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勇:积极财政政策为体改创条件

来源 :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极财政政策仍要继续,但与SARS疫情无关。其目标应当是在反通缩的同时,警惕通货膨胀,在着眼于拉动需求的同时,准备有步骤地淡出,并为体制改革创造条件
  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处理好SARS防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的关系,其中提到“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人据此认为,SARS疫情使中央进一步坚定了继续坚持积极财政政策的决心。甚还有人提议,应当借防治SARS的契机,发行公共卫生国债。我不同意这些提法。
  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仍将是新一届政府经济工作的一条主线。这至少表明:起码在最近的一个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社会稳定以至其他各方面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支撑。它与当前的SARS危机没有任何关系。
  
  没有必要发行公共卫生国债
  
  就SARS带来的财政开支而言,不妨算个粗账:中国的SARS病例迄今为止未超过5000人,到最后有多少,就按2万人算吧,重症患者每天医药费3000元,20天治疗期,也就是6万,乘起来一共是12个亿。目前中央财政已拿了20个亿,地方财政拿出了50个亿,共70个亿,还远远没有花完。我们可以大胆地设想,最终是花了200亿,这在80年代初,是很大的数字。但现在却不算什么。
  因为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已大幅增长。今年一季度的财政收入相当于1994年全年的水平,相当于1998年半年收入的一半以上(53%)。一季度的税收收入增长近30%,而过去几年中国的税收收入增长从没有低于15%,有的年份超过20%,也就是平均每年2000亿左右的增幅。所以,非典影响虽大,但还未到了动用国债工具的时候。
  退一步说,即便必须发行国债来应对SARS冲击,也用不着专门发行公共卫生国债。因为财政收支最忌专款专用。只有一个特例就是社会保障,不得不采用专款专用的方式来管理,与社会保障税完全挂钩。
  
  中国经济明年有望走出通缩,积极财政政策要有步骤淡出
  
  去年我们发行的国债额度是1500亿,而今年只发行了1400亿,许多人将此视为淡出的信号。这是错误的看法。
  项怀诚部长在卸任前曾将此问题讲得很清楚。中国每年大致1500亿规模的国债,但由于中国目前的国债管理是年初定计划的模式,而美国是年终进行余额管理,所以我们的国债发行计划难免与当年实际需求状况相脱节。去年的情况就是这样,由于财政收入高速增长,造成了100亿的国债计划节余。所以,今年虽然只发行了1400亿,但加上去年节余的100亿,实际发行数量仍然是1500亿。发行规模并没有减。
  但经过一季度后,现在我们可以对当前积极财政政策所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看得更清楚。
  重要的变化是,同过去的5年相比,特别是同启动积极财政政策的1998年相比,今天的宏观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需求不足、市场低迷仍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通货紧缩的惯性影响仍然存在,但毕竟我们正在走出萧条的谷底。
  我相信,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好转,如果不出大的意外,或者,以SARS危机为代表的不确定因素对经济增长确实没有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那么我国经济有望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实现从萧条到繁荣的经济周期转换。今年第一季度9.9%的经济增长率,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出现正增长,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如果明年初中国经济已经顺利地走进扩张期,那么将是积极财政策考虑淡出的时候,但淡出就像打仗退兵一样,一定要是有步骤地缓缓而退,不能一下子呼拉拉全退了。这一过程可能会持续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期。
  所以,我认为,在反通货紧缩的同时,警惕通货膨胀,在着眼于扩张需求的同时准备“淡出”,应当是继续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一大新特点。
  


  此外,继续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一定要在刺激民间消费和投资需求上寻求并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可以说,从最初启动积极财政政策的那一天起,我们的目标,就是寄希望于通过政府投资的拉动,最终刺激民间的消费和投资需求,从而使经济恢复内在的增长秩序。但是,5年来政府投资的单兵突进,换来的只是通过外部推动而形成的对经济总量的直接拉动,我们今天仍在为民间消费和投资需求不足而忧心忡忡。
  
  积极财政政策要为体制改革创造条件
  
  有人提到,积极财政政策要“转型”,我更欣赏的说法是对积极财政政策的方向和目标进行科学的“调整”,要有新思路。
  为什么过去5年的积极财政对民间的消费需求拉动不明显?原因要从中国的经济体制中找。
  积极财政政策是市场经济下的政策工具,而中国迄今为止仍处在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市场经济的要素并不充分,市场体制的发育并不完善,这就使得积极财政政策的设计意图在实际操作当中被大打折扣。
  过去5年,围绕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而推出的举措也不能算少。比如,为了增加城乡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从1999年以来,全国范围内连续三次较大规模地提高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基本工资标准和离退休人员离退休金;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城镇低收入,居民收入和补助;通过扩大退耕还林、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等等。
  但是,如众所周知的那样,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并未带动消费需求的相应增长。收入的增加,反而成了刺激储蓄快速增长的直接因素。可以说,相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而言,着眼于刺激消费需求而推出的各方面举措,成效并不很大。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消费需求不足的拖累,我们才不得不在财政负荷沉重、潜在风险加大的条件下,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不能不说是积极财政政策实践的一个缺憾。
  造成这种缺憾的原因是什么?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合理和人们对于制度预期的不确定性,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
  这又启示我们,在当前的中国,刺激消费需求、有效拉动内需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改革进程,尽快奠定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只有收入分配关系理顺了,收入分配制度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环境的要求了,只有未来的制度框架清晰了,收支预期比较确定了,人们才有可能放心地花钱、有理性地花钱。
  所以,我认为,下一步积极财政政策要在寻找推动民间消费需求的同时,更多地立足于推动整体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要以改革促增长,尽快缩短中国经济体制的转轨期。
  制度经济学早就告诉我们,在所有推动经济增长的要素当中,制度变革是最重要的要素。中国20年改革开放,也正是制度变革提供了动力源泉。
  与积极财政政策有关的事情是很多的,比如已进行的社会保障、三农、收入分配、西部开发等,我认为,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发行国债来启动某项改革,来加快整体改革的进程。
  积极财政政策调整的另外一个方向,就是要做到支出与收入并举,这与体制改革也有关系。过去五年里,积极财政政策是只有支出,而没有在扩大收入上做文章,其表现是这一政策在税收上无反应。今后在进行财政支出的同时,还要着眼于提高税收收入。我们现在的税收制度是1993年设计,1994年推出的,与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很不相适应。何不借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良机,再次启动我们的税制改革呢? ■
  主持人:本刊记者/胡奎
其他文献
“屁股底下一座楼”  百姓对某些官员“坐椅”的形象比喻。有些官员将公车看作地位的象征,导致公车使用上的奢侈之风、攀比之风、虚荣之风。
期刊
近日,与一位在企业做财务工作的朋友聊天,无意中谈到了现今一些由当地行政管理部门举办要企业财会人员参加的培训班,也就是每年一度非得参加的类似“财会上岗”及“发票管理员”等的培训。这种由对口的行政管理部门组织,收几百元的培训费,几百甚至上千人济济一堂,听三五天课,然后交头接耳的考试,睁只眼闭只眼的监考,最后是皆大欢喜:你继续上岗,我也收到了钱。这就是当前在一些由行政权力部门组织的“培训班”中所能看到的
期刊
3月1日,土耳其议会拒绝让美军从其境内对伊拉克发动攻击,令土耳其总理居尔十分尴尬。居尔处于一个两难之地,一方面他要考虑土美关系,让它不至于因此而受到致命的打击;另一方面他又无法左右国内议会和民众的意愿。土耳其是个伊斯兰教国家,大部分国民都反对帮助美国攻打伊拉克,在议会表决当日,约10万土耳其人为和平而示威。  由于土耳其的不协作,五角大楼不得不启动备用计划,令美军在一定程度上陷于被动。不过,美国政
期刊
曾引起“媒体审判权”之争的湖南女巨贪、原湖南建筑工程集团公司副总蒋艳萍,2月28日被最高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并没收财产人民币100万元。这将是对蒋艳萍案的最终判决。  蒋艳萍在一审和二审时被判处了死刑,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将该案报送最高人民法院复核后,改判死缓。
期刊
为什么美国在越战中会失败?为什么美国在经济上让日本人占先?为什么美国经常发生枪杀事件?为什么美国没有能够避免9·11?  主讲:谢宇  时间:2002年11月1日  地点:北京大学理科教学楼207室  美国社会有它的特点,这个国家和其他国家不一样,它有它特定的历史,美国历史很简单,很短。它的经济很发达,发展也很快。它的政治也很特别,它有一个总统,总统讲话可能很多人不喜欢,但他还是做总统。我很可惜地
期刊
关于疫苗和特效药,在SARS中煎熬的人们又被时好时坏的消息折磨着神经。全球多家处于研究最前沿的权威机构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的消息,并不乐观,但愿它不会使你太过悲观  在网上评论区,网民对两条有关SARS研究的新闻的反应颇有意思:  一条新闻是说有国外科学家认为,最终研制出疫苗、彻底控制SARS大约需要7~12年。一位网友在“吸”(倒吸一口凉气)之后打出一连串感叹号。  另一条新闻是上海某研究机构称
期刊
央视“3·15”晚会办了12届了,每届都“毁人”。不是说毁人是好事,好在毁的人是百姓想毁的人。虽然去年的香武仕让人略感失望,但今年要毁的人的确比较让人关注。  2月28日,央视组织了今年“3·15”新闻发布会,要毁谁当然不能提前公开,拿央视人的话说就是“提前说了那节目就没法做了”。但有一个细节很引人注意:教育部的官员也出现在新闻发布会现场。  央视也表示:今年是第一次和教育部合作。会上教育部的官员
期刊
媒体关于美国对伊拉克动武日期的预测,大都与伊拉克气候有关。  据英国《卫报》报道,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专家奥汉隆在分析多项因素后,认为美英开战日期是在3月17日前后。他认为美英联军会先集中空中轰炸和发射巡航导弹,再配合地面部队从三个方向进攻,在4月当地夏季到来之前直捣巴格达。    夏季美军会被烤干    在海湾地区的美军人士表示,目前是海湾地区气候较为适宜攻击的时候,气温适中,湿度较低。一旦进入4月
期刊
作为“清华北大爆炸案”被告黄旻的辩护律师,彭爱民认为,对黄旻翔的行为应该放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去看待,他既是害人者同时也是受害者  4月30日,震惊中外的“清华北大爆炸案”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宣判,被告人黄旻因犯爆炸罪被依法判处无期徒刑。  在此案审理过程中,有人认为爆炸案手段极端,影响恶劣,黄不应逃过一死;也有人认为,爆炸导致9人轻伤,后果不甚严重,“无期徒刑”太重了。  北京市律师协会理事
期刊
对于SARS的研究,至今为止八字还没有写完一撇。但随着SARS病原体的最后确定,有关其发现的专利权问题已经开始引发一场激烈的竞争。大敌当前,对于专利权和商业利益的争夺,会成为战胜SARS的动力还是障碍?  SARS的病毒迅速得到确诊,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国际科研合作的一个范例。伴随着致病病毒最后的确定,有关其专利权归属的问题开始引发一场激烈的竞争。  已经完成SARS病毒基因组测序的加拿大科学家已经
期刊