧合的数据太多太多,然而,这真是一种巧合吗?简单的数据可以巧合,但这些数据和天文符号传递的信息也仅仅只是一种巧合吗?
  我们正在逐步陷入一个怪圈,即我们总是以人类的科技力量去衡量大量留存于世上的史前文明,然而,这种科技——人类数千年来自以为是的法宝——往往总是无能为力,因而显得十分的稚拙和可笑。在这种前提下,一部分人醒悟了,他们一旦发现把研究过去时代的欲望变成驱动现代集约研究的契机不足以见效,立即改弦易张,小心地收起了各种好奇的隐秘思想,只在一个个神秘的远古文明遗址前固执地徘徊不去。
  
  人类文明的断裂带
  
  在今天的叙利亚东部和伊拉克境内,公元前4世纪至1世纪时居住着苏美尔人,这支使用楔形文字和小型板式文本记事的民族早在公元前2300年就有了辉煌的历史。这个民族的来历至今还是一个谜,他们不但自己拥有了优良的发达文化,而且还强迫部分尚未开化的闪米特人接受它。就像我们至今还在 寻找他们的先祖一样,苏美尔人也常常在山顶寻找他们的诸神。他们居住的地区没有山峰,于是他们便在平原上堆起小山,盼望诸神出现并在小山上落户。苏美尔人的天文学发达得令人不可置信:他们的天文台计算出的月球公转时间,与今天的计算结果只差0.4秒。在库俊芝克丘陵曾有一道算术题,苏美尔人运算的结果相当于我们的数值:195 955 200 000 000,这可是一个15位的数字呀!
  苏美尔人的神话及一些碑文和图画给了我们巨大的启发,他们的诸神不具备人的形状,每一个象征某位“神”的符号同时与某颗星球相关,他们在一些画碑上对星球的描绘极其准确,而且围绕这些星球的大小不一的行星也各在其位。在他们遗留下的一张草图上,有一个人头顶星球,其他的人则骑在带翅膀的球体上。还有一张直接让人联想起一个原子模型给人的印象。他们的珍贵的遗产布满了谜团,充满着阴森可怕的气氛。
  仅仅把上述各类文物稍加综合和分析,即可以断定大约4万年以前,在地理空间苏美尔地区生活着一个原始人类的混合群体,而且,出于迄今不可理解的原因,苏美尔人突然拥有了至今令人眩目的天文学,以及文化和技术。
  在专门陈列苏美尔人文物的博物馆里,我们从一些玻璃罩中的小雕像及塑像惊奇地发现它们所体现出来的种族混合特征,凸凸的眼球,隆起的前额,薄薄的嘴唇和多半是直撅撅的大鼻子,这是怎么回事?这些特征是怎样别别扭扭地塞进了人们公式化的思想体系及其关于原始人类想像世界的?
  远古时代真有太空来客吗?
  问题越来越多地集中于北纬30°一线,而且也远远超出了一个民族的界限,所以,用偶然去解释是不可能令人得到信服的答案的。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一边顽强地寻求着每一个有关地球文明可能不小心遗漏的“把柄”,一边寻求着与沿途的各个民族历史的“交流”,这是一个艰难的重新学习的过程。我很愿意相信,我的近乎疯狂的举动正受着某只偶然的“上帝之手”的操纵,一如某只偶然的“上帝之手”在操纵着地球记忆中的神经中枢——神秘的北纬30°。
  让我们把目光从苏美尔人文明投向玛雅文明,约在公元前300年以后的1000年间,玛雅文化达到了鼎盛时期。尽管玛雅人主要以农业为主,没有多少物质财富和技术工具,但他们中照样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学家、天文学家、科学家和数学家。玛雅人已拥有十分复杂的象形书写及计数系统,他们还在城市里建立了宏大的公路独立网络,使州与州连接。他们曾夸耀自己拥有世界上最辉煌的城市,高耸的金字塔,精美的宫殿,堂皇的庙宇和宏伟的神寺。所有这些建筑物都是用雕刻过的石头精心装饰而成,每个城市都有一件值得骄傲的与众不同的工艺品建筑。玛雅人的天文台可以观测到太阳、月亮、行星和其它众多的星体。


  玛雅人极富管理天赋,令人吃惊的是,他们管理的原则是由行星和其它星体的运行规律来决定的,而整个宗教遵从的则是自然世界的规律。古玛雅人信奉万神殿里的神以及超级英雄,认为是他们主宰着一成不变的祭奉和宗教仪式,并且偶尔客串人间祭祀。玛雅人还无比祟尚超人的洞察力和占卜术,热中于观察天空变化及天体运动,并且极力开发着各自的预见能力。古玛雅人能借助复杂的历史,准确地计算出日蚀和月蚀的出没时间。
  玛雅文化在兴盛了约一千多年以后突然终止了,公元830年前后,在欧洲人到达美洲之前,“古典的”玛雅人就已离开了那些宏伟壮观的城市,任其荒芜,然后为丛林所覆盖。从后来可搜集到的一切证据来看,在玛雅文明全盛时期从来没发生过饥荒,或是其它任何致命的疾病,这的确是个奇迹——一个残酷的千年难解之谜!没有人准确知道玛雅人的发源地到底在哪里,因此也没有人知道他们是从哪儿得来如此先进知识,并且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创造了如此伟大的文化遗产!
  
  地球历史的脐带
  
  在提到北纬30°线附近一夜间消失的超文明时,我们不能不提到距今12000年前于“悲惨的一昼夜”间沉没于海中的亚特兰特提斯岛,也即是常说的大西洲。
  传说中沉没的大西洲位于直布罗陀海峡的外侧,亦即大西洋中心左右。大西洲文明的核心是亚特兰特提斯岛,其市中心有主宫殿和奉祀守护神波塞冬的壮丽神殿,神殿是由黄金、白银、象牙或如火焰般发光的金属装饰的。岛上所有建筑物都以当地开凿的白、黑、红色的石头建造,既美丽又壮观。在首都波塞多尼亚的四周还建有双层的环状陆地和三层的环状运河.最外侧的运河宽达500公尺。在两处环状的陆地上还有冷泉和温泉,除此之外,岛上还建有造船厂、赛马场、兵舍、体育馆和公园等等。
  这就是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迪迈斯》和《格利迪亚斯》中所描绘的亚特兰特提斯的全貌。自柏拉图的赞美之后,理想之都亚特兰特提斯就成了众人心目中永世向往的神圣乐土。
  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逐步深入,英国学者史考特·艾利欧德提出,亚特兰特提斯在100万年前就已达文明的巅峰期,人们不仅有超能力,且能用化学的方法生产金银,并依靠生物工程学技术创造出各种不同的谷类和家畜。美国大预言家艾德加·凯西也断言说,亚特兰特提斯已开始使用各种合金建造飞机、船舶、潜水艇,除此之外,收音机、电视机、电话、电梯等等已十分普及,其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亚特兰特提斯的能源系统,他们用巨大圆筒形玻璃所制成的“火石”来收集阳光并将其转换成能源,他们用这种装置.将肉眼看不到的光供给各种不同的交通工具使用,还施行遥控操作。
  有着如此众多超文明的亚特兰特提斯岛就在一夜之间突然消亡了。在地球北纬30°消亡的古城简直不胜枚举,如土耳其卡尔纳支地区的地下城市,古印度摩亨佐·达罗,前者是为躲避一种在天空飞翔的敌人所建,后者更可能直接毁于一场核战,而且,这些先后消亡的都市都是科技发展到登峰造极,然后毁于一旦!
  亚特兰特提斯岛的消亡牵动着无数世纪人的心,19世纪中期,美国人的德奈利经过毕生努力,出版了他的研究成果——《亚特兰特提斯——太古的世界》,这位被誉称为“科学性的亚特兰特提斯学之父”的美国人一共提出了有关该岛的13个纲领,堪称一代宗师。
  
  一、远古时代大西洋中确有大型岛屿,那是大西洋大陆的一部分,称为亚特兰特提斯o
  二、柏拉图所记述亚特兰特提斯的故事是真实的。
  三、亚特兰特提斯是人类脱离原始生活,形成文明的最初之地。
  四、随着时代的演变,人口渐增,人民迁居世界各地。
  五、宗教及传说中的伊甸园就是指的亚特兰特提斯。
  六、古代希腊及北欧的神是亚特兰特提斯的国王、女王及英雄。
  七、埃及和秘鲁的神话中,有亚特兰特提斯崇拜太阳神的遗迹。
  八、亚特兰特提斯人最古老的殖民地是埃及。
  九、欧洲的青铜器技术是传自于亚特兰特提斯。 十、字母的原形是传自于亚特兰特提斯。
  十一、亚特兰特提斯是塞姆族、印度、欧洲诸族的祖先。
  十二、亚特兰特提斯因大变动而沉没于海中。
  十三、少数居民乘船逃离,留下了关于洪水的传说。
  
  德奈利的十三纲领似乎可以回答包括《圣经》记事在内的一大批人类活动的疑问。也许远古真有这么一次洪水大劫难?那么有关各地人类超文明的记录也应是可信的了?而且,远古时人类的相互沟通与交往也应远较今日考古所能证实的多了?
  这应该成为一种考察事物的方法论。
  毫无疑问,正像研究埃及文明的学者大都无力去正视埃及文化在远古时代所表现的成熟,它们是那般复杂和先进的文明,怎么会突然冒了出来?而且甫一诞生就已发育成熟?猜想是自然而然的,一个简单的解释是古代世界的另一个文明突然影响到埃及,使它的文化突然提升,或干脆就是另一种文明直接干预的结果。
  不知是何种原因,埃及人对侏儒具有特别的好感,对他们格外尊重。无独有偶,打从墨西哥奥梅克人开始,中美洲已开化的民族也对侏儒表现出了先天的崇敬。显然。侏儒和神秘的某种地球客人是有关联的,那么这种神秘可能的原型是什么呢?会不会是已经科学证实了适于太空行走的矮小的外星人?


  4000多年前的埃及国教遵奉相同的信念,法老驾崩后会转世为星星,中美洲也同样的以猎户星座图形为尊。埃及有一本阴间旅游指南的书,名叫《亡灵书》,甚至提供出“口令”供死者使用。中美洲人也相信人死后灵魂会遭遇重重险阻,这绝不是可用巧合来解释得通顺的。在玛雅人的陵墓壁画中,是可轻易找到与古埃及王陵近似的图案的,这难道也是巧合吗?
  古埃及的许多习俗,都可以在古代墨西哥找到奇异的、扭曲的“记忆”。这样的“巧合”不胜枚举。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两个地区的文化和习俗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但这个联系绝不像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简单模仿或重复,因为它们相距十分遥远,我们至今没有找到他们直接交往的任何有力证据,而且它们还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但我们有理由再次重申自己的观点:它们不仅仅是一连串令人惊叹的巧合,更像是远古时代遗留下的一个共同的、模糊的、扭曲的传说和记忆:而人类历史的路肯定最终也只有走向一种圆融和谐的大同才会有希望,一如玛雅人包含人类未来一切信息的水晶头骨所要求的那样,否则,人类各自为政的科技发展最终只会加速人类的灭亡,就如同拥有古代超文明的亚特兰特提斯岛那样一夜沉没!
  可是,我们能等到那充满和平、幸福的时代来临吗?
其他文献
各国相继出现的新的“硅谷”不是只能吃美国“硅谷”剩饭的后来者,而是在日渐扩张的全球高科技业中具有强大挑战力的竞争者,说不定,它们正是未来信息革命的主力军团。    硅谷人曾说,硅谷(SILICON VALIEY)意味着地理学的历史,硅谷中的人才可以通过电脑网络轻易地跨越大洋和大陆,企业可以不必缴纳关税便出境入境。有了这样的科技,谁还会介意哪个地方在地图上的哪一点呢。不过,事实并非完全如此。电脑网络
期刊
人们期待已久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大展(CES)美国当地时间1月6日在拉斯维加斯正式拉开了帷幕。这次展览一共有1500多家厂商参加,展出一系列新的电子产品和服务项目。从互联网电器到电视机顶盒,从家庭影院系统到高保真音箱,从MP3播放机到上网功能和多媒体功能得到空前强化的个人电脑,全新一代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闪亮登台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家庭网络电器将是互联网的宠儿   互联网的普及正在迅速地拓展家用
期刊
瀛海威,中国第一家IT企业,几年来由生入死,又由死复生,其命运可谓跌宕起伏。它时而如春蝶,众人惊艳,时而如冬蛹,蛰伏内敛,但能飞翔的终归要飞翔,灿烂的终归要灿烂。那么,是什么促成了瀛海威在新世纪前夜的一次次蜕变?    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  1995年5月,张树新与丈夫姜作贤在北京开了一家规模很小的科技公司“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做PC机散件装配成整机这种很普通的业务。1995年9月,
期刊
知识也有强势和弱势之分    王建成是某重点大学通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今年25岁,风华正茂。18年磨一剑,眼看着硕士就要毕业,又到了择业的时候了。  提起找工作,王建成还清晰地记得三年前大学毕业时,他的同学四处应聘的那种痛苦。由于他直接上了研究生,所以没有那种经历。  好在王建成现在是以研究生的学历找工作,不比当年的大学生。可是,这两年经济不景气,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王建成真不知有什么运气在前面等
期刊
美国加州硅谷已成为美国经济传奇的动力,华人则是传奇中的传奇。占硅谷企业近1/3的华裔公司,结合高科技与管理的优势,更善用网络创业浪潮,改写历史,为亚洲发展高科技带来了重大启示。  硅谷的奥秘是什么?它会给亚洲带来什么名示?占硅谷企业近1/3的华裔公司共两千多家,正挟高科技与管理的优势,融合以“硅”为主的电路设计、数据通讯及网络浪潮,创造更多的附加值。    华裔创业的“金矿”    来自海峡两岸的
期刊
1月6日,由524位两院院士投票评选的199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揭晓。中国最高学术权威们挥笔评点的科技进展无疑将改变我们未来的生活。  中国加入太空俱乐部  “神舟”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使我国成为世界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第三个国家。人类载人航天已有38年历史,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启动实施以来,仅用了7年时间就突破了航天最高技术。这是中国人与时间赛跑的精彩表现,也是中国努力追
期刊
惊天动地“大合并”    2000年1月10日,世界上最强大、最富有的互联网服务巨人“美国在线”和世界是最大的传统媒体巨人“时代华纳集团”宣布开始合并。  这将是全球最大的一次商业合并:合并后的“美国在线时代华纳集团”总资本市值3500亿美元(更有分析家认为应该是5000亿美元)。  这也将是最彻底的一次互联网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合并:合并后,独立的“美国在线”互联网服务集团和独立的“时代华纳”传统
期刊
关于网站的幻想与误区    北京的寒冬似乎不能冷却IT圈的人们对指点网上江山的热情。  中华网在美国纳斯达克的成功上市、新浪的海外融资、Yahoo!和北大方正急不可耐的合资意向、网易出色的ICP服务、联想的千禧上网电脑、润迅投资互联网……,这些故事似乎已经为我们树立了成功的模式。于是,人们毫无怀疑地把获取财富的关键字盯准了——提高访问量、做电子商务。  也就是说,要获取巨额的国际金融资本,你要做的
期刊
旧金山,美国西海岸的明珠。90年代路过这儿的华人,有时会在机场看见一位身着蓝色条纹工作服的小个儿同胞,疯子似地闯进大厅,不一会儿,又象拉木锨的老鼠,拽着大包小包往门口挣扎,汗珠劈哩啪啦往下掉。  那就是我,超级盲流王华。为争分夺秒,我的车就停在大门外漆得火红火红的罚款区,每一秒钟都可能被警察拖走。    流浪人儿爱远方    “Welcome to America(欢迎来美国)!”这一天是1989
期刊
读到杨牧之出访英国牛津大学后撰写的《牛津的魅力》,深为牛津大学一向主张治学为社会服务的观念,教师独特的授课方式,以及培养的一大批高级人才而震撼。  创立于1168年的牛津大学,座落于古老的牛津城,这个古朴素雅的小城离伦敦有80多公里。过去,它是一个农村集镇,现在也不过十一二万人口。为什么叫“牛津”,有一种传说,这里正值查威尔河与泰晤士河的交汇处,水大、渡河难、恰好这里有一个很好的渡口,牛可以平安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