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高校辅导员如何践行“四有”好老师

来源 :山海经:教育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ubo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辅导员既要承担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又要兼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具有教师和行政工作者的双重身份,如何在完成事务性工作的同时兼顾好深入学生、做好学生工作,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是一个重要挑战。高校辅导员应立足于本职工作,以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来约束自己,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引领者、高尚道德的感染者、学术知识的培育者、仁爱之心的陪伴者。
其他文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对净化学生心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接收的信息纷繁复杂,其中一些积极的信息会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是一些消极的信息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鉴于此,对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从课程体系、教学途径、教学实施等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建进行详细的分析,期望对构建科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所帮助。
心理危机干预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的重点与难点工作,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成长成才。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带给了人们身体健康的威胁,很多生活的不便,甚至还会让人产生恐慌焦虑、孤独失落等心理危机应激反应。作为辅导员,除了在疫情期间督促学生做好健康上报工作,更应该进一步做好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之以情导之以理,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切实提高紧急事件应对能力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能力,维护校园和谐与稳定。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各行各业都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教育教学发展新形势,高校有必要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改革。结合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具体从明确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目标、创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采用理论考核与技能操作考核并举的考核模式等方面探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路径,以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新工科背景下的转型发展。
随着社会文化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创新“互联网+美育”的发展,将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成为全面提高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美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首先要明确高校美育的新时代内涵、结合高校“互联网+美育”的新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高校可通过完善“互联网+美育”网络平台、增加“互联网+美育”实践体验、加强“互联网+美育”思政课程体系建设将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同互联网融合,提升美育质量。
信息化驱使大学文科教学的教学形式开始转变,并成为大学新文科教育建设的契机。在信息化语境中的新文科教学应更加注重思想道德教育,更加注重网络教学资源筛选与整合,更加注重通过网络平台重新构筑的过程化考核方式。可以说,信息化为大学新文科教学提供了重要实践途径。基于此,分析新文科教育在当前的适应性与可扩展性,探讨在信息化语境下的新文科建设的实践途径。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年,在云科技、开放资源、大数据和安全及移动领域的高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大量的知识密集和技能密集型的产业,这就对技能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在新时代背景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不能只依靠企业或者在工作岗位中培养,高校作为人才输出的第一个出口,应当承担相应的人才培养的责任。本文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分析了当前高校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从专业课程教师的培训、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研究。
高校思政理论课的落脚点在于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则作为其重要补充。“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必须在任务和目标,方向和功能以及目标和要求三方面保持一致。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需要坚持“六要”标准,培育专业教师队伍,达到课程之间双向融合,两个课堂互相联动,线上线下一体化,打造协同育人平台,才能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巩固民办高校意识形态前沿阵地,事关民办高校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关乎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我国高等教育意识形态建设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需要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民办高校由于其办学历史、体制机制、学生基础、师资队伍等与公办院校的不同,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呈现一定的特殊性。加强和建设好民办意识形态前沿阵地,需要从领导体制、运行机制、重点领域、队伍建设等关键方面着手,全方位推动民办意识形态建设出成效。
高校数学融入课程思政非常必要。教师是重中之重,要勤于思考,积极实践,构建科学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注重巧育、妙育、暗育,使课程思政与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融为一体。高等数学因融入课程思政而变得更加饱满和有效,思政元素通过数学知识载体展现育人魅力。
地方高师院校肩负着培养基础教育人才的重任,基础教育人才是塑造国家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这样的重任要求地方高师院校必须培养出品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地方高师院校历史教育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基础教育人才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